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阅读资源怎可喧宾夺主?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ainigi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拓展阅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定要立足文本。我们决不能为了拓展而拓展,不能让拓展成为形式。拓展的时机、拓展的内容、拓展的宽度和深度……都要围绕文本来展开,文本拓展,要超越文本,更要反哺文本,离开文本的拓展那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关键词】《天鹅的故事》;阅读资源;文本;时机;内容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标准》精神的深入人心,在语文课堂中拓展阅读资源也越来越受语文教师的关注。拓展阅读资源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打开了通向大千世界的一扇扇天窗。但在开发与利用拓展阅读资源的过程中,我们许多老师由于对开发拓展阅读资源的意义与作用认识不清,导致对拓展阅读资源的选择和运用出现不少问题,有些甚至是喧宾夺主,本末倒置的做法。下面我就结合一位老师执教的《天鹅的故事》一课来加以探讨与分析。
  误区一:无味——先入为主,束缚了思维
  【案例】
  导入新课时:
  1.老师送你们几句话:
  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
  ——拉封丹
  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
  ——毛泽东
  只要千百万劳动者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跟随着优秀的人物前进,胜利也就有了保证。
  ——列宁
  2.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但是,等你学完《天鹅的故事》之后,你们会发现这几句话在文中有着更深刻的演绎!
  【教学反思】
  我们姑且不说该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对目标的定位是否正确,就以这样的导入形式展开教学是值得斟酌的。教师不是让学生首先接触语言文字,不是在对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中想象情境,而是“先入为主”将文字资料过早呈现,出示的文字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限制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正因为这样,所以后面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仅仅停留在“团结力量大”,既没有个性化的理解,更无创新,甚是无味。如果先让学生进入到文本中阅读、感悟,然后出示文字资料,教学效果必然不一样。语文课是学生学“语”习“文”的课,资源的运用是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感悟语言的魅力,切忌“以拓展阅读资源代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语文课运用拓展阅读资源要始终坚持一条,即“因时因需而用”。
  误区三:无效——画蛇添足,冲淡了主题
  【案例】
  引导学生感悟“众天鹅团结破冰”是这样设计的:
  1.这真是一只伟大的天鹅,作者送给他一个美称——“破冰勇士”,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只天鹅,目睹了“破冰勇士”的壮举之后,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2.是呀!这群天鹅正是这么做的,他们在老天鹅的感召下,正齐心协力,集体破冰呢!
  投影出示:有几只天鹅来帮忙了,很快整群天鹅……
  师:读着这段文字,你明白了什么?明白了这么多,还能读不好?齐读!
  3.学着这篇课文,老师的脑子里认过了几篇类似的文章,你想到了吗?老师还找到了几个例子:
  “阿波罗登月”这项伟大的工程,从设计、生产、试验到成功地登上月球,它与42万科学家的团结合作是分不开的。这里面的每一个数据,每一颗小小的螺丝钉都需要万分的精确,只有这样,飞船才得以顺利的发射、返航。
  ——《人民日报》
  同学们,老师经常对你们说“团结就是力量!”(还有哪些呢?)真好!这个世界没有爬不过的高山,没有越不过的险滩。只要我们团结合作,顽强拼搏,就一定会战胜困难!
  【教学反思】
  该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分析不够准确,甚至有偏差,只从形式上去把握扩展阅读材料和课文的相关性,而没有真正从内容及主题上去把握。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紧扣文本中平易的但与主题息息相关的词语去理解这种行为,感悟这份精神。而以上案例中教师对文本的处理是囫囵吞枣,把大量时间放在与文本主题无关的课外资料的拓展上,大大冲淡了文本的主题。可见拓展阅读资源的运用并非多多益善,它的确“是一柄双刃剑”,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明确文本和拓展的关系是,拓展应为文本的主题服务,如果与主题相去甚远,无论多好,宁可舍去!让资料有效服务于教学,使之“恰到好处”。
  误区三:无趣——生搬硬套,丢失真实
  【案例】引导学生体会老天鹅的勇敢:
  同学们,你知道冰层有多厚吗?据有关资料介绍,冬天贝加尔湖的冰层有1米多高,比画比画,有多高,有多厚。起飞的一刹那积聚的力量很大,下落的一瞬间释放的力量更大,可纵然老天鹅使尽了浑身的力气,那厚厚的冰面也只是被震得颤动了一下,想想,此时此刻,老天鹅已经是怎么样的状况了?冰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教师引进这段资料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老天鹅为了破冰用力之大,像石头似的,即使撞得遍体鳞伤也在所不惜,从而来感受老天鹅的勇敢。可我们细细想想这段文字资源的合理性,假设贝加尔湖的冰层真的1米多高,试想1米多高足足有一个小孩那么高,这么厚的冰层就是我们人借助锤子撞击也是一件难事,更别说是天鹅用身体去撞击那简直就是无稽之谈;是教参上提供的资料不真实吗?不是,我们再去好好读读课文的开头,不难发现故事开头是这样描述的:“那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一些候鸟从南方飞来。可是,谁也没有想到,突然寒潮降临,北风呼啸,湖面上冻了。”而教参上的资料明明写着“冬天贝加尔湖的冰层有1米多高。”教师如此生搬硬套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使文本失去真实性,反而障碍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在引进资料拓展之前教师必须根据文本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整合,不能抱着“捡到篮里就是菜”的心理,这样只能徒增无趣。
  总之,拓展阅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定要立足文本。我们决不能为了拓展而拓展,不能让拓展成为形式。拓展的时机、拓展的内容、拓展的宽度和深度……都要围绕文本来展开,文本拓展,要超越文本,更要反哺文本,离开文本的拓展那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有准确理解这一点,我们才能走出误区,合理开发与利用拓展阅读资源,使拓展阅读资源在阅读课上变得有味、有效、有趣!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长期以来,初中语文教师教学文言文,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唱独角戏,忙于释字译句,勤于讲解语法,累于肢解课文;学生成“容器”,被动接收,机械记录,死记硬背。结果是教师教得筋疲力尽,学生学得叫苦连天。那么,该如何走出这种尴尬的局面呢?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苏轼)“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
【摘要】本文分析了小学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这三个不同年段对写字命题的考查,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关键词】写字命题;书写考查;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2011年8月26日,教育部发文《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指出当前必须在义务教育阶段重视写字教学。各地各学校都设立了书法课,写字教学的成效也纳入试题考查范围。但是纵观不同地区、不同年段的试题考查形式,题型都
【摘要】高中课程标准对议论文是有要求的,议论文文体也在高考作文的考试范围之内,可现状是“学生根本不会分析和论证。文章缺乏主体思考,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一些学生觉得没东西写时就知道在故纸堆里找东西或是生搬硬造。”(王栋生语)  【关键词】写作方法;考试;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高中生议论文习作水平不高,究其原因,一是初中缺乏训练;二是现在教材中的议论文数量明显偏少;三
【摘要】书信是常规写作体裁,能写出规范作文的学生越来越少。本文从实例导入,继而纠正病文,再出示口诀,最后当堂训练强化。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是本文特色所在。  【关键词】书信;纠错;口诀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选题背景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
【摘要】有些教师常常会为了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和应试能力的训练而苦恼。为了培养能力,教师把课堂交给学生,没有时间给学生们教授考试的知识点,课堂热热闹闹地,但最后学生没有学到东西,考试起来总是不尽如人意。似乎“能力”和“应试”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认真想想,其实语文的素养和应试的能力并不是矛盾的,而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应试的能力其实说到底就是学生们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解决最基本的问题的能力之一。  【关键词
【摘要】帮助学生获得,促进学生发展,这是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课堂教学应是一种以“学”为宗旨的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从单纯以“教”为出发点的教学视角转换为以“学”为出发点的教学视角。站在学生的角度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既是实现以学定教的有力保障,也是语文阅读教学有效、高效的关键。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的学习思维这四方面考虑,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必定会提高初中
【摘要】高考特别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牢固树立“少教多学”意识,通过思想情感、写作兴趣、批改评语等方面的引导,变“教”为“导”,使学生喜欢写作文,从而跳出作文的“苦海”。  【关键词】作文指导;跳出苦海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高考作文分值是60分,是高考中分值最大的一个题,随着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的推进,作文在语文综合能力检测中的比重明显加大,有的省
【摘要】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一生的追求与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完善自我的教学艺术。“深入浅出”是教学的最高境界,而“浅入深出”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只有两者结合起来,从教师的“深入浅出”到学生的“浅入深出”才能达到的教与学高效。  【关键词】教学过程;《听听那冷雨》;余光中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有人说“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是一篇好散文,却未必是一篇好课文”。在备课过程
【摘要】在理解古诗文字面意义的同时通过体味韵律美、领略意境美、体验情感美、领悟哲理美,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其丰富的内涵,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综合素质。  【关键词】情景交融;《伯牙绝弦》;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言文作为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表达形式,是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渠道之一。在对《伯牙绝弦》一课的反复打磨中,我尝试摸索出
【摘要】“一颗沙粒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当我们注重对词语的教学时,学生在经历对词语进行感知、咀嚼、运用后,它们将植根于学生的心中,学生也将从一个个词语中构建自己的言语世界。  【关键词】词语教学;高年级;《詹天佑》;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词语是文章最基本的语言单位,文章中的许多词语都是通过作者字斟句酌而来的,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折射着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