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焕发生命的活力

来源 :赢未来·学校品牌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ts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教育焕发活力,让生命绽放激情,这是时代的呼唤,更是教育永恒的主题。为此,西厂小学走出了一条“活力教育”的特色发展之路。
  “活力教育”之理论魅力
  “活力教育”是什么?活力教育是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的教育,能使教师智慧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能使学生潜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开发。它的内涵在于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注每个孩子,促进每个孩子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因为这种教育符合人性本身、符合儿童的成长规律,是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基的教育,是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服务的教育,是科学的教育,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我们确立了“创造有生命力的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活力教育”办学理念,即“六年教育洋溢活力,一生发展充满希望”,把“活力”看作是素质“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发展”的集中体现。确立“活力教育”就是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通过实施以“参与—体验—感悟—内化”为特征的“活力教育”课程体系,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心态、创意思维、主动探索和自主发展精神为核心的活力品格,为学生的活力人生奠基的教育理念和模式。
  我们构建了“管理机制灵活精细、教育活动激活潜质、师生成长活泼创新、学校发展活力四射”的“四活”校园文化。强调“活力教育”的关注点是:“生命”,即教育必须以生命为出发点,教育过程中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的发展要求,不断地为生命的成长创造条件,引领生命全面而和谐、自由而充分、创造而富有个性的发展;“生长”,即学校教育要遵循教育规律,搭建师生自由生长,学校自主发展平台,实现学生健康成长、教师持续发展、学校和谐发展;“生活”,即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来源于生活,而又置身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为学生的完满生活做准备;“生机”,即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焕发学生积极心态、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创建学校生机勃勃的“活力文化”;“生成”,即培养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素质全面、个性张扬的阳光少年;“生态”,即教育必须从学生的原生态出发,尊重学生与生俱来的内在活力,视保护和激扬学生的生命活力为己任,顺应学生自然成长的天性,遵循学生自然成长的规律,为其活力的彰显提供充分的空间和适宜的条件。
  “活力教育”之实践全景
  在“活力教育”的实践探索中,我们紧扣着六大板块——活力德育、活力课程、活力课堂、活力校园、活力假期、活力团队,让“活力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每个环节。
  1. 打造“活力德育”。我们的德育工作依据“让德育像呼吸一样自然、让德育与学生心灵无缝对接、让德育更有魅力和效力”的中山德育核心理念,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接受程度设计德育内容,形成一个有层次、有梯度,既相互关联、又相互融合的内容实施体系。这一体系依据“析茧—破茧—蝶变”的“破茧化蝶”原理,实施“一二三四五”德育工程,有效地破解了学校德育难题。
  2. 开发“活力课程”。我们以学校为主体和基地,在充分尊重和满足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的前提下,由学校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自己编写、自行规划、设计和实施校本课程,并长期坚持主题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的整体功能。我们先后开设了机器人、击剑、小发明、游泳、古筝、棋类等30多个深受学生喜爱的特色项目培训,开发了《课间创新游戏》《主题班队会》《一分钟创意游戏》《电脑机器人》《击剑》《活力假期手册》等校本课程。
  3.构建“活力课堂”。“活力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各学科构建了“活力课堂”评学指标、以自主学习为标志的“活力课堂”教学模式,让“活力课堂”实现师生生命“增值”,并呈现生命的“澎湃涌动”。各学科还根据学科特点,积极开展学科小课题研究,以教育科研促“活力课堂”,努力打造开放的课堂、体验的课堂、游戏的课堂、碰撞的课堂、生成的课堂、自主的课堂、开心的课堂。
  4.建设“活力校园”。我们坚持课间游戏创造性玩法的实践与研究,以改编传统游戏、现代游戏和创造发明新玩法为主线,开发校园课间游戏一千多种,精选推广校园游戏五百多种;开发“1分钟创意游戏”二十多种,组织学生开展大小课间活动;以“享受童年争做阳光少年”为主题,开展“红领巾护绿、护眼、礼仪、纪律”等丰富多彩的“活力少年”志愿社团;开展体育、科技、艺术等学科節活动,以“活力校园”激扬学生天性。
  5.实施“活力假期”。如何让学生度过一个健康、轻松、充实、有意义的假期?我校《活力假期手册》一改传统的假期作业重复练习语数英习题的形式,设计了充满个性的假期综合实践活动作业,如“家庭安全预案策划”“快乐游戏,玩出智慧”“快乐假期,科技无限”等十大板块,涵盖各学科内容。
  6.锻造“活力团队”。我们巧借教师进修学院每月一期的专家讲座平台,引领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观;校长深入校园,用鲜活的教育案例为老师开展专题讲座;每学期定期开展教师读书交流活动;启动学校“名优工程”;开展先进级组、科组、优秀团队评选……逐渐形成了“见贤思齐、和而不同、敢于亮剑、勇为首善”的团队文化,打造出一支“志存高远、专业过硬、师德高尚、和谐向上、拼搏创新、与时俱进”的活力教师团队。
  通过几年的努力,活力教育初显成效。学校不断收获着“活力教育”带来的欣喜:成功创建为全国校本德育创新基地、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全国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广东省德育示范学校、广东省书香校园、广东省教育科研课题一等奖获得者单位,连续十三年荣获“石岐区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先进学校”……
  (作者系广东省中山市西厂小学校长,文章刊登有删减)
其他文献
2015年,教育部主管期刊《基础教育参考》总第203期在专题研究栏目以“中小学校经典教育的实施与效果”为题,用罕见的篇幅向广大读者全面推介了广州市天河区经典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个GDP连续十年位居广州市各区之首的现代化、国际化都会区,何以一时之间引起主流媒体对其经典教育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推介?其实施的背景、展开的路径和策略、推进的结果和对区域教育品牌的影响又是什么?这是许多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话题
期刊
着眼改革创新,突出合作交流的区域学科聯盟建设将深化学校特色的多样化发展。  为进一步推动了江苏省艺术类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工作,让联盟学校相互交流经验,2016年10月20日,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学科联盟学校(艺术类)成立大会暨项目学校交流研讨活动在江阴市举行。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朱卫国、江苏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马斌、江阴市副市长龚振东、江苏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倪娟等出席本次研讨会,本刊代表也
期刊
在2004年创刊之初,《学校品牌管理》便开设了“学校特色”栏目,十几年来一直探索特色学校建设。  2016年12月15至16日,第九届全国中小学特色学校发展论坛在重庆市江北区召开,本刊总编王永江受邀出席,并于第三分会场作主题发言。基于多年的探索实践,王永江指出了当前特色学校建设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希望给更多的校长带来一些启发。  校长要理解特色、主动发展,  不能被迫“运动”  在王永江看来,特色
期刊
快将自家的好东西都拿出来亮亮,收著掖着又不能增值!  校园环境是学校师生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千篇一律的校园环境无法起到区别、审美、熏陶等作用,难以增强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其实,在特色学校建设之中,个性化内涵与外显同样重要,但学校特色的物象化仍被部分学校所忽视或呈现不当,走入了“藏而不露”误区。  忽视呈现  有些学校只偏重内涵,埋头学科课程建设,却不知道校园环境也是一门课程。在校园之中,所
期刊
将工作成果汇编成册,以地图的形式予以直观呈现,为民、利民,亦便民。  家门口有哪些中小学?“小升初”哪些小学对口哪些初中?如何入读特色学校?这些问题在广州市已经“有图可查”了。由广州市教育局组织制作的《广州好教育地图》已经正式印发,并可以在其微信公众号内查阅电子版。据悉,该地图历时一年多编制而成,相关数据更新至2015—2016学年,内容涉及广州市各区中小学学校、特色资源的分布等,将在2017年真
期刊
当颇具创意的校园设计遭遇不实解读与扩散,我们需要思考的是……  “外面的人,静观其便;里面的人,愿闻其翔”。上月被网络炒得沸沸扬扬的湖南大学新研究生楼“透明卫生间”事件,随着湖大青年媒体的采访报道而真相大白——所谓“透明”,只是安装了单向玻璃,里可望外,反之不成。  对于网上炸开锅的议论,这一卫生间的设计者,湖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魏春雨表现得很淡定。他的介绍让研究生院楼的设计概念逐一清晰——以“拙”
期刊
普及“两基”到倡导素质教育,再到启动课程改革,自2001年始的“十年课改”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政策依据,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被视为我国基础教育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重大举措。这当中既有成绩,也存在问题。  成绩  专家引领,为课改导航。与历次课改不同,“十年课改”不是简单的课程改革方案的被动执行,而是专家之间、专家与教师群体之间对课改进行多方位审视、质疑、反思或批评,并发表了不少建
期刊
一所“侨”字号学校的理论思考,着力点在于地域性优秀文化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途径。  作为实现“教”与“学”的主要场所,学校师生的极大部分“黄金时间”在课堂里度过。可是,课堂缺乏特色文化氛围,导致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是当前学校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因此,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重建学校文化,而将学校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更是重中之重。  创建于1930年的广东华侨中学是唯一一所广州市市属“侨”字号
期刊
在全国中小学界能拥有“哲学校长”品牌称号的大概只有两位校长,一位在长江头,另一位在长江尾,一位是山城重庆的张克运,另一位是大上海的郑杰。  郑杰成名很早,名气很大,深邃冷峻,有上海人的精致和幽默风格。张克运近10年在全国名气大增,有山城人的热情好客,耿直火辣,仗义执言,同时富有诗意和情怀。他的着装打扮干净整洁,言行举止温文尔雅,始终彬彬有礼,颇有绅士气质。  郑杰已转型做大学教授了。张克运的梦想是
期刊
校园文化建设是否给力,由谁说了算?  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以学校视觉识别系统和环境识别系统为主要内容,其形象直观的育人作用越来越受到办学者的重视。仅重庆市一个区,2017年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的预算就达到了5亿元,平均每所学校有300万元左右的投入。然而,有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无论是在教育界,还是社会上的其他相关机构,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最为明显的一个表现是,在校园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