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学校建设经验谈 专访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基础教育评估所所长胡方

来源 :赢未来·学校品牌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7530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10月14日,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基础教育评估所所长胡方莅临广州学品公司,分享了重庆十年特色学校建设的心得体会,并探讨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重庆十年特色学校建设经验是什么?
  “政策驱动,学术引领,学校主动发展。"
  “2006年,重庆市教委分管领导在全市组织参与教育部重点规划课题——《中小学特色学校发展战略研究》。那时候,关于学校特色建设或学校品牌建设的概念很少,我几乎没有资料可查,论文、专著稀少。现在回头看当年写的课题方案,感觉十分稚嫩、不成熟。”胡方坦言,当年执笔时她不大了解什么是特色学校。那么,为什么她会一直选择这个方向去做呢?
  “当年我做教育科研,做课题管理,一开始提出的题目是‘科研特色学校’,因为每所学校的科研选题和资源都不一样,所选择的路径也不一样。当时有个初步想法,可不可以做‘科研特色学校’,我把这个名词一抛出来,领导把脉,最后敲定做‘特色学校’。虽然一开始我也不知道怎么才能建成特色学校。”
  同时,胡方表示,在特色学校建设当中,不可回避的话题就是打造学校品牌,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我们需要告诉别人: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究竟有什么地方比人家优秀,即清楚地说出“我究竟好在哪里”,这就是学校品牌建设的核心关键词。
  回顾重庆十年特色学校建设之路,胡方如此总结: 在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专家的力量永远属于外力,是作为参谋,而非救世主,只有学校自身才是真正的动力。
  整体优化的传统名校能做特色吗?
  “特色不是项目或活动,而是整体育人风貌不一样”
  胡方介绍,刚启动项目时,许多校长打来电话。有人问,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能建成特色学校吗?还有人问,我们学校的师资队伍不行,能不能建特色学校?我们的校舍还不行,能做出特色吗?“大家心里都没底。”
  经筛选,重庆市首批选定180所学校作为特色学校建设的项目试点校。筛选过程遵循多样化的原则,不仅有传统意义上的优质学校或知名学校,也有农村学校,还有一些是具有一定特色发展基础的学校。“特色学校不等于传统名校。”胡方说。
  有一个话题值得探讨。一些传统名校的校长经常说:“你要做特色学校,我就没法做。你看,有的学校整体一般,但可能足球不错,或书法不错,所以就做成了特色学校。而我们学校的足球队不比人家差,书法也不差,哪样都不差,我的学校就是一个整体优化的学校,还需要做什么特色呢?”
  “当时很多人以为做特色学校就是做某一些项目或活动。”基于校长们的这些问题,胡方在《中国教育学刊》发表了题为《特色学校:学校文化的选择与建构》的文章来予以回应。
  她说,清华大学的特色是什么?北京大学的特色又是什么?没有人会说某一个学科能代表这两所传统名校,但是你会感觉得到它们的不一样,这种不一样是什么不一样呢?是文化。
  在胡方看来,真正成为品牌的特色学校,应该是整体育人风貌的不一样,或者说从这学校走出来的学生和其他学校不一样,而不是某一活动或某一学科的老师不一样,更不是功能场室比人家建得多,因为这都是技术层面的变革,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文化的变革。
  既然育人风貌才是特色学校最后的体现标准,那具体有哪些表现呢?
  胡方表示,学校到底做出了什么样的特色,这一特色好在哪里,最终还是需要育人风貌来说明情况。不过,她现在选择了另外一个词来表述,即“学校质量”。“我们过去所撰写的专著,更多地关注特色文化理念、特色课程、特色管理等,这一次添加了新的版块——特色结果,并下设“特色校长” “特色教师” “学生特色”三个模块。
  “要知道,特色学校或特色文化品牌建设,不是另外贴牌,而是帮其把已经做得很好的方面予以清晰化、明了化,凸显文化传承。”胡方强调,“挖掘文化资源时要注意其时空性,不是你有这样的历史就可以躺在那里睡觉。学校挖出一个校碑,或是一个百年书院,并非这样就叫有文化。”文化的传承,要有新的发展、新的血脉、新的内涵。不是把过去的家底刨出来就好像完事了,真正把特色文化做得好的学校,一定是基于現在的时代变化。
  特色学校建设,先局部OR先整体?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路径”
  说到文化建设,很多学校觉得很难,感觉离自己太远了。于是,把文化变成了墙上的标语,变成了一些形式化的语言。胡方曾到贵州的一所学校考察。那所学校依山而建,一路走来都能看到教风、学风等标语。可是,她一句也能没记住。后来,她问这所学校的老师与学生,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学校到底做了什么。
  这时候,胡方意识到新的问题出现了:特色文化怎么变成了一种文字游戏,成了各种文字的堆砌呢?
  曾有记者向胡方提问,现在大家言必称“特色”,好像不说“特色”就不行,这到底是不是个问题?
  “学校特色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胡方认为,在计划经济年代,千校一面,千人一面,大家都没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发展之路,上面怎么说,下面就怎么做,校长、老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优势发展都无法得到体现。这种情况已经不适合当下的多元化背景,也不适应社会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
  “说‘特色’没有错,关键要看怎么说、怎么做,”胡方表示,“这就要回到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整体的特色文化和特色理念,是从局部的特色项目中提炼或生发出来的。”
  又有校长问:“我的学校是全新建设的,暂时没有什么优势项目,但我可以先把顶层设计做出来,沿着这个目标去发展,五年、十年以后就成为那样的特色学校,可不可以呢?”胡方的回答是,那就要考虑自己需要什么样的课程、什么样的管理、什么样的队伍,才能支撑这些设想。这个顶层设计不是空的,一定是需要通过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来体现和支撑的。
  局部和整体这两方面是循环往复的过程。那么,到底应该先做哪件事?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路径。必须注意的是,有的学校连基本的管理规范都还没建立,走进学校能看到墙上的学生脚印,到处乱七八糟的,常规的课程开设都有困难。像这样的学校,一下子说很“高大上”的东西是不现实的,所以还是先从局部做起比较好:能够有一门课程,有一些特色项目,先把特色理念做出来,从一个点出发,再以点带面。   还有一个误区要注意,很多学校都在纠结:我这到底算不算特色,因为做书法的学校很多啊,提“尚美”的也很多啊……胡方回应:“全国校长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你要找一个没人用过的新词并不容易,也没这个必要。别人做了你也可以做,基于学校实际情况,大家的方法和路径并不一样。”
  重庆有什么评价模型和操作经验?
  “定性定量相结合,数据分析发挥诊断作用”
  据介绍,重庆以市教委名义出台的关于特色学校评价的文件只有一个,那就是关于民办中小学的评价。
  评价模型分以下几大版块:一是特色理念,要看校长有没有想清楚、能不能讲明白你到底是什么样的特色学校,基于什么样的考虑;二是特色实践(特色实施),关注特色课程、特色管理、特色课堂教学,把一些实践的维度放进去;三是特色保障,即相关支持的条件,比如开展的特色科研,课程活动的场地设施和资源建设等;四是特色成果,就是学校特色如何体现在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等方面。
  总之,我们的总体想法是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互结合。每一个评估结论的得出,不仅基于数据和专家的现场评判,还基于深度的观察和访谈。每次评估前,我们都会采用问卷或其他现场评估工具,先收集数据,出具数据报告。专家先看报告,再到现场听校长汇报,进行访谈。如果这个维度专家的判断和数据一致,那就可以评分;如果专家感觉和数据不一致,那就要再次收集信息。如果某位专家的评分与数据信息不一样,那么还需要做出特别说明,目的就是避免专家的主观判断,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尽量让评估结论更为科学。
  为什么要采用数据来评分?胡方曾做过一个数据报告,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和老师对学校的认同度和归属感。据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度比较高的有三大因素:校园环境、学校特色活动、师生关系。这三大因素决定一个学生或一名教師对学校的认同度和归属感。
  再比如,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的理念,但这个理念的认同度到底高不高呢?经评估发现,部分学校的师生对本校理念的认同度不高。为什么?数据反馈说,学校理念在形成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民主的作用,老师们都没参与。这也是很多校长认识上的误区,有的校长认为老师们做不来这事,也有校长说“老师们太忙了,我们帮他们把这些事做了”。在理念形成过程中,有天然的缺失,所以不可能有很高的认同度。给予教师发表意见的过程,其实就是凝聚人心的过程。
  胡方表示,他们试图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来告诉校长特色办学要关注什么内容,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即将遇到什么困难和瓶颈。
  需要说明的是,评估不是为了鉴定,不是贴标签、下结论,更重要的是要发挥诊断的作用,要能给学校带来一些反馈和意见,需要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系《学校品牌管理》采编部记者)
其他文献
当颇具创意的校园设计遭遇不实解读与扩散,我们需要思考的是……  “外面的人,静观其便;里面的人,愿闻其翔”。上月被网络炒得沸沸扬扬的湖南大学新研究生楼“透明卫生间”事件,随着湖大青年媒体的采访报道而真相大白——所谓“透明”,只是安装了单向玻璃,里可望外,反之不成。  对于网上炸开锅的议论,这一卫生间的设计者,湖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魏春雨表现得很淡定。他的介绍让研究生院楼的设计概念逐一清晰——以“拙”
期刊
普及“两基”到倡导素质教育,再到启动课程改革,自2001年始的“十年课改”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政策依据,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被视为我国基础教育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重大举措。这当中既有成绩,也存在问题。  成绩  专家引领,为课改导航。与历次课改不同,“十年课改”不是简单的课程改革方案的被动执行,而是专家之间、专家与教师群体之间对课改进行多方位审视、质疑、反思或批评,并发表了不少建
期刊
一所“侨”字号学校的理论思考,着力点在于地域性优秀文化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途径。  作为实现“教”与“学”的主要场所,学校师生的极大部分“黄金时间”在课堂里度过。可是,课堂缺乏特色文化氛围,导致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是当前学校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因此,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重建学校文化,而将学校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更是重中之重。  创建于1930年的广东华侨中学是唯一一所广州市市属“侨”字号
期刊
在全国中小学界能拥有“哲学校长”品牌称号的大概只有两位校长,一位在长江头,另一位在长江尾,一位是山城重庆的张克运,另一位是大上海的郑杰。  郑杰成名很早,名气很大,深邃冷峻,有上海人的精致和幽默风格。张克运近10年在全国名气大增,有山城人的热情好客,耿直火辣,仗义执言,同时富有诗意和情怀。他的着装打扮干净整洁,言行举止温文尔雅,始终彬彬有礼,颇有绅士气质。  郑杰已转型做大学教授了。张克运的梦想是
期刊
校园文化建设是否给力,由谁说了算?  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以学校视觉识别系统和环境识别系统为主要内容,其形象直观的育人作用越来越受到办学者的重视。仅重庆市一个区,2017年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的预算就达到了5亿元,平均每所学校有300万元左右的投入。然而,有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无论是在教育界,还是社会上的其他相关机构,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最为明显的一个表现是,在校园文
期刊
让教育焕发活力,让生命绽放激情,这是时代的呼唤,更是教育永恒的主题。为此,西厂小学走出了一条“活力教育”的特色发展之路。  “活力教育”之理论魅力  “活力教育”是什么?活力教育是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的教育,能使教师智慧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能使学生潜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开发。它的内涵在于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注每个孩子,促进每个孩子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因为这种教育
期刊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为橘则甜蜜多汁,为枳便干涩无味。植物的成长进化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有和风细雨、有土壤肥料、有经验老到的园艺师,才会有丰硕饱满、美味多汁的果实。物竞天泽,适者可生。及至今日,橘通过成长进化,仍为人津津乐道,枳则已全无影,弃而无用。  学校品牌也是如此,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经历成长、进化、融合的过程,才可成就品牌。  以“卓尔教育”特色课程获得了“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
期刊
广州市天河区,位于广州新城市中轴线上,是广州的新城市中心区。  天河区建区只有三十年的时间。就在短短三十年里,这里建起了中信广场、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广东省博物馆等经济文化重要设施。与此同时,区内云集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等名牌高校。2012年2月,天河区教育局开始在全区中小学及幼儿园实施经典文化工程。四年时间过去,经典文化工程落地如何?取得了什么成果?让我们一窥究竟。  中华文明延绵
期刊
赫拉克利特认为:在人的理性世界里,最实在的东西是灵魂,而灵魂最独特、最重要的属性是智慧或思想。显然,教育是关乎人智慧和思想的事。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在《教育就是解放心灵》一书中提到“学校要培养完整的人”。何为“完整的人”呢?这就是教育要寻究的事了。  关乎人心灵的教育,怎么做?  哲学家柏拉图说:“教育非他,乃心灵的转向。”  那什么是心灵呢?应该往哪儿转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很难。因为在生命意义上
期刊
近日看到这样一个故事,读来很有意思:  一条爱干净的大猎狗,带领他们的家族把家建在美丽的河边。猎狗要求所有的成员每天都要洗澡,并且及时清除家里的垃圾。不久,一头懒惰而邋遢的豪猪搬来了,就住在他们不远的隔壁。每当大猎狗从豪猪家门前经过时,总是被一阵刺鼻的臭气熏得反胃。于是大猎狗警告说:“如果你再不洗澡,我就要对你实行制裁!”  “好的。”豪猪憨憨地回答。  然而,豪猪总是口头上答应,却并不采取行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