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时学《林黛玉进贾府》,有這么一个细节:“饭毕,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当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早见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叹服曹雪芹的文笔精密细腻之余,我更记住了一个关键词——“惜福养身”。
何为“惜福养身”?“惜福”即珍惜口福。“惜福养身”简单说就是通过珍惜上天赐予的食物,来达到平安健康的目的。如此“惜福养身”的理论,是否可靠暂且不论。但翻开历史,我们会发现饥馑如噩梦般时时困扰人类,“惜福养身”恰恰表达着古人对食物由衷的敬畏。
小时候,听太姥姥讲每浪费掉的一粒米,都会变成一只咬人的虫。浪费的米多了,虫子就多,人会被虫咬死。还讲过一个更吓人的,说是有一个老头端着一碗大肉面坐在路边大哭,路人问他为什么哭,老头说:“饿”。路人反问:“饿,为啥不吃面?”老头说:“我一辈子浪费了好多吃食,现在我的福气就剩下这一碗面了,吃完了就再也没有吃的了,直到饿死。”小孩子总怕被虫咬或将来没饭吃,因此吃饭时尤其小心,不敢掉饭粒,不敢剩饭。“米变虫”以及“老头的大肉面”自然是太姥姥编的故事,或者是她从长辈处听来再讲给我的。但这些看似荒谬的寓言,却蕴含着善意的警示——“惜福养身”实在值得传承下去。
讲“惜福养身”,不是让人们拒绝美食、拒绝舌尖上的享受,而是倡导杜绝浪费、珍惜粮食的好习惯。可浪费似乎又是食物不能躲避的噩梦。有朋友曾慨叹:“挣钱不容易,钱不是大风刮来的,可看见好吃的、新奇的或宴请他人就控制不住狂点一通,最后往往也就吃一两口,算算这种浪费和其他没必要的消费,真是既害公德,又损自身!”信哉斯言!惜乎国人喜时髦而又健忘如斯!“光盘行动”言犹在耳,可“下不为例”“难得一次”“大过年的”似乎成为“浪费”永远的借口。
其实,少吃一口饿不着,多吃一口也撑不着。但为了避免浪费或挨撑,要杜绝奢靡摆阔的变态消费,更要克服“眼大肚子小”的普遍現象。明代朱柏庐有云“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无论是高档菜肴,还是家常便饭,都应养成“量需而入”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在珍惜口福、珍惜物质的过程中完善自己,进而延续人类的美好生活。
何为“惜福养身”?“惜福”即珍惜口福。“惜福养身”简单说就是通过珍惜上天赐予的食物,来达到平安健康的目的。如此“惜福养身”的理论,是否可靠暂且不论。但翻开历史,我们会发现饥馑如噩梦般时时困扰人类,“惜福养身”恰恰表达着古人对食物由衷的敬畏。
小时候,听太姥姥讲每浪费掉的一粒米,都会变成一只咬人的虫。浪费的米多了,虫子就多,人会被虫咬死。还讲过一个更吓人的,说是有一个老头端着一碗大肉面坐在路边大哭,路人问他为什么哭,老头说:“饿”。路人反问:“饿,为啥不吃面?”老头说:“我一辈子浪费了好多吃食,现在我的福气就剩下这一碗面了,吃完了就再也没有吃的了,直到饿死。”小孩子总怕被虫咬或将来没饭吃,因此吃饭时尤其小心,不敢掉饭粒,不敢剩饭。“米变虫”以及“老头的大肉面”自然是太姥姥编的故事,或者是她从长辈处听来再讲给我的。但这些看似荒谬的寓言,却蕴含着善意的警示——“惜福养身”实在值得传承下去。
讲“惜福养身”,不是让人们拒绝美食、拒绝舌尖上的享受,而是倡导杜绝浪费、珍惜粮食的好习惯。可浪费似乎又是食物不能躲避的噩梦。有朋友曾慨叹:“挣钱不容易,钱不是大风刮来的,可看见好吃的、新奇的或宴请他人就控制不住狂点一通,最后往往也就吃一两口,算算这种浪费和其他没必要的消费,真是既害公德,又损自身!”信哉斯言!惜乎国人喜时髦而又健忘如斯!“光盘行动”言犹在耳,可“下不为例”“难得一次”“大过年的”似乎成为“浪费”永远的借口。
其实,少吃一口饿不着,多吃一口也撑不着。但为了避免浪费或挨撑,要杜绝奢靡摆阔的变态消费,更要克服“眼大肚子小”的普遍現象。明代朱柏庐有云“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无论是高档菜肴,还是家常便饭,都应养成“量需而入”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在珍惜口福、珍惜物质的过程中完善自己,进而延续人类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