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建设是提升学校文化内涵、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张家港市锦丰中心小学秉持“坚毅教育”这个主题,分别从坚毅教育的文化引领、课程建设的文化路径两方面阐述学校的校本化实践,营造了为学向学、砥砺奋进、和谐生长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坚毅文化 学校课程 实践
2019年5月,我校以“基于坚毅教育的‘砥砺行’特色课程建设”项目获评苏州市课程基地学校。该项目主要是基于“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的综合性项目,本着“顶层设计、项目跟进、课堂为主、协同育人”建设思路,旨在秉承“坚毅教育”核心文化,践行“文化共融、多元共生、品格共育”实践内容,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坚毅品格、身心融通、知能行远”的时代新人为价值追求。
一、顶层设计:坚毅教育的文化引领
1.坚毅教育的文化选择
与其说我们选择或传承了坚毅教育,不如说是坚毅教育选择了我们。早在400年前该地域还是洪涛汤汤的长江水域,长江上游的泥沙长期被裹挟而下淤积而成大大小小的沙洲。散落的民众筚路蓝缕、风餐露宿,在此围垦筑坝、自建家园,建立沙洲县(1986年撤县建市)。沙上人靠勤劳的双手和坚毅的精神成就了这片富足之地,留下了 “坚毅教育”文化之根。
2.坚毅教育的文化内涵
“坚毅教育”是我校秉持的教育哲学,旨在给予学生乃至教师一种关乎人生价值、人生态度、人生作为以及人生修养的教育范式。对我校而言,“坚毅教育”贴合我校实际,是我校在素质教育理念深入理解基础上的创新诠释和自我表达。“坚毅教育”秉持的核心理念是“读懂一粒沙,成就一条路”,即关爱每一个儿童,成就每一个独特而丰富的自己。“坚毅教育”传承“聚沙成塔、上善乃固”的学校精神,“坚毅教育”以“坚毅”为校训,发扬“坚心成锦、弘毅至丰”校风,坚守“立己立人”教风和“为学向学”的学风,旨在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坚毅品格、身心融通、知能行远的时代学子。这是基于我校对坚毅教育文化的理解、核心素养培育提出的校本化阐述,也是学校为适应主体需要与新时代发展的人才培养的不懈追求。
3.坚毅教育的文化设计
项目小组首先加强学习。学习有关课程文化、教育政策方面的文件与意见,同时在师生和家长间进行座谈调查,了解“坚毅教育”基础。其次专家指导。先后邀请了省、市多名专家到校把脉会诊指导课程建设。学校拟定完成《锦丰小学“坚毅教育”文化建设纲要》,提出“六大文化”(即课程文化、教学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管理文化和物态文化)的核心理念和具体建设目标,以及相应建设内容和主要实施工程。
二、特色实践:课程建设的文化路径
(一)创设环境,营造氛围
1.创设鲜明环境
校园物态文化是学校精神、教育特色、核心价值等的外在体现,它表现为每一个实体或意象之间的关系。围绕“坚毅教育”文化,设计有“一厅两景三路四廊五楼”。一厅即坚毅理念大厅,两景即坚毅景石和假山流水,三路有坚志路、坚实路、坚成路,四廊即学校校史长廊、坚毅文化长廊、体育游戏长廊、人文艺术长廊,五楼有坚毅楼、弘毅楼、仁毅楼、品毅楼、恒毅楼。此外,学校还有毅创空间、毅读空间、毅健康空间(心理健康室)。校园内还有三十余种植物,有桂花飘香的锦桂园,有红绿相间的锦博园,等等。孩子们在假山旁嬉戏,在绿树下吹奏。午间、放学后校园播放着充满理想激情的校歌《愿做一粒沙》。这些都为学生营造了和谐快乐、坚毅向上的文化氛围。
2.形成良性互动
物态环境的育人价值在于互动体验。环境互动,我校的文化大厅、体艺长廊、一花一石、一园一路一室(队室)等,是学生学习游戏成果展示的舞台。技术互动,艺术长廊的钢琴互动键盘、器乐感应弹奏,各种互动体验的平台云集,还有云阅读平台、校园智能气象站等。文化互动,这些环境又是资源,期待着学生们去打开,等待着学生走进那“坚毅的故事”。网络互动,学校校园网、微信公众号,尤其是乐教乐学平台,给学校、班级和学生在技术上提供了即时互动学习的有效平台。
(二)课程开发,模型建构
本着“相信每一颗沙砾都可以砥砺成金”的课程理念,围绕“砺学以立、博专以成、善创以远”的课程路径,立足学科建设构建了多元综合的“砥砺行”校本课程框架。“多元”是指在学科学习中既要实现核心知识学习、关键能力提升,还要有道德品质渗透、人文素养提升等。“综合”是在学科的基础上,基于学科在学科中为了学科而进行的主题整合、适度拓展和项目学习等。
1.课程内容
围绕核心理念和培养目标,基于國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我们构建“砥砺行”校本课程模型,其中包括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
2.课程实施
(1)基础性课程:构建“质心课堂”教学范式
基础性课程是国家必修课程,课程目标重在评价学生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素养情况。其中,学科课程是指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实施的每门课程,这类课程要开足、开全、上好。学科整合课程,包含学科主题整合(单元整体教学)和多学科主题整合,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在国家课时中整合实施。大阅读课程,是基于学科标准、学科教材内容拓展的关于自然、人文、社会、科学等的阅读课程,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实施或是校本阅读课中实施。
教学模型建构。尤其是国家学科课程和主题整合课程,构建两维五环的“质心课堂”教学范式,通过课堂评价量表和课堂观察量表引领实施,促进课堂上教与学的方式转变。
学科文化开发。我们“质心课堂”有一个隐喻“沙柔水暖”,即意指改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温馨的学习环境,建立心与心交融的对话课堂。“质心课堂”理念有三点。一是相信学生潜质。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埋在沙中的金子,以多元智能视角审视每一个学生的潜质。二是尊重学科特质。不同学科有各自的学科特性,教学就是要以“学科的方式”从学科中“淘出”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内容,引领学生经历学科学习的过程,形成学科思维。三是师生发展和谐高质。课堂是师生和谐共存的地方,教师要做淘沙人,以恒毅之心倾听学生及自己生命拔节的声响。这是对学科文化的开发,也是对课堂文化的提升。 围绕“质心课堂”核心理念,各学科教研组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关键知识以及教学方式转变,把“两表”作为评价测量工具,加强常态课、研究课、汇报课等的学习研讨、调研跟进。学校还成立了多个名师工作室。周有利语文名师工作室对“学科整合课程”的“单元整体教学”进行实践,探索出语文学科“要素统整、任务驱动、层级推进、读写结合”的单元整体教学“质心模式”。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教育资源,开发了“疫课程
【关键词】坚毅文化 学校课程 实践
2019年5月,我校以“基于坚毅教育的‘砥砺行’特色课程建设”项目获评苏州市课程基地学校。该项目主要是基于“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的综合性项目,本着“顶层设计、项目跟进、课堂为主、协同育人”建设思路,旨在秉承“坚毅教育”核心文化,践行“文化共融、多元共生、品格共育”实践内容,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坚毅品格、身心融通、知能行远”的时代新人为价值追求。
一、顶层设计:坚毅教育的文化引领
1.坚毅教育的文化选择
与其说我们选择或传承了坚毅教育,不如说是坚毅教育选择了我们。早在400年前该地域还是洪涛汤汤的长江水域,长江上游的泥沙长期被裹挟而下淤积而成大大小小的沙洲。散落的民众筚路蓝缕、风餐露宿,在此围垦筑坝、自建家园,建立沙洲县(1986年撤县建市)。沙上人靠勤劳的双手和坚毅的精神成就了这片富足之地,留下了 “坚毅教育”文化之根。
2.坚毅教育的文化内涵
“坚毅教育”是我校秉持的教育哲学,旨在给予学生乃至教师一种关乎人生价值、人生态度、人生作为以及人生修养的教育范式。对我校而言,“坚毅教育”贴合我校实际,是我校在素质教育理念深入理解基础上的创新诠释和自我表达。“坚毅教育”秉持的核心理念是“读懂一粒沙,成就一条路”,即关爱每一个儿童,成就每一个独特而丰富的自己。“坚毅教育”传承“聚沙成塔、上善乃固”的学校精神,“坚毅教育”以“坚毅”为校训,发扬“坚心成锦、弘毅至丰”校风,坚守“立己立人”教风和“为学向学”的学风,旨在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坚毅品格、身心融通、知能行远的时代学子。这是基于我校对坚毅教育文化的理解、核心素养培育提出的校本化阐述,也是学校为适应主体需要与新时代发展的人才培养的不懈追求。
3.坚毅教育的文化设计
项目小组首先加强学习。学习有关课程文化、教育政策方面的文件与意见,同时在师生和家长间进行座谈调查,了解“坚毅教育”基础。其次专家指导。先后邀请了省、市多名专家到校把脉会诊指导课程建设。学校拟定完成《锦丰小学“坚毅教育”文化建设纲要》,提出“六大文化”(即课程文化、教学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管理文化和物态文化)的核心理念和具体建设目标,以及相应建设内容和主要实施工程。
二、特色实践:课程建设的文化路径
(一)创设环境,营造氛围
1.创设鲜明环境
校园物态文化是学校精神、教育特色、核心价值等的外在体现,它表现为每一个实体或意象之间的关系。围绕“坚毅教育”文化,设计有“一厅两景三路四廊五楼”。一厅即坚毅理念大厅,两景即坚毅景石和假山流水,三路有坚志路、坚实路、坚成路,四廊即学校校史长廊、坚毅文化长廊、体育游戏长廊、人文艺术长廊,五楼有坚毅楼、弘毅楼、仁毅楼、品毅楼、恒毅楼。此外,学校还有毅创空间、毅读空间、毅健康空间(心理健康室)。校园内还有三十余种植物,有桂花飘香的锦桂园,有红绿相间的锦博园,等等。孩子们在假山旁嬉戏,在绿树下吹奏。午间、放学后校园播放着充满理想激情的校歌《愿做一粒沙》。这些都为学生营造了和谐快乐、坚毅向上的文化氛围。
2.形成良性互动
物态环境的育人价值在于互动体验。环境互动,我校的文化大厅、体艺长廊、一花一石、一园一路一室(队室)等,是学生学习游戏成果展示的舞台。技术互动,艺术长廊的钢琴互动键盘、器乐感应弹奏,各种互动体验的平台云集,还有云阅读平台、校园智能气象站等。文化互动,这些环境又是资源,期待着学生们去打开,等待着学生走进那“坚毅的故事”。网络互动,学校校园网、微信公众号,尤其是乐教乐学平台,给学校、班级和学生在技术上提供了即时互动学习的有效平台。
(二)课程开发,模型建构
本着“相信每一颗沙砾都可以砥砺成金”的课程理念,围绕“砺学以立、博专以成、善创以远”的课程路径,立足学科建设构建了多元综合的“砥砺行”校本课程框架。“多元”是指在学科学习中既要实现核心知识学习、关键能力提升,还要有道德品质渗透、人文素养提升等。“综合”是在学科的基础上,基于学科在学科中为了学科而进行的主题整合、适度拓展和项目学习等。
1.课程内容
围绕核心理念和培养目标,基于國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我们构建“砥砺行”校本课程模型,其中包括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
2.课程实施
(1)基础性课程:构建“质心课堂”教学范式
基础性课程是国家必修课程,课程目标重在评价学生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素养情况。其中,学科课程是指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实施的每门课程,这类课程要开足、开全、上好。学科整合课程,包含学科主题整合(单元整体教学)和多学科主题整合,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在国家课时中整合实施。大阅读课程,是基于学科标准、学科教材内容拓展的关于自然、人文、社会、科学等的阅读课程,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实施或是校本阅读课中实施。
教学模型建构。尤其是国家学科课程和主题整合课程,构建两维五环的“质心课堂”教学范式,通过课堂评价量表和课堂观察量表引领实施,促进课堂上教与学的方式转变。
学科文化开发。我们“质心课堂”有一个隐喻“沙柔水暖”,即意指改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温馨的学习环境,建立心与心交融的对话课堂。“质心课堂”理念有三点。一是相信学生潜质。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埋在沙中的金子,以多元智能视角审视每一个学生的潜质。二是尊重学科特质。不同学科有各自的学科特性,教学就是要以“学科的方式”从学科中“淘出”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内容,引领学生经历学科学习的过程,形成学科思维。三是师生发展和谐高质。课堂是师生和谐共存的地方,教师要做淘沙人,以恒毅之心倾听学生及自己生命拔节的声响。这是对学科文化的开发,也是对课堂文化的提升。 围绕“质心课堂”核心理念,各学科教研组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关键知识以及教学方式转变,把“两表”作为评价测量工具,加强常态课、研究课、汇报课等的学习研讨、调研跟进。学校还成立了多个名师工作室。周有利语文名师工作室对“学科整合课程”的“单元整体教学”进行实践,探索出语文学科“要素统整、任务驱动、层级推进、读写结合”的单元整体教学“质心模式”。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教育资源,开发了“疫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