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挥课程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作用,我国进行了这次大规模的课程改革。“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注重后进生的转化,就成为了我们这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新的课程,为我们教育百花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只要我们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就会出现百花竞放的满园春色,就会迎来我们教育科学的的春天。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如何去落实这些教育理念呢?
一、要认识到学生的可塑性
世间万物都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之中,发展是绝对的,而不变是相对的。同时由于学生正处于一个生长发育期,可以说是一个“不成熟的人”,学生的这种不成熟性决定了他们发展的可塑性和不定向性,会犯错误、会走弯路,这是很正常的。其实我们所谓的“差生”,无论是成绩差,还是思想纪律差,大多是由于教师顾此失彼造成的,对于他们,我们教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缺乏全面的了解,缺少贴心的关怀和诚心的帮助,这是导致出现后进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学生的可塑性决定了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后进生,我们应该相信,每位学生都是可以健康成长,都有培养前途的,他们都有追求进步和成功的愿望,因而我们对教育好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充满信心。教师只有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以诲人不倦的精神在学生的心田上辛勤耕耘,才能减少或防止后进生的出现。
二、要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设计理念。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现在从事的教育事业,由传统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在尊重学生智力差异和兴趣爱好不同的前提下,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每一个方面,为学生提供和创造适合自己的学习机会和方法,搭建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从而把群体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个体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每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健康地发展,真正做到“有教无类”。
三,要全面了解学生
在后进生的形成问题上,社会的影响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因素。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及时全面正确地了解学生。我们说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但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发现学生所犯的错误,并且帮助其改正错误。我们在平日的教育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通过调查、谈心、观察、家访等手段,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把握学生的脉搏,切实把握其产生错误的原因和根源,然后对症下药,春风化雨般的化解学生心灵的症结,帮助学生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将其引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同时了解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并加以培养,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和提升,提高学习兴趣。
四,加强情感教育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学校的教育存在着严重的唯知识轻情感的现象。因此,加强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国新一届政府也非常重视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学校作为青少年教育的主阵地,更加有责任和义务肩负起这一重大历史使命。这次课程改革也增加了许多情感教育的内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材的内容,加大情感教育力度,培养学生对社会和自己负责的责任感,并用自己丰富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并愿意为创造美好生活而不懈努力。
五,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实施与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和条件,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改变自己“政治家”的姿态,不要凌驾于学生之上,既要做学生的良师,又要做学生的益友,要让学生知道,你是爱他们的,爱他们中的每一个人,当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有了困难和困惑时,他可以大胆的请教你,可以向你诉说衷肠,你也一定会尽心尽力的帮助他——即你是学生最信赖的人。只有建立这种平等、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的心灵之门才会对我们敞开,也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不失时机地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六,构建全新的评价机制
传统的评价学生的方法,是以分数为中心,“分、分”学生的命根。其实,分数不仅是学生的命根,同样也是教师的命根,因为学生分数的高低可以直接用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你所任教的班级学生成绩高就是好老师。成绩成了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教师只有提高“教学质量”,抓一些“优秀生”,才能成为好教师,从而不自觉地放松了对一些学生的要求,出现了所谓的“后进生”,学生的活泼和天性,都被扼杀在一组组枯燥的分数之中。而新课程要求淡化教育的选拔功能,采用灵活多样的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如成长记录袋、档案袋、学习日记、自评、互评等多种评方法,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挥,加大过程性考核的力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潜能的发挥,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
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治国方略。关注人的发展,是我们教育发展的方向。“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在我们教育这个大百花园里,我们教师要真正担负起园丁的责任,用万紫千红来装扮这个多彩的世界。
一、要认识到学生的可塑性
世间万物都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之中,发展是绝对的,而不变是相对的。同时由于学生正处于一个生长发育期,可以说是一个“不成熟的人”,学生的这种不成熟性决定了他们发展的可塑性和不定向性,会犯错误、会走弯路,这是很正常的。其实我们所谓的“差生”,无论是成绩差,还是思想纪律差,大多是由于教师顾此失彼造成的,对于他们,我们教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缺乏全面的了解,缺少贴心的关怀和诚心的帮助,这是导致出现后进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学生的可塑性决定了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后进生,我们应该相信,每位学生都是可以健康成长,都有培养前途的,他们都有追求进步和成功的愿望,因而我们对教育好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充满信心。教师只有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以诲人不倦的精神在学生的心田上辛勤耕耘,才能减少或防止后进生的出现。
二、要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设计理念。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现在从事的教育事业,由传统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在尊重学生智力差异和兴趣爱好不同的前提下,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每一个方面,为学生提供和创造适合自己的学习机会和方法,搭建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从而把群体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个体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每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健康地发展,真正做到“有教无类”。
三,要全面了解学生
在后进生的形成问题上,社会的影响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因素。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及时全面正确地了解学生。我们说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但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发现学生所犯的错误,并且帮助其改正错误。我们在平日的教育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通过调查、谈心、观察、家访等手段,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把握学生的脉搏,切实把握其产生错误的原因和根源,然后对症下药,春风化雨般的化解学生心灵的症结,帮助学生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将其引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同时了解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并加以培养,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和提升,提高学习兴趣。
四,加强情感教育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学校的教育存在着严重的唯知识轻情感的现象。因此,加强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国新一届政府也非常重视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学校作为青少年教育的主阵地,更加有责任和义务肩负起这一重大历史使命。这次课程改革也增加了许多情感教育的内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材的内容,加大情感教育力度,培养学生对社会和自己负责的责任感,并用自己丰富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并愿意为创造美好生活而不懈努力。
五,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实施与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和条件,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改变自己“政治家”的姿态,不要凌驾于学生之上,既要做学生的良师,又要做学生的益友,要让学生知道,你是爱他们的,爱他们中的每一个人,当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有了困难和困惑时,他可以大胆的请教你,可以向你诉说衷肠,你也一定会尽心尽力的帮助他——即你是学生最信赖的人。只有建立这种平等、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的心灵之门才会对我们敞开,也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不失时机地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六,构建全新的评价机制
传统的评价学生的方法,是以分数为中心,“分、分”学生的命根。其实,分数不仅是学生的命根,同样也是教师的命根,因为学生分数的高低可以直接用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你所任教的班级学生成绩高就是好老师。成绩成了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教师只有提高“教学质量”,抓一些“优秀生”,才能成为好教师,从而不自觉地放松了对一些学生的要求,出现了所谓的“后进生”,学生的活泼和天性,都被扼杀在一组组枯燥的分数之中。而新课程要求淡化教育的选拔功能,采用灵活多样的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如成长记录袋、档案袋、学习日记、自评、互评等多种评方法,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挥,加大过程性考核的力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潜能的发挥,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
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治国方略。关注人的发展,是我们教育发展的方向。“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在我们教育这个大百花园里,我们教师要真正担负起园丁的责任,用万紫千红来装扮这个多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