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样的企业,同样的员工,地处乌蒙山深处的水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从1996年亏损2.9亿到2006年盈利7 000多万元,实现了扭亏为盈,跨越发展。这个贵州省钢铁行业的龙头老大,在发展中,除了得力于近几年我国经济建设速度稳步提高的东风之外,还依靠什么力量在市场中突破逆境,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呢?
一、水钢集团的发展历程
水钢始建于上世纪的60年代“三线建设”时期,经过40年的艰苦创业,已发展成以钢铁业为主、多种配套产业为一体的国有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现有资产总额85亿元,在岗职工2.23万人,主体生产设施具备年产铁280万吨、钢300万吨、钢材300万吨的生产能力,是全国500强企业之一。主要产品为螺纹钢、高速线材、普通线材、焦炭及焦化副产品等。纵观水钢集团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
1.创业阶段
1966年水钢作为国家“三线建设”企业,由鞍钢承建。当时,三万建设大军涌入贵州水城三块田的灌木山区,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实现炼铁和炼焦两个高炉的点火投产运行。
2.辉煌阶段
上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技改项目的实施,经过“七五”改扩建和“八五”配套建设,水钢的产量和产能得到大幅提高,成为年产100万吨铁、60万吨钢、55万吨材的国有企业,一跃成为贵州钢铁行业的龙头老大,90年代初即取得利润突破亿元的辉煌业绩。
3.生死存亡阶段
作为三线企业,水钢是典型的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由于没有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理念,思想观念陈旧,无法适应激烈的行业竞争,企业效益开始大幅滑坡。1995年,水钢亏损9 494万元,1996年亏损更是高达2.9亿元,成为贵州第一亏损大户,资产负债率高达95.1%。
4.历史转折阶段
1997—1999年,在水钢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原国家冶金部和贵州省委、省政府联合组成水钢调查组,对水钢进行综合诊断,果断做出决定,立即调整水钢领导班子,原鞍钢总经理助理朱继民(现任首钢董事长)走马上任,成为水钢新一代企业领导人。1998年,在增支减利因素3.4亿元的基础上,减亏7 843万元,实现2 011万元的赢利,提前一年完成“三年走出困境”的目标。
5.持续发展阶段
首钢入主水钢。2005年,贵州省国资委将其所持有的水钢8.05亿元的股权(占水钢总股本的40.66%)中的6.843亿元(占水钢总股本的34.56%)无偿划转给首钢持有,这样,首钢成为水钢第一大股东。这轮国有资产重组的意义在于,水钢可以通过首钢在香港的上市公司,实现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另外水钢也可以通过首钢的国际采购平台,实现上游原材料(铁矿石)成本的降低,应该说水钢迎来了历史上另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二、水钢集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形成的企业文化特色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企业生产经营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企业文化一方面表现为组织的行为和员工的行动,另一方面企业文化也表现为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员工的价值观。优秀的企业文化更是要经历长期的磨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传承和更新。
1.水钢集团创业阶段的企业文化特色
这也是水钢文化雏形阶段。在这期间,由于受到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影响,水钢立项经历了几上几下,项目建设同样是几起几落。更为艰难的是作为三线企业,项目选址是在荒芜的灌木林地带,离城市中心区有数十公里远,交通运输十分困难,生活设施非常匮乏,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但是,数万水钢建设者克服重重困难,仅用了半年时间,就使“两炉”竣工投产。当时在三万建设大军中流传着四句话:“不说心中苦,欲说心不安,千头复万绪,水城又鞍山。”同时,水钢的建设者发扬三线精神,形成了富有水钢特色的水钢“四千”精神,即:“过千山万水,想千方百计,说千言万语,吃千辛万苦。”
2.水钢集团辉煌阶段的企业文化特色
在“四千精神”的引领下,上个世纪80年代初,水钢就引入了企业文化的概念,将企业文化正式作为企业发展的要素之一。在80年代中期第一次提出“齐心协力,艰苦奋斗,以法治厂,振兴水钢”的企业精神。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水钢建立起“业绩共创、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荣辱与共、艰苦创业”的企业文化模式。在这一模式的影响下,水钢完成了“七五”、“八五”改扩建项目,生产能力大幅提高,1983年实现扭亏,1993年即实现利润突破亿元的辉煌业绩。
3.水钢集团生死存亡阶段的企业文化特色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市场经济的框架基本形成,但是,水钢的企业文化尚处于探索阶段,真正能够影响企业发展、引导领导者思维、统一职工行为意识的企业文化体系没有形成,同时,原有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也没有顺应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的需求,没能真正成为适于市场需要、适合竞争要求的符合水钢特色有时代特征的企业文化。企业等靠要,闭门办厂的思想严重。1996年底,亏损接近3个亿,企业生产经营处于崩溃边缘。
4.水钢集团历史转折阶段的企业文化特色
这是水钢新的企业文化形成阶段。新的水钢领导班子在朱继民的带领下,通过几个关键的步骤实现扭亏。同时,水钢的企业文化得到崭新的发展。第一步:打开山门,虚心学习。企业中层以上的领导到首钢、鞍钢、邯钢、济钢、海尔等先进企业取经,探索构建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第二步:大河引水,生命工程。为了解决职工生活用水长期供给不足的问题,新的领导班子冲破固有的思维禁区,决定将11公里以外的大河源头山泉水引入水钢。经过团结拼搏,仅仅15天就竣工送水,创造了工期最短、投资最省、效率最高的历史纪录,并从中总结出“看准的事快定,定了的事快干,干就干出一流水平”的大河精神。第三步:科学管理,品牌制胜。在“大河精神”的引领下,企业各部门分别树立“自我加压、永不满足、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炼钢精神;“永不满足,永远追求”的双永精神,“卖产品先立信誉,争市场先塑形象”的市场营销理念。企业在总结扭亏的实践中还提炼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水钢特色的“自强、开放、创新、追求”的企业精神。
5.水钢集团持续发展阶段的企业文化特色
这是水钢企业文化的提升和整合阶段。2001年,公司正式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从不自觉到自觉,从点到面,从内部到外部,企业文化建设体系逐步建立,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逐步展开。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近年来,企业先后制定了《水钢“十五”企业发展规划》、《“十五”后三年企业文化建设规划》、《水钢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水钢“十一五”企业文化发展规划》等等。通过提升企业的“执行文化、沟通文化、整合文化、安全文化、廉洁文化、环境文化”打造企业品牌。
三、水钢发展与水钢企业文化关系的思考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中最模糊的领域,也是迄今为止对每个企业来说最具挑战性的一环,它反映在企业的价值观、士气和沟通的方式中,也反映在全体员工的行为习惯中,同时企业文化带有明显的时代性和传承性,这说明企业文化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在水钢的创业阶段,虽然企业并没有引入企业文化的概念,但是企业文化已经实实在在地引导甚至影响着企业的创立。企业在具有时代特色的“四千精神”引领下形成合力,克服当时无法想象的重重困难,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低的劳动力成本使企业尽快投产。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市场条件的转换,水钢从赢利过亿的企业坠落成亏损大户,在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正是有了不服输的“大河精神”,有了走出去的“学习精神”,有了客户至上的“服务精神”和“讲信誉、重形象”的市场理念,才使得水钢能够从绝境中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目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历史时期,企业为了更好地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充分利用企业文化在提升企业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以文化求发展,以文化促管理。通过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的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文化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有些物质资源也许会枯竭,唯有文化生生不息。文化与企业发展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密不可分。企业在经营中形成的企业文化具有显著的阶段性和发展性,无论企业是否引入企业文化的概念,企业文化已经实实在在地影响并左右着企业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企业文化具有不同的特性,这些有时代特征的企业文化促进着企业的发展;同时,企业的发展也可以提升企业文化的地位,促进企业在文化方面的投入和研究,从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打造先进的企业文化,利用先进的企业文化保证企业的平稳发展。只要做到二者互相协调,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使二者同步运行,企业文化就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2007年度人文社科青年项目(0604120)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
一、水钢集团的发展历程
水钢始建于上世纪的60年代“三线建设”时期,经过40年的艰苦创业,已发展成以钢铁业为主、多种配套产业为一体的国有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现有资产总额85亿元,在岗职工2.23万人,主体生产设施具备年产铁280万吨、钢300万吨、钢材300万吨的生产能力,是全国500强企业之一。主要产品为螺纹钢、高速线材、普通线材、焦炭及焦化副产品等。纵观水钢集团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
1.创业阶段
1966年水钢作为国家“三线建设”企业,由鞍钢承建。当时,三万建设大军涌入贵州水城三块田的灌木山区,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实现炼铁和炼焦两个高炉的点火投产运行。
2.辉煌阶段
上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技改项目的实施,经过“七五”改扩建和“八五”配套建设,水钢的产量和产能得到大幅提高,成为年产100万吨铁、60万吨钢、55万吨材的国有企业,一跃成为贵州钢铁行业的龙头老大,90年代初即取得利润突破亿元的辉煌业绩。
3.生死存亡阶段
作为三线企业,水钢是典型的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由于没有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理念,思想观念陈旧,无法适应激烈的行业竞争,企业效益开始大幅滑坡。1995年,水钢亏损9 494万元,1996年亏损更是高达2.9亿元,成为贵州第一亏损大户,资产负债率高达95.1%。
4.历史转折阶段
1997—1999年,在水钢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原国家冶金部和贵州省委、省政府联合组成水钢调查组,对水钢进行综合诊断,果断做出决定,立即调整水钢领导班子,原鞍钢总经理助理朱继民(现任首钢董事长)走马上任,成为水钢新一代企业领导人。1998年,在增支减利因素3.4亿元的基础上,减亏7 843万元,实现2 011万元的赢利,提前一年完成“三年走出困境”的目标。
5.持续发展阶段
首钢入主水钢。2005年,贵州省国资委将其所持有的水钢8.05亿元的股权(占水钢总股本的40.66%)中的6.843亿元(占水钢总股本的34.56%)无偿划转给首钢持有,这样,首钢成为水钢第一大股东。这轮国有资产重组的意义在于,水钢可以通过首钢在香港的上市公司,实现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另外水钢也可以通过首钢的国际采购平台,实现上游原材料(铁矿石)成本的降低,应该说水钢迎来了历史上另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二、水钢集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形成的企业文化特色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企业生产经营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企业文化一方面表现为组织的行为和员工的行动,另一方面企业文化也表现为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员工的价值观。优秀的企业文化更是要经历长期的磨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传承和更新。
1.水钢集团创业阶段的企业文化特色
这也是水钢文化雏形阶段。在这期间,由于受到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影响,水钢立项经历了几上几下,项目建设同样是几起几落。更为艰难的是作为三线企业,项目选址是在荒芜的灌木林地带,离城市中心区有数十公里远,交通运输十分困难,生活设施非常匮乏,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但是,数万水钢建设者克服重重困难,仅用了半年时间,就使“两炉”竣工投产。当时在三万建设大军中流传着四句话:“不说心中苦,欲说心不安,千头复万绪,水城又鞍山。”同时,水钢的建设者发扬三线精神,形成了富有水钢特色的水钢“四千”精神,即:“过千山万水,想千方百计,说千言万语,吃千辛万苦。”
2.水钢集团辉煌阶段的企业文化特色
在“四千精神”的引领下,上个世纪80年代初,水钢就引入了企业文化的概念,将企业文化正式作为企业发展的要素之一。在80年代中期第一次提出“齐心协力,艰苦奋斗,以法治厂,振兴水钢”的企业精神。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水钢建立起“业绩共创、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荣辱与共、艰苦创业”的企业文化模式。在这一模式的影响下,水钢完成了“七五”、“八五”改扩建项目,生产能力大幅提高,1983年实现扭亏,1993年即实现利润突破亿元的辉煌业绩。
3.水钢集团生死存亡阶段的企业文化特色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市场经济的框架基本形成,但是,水钢的企业文化尚处于探索阶段,真正能够影响企业发展、引导领导者思维、统一职工行为意识的企业文化体系没有形成,同时,原有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也没有顺应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的需求,没能真正成为适于市场需要、适合竞争要求的符合水钢特色有时代特征的企业文化。企业等靠要,闭门办厂的思想严重。1996年底,亏损接近3个亿,企业生产经营处于崩溃边缘。
4.水钢集团历史转折阶段的企业文化特色
这是水钢新的企业文化形成阶段。新的水钢领导班子在朱继民的带领下,通过几个关键的步骤实现扭亏。同时,水钢的企业文化得到崭新的发展。第一步:打开山门,虚心学习。企业中层以上的领导到首钢、鞍钢、邯钢、济钢、海尔等先进企业取经,探索构建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第二步:大河引水,生命工程。为了解决职工生活用水长期供给不足的问题,新的领导班子冲破固有的思维禁区,决定将11公里以外的大河源头山泉水引入水钢。经过团结拼搏,仅仅15天就竣工送水,创造了工期最短、投资最省、效率最高的历史纪录,并从中总结出“看准的事快定,定了的事快干,干就干出一流水平”的大河精神。第三步:科学管理,品牌制胜。在“大河精神”的引领下,企业各部门分别树立“自我加压、永不满足、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炼钢精神;“永不满足,永远追求”的双永精神,“卖产品先立信誉,争市场先塑形象”的市场营销理念。企业在总结扭亏的实践中还提炼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水钢特色的“自强、开放、创新、追求”的企业精神。
5.水钢集团持续发展阶段的企业文化特色
这是水钢企业文化的提升和整合阶段。2001年,公司正式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从不自觉到自觉,从点到面,从内部到外部,企业文化建设体系逐步建立,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逐步展开。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近年来,企业先后制定了《水钢“十五”企业发展规划》、《“十五”后三年企业文化建设规划》、《水钢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水钢“十一五”企业文化发展规划》等等。通过提升企业的“执行文化、沟通文化、整合文化、安全文化、廉洁文化、环境文化”打造企业品牌。
三、水钢发展与水钢企业文化关系的思考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中最模糊的领域,也是迄今为止对每个企业来说最具挑战性的一环,它反映在企业的价值观、士气和沟通的方式中,也反映在全体员工的行为习惯中,同时企业文化带有明显的时代性和传承性,这说明企业文化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在水钢的创业阶段,虽然企业并没有引入企业文化的概念,但是企业文化已经实实在在地引导甚至影响着企业的创立。企业在具有时代特色的“四千精神”引领下形成合力,克服当时无法想象的重重困难,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低的劳动力成本使企业尽快投产。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市场条件的转换,水钢从赢利过亿的企业坠落成亏损大户,在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正是有了不服输的“大河精神”,有了走出去的“学习精神”,有了客户至上的“服务精神”和“讲信誉、重形象”的市场理念,才使得水钢能够从绝境中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目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历史时期,企业为了更好地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充分利用企业文化在提升企业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以文化求发展,以文化促管理。通过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的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文化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有些物质资源也许会枯竭,唯有文化生生不息。文化与企业发展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密不可分。企业在经营中形成的企业文化具有显著的阶段性和发展性,无论企业是否引入企业文化的概念,企业文化已经实实在在地影响并左右着企业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企业文化具有不同的特性,这些有时代特征的企业文化促进着企业的发展;同时,企业的发展也可以提升企业文化的地位,促进企业在文化方面的投入和研究,从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打造先进的企业文化,利用先进的企业文化保证企业的平稳发展。只要做到二者互相协调,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使二者同步运行,企业文化就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2007年度人文社科青年项目(0604120)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