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又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而节奏是音乐的基础,也是音乐的生命。提高幼儿的节奏感,又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幼儿学习音乐基本技能、技巧的基础。
【关键词】培养幼儿节奏感策略
音乐是美妙的,一首动听的乐曲,可使人陶醉,可以唤醒人们许多美好的回忆。音乐又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而节奏是音乐的基础,也是音乐的生命。提高幼儿的节奏感,又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幼儿学习音乐基本技能、技巧的基础。但训练幼儿的节奏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于幼儿年龄小,他们对节奏的感受、理解和表现的能力较弱,头脑和动作的反应对音乐节奏的感受不能相互协调。那么,如何使枯燥的节奏练习变得有生命力,如何让幼儿对节奏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我们作为教师应该研究的。
一、从感受节奏入手,在生活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幼儿的节奏能力与它们的听觉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幼儿学会倾听,培养幼儿的音乐听觉能力,为幼儿创设、提供了各种发展听觉的物质条件。并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自然的加入了一些训练听觉能力的游戏,让幼儿掌握听的技巧,感知音乐的各种节奏要素。
对于,刚刚进入幼儿园的小朋友,每天在入园时给他们播放一些优美的乐曲,使孩子们沉浸在优美的音乐环境中,渐渐的,你会发现孩子们不仅减轻了紧张的焦虑情绪,还会和老师一起手舞足蹈,这说明孩子们已经开始了初步的感受音乐的能力。
然后,我留心引导幼儿倾听一些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见到的,感兴趣的,能发出各种声音的物品:活动室中,请幼儿听一听闹钟“嘀嗒嘀嗒”的声音,然后模仿钟摆的样子玩“大钟”的游戏;操场上,与小朋友相互听听体育游戏前和游戏后不同的心跳声、听听中班哥哥姐姐拍皮球时“咚咚咚”的声音,问一问幼儿心跳的声音和拍球的声音是否一样,玩一玩“大皮球拍拍拍”的游戏。
二、从认识节奏音符入手,将认知过程游戏化。
认识节奏音符是幼儿敲击节奏的基础。我在引导幼儿认识节奏音符的过程中,多采用一些直观的教具,即小动物的头饰或图片。幼儿最喜欢小动物,对它们的声音也最了解,因此,每次认识音符的时候,我都会先出示一种小动物。如在认识二分音符的时候,我戴一个大狮子的头饰,很神气得样子走进来,“今天狮子我们狮子要参加唱歌比赛,看一看那一只小狮子叫得声音最好听。”幼儿对我的样子已经很感兴趣,再让他们来模仿狮子的叫声,他们就别提多高兴了。纷纷的张开大嘴拉长声音叫了起来,正在他们叫得起劲的时候,我将准备好的写有二分音符的卡片出示在黑板上
引导幼儿看见一个叫一声,这样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认识了二分音符。当然,我们可以把四分音符比作小羊、小猫的叫声、八分音符比作小狗、小鸡,十六分音符比作小马的马蹄声等。
当幼儿认识了这些音符后,为了加深孩子们的印象,我又制作了由各种小动物表示的“音符卡片”,将这些音符卡片进行排列组合,引导幼儿认读。我还把这些卡片又分别做成头饰,请幼儿自选后认读并戴在头上,站成一队读节奏。还可以与幼儿玩“送小音符回家”的游戏,教师分别弹奏二分、四分等音符,幼儿人手一套音符卡片,按照教师弹奏音的长短,选择音符卡片并快速举起。这些游戏大大提高了幼儿的兴趣,而且能做到一目了然,加深了幼儿对音乐节奏的理解。
三、从肢体语言入手,在動作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音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音乐中的节奏更是如此。由于3———6岁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因此他们对声音中的快慢,即节奏的概念是不理解的。但是,有资料显示,人们感受节奏主要是靠运动觉,肢体动作的参与可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中的节奏。因此,在培养幼儿节奏感时,需要有动作的参加,一定要让幼儿在肢体动作的参与中加深对节奏的体验和感受。
1在运动游戏中感受节奏
幼儿在运动中,也可以感受到节奏。如在幼儿拍球时可以让他们玩“变速拍球的游戏”孩子们可以通过拍高球、拍低球调整拍球的速度,在拍球的过程中感受节奏的快慢。还可以进行“走和跑”的游戏,幼儿站在圆圈上,我站在孩子们的中间每敲一下小鼓,幼儿就走一步,当鼓声停止,幼儿也停止动作。渐渐的,我发现孩子们可以完全听鼓声的指挥,我的鼓声也逐渐加快,当他们由于鼓声过快而不能继续走时,就会不自觉地跑起来。在这些运动游戏中,幼儿对节奏的感受力不断提高,对节奏活动的兴趣也非常浓厚,想用动作表现节奏的欲望也在增强。
2、在舞蹈动作中感受节奏
“快乐小鼓舞”的游戏也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开始,我用两个鼓棒同时在鼓的中间敲四个四分音符的节奏,幼儿两脚并拢跳出四个四分音符xxxx。老师用两个鼓棒分开,在鼓的两边按四分音符同时敲两下,又在鼓的中间同时敲出两个八分音符和一个四分音符的节奏,幼儿则两脚先分开跳两下,然后两脚并拢跳两个八分音符的节奏和一个四分音符的节奏即xxxxx。教师敲击的速度由慢到快,幼儿即兴在老师的鼓声伴奏下跳出。
3、在感觉器官统合游戏中感受节奏
“身体乐器”的游戏则更能将我们身体上的各个器官进行运用,充分调动了孩子学习节奏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游戏中我用了碰牙、弹指、绷唇、跺脚、拍腿等肢体动作:活动室静悄悄,小朋友眨眼笑,咱们开个音乐会,牙齿(碰牙)来报到:xxx|xxx)晚会开始了。手指(弹指)来舞蹈xxx|xxx姿势真美妙。双唇(绷唇)来朗诵xxx|xx讲得多么好。小脚(跺脚)奏起了鼓xx|xx,鼓声咚咚敲。手腿(拍腿)来伴奏xxxx|xxx晚会真热闹。你唱歌,我跳舞,高高兴兴拍手笑。
四、从打击乐器演奏中入手,在操作游戏中表现节奏。
不同的乐器,不同的造型,能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有的声音像小鸟,有的声音象青蛙……将小小节奏乐器引入节奏教学活动中,既能促使幼儿认识节奏乐器、掌握敲击方法、达到熟练节奏的目的,又能激起他们对节奏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达到手、脑并用,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我首先在活动区为幼儿提供各种打击乐器,让幼儿在区域活动时,自发的游戏过程中随意敲打着玩,目的是使幼儿了解乐器不同声音也不同。然后,引导幼儿通过亲身操作,知道不同的乐器敲击的方法也不同。待幼儿对乐器产生浓厚的兴趣之后,我开始鼓励、引导幼儿用乐器为他们熟悉的歌曲打节奏。通过上述活动,幼儿对节奏发生了极大的兴趣,感知节奏的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
让幼儿运用不同乐器、节奏展现故事中小动物的特征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了。如在故事《森林音乐会》的活动中,幼儿在理解了狮子高大威武、小马悦耳的马蹄声、小兔子灵活跳跃的角色特点后,他们选择乐器、创编节奏、合作表现:用鼓表现大狮子威风凛凛的样子xx|xx|,用双响筒来表现小马蹄踏蹄踏跑步的样子xxxxxx|xxxxxx,用小铃表现小兔子一蹦一跳的样子xo,然后再交换演奏,在体验了不同节奏的同时,对角色的特点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总之,游戏是幼儿掌握节奏的最佳途径,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调动了其多种感官,达到理解、掌握节奏的目的。
【关键词】培养幼儿节奏感策略
音乐是美妙的,一首动听的乐曲,可使人陶醉,可以唤醒人们许多美好的回忆。音乐又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而节奏是音乐的基础,也是音乐的生命。提高幼儿的节奏感,又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幼儿学习音乐基本技能、技巧的基础。但训练幼儿的节奏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于幼儿年龄小,他们对节奏的感受、理解和表现的能力较弱,头脑和动作的反应对音乐节奏的感受不能相互协调。那么,如何使枯燥的节奏练习变得有生命力,如何让幼儿对节奏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我们作为教师应该研究的。
一、从感受节奏入手,在生活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幼儿的节奏能力与它们的听觉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幼儿学会倾听,培养幼儿的音乐听觉能力,为幼儿创设、提供了各种发展听觉的物质条件。并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自然的加入了一些训练听觉能力的游戏,让幼儿掌握听的技巧,感知音乐的各种节奏要素。
对于,刚刚进入幼儿园的小朋友,每天在入园时给他们播放一些优美的乐曲,使孩子们沉浸在优美的音乐环境中,渐渐的,你会发现孩子们不仅减轻了紧张的焦虑情绪,还会和老师一起手舞足蹈,这说明孩子们已经开始了初步的感受音乐的能力。
然后,我留心引导幼儿倾听一些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见到的,感兴趣的,能发出各种声音的物品:活动室中,请幼儿听一听闹钟“嘀嗒嘀嗒”的声音,然后模仿钟摆的样子玩“大钟”的游戏;操场上,与小朋友相互听听体育游戏前和游戏后不同的心跳声、听听中班哥哥姐姐拍皮球时“咚咚咚”的声音,问一问幼儿心跳的声音和拍球的声音是否一样,玩一玩“大皮球拍拍拍”的游戏。
二、从认识节奏音符入手,将认知过程游戏化。
认识节奏音符是幼儿敲击节奏的基础。我在引导幼儿认识节奏音符的过程中,多采用一些直观的教具,即小动物的头饰或图片。幼儿最喜欢小动物,对它们的声音也最了解,因此,每次认识音符的时候,我都会先出示一种小动物。如在认识二分音符的时候,我戴一个大狮子的头饰,很神气得样子走进来,“今天狮子我们狮子要参加唱歌比赛,看一看那一只小狮子叫得声音最好听。”幼儿对我的样子已经很感兴趣,再让他们来模仿狮子的叫声,他们就别提多高兴了。纷纷的张开大嘴拉长声音叫了起来,正在他们叫得起劲的时候,我将准备好的写有二分音符的卡片出示在黑板上
引导幼儿看见一个叫一声,这样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认识了二分音符。当然,我们可以把四分音符比作小羊、小猫的叫声、八分音符比作小狗、小鸡,十六分音符比作小马的马蹄声等。
当幼儿认识了这些音符后,为了加深孩子们的印象,我又制作了由各种小动物表示的“音符卡片”,将这些音符卡片进行排列组合,引导幼儿认读。我还把这些卡片又分别做成头饰,请幼儿自选后认读并戴在头上,站成一队读节奏。还可以与幼儿玩“送小音符回家”的游戏,教师分别弹奏二分、四分等音符,幼儿人手一套音符卡片,按照教师弹奏音的长短,选择音符卡片并快速举起。这些游戏大大提高了幼儿的兴趣,而且能做到一目了然,加深了幼儿对音乐节奏的理解。
三、从肢体语言入手,在動作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音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音乐中的节奏更是如此。由于3———6岁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因此他们对声音中的快慢,即节奏的概念是不理解的。但是,有资料显示,人们感受节奏主要是靠运动觉,肢体动作的参与可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中的节奏。因此,在培养幼儿节奏感时,需要有动作的参加,一定要让幼儿在肢体动作的参与中加深对节奏的体验和感受。
1在运动游戏中感受节奏
幼儿在运动中,也可以感受到节奏。如在幼儿拍球时可以让他们玩“变速拍球的游戏”孩子们可以通过拍高球、拍低球调整拍球的速度,在拍球的过程中感受节奏的快慢。还可以进行“走和跑”的游戏,幼儿站在圆圈上,我站在孩子们的中间每敲一下小鼓,幼儿就走一步,当鼓声停止,幼儿也停止动作。渐渐的,我发现孩子们可以完全听鼓声的指挥,我的鼓声也逐渐加快,当他们由于鼓声过快而不能继续走时,就会不自觉地跑起来。在这些运动游戏中,幼儿对节奏的感受力不断提高,对节奏活动的兴趣也非常浓厚,想用动作表现节奏的欲望也在增强。
2、在舞蹈动作中感受节奏
“快乐小鼓舞”的游戏也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开始,我用两个鼓棒同时在鼓的中间敲四个四分音符的节奏,幼儿两脚并拢跳出四个四分音符xxxx。老师用两个鼓棒分开,在鼓的两边按四分音符同时敲两下,又在鼓的中间同时敲出两个八分音符和一个四分音符的节奏,幼儿则两脚先分开跳两下,然后两脚并拢跳两个八分音符的节奏和一个四分音符的节奏即xxxxx。教师敲击的速度由慢到快,幼儿即兴在老师的鼓声伴奏下跳出。
3、在感觉器官统合游戏中感受节奏
“身体乐器”的游戏则更能将我们身体上的各个器官进行运用,充分调动了孩子学习节奏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游戏中我用了碰牙、弹指、绷唇、跺脚、拍腿等肢体动作:活动室静悄悄,小朋友眨眼笑,咱们开个音乐会,牙齿(碰牙)来报到:xxx|xxx)晚会开始了。手指(弹指)来舞蹈xxx|xxx姿势真美妙。双唇(绷唇)来朗诵xxx|xx讲得多么好。小脚(跺脚)奏起了鼓xx|xx,鼓声咚咚敲。手腿(拍腿)来伴奏xxxx|xxx晚会真热闹。你唱歌,我跳舞,高高兴兴拍手笑。
四、从打击乐器演奏中入手,在操作游戏中表现节奏。
不同的乐器,不同的造型,能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有的声音像小鸟,有的声音象青蛙……将小小节奏乐器引入节奏教学活动中,既能促使幼儿认识节奏乐器、掌握敲击方法、达到熟练节奏的目的,又能激起他们对节奏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达到手、脑并用,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我首先在活动区为幼儿提供各种打击乐器,让幼儿在区域活动时,自发的游戏过程中随意敲打着玩,目的是使幼儿了解乐器不同声音也不同。然后,引导幼儿通过亲身操作,知道不同的乐器敲击的方法也不同。待幼儿对乐器产生浓厚的兴趣之后,我开始鼓励、引导幼儿用乐器为他们熟悉的歌曲打节奏。通过上述活动,幼儿对节奏发生了极大的兴趣,感知节奏的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
让幼儿运用不同乐器、节奏展现故事中小动物的特征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了。如在故事《森林音乐会》的活动中,幼儿在理解了狮子高大威武、小马悦耳的马蹄声、小兔子灵活跳跃的角色特点后,他们选择乐器、创编节奏、合作表现:用鼓表现大狮子威风凛凛的样子xx|xx|,用双响筒来表现小马蹄踏蹄踏跑步的样子xxxxxx|xxxxxx,用小铃表现小兔子一蹦一跳的样子xo,然后再交换演奏,在体验了不同节奏的同时,对角色的特点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总之,游戏是幼儿掌握节奏的最佳途径,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调动了其多种感官,达到理解、掌握节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