儿童本位:学生数学思维生长的加速器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jiawen841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要基于“回到学生,依靠学生,为了学生”的儿童本位思想,让儿童在数学学习中,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启动思维模式,通过满足内心的探索需求构建思维体系,通过学习数学学会新的思维方式。从而让数学学习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加速拔节、生长。
  【关键词】儿童本位;数学思维;学会思维
  小学数学教育就像一个圆,最后总会回归到教育的起点——儿童。而儿童的思维是一直处于“生长中”的状态的。因此,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在关注“怎样教数学”的同时,更应该思考“儿童需要怎样的数学”“怎样才能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生长”。[1]基于儿童本位的数学教学活动,是站在儿童的立场,通过各种适合儿童的活动和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数学发展的历程,感受数学独特的思维方式,获得超越知识的思维能力,感受到数学本身的魅力。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一、顺应天性——实践启动思维模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可是,现在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往往是教师向学生展示的“成品”或“半成品”,学生只能“欣赏”,不能亲历对知识的探索和思考的过程,只是在教师的口令指挥下,变成了一个个“操作工”。如此,学生没有真正经历过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要顺应学生好动手的天性,用数学实践活动启动学生的思维模式。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如果单纯用讲授的方法,学生很难理解“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因此,创设一系列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情境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情境活动1:比较
  教师准备底面积和高不同的两个圆锥形物体,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交流时说说是依据什么来判断教师手中圆锥的大和小的。
  情境活动2:猜想
  让学生猜测哪些数学量会影响到圆锥的体积,圆柱的体积与它的底面积和高有关,那么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是否也有类似的关系呢?
  情境活动3:操作
  各组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形容器,在空圆锥容器里装满沙子,接着把沙子倒入空圆柱容器中,看看装满需要几次这样的操作。
  情境活动4:验证
  通过各小组的实验,学生们可以很明确地发现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柱体积和圆锥体积的关系。
  课程资源的主体是学生,在教学中要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使学生自身的资源得到充分开发,从而加以有效利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操作、验证等过程,让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深入他们的心中,从而提升思维品质,让有效的思维方式得以发展。
  二、满足需求——探索构建思维体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在学生学习数学时,儿童的内心都有一种探索的需求。教师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努力挖掘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提出好的问题作为“导火索”,给儿童的思维创设一个良好的探索“空间站”,让儿童在其中经历猜想、探索后,实现思维体系的个性化建构。
  例如,在上例的实验验证阶段,为了让学生加深认知,教师课前为各学习小组准备空圆锥容器和空圆柱容器,这些容器有的是等底等高的,有的则不是。教师组织各小组自己选择圆柱体、圆锥体容器进行验证。此时,教师不直接告知学生如何选择容器,而是放手让学生们在自己的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实验操作结束后,学生分组报告验证结果。因为学生选择的容器不同,会出现两种结果:①用装满沙子的圆锥容器往圆柱容器里倒3次,正好倒满。②用装满沙子的圓锥容器往圆柱容器里倒3次,不正好倒满。面对这两种不同的结论,学生有了很大的兴趣,纷纷提出要求想再次选择容器进行实验。教师欣然满足了他们的这些要求。结果几分钟后,还是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结果,此时教师再组织学生合作探索出现这几种结果的原因,让学生在各组所得的结论之间发现问题,从而强调“等底等高”这个先决条件。
  数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放手,锻让学生在知识的大海上“乘风破浪”。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该如何选择学具,而是当起了“甩手掌柜”,让学生自己去选择、操作、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在认知冲突中学会选择,在比较中学会辨别,在思考中得出结论。对于学生来说,这才是真正的数学学习。
  三、学会思维——加速学生思维生长
  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让学生自觉养成“数学地思维”的意识,并能够通过学习数学而学会“数学地思维”。数学学习的结果就是要让孩子的思维习惯发生改变,让孩子拥有一个全新的思维视角。小学数学教学,就要为学生描绘出数学思维的“螺旋上升图”。数学教育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学会思维。学会思维,即从自然状态的思考走向愿意思考、善于思考,是数学学科所应关注的核心素养。
  1.数学教学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
  数学思维是数学课堂的灵魂,没有数学思维,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只有让学习的知识伴随着丰富的数学思维,才能培养理性精神,这样的数学课堂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改变学生认知方式的单一性,让学生在思辨中感受到数学的无限魅力。
  2.数学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方式
  匈牙利著名的数学家罗莎·彼得在他的名著《无穷的玩艺》中写了一个十分生动而有趣的笑话。有人向一群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假设在你面前有煤气灶、水龙头、水壶和火柴,你想烧开水,应当怎样做?”对此某人回答:“在壶中灌上水,点燃煤气,再把壶放到煤气灶上。”提问者肯定了这一回答,但是,他又追问道:“如果其他的条件都没有变化,只是水壶中已经有了足够多的水,那么你又应该怎么做?”这时,“灵活”的人可能说:“点燃煤气再把水壶放到煤气灶上。”但是,这一回答却未能使提问者感到满意。因为,提问者认为更为恰当的回答是:“只有物理学家才会这样做,而数学家会倒去壶中的水,并声称他已将后一问题转化成先前的已经得到解决的问题了。”[2]
  也许你会觉得数学家“倒去壶中的水”似乎是画蛇添足,但是我们数学学习所要做的是体会数学家独特的思维方式。我们的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的思考由浅显到深刻,由知识到思想,由支架到体系,要能够感受思维的发展和提升。教师,要能够站在新的高度上,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导向,促进学生的思维方式。
  3.数学教学翻转学生的学习方式
  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还要“从学会数学地思维走向通过数学学会思维” [3]。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已有的和现有的经验作为新的拓展起点,通过举一反三、变式求异等发散性的“再思考”,引导学生更全面、多角度、深层次地探究尝试与思维发展,引领学生走向“通过数学学会思维”的佳境深处。
  总之,儿童本位的数学教学,要追寻加速儿童思维生长数学教育,让儿童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智慧得以激发,数学素养得以提升,思维的力量得以生长,以实现叶澜教授所期待的“育生命自觉”的高境界的教育。
  【参考文献】
  [1]王兆正.向儿童展现数学本身 [J].江苏教育,2011(1).
  [2]赵萍萍.“把水倒掉”:说说转化思想 [J].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2015(8):42-43.
  [3]郑毓信.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 [M].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8.
  【作者简介】
  唐玉玲,女,1967年生,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任教于江苏省连云港市黄海路小学。一直从事一线數学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致力于“快乐数学课堂”及“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的研究。
其他文献
学生自主游戏,教师适度指导,引发了教师儿童观与教育观以及课程观的改变,以环境材料上打破空间规则限制,力求多种材料支持游戏,由此促进了幼儿的发展:自发性的游戏能激发孩子无限的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I级25例,Ⅱ级15例,Ⅲ级20例;临床分期:浅
我院自1999年2月-2002年8月应用三腔高压气囊导管对32例中重度前列腺增生患者行尿道扩裂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摘要】在数学解题中运用转化思想,可使问题由复杂变简单。本文通过总结中学数学常用的转化方法,结合经典例题说明,让学生体会,并能运用数学转化的思想方法,优化解题思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思想;转化思想;解题思路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中的理性认识,是数学知识的本质。转化思想是最基本、最重要、应用最广泛的数学思想。转化思想是指在处理问题时,把待解决或难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转化,变为已经
目的 观察诺迪康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
幼儿园的发展总是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与工作任务的影响,某种意义上说,幼儿园的主动发展,实质上就是每一所幼儿园立足园本实际,整合各种有效资源,促进相关工作扎实有效、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