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间段,学生们机械记忆力好,但理解能力差;思维活跃,但注意力容易分散;易接受感性直观材料,但语言表达能力差。因此,为了提高小学课堂教学质量,很多教学理论家、教育专家提出了在教学中引入故事,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意识和指明学生前进方向。基于此,本文以小学数学为例,探究故事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发挥的作用。
【關键词】小学数学 故事教学 课堂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5-0154-02
故事因为有趣、充满想象力、符合小学生理解水平等的特点深受小学生的喜爱。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笔者在自身教学实践中关于如何发挥数学教学在课堂中的作用,帮助学生在故事教学中感知、认识、掌握数学知识进行了积极研究,总结出以下三点:
一、故事导入增加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数学成绩差、课堂教学效率低,给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基于此,笔者建议教师要以故事形式导入数学教学活动,从而增加教学趣味性,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
在带领学生进入小学数学课程学习时,笔者就会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们讲解了中国的数学家们的故事,如祖冲之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第七位的坚持不懈的精神;华罗庚对中国解析数论、矩阵结合学、典型数等方面的做出的巨大贡献;冯祖荀传播现代数学知识的故事、陈省身终身致力于数学研究的事迹等等,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埋下热爱数学的种子,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们因为身心发展有限,有时候不是很明白笔者讲述故事的内涵,但是牢牢记住了故事的内容,增加了教学趣味性。
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利用故事导入增加教学趣味性,受到数学家们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数学成绩。
二、故事应用创设教学情境性,培养学生思维意识
除了引入数学家的真实故事外,教师还可以创设故事教学情境,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投入到数学教学课堂中。
如,笔者引导学生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一课内容时,出现了这样一道问题:一袋面包重十分之三克,三袋面包重多少克?如果再加上一袋面包,总共重多少克?虽然这是一道简单的分数计算题,但是学生们刚刚接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对于解答这样一道题还是感到有一定的难度。于是,笔者创设了一个教学情境:一天,妈妈带小明去超市买面包,因为买一次面包需要吃一周时间,所以妈妈买了三袋一样的面包准备回家。在结账的时候,妈妈看了看一袋面包的重量是十分之九克,发现不够,马上又买了一袋面包。回到家中,小明十分好奇这些面包的总重量,于是利用课上教师讲授的数学知识进行了计算,但是最终失败了。请问你能帮助小明计算出面包总重量吗?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也十分好奇面包总共重多少克,于是纷纷陷入思考,很快地列出竖式,计算出面包的总重量的重量。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故事编写引领行为规范性,指明学生前进方向
其实除了利用数学故事传递数学知识外,在故事中渗透德育教育也十分重要。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有限,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再加上家庭教育的缺少,学生们很容易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问题。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工作中用故事编写形式引导学生行为,规范学生生活习惯,为学生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如,在学习《认识图形》这一课内容时,为了巩固学生学到的新知识,笔者在多媒体大屏幕上展示出多张图片,要求学生们在这些图片中找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片。同学们听到笔者的要求后,经过仔细查找,终于顺利地完成笔者提出的要求。见此情景,笔者给每一位学生分发了一套小棒,要求学生们用小棒拼出本课学到的图形,并认识到各个图形的基本特征。听到笔者的要求后,有些学生很快地拼出了平行四边形;有些学生拼出了三角形;还有的学生为了拼出了更大更好的图形,利用蛮力抢过他人手中的教学用具。见此情景,笔者急忙制止了这名学生的行为,并为学生讲述了一个小故事:小老虎十分霸道,总是到处欺负其他小动物,终于有一天其他小动物联合起来孤立小老虎,最后小老虎只好离开了家,到其他地方生活。目的是教导其要关心同学,要尊重他人的意愿,借东西的时候要有礼貌。受到了笔者的批评后,学生停止了自己的错误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道歉。在本次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用讲故事的形式替代了批评教育,不但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还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应用故事教学形式确实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意识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值得广大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尝试。
参考文献:
[1]罗丽卿.数学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上),2019(04).
[2]王玉莲.数学故事让数学课堂不再枯燥[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6(02).
【關键词】小学数学 故事教学 课堂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5-0154-02
故事因为有趣、充满想象力、符合小学生理解水平等的特点深受小学生的喜爱。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笔者在自身教学实践中关于如何发挥数学教学在课堂中的作用,帮助学生在故事教学中感知、认识、掌握数学知识进行了积极研究,总结出以下三点:
一、故事导入增加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数学成绩差、课堂教学效率低,给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基于此,笔者建议教师要以故事形式导入数学教学活动,从而增加教学趣味性,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
在带领学生进入小学数学课程学习时,笔者就会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们讲解了中国的数学家们的故事,如祖冲之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第七位的坚持不懈的精神;华罗庚对中国解析数论、矩阵结合学、典型数等方面的做出的巨大贡献;冯祖荀传播现代数学知识的故事、陈省身终身致力于数学研究的事迹等等,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埋下热爱数学的种子,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们因为身心发展有限,有时候不是很明白笔者讲述故事的内涵,但是牢牢记住了故事的内容,增加了教学趣味性。
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利用故事导入增加教学趣味性,受到数学家们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数学成绩。
二、故事应用创设教学情境性,培养学生思维意识
除了引入数学家的真实故事外,教师还可以创设故事教学情境,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投入到数学教学课堂中。
如,笔者引导学生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一课内容时,出现了这样一道问题:一袋面包重十分之三克,三袋面包重多少克?如果再加上一袋面包,总共重多少克?虽然这是一道简单的分数计算题,但是学生们刚刚接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对于解答这样一道题还是感到有一定的难度。于是,笔者创设了一个教学情境:一天,妈妈带小明去超市买面包,因为买一次面包需要吃一周时间,所以妈妈买了三袋一样的面包准备回家。在结账的时候,妈妈看了看一袋面包的重量是十分之九克,发现不够,马上又买了一袋面包。回到家中,小明十分好奇这些面包的总重量,于是利用课上教师讲授的数学知识进行了计算,但是最终失败了。请问你能帮助小明计算出面包总重量吗?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也十分好奇面包总共重多少克,于是纷纷陷入思考,很快地列出竖式,计算出面包的总重量的重量。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故事编写引领行为规范性,指明学生前进方向
其实除了利用数学故事传递数学知识外,在故事中渗透德育教育也十分重要。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有限,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再加上家庭教育的缺少,学生们很容易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问题。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工作中用故事编写形式引导学生行为,规范学生生活习惯,为学生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如,在学习《认识图形》这一课内容时,为了巩固学生学到的新知识,笔者在多媒体大屏幕上展示出多张图片,要求学生们在这些图片中找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片。同学们听到笔者的要求后,经过仔细查找,终于顺利地完成笔者提出的要求。见此情景,笔者给每一位学生分发了一套小棒,要求学生们用小棒拼出本课学到的图形,并认识到各个图形的基本特征。听到笔者的要求后,有些学生很快地拼出了平行四边形;有些学生拼出了三角形;还有的学生为了拼出了更大更好的图形,利用蛮力抢过他人手中的教学用具。见此情景,笔者急忙制止了这名学生的行为,并为学生讲述了一个小故事:小老虎十分霸道,总是到处欺负其他小动物,终于有一天其他小动物联合起来孤立小老虎,最后小老虎只好离开了家,到其他地方生活。目的是教导其要关心同学,要尊重他人的意愿,借东西的时候要有礼貌。受到了笔者的批评后,学生停止了自己的错误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道歉。在本次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用讲故事的形式替代了批评教育,不但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还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应用故事教学形式确实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意识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值得广大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尝试。
参考文献:
[1]罗丽卿.数学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上),2019(04).
[2]王玉莲.数学故事让数学课堂不再枯燥[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