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想让我写一写如何和美国人成为好朋友,怎样融入美国文化。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我想就从“信”说起。
中国人不是不信任人,是只信任熟人。说“熟人”都有些广泛,因为大部分人还对最好的朋友“防着一手”,中国人真正能信的基本上只有家人。要是被同事骗了,也就是问候问候人家老母,然后不断匿名举报,私底下打游击战,使使什么人家走过你伸一下腿这样的伎俩。要是被亲戚骗了,被老公骗了,被儿子骗了,那就生活一片昏暗。美国人的防卫心理比起中国人要轻很多,一方面是因为社会成熟,一方面是美国人群居的观念不那么重,个人为集体付出少,受到他人伤害就小。
美国人基本上不会为家庭而牺牲朋友,该和朋友出去照样出去,该干自己喜欢的照样做,可是中国家庭就非常会互相牺牲。一个三世同堂的大家庭里,某一个人当了官,所有人都理所应当分一杯羹;如果这个官沦陷了,整个家族都得跟着遭殃。所以中国式的信任是“熟人模式”,而美国式的信任更多是“生人模式”。
周六早上我在睡觉,一个中国同学打来电话,说楼下门关了,自己没带卡,让我穿衣服下去给他开门。我第一个反应就是,你敲门啊,肯定有人在里面的。他说不行。我说那你向旁边走过的人借张卡啊,他说哪儿好意思,不好麻烦美国人,和中国同学熟,所以麻烦中国同学靠谱。那么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听到后是什么想法呢?我的感觉是,因为你跟我熟、我“方便”,所以你要麻烦我。而旁边那么多美国人走过你不借,是因为你和他们不熟,所以“不方便”。
在飞机上经常遇到的情况是,中国人无论怎么累都要自己把箱子搬到上面的行李架中,几乎不寻求陌生人的帮助。可是美国人如果自己做不了,就一定會寻求旁边人的帮助。这能够体现我们中国人勤劳勇敢、自力更生,但我认为这更说明我们被中国这个连生存都困难的环境给吓惯了,生怕陌生人对自己怎么样。就像小时候妈妈每天重复三遍的话———“不要吃陌生人给的糖”,而我们很自然地把这种心态带到了美国。
如果想融入,想要最大限度地去感受新的文化,就要像婴孩一样,摘下你的有色眼镜去看世界。在美国文化中,和中国非常不一样的就是对陌生人、不太熟悉人的信任。
中国人不是不信任人,是只信任熟人。说“熟人”都有些广泛,因为大部分人还对最好的朋友“防着一手”,中国人真正能信的基本上只有家人。要是被同事骗了,也就是问候问候人家老母,然后不断匿名举报,私底下打游击战,使使什么人家走过你伸一下腿这样的伎俩。要是被亲戚骗了,被老公骗了,被儿子骗了,那就生活一片昏暗。美国人的防卫心理比起中国人要轻很多,一方面是因为社会成熟,一方面是美国人群居的观念不那么重,个人为集体付出少,受到他人伤害就小。
美国人基本上不会为家庭而牺牲朋友,该和朋友出去照样出去,该干自己喜欢的照样做,可是中国家庭就非常会互相牺牲。一个三世同堂的大家庭里,某一个人当了官,所有人都理所应当分一杯羹;如果这个官沦陷了,整个家族都得跟着遭殃。所以中国式的信任是“熟人模式”,而美国式的信任更多是“生人模式”。
周六早上我在睡觉,一个中国同学打来电话,说楼下门关了,自己没带卡,让我穿衣服下去给他开门。我第一个反应就是,你敲门啊,肯定有人在里面的。他说不行。我说那你向旁边走过的人借张卡啊,他说哪儿好意思,不好麻烦美国人,和中国同学熟,所以麻烦中国同学靠谱。那么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听到后是什么想法呢?我的感觉是,因为你跟我熟、我“方便”,所以你要麻烦我。而旁边那么多美国人走过你不借,是因为你和他们不熟,所以“不方便”。
在飞机上经常遇到的情况是,中国人无论怎么累都要自己把箱子搬到上面的行李架中,几乎不寻求陌生人的帮助。可是美国人如果自己做不了,就一定會寻求旁边人的帮助。这能够体现我们中国人勤劳勇敢、自力更生,但我认为这更说明我们被中国这个连生存都困难的环境给吓惯了,生怕陌生人对自己怎么样。就像小时候妈妈每天重复三遍的话———“不要吃陌生人给的糖”,而我们很自然地把这种心态带到了美国。
如果想融入,想要最大限度地去感受新的文化,就要像婴孩一样,摘下你的有色眼镜去看世界。在美国文化中,和中国非常不一样的就是对陌生人、不太熟悉人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