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武汉经济圈

来源 :新华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sterly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汉经济圈今后将承担什么样的使命?这一问题在湖北官员的口中往往表达得十分含蓄。但实际上,他们已经将其勾画成长江经济带中新的增长极,他们暗下决心准备将武汉打造成长江中游的经济引擎。
  在中国两会期间,《新华商》记者找到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就武汉经济圈会带给湖北以及中部地区的影响做了采访。
  《新华商》:湖北是中部大省,在金融危机的状况下,湖北该如何突围?
  罗清泉:湖北有一个特大级城市武汉市。发挥武汉的龙头作用,对湖北是至关重要的。武汉在湖北城市中的首位度很高,生产总值占全省37%,发挥武汉的辐射作用和带动作用,是湖北重要的战略措施。国家也很重视武汉城市圈,已经将其列入“十一五”城市发展规划。去年,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作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综合改革配套实验区。这也是对湖北关心支持的一个重要措施。现在我们正在围绕城市圈综合配套做实验,加快推进城市圈建设。目前效果是很好的。这就是我们在危机中突围的重要措施,这也是我们重要的战略突破口。
  《新华商》:听说湖北正在努力打造武汉城市圈,目前是否已经有了明确的时间表?
  


  罗清泉:当然不能说什么时间一定会成为什么什么,我们就要求武汉城市圈要加快发展,大体上它的发展速度要高于全省两到三个点,实际上现在也达到了。去年形势很好,整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都在展开,包括高速公路以及今年开通的城际铁路。目前,城市圈之内各城市间交通时间是1小时,今年武汉城市圈要开通四条城际铁路,铁路建成了,城市圈就成为半小时经济圈了,整个城市圈的居民生活方式、产业布局都会随着交通的便利发生大的变化。
  现在,投资140亿的武汉天河机场三期扩建工程马上又开工了,完工后,武汉的航空客运量将达到年送旅客4500万人次。而目前这一数字仅为1300万人次。武汉还将成为铁路枢纽,在物流方面将成为国内重要基地。
  《新华商》: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湖北省似乎已经赋予了武汉“长江流域的增长极”的使命。
  罗清泉:的确是这样。我们现在就是要让武汉在更大的范围内来整合资源,原来它是在900万人范围内整合资源,现在“1+8”(武汉加上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以后,就变成在3000万人范围内、5万平方公里范围的整合资源,这将大大促进它的成长。将来的竞争不是单个城市的竞争,而是城市组合、城市群。这就是我们的基本想法。
  《新华商》:武汉的带动作用是否会继续扩张,或许可以拉动长江流域的经济增长?
  罗清泉:武汉有这个目标。去年武汉的经济总量接近3560亿。武汉就处于中游,将来可能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增长极。实际上武汉的经济规模,就城市来讲,它不是很弱,它比南京的经济总量还大。武汉本身完全有希望将来带动整个湖北这一段的发展,所以我们做了两圈一带。
  《新华商》:您刚才讲武汉经济圈能带动湖北这一段,但是武汉从经济增长和它的发展潜力来看,从教育、人才储备和潜力上面,它可能会带动长江中游经济带吗?
  罗清泉:整个产业经济带是这样的,武汉肯定会带动中游地区。像安徽天柱山的旅游,九江的巫山也是,相当一部分是武汉人,相互之间历史上都有联系,武汉发展是很有潜力的,在长江流域来讲,可能会成为新的增长极。
  《新华商》:当前国家确定的扩大内需的政策,会不会成为武汉的新的发展机遇?
  罗清泉:扩大内需政策对我们两圈一带的建设,对我们城建基础设施的改善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现在正在布局的这些大的项目,都是这次扩大内需带来的机遇。我们经济发展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湖北的经济因为外向相对低一点,从去年四季度到现在,总的来看受影响还是较小,再加上湖北自身的一些产业还是有一定的竞争力,如汽车产业、钢铁产业、化工产业,以农业为原料的食品工业,都很有竞争力。到今年2月份,我们轻工业增长了三十多个百分点。再加上湖北在教育方面也是全国领先,大学在校生规模位列全国前几位,重点大学也比较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态势很好,拥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我们在发展中会趋利避害,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自己的短处。
  《新华商》:重庆现在已经提出一个口号,要“打造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那么,武汉除了基础设施以外,在其他领域还有哪些建设规划?
  罗清泉:我们也支持武汉成为区域的金融中心。首先,在金融上,我们组建汉口银行,银监会批准了,允许它走出去,先在武汉城市圈内设分行、支行,然后在省内设分行、支行。我们还吸纳全国各方面的商业银行到武汉来,包括外资银行,现在发展态势不错;其次,产权交易上,湖北把全省产权交易市场都交给了武汉市。
  《新华商》:武汉经济圈要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它与上海、重庆相比,有什么差异?
  罗清泉:上海是龙头,它的功能应该是在承东接西方面,南北交流方面发挥作用;和重庆相比,各有各的优势。
  《新华商》:成为一个经济增长极,很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很大的消费市场,武汉具备这种条件吗?
  罗清泉:武汉整个户籍人口不算很多,城市人口接近500万,加上流动人口共1000万人,商业很发达,消费市场很大。
其他文献
“我们是广西青年学生军,我们是铁打的一群,在伟大的时代里擔负起伟大的使命……”  这首慷慨激昂的歌曲诞生于1937年,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辞别亲人,高唱着这首歌义无反顾地奔赴抗日战场。  80多年过去,如今仍健在的广西学生军战士已经不多。90多岁的甘丽坤患有严重的老年疾病,连亲人都不太记得,但只要唱起这首军歌,她神情动容、情绪激动,还能准确哼出歌曲的旋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20世纪30年代,全
期刊
面对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企业利润下降,中国政府要做的不仅仅是“止血”,更是通过重组做大做强来“造血”。  新年伊始,中国火速推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中的另一重头戏——十大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部长冯飞在接受本刊专访时指出,“货真价实”、“含金量高”是规划的共同特点。从近期来看,这些措施是为了应对经济增速下降的危机,但更深远的意义在于立足产业长远发展,调整中国原先不够合理的
期刊
8月9日,德国驻日本大使馆官方推特账号发文悼念原子弹爆炸中的受害者,称“(悲剧的)起源是德国和日本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触发的战争”。这本是一段反省侵略历史的客观表述,却刺激了日本一些网民的神经,他们在网络上反驳道:“怎么能把日本和德国纳粹相提并论”“日本是被迫进行的自卫战”“日本发动战争的原因是美国对日本的经济封锁”……  是什么导致了日本年轻一代存在对侵略历史如此的“无知”?是什么纵容了日本多名
期刊
2008年12月5日,在泉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企业家大会,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泉州市政协副主席、泉州市总商会会长、恒安集团首席执行官许连捷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角度,面对生存与发展的挑战,阐述个人观点和看法:消极、等待,就有可能使我们在这场危机中被淘汰出局,这也不是我们泉州人的风格,在危机面前,企业界应用平常的心态,冷静客观地分析大环境对自己企业的影响,积极主动、面对挑战,制定适合于本企业
期刊
在新的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及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新闻社课题组对2008年度世界华商发展呈现出的新特点进行评析。我们所关注的“华商”群体,是指具有中国国籍或华裔血统、活跃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商人群体,包括港澳商人、台湾商人以及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中从事商业活动者。他们被统称为“世界华商”。  2008年,时值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因而我们在本年度的报告中也对改革开放30年来新华侨华人状况进行整体研
期刊
政 治  16日 当日出版的第18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16—18日 李克强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和自治区主席蓝天立陪同下,在玉林、南宁考察。  17日 纪念孙孚凌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汪洋出席座谈会,并在会前会见了孙孚凌同志亲属。  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管理机构揭牌仪式上午在广东珠海举行。韩正出席揭牌仪式并讲话。当日,韩正
期刊
在百花竞放、争奇斗艳的南国,岭南画风得天独厚,于钟灵毓秀处尽显风流。让人不由得想起那句脍炙人口的诗作“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荔枝是岭南的特色产品,岭南画风同样令人沉醉。  笔者有幸欣赏到著名画家关山鸣的作品,仿佛品尝到一颗颗极富岭南特色的荔枝,含英咀华,陶然忘形,沉醉于“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夙愿里。  在最近一期的《中国书画报》上,我看到这样的报道:“关山鸣,漠阳江人。中国书画家协会常务
期刊
作为政策官员出身的学者,温铁军青年时期下乡为知青,经历过工、农、商、学、兵,后来考入人大新闻系,学生时代就有国际视野,之后历经解放军总政治部研究室、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秘书长、人大农发院院长等职直至退休。  70岁的温铁军还是“愤青”。人们常说,人年轻时不愤青是没心,年老时还愤青则无脑。但温铁军并不赞同,“不信邪”是他一生的信条,也是他拟给自己的墓志铭。→ 《慧见》栏目负责
期刊
外汇储备对内是央行的负债,对外是央行的资产,不能像4万亿投资计划那样作为财政收入,通过政府支出直接投入中国经济运行。    温家宝总理在最近欧洲之行中提到,中国有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可以动用外汇储备刺激国内经济。但他也强调,外汇储备只能用在国外。这些话乍一听似乎有矛盾,其实不然,“只能”用在国外的外汇储备也是可以支持中国经济发展的。    但是在提出外汇储备支持中国经济的具体途径之前,有必要先
期刊
“三年恢复重建,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在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灾后重建的这一时间表后,中央又作出指示,恢复重建要提前到两年内。面对重建繁重的时间压力,中央财政计划两年拨付2000多亿元,而四川灾后重建的总投资将达到1.67万亿,截止目前,已经投资2000多亿元。四川省委、省政府计划在今年内投入1万亿建设资金。在如此短期内启动这么巨大的投资量,资金从何而来,又如何进行监督?这也成为是“两会”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