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是一门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学科,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非常重视物理教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明确提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割裂物理与生活的关系进行的教学不符合物理的学科特点,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我们要以生活的眼光来审视物理教学,推进物理教学的生活化。那么我们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推进物理教学生活化呢?对此笔者进行了不断的实践与研究,现结合实践对此展开论述。
一、让生活走进物理
知识来源于生活,生产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信息。物理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在教学中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出发,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在教学中我们要用生活的眼光来看待物理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加强物理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拉近与物理学科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
第一,从生活出发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中生已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与体验,这些都是学生学习物理宝贵的资源,可以有效让学生从心理上降低对物理知识的抽象感与陌生感。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时,学生自动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生活,从生活出发,为学生创设有效的物理教学情境,由所熟悉的生活事物来引入物理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我提出了关于温度的普通的生活现象,为什么夏天感觉井水凉,而在冬天感觉井水热。我们在测量体温时都要把体温计先甩一甩再测量。这些现象是学生所熟悉的,这大大增强了教学的亲近性,更易激起学生参与物理学习的激情。
第二,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取物理问题。教学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指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从大量的生活信息中提取物理信息,提出具有探索性的物理问题。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教师可提出一些生活现象,引导学生积极收集相关信息来提出物理问题,如在炎热的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雪糕的包装袋上有“粉”,当把包装袋撕开后会冒“气”,放入水杯里,杯子出“汗”;河水结冰、融化等等。这样的过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了生活与物理的联系,锻炼了学生从大量生活现象中进行分析、整理、提炼与总结的能力,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以更大的学习热情与动力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让物理走进生活
学习物理的最终目的在于指导生产生活实践,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又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对此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把其应用于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生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将学生学习的阵地向外延伸扩展,要让学生带着课堂上从教材中所学到的知识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在实践中检验知识,在实践中提升认识,在实践中丰富认知结构,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与灵活运用。
第一,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在恰当的时机提出一些生活问题,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决。这对于物理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学生成功地运用所学解决了问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会增强学生学好物理、用好物理的意识。如在学完热学知识后,我让学生思考:蔬菜和水果怎样才能更好地保鲜?一杯热水如何可以使其温度尽快降低?在海拔较高的山上用普通的锅烧水能否烧开?等等。
第二,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要让学生有更多发言的机会。在教学中我们要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要将课堂交给学生,为学生能力的施展提供平台。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从自己所熟悉的生活事物来提出物理问题,并在学生间展开讨论与交流。这样的设计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参与意识,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参与讨论与交流的主动性,使得学习实现了生生互动。
第三,走出课堂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认识。这对于学生物理综合能力的培养、兴趣的激发等意义非凡。如学习“噪声”的内容后,我组织学生深入生活区和工厂附近展开社会调查,并针对噪声的污染、危害、应对策略等撰写调查报告。这样的活动集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于一体,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增强应用意识,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实现物理教学的生活化有其内在必然性、必要性与重要性。我们要以生活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教学,以物理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生活,切实加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使物理教学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责编 高伟)
一、让生活走进物理
知识来源于生活,生产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信息。物理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在教学中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出发,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在教学中我们要用生活的眼光来看待物理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加强物理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拉近与物理学科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
第一,从生活出发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中生已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与体验,这些都是学生学习物理宝贵的资源,可以有效让学生从心理上降低对物理知识的抽象感与陌生感。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时,学生自动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生活,从生活出发,为学生创设有效的物理教学情境,由所熟悉的生活事物来引入物理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我提出了关于温度的普通的生活现象,为什么夏天感觉井水凉,而在冬天感觉井水热。我们在测量体温时都要把体温计先甩一甩再测量。这些现象是学生所熟悉的,这大大增强了教学的亲近性,更易激起学生参与物理学习的激情。
第二,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取物理问题。教学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指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从大量的生活信息中提取物理信息,提出具有探索性的物理问题。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教师可提出一些生活现象,引导学生积极收集相关信息来提出物理问题,如在炎热的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雪糕的包装袋上有“粉”,当把包装袋撕开后会冒“气”,放入水杯里,杯子出“汗”;河水结冰、融化等等。这样的过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了生活与物理的联系,锻炼了学生从大量生活现象中进行分析、整理、提炼与总结的能力,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以更大的学习热情与动力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让物理走进生活
学习物理的最终目的在于指导生产生活实践,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又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对此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把其应用于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生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将学生学习的阵地向外延伸扩展,要让学生带着课堂上从教材中所学到的知识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在实践中检验知识,在实践中提升认识,在实践中丰富认知结构,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与灵活运用。
第一,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在恰当的时机提出一些生活问题,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决。这对于物理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学生成功地运用所学解决了问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会增强学生学好物理、用好物理的意识。如在学完热学知识后,我让学生思考:蔬菜和水果怎样才能更好地保鲜?一杯热水如何可以使其温度尽快降低?在海拔较高的山上用普通的锅烧水能否烧开?等等。
第二,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要让学生有更多发言的机会。在教学中我们要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要将课堂交给学生,为学生能力的施展提供平台。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从自己所熟悉的生活事物来提出物理问题,并在学生间展开讨论与交流。这样的设计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参与意识,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参与讨论与交流的主动性,使得学习实现了生生互动。
第三,走出课堂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认识。这对于学生物理综合能力的培养、兴趣的激发等意义非凡。如学习“噪声”的内容后,我组织学生深入生活区和工厂附近展开社会调查,并针对噪声的污染、危害、应对策略等撰写调查报告。这样的活动集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于一体,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增强应用意识,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实现物理教学的生活化有其内在必然性、必要性与重要性。我们要以生活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教学,以物理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生活,切实加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使物理教学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责编 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