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理念提出要以学生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核心,充分参与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发展中进一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要目标,培养新时代背景下的复合型人才。将德育渗透到历史教学中,与这种教育理念是一致的。通过德育的整合,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内涵。
关键词:德育;教育理念;高中历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1-
首先,高中历史教师应加强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改变教学模式充分尊重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核心质量并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在教学的过程中,历史教师应抓住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仅让学生完全掌握高中历史的基本知识,还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高中历史的基本知识,加强自己的道德教育。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
1、史料利用缺乏科学性
在历史科目中,史料是支撑着历史教学开展的基础,如果没有史料作为支撑,历史教学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因此,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将史料进行利用,通过深度剖析史料将其承载的价值体现在教学中。在一定程度来讲,现阶段多数学生价值观出现偏差的状况,往往是在学习过程中太过于追求知识的表象,而忽略了知识背后隐性的意义。这些意义是无法通过考试表现出来的,考试所体现出的也只是知识的表象。而史料的科学应用能够将这些隐性的意义挖掘出来,真正地让学生的价值观得到正确的引导,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对于史料的认识以及应用往往不够科学,归结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史料的研究缺乏一定的深度,如果不能正确、科学、有效地认识史料,那么历史教学的成效必定会大打折扣,而失去了史料的支撑,德育教育的渗透也就缺少了一个最为有效的途径。
2、德育元素挖掘不充分
在高中的历史课本中存在着众多的德育元素,但是,能够将这些德育元素挖掘充分地教师少之又少。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教师主要通过近代的历史人物的革命事迹以及爱国主义情操等渗透德育教育,这种形式的教学将德育教育渗透局限在了一定的范围之内。实际上,德育元素在历史课本中广泛地存在,而其中很多的地方也是教师最容易忽视的地方。例如,南京城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让学生接受更多的德育教育。
二、高中历史教学德育渗透的策略
1、丰富教学活动,加深德育熏陶
高中课堂教学往往以应试教育为主,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我们的思维基本都集中在如何升入一所更好的大學。高中历史课本和历史素材也很少能够将德育融入其中,这就要求我们的历史教师拓展思路,用丰富的教学活动开展德育工作。例如,历史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某些历史人物,让学生走进历史人物的心灵,让他充当历史人物的角色来畅谈他所制定的制度对当时社会和今天社会的影响;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让学生自主选择话题,抒发自身对于某项备受争议的制度,或者某个备受争议的人物的态度,让学生立足于当时的社会背景,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开展此类活动,将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实践中习得德育的内涵。教师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可以适时地插入自己的观点,对学生不正确的观点进行及时纠正,在纠正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活动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活动也会给学生给教师带来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把握通过丰富教学活动来开展德育的这一教学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巧用史料树立正确学生价值观
如果历史教学仅仅停留在课本,那么历史教学将会失去意义,这要求教师能够在遵守史料的前提下科学利用史料进行德育的渗透。在历史教学中,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客观、全面,不能因为教师自己的偏爱对历史人物解读出现偏差。例如,在讲到秦王扫六国时,秦始皇终止了七国纷争,将战争的火焰熄灭,又制订了一系列的发展措施促使秦国发展,同时秦始皇修筑长城、建陵墓等,大兴土木也使得民众劳神伤财,所以对秦始皇的评价应该客观具体,功过分清。教师的客观评价可以使得学生学会客观评价,由于人总有缺点的,所以在与交往时,我们看到的应该是别人的优点,通过这样的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
在历史的教学中,历史素材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教师在素材的选取时要更加地科学。教师通过选取合理的素材渗透德育教育可以使得学生在吸取古人经验的基础上养成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而历史中一些典型的人物事迹可以作为教师开展德育教育的出发点。例如,在讲到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时,《马关条约》使得中国的领土受到破损,而签订者是清朝的代表李鸿章,李鸿章到底错在哪里了?错就错在他所服务的阶级出现了问题,为了民族的救亡图存,李鸿章做出了很多的贡献,教师可以结合李鸿章开展洋务运动进行讲解,通过李鸿章的案例让学生学习认识到历史悲剧不能上演,在当前时代发展中,我们要正确地吸取历史的教训,少走弯路,为民族复兴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在历史史料的应用时,教师可以将史料与德育教育联系起来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史料在教学中的价值体现。例如,教师通过五四运动时的相关历史资料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其中,现在的学生一出生就生活在富裕、和平、稳定的时代中,这一群学生严重地缺乏爱国主义情怀,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更是不足,所以教师可以结合五四运动的历史资料将五四运动的场景还原给学生,让学生在感受五四运动情景下得到思想上的成长,将爱国主义精神时刻铭记在心。
结束语:总之,高中历史教学的目的不应该局限于传授历史,而是让学生更广泛地体验历史文化,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行。历史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和课外资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优秀接班人。高中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非常重要,而历史教师担负着培养学生正确历史观的重要责任,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拓展课外资源,时间将德育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性格,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起义.浅谈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J].吉林教育,2021(Z1):56-57.
[2] 张诚.高中历史教学应重视德育的渗透[J].清风,2020(24):48.
关键词:德育;教育理念;高中历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1-
首先,高中历史教师应加强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改变教学模式充分尊重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核心质量并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在教学的过程中,历史教师应抓住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仅让学生完全掌握高中历史的基本知识,还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高中历史的基本知识,加强自己的道德教育。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
1、史料利用缺乏科学性
在历史科目中,史料是支撑着历史教学开展的基础,如果没有史料作为支撑,历史教学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因此,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将史料进行利用,通过深度剖析史料将其承载的价值体现在教学中。在一定程度来讲,现阶段多数学生价值观出现偏差的状况,往往是在学习过程中太过于追求知识的表象,而忽略了知识背后隐性的意义。这些意义是无法通过考试表现出来的,考试所体现出的也只是知识的表象。而史料的科学应用能够将这些隐性的意义挖掘出来,真正地让学生的价值观得到正确的引导,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对于史料的认识以及应用往往不够科学,归结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史料的研究缺乏一定的深度,如果不能正确、科学、有效地认识史料,那么历史教学的成效必定会大打折扣,而失去了史料的支撑,德育教育的渗透也就缺少了一个最为有效的途径。
2、德育元素挖掘不充分
在高中的历史课本中存在着众多的德育元素,但是,能够将这些德育元素挖掘充分地教师少之又少。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教师主要通过近代的历史人物的革命事迹以及爱国主义情操等渗透德育教育,这种形式的教学将德育教育渗透局限在了一定的范围之内。实际上,德育元素在历史课本中广泛地存在,而其中很多的地方也是教师最容易忽视的地方。例如,南京城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让学生接受更多的德育教育。
二、高中历史教学德育渗透的策略
1、丰富教学活动,加深德育熏陶
高中课堂教学往往以应试教育为主,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我们的思维基本都集中在如何升入一所更好的大學。高中历史课本和历史素材也很少能够将德育融入其中,这就要求我们的历史教师拓展思路,用丰富的教学活动开展德育工作。例如,历史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某些历史人物,让学生走进历史人物的心灵,让他充当历史人物的角色来畅谈他所制定的制度对当时社会和今天社会的影响;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让学生自主选择话题,抒发自身对于某项备受争议的制度,或者某个备受争议的人物的态度,让学生立足于当时的社会背景,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开展此类活动,将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实践中习得德育的内涵。教师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可以适时地插入自己的观点,对学生不正确的观点进行及时纠正,在纠正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活动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活动也会给学生给教师带来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把握通过丰富教学活动来开展德育的这一教学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巧用史料树立正确学生价值观
如果历史教学仅仅停留在课本,那么历史教学将会失去意义,这要求教师能够在遵守史料的前提下科学利用史料进行德育的渗透。在历史教学中,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客观、全面,不能因为教师自己的偏爱对历史人物解读出现偏差。例如,在讲到秦王扫六国时,秦始皇终止了七国纷争,将战争的火焰熄灭,又制订了一系列的发展措施促使秦国发展,同时秦始皇修筑长城、建陵墓等,大兴土木也使得民众劳神伤财,所以对秦始皇的评价应该客观具体,功过分清。教师的客观评价可以使得学生学会客观评价,由于人总有缺点的,所以在与交往时,我们看到的应该是别人的优点,通过这样的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
在历史的教学中,历史素材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教师在素材的选取时要更加地科学。教师通过选取合理的素材渗透德育教育可以使得学生在吸取古人经验的基础上养成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而历史中一些典型的人物事迹可以作为教师开展德育教育的出发点。例如,在讲到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时,《马关条约》使得中国的领土受到破损,而签订者是清朝的代表李鸿章,李鸿章到底错在哪里了?错就错在他所服务的阶级出现了问题,为了民族的救亡图存,李鸿章做出了很多的贡献,教师可以结合李鸿章开展洋务运动进行讲解,通过李鸿章的案例让学生学习认识到历史悲剧不能上演,在当前时代发展中,我们要正确地吸取历史的教训,少走弯路,为民族复兴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在历史史料的应用时,教师可以将史料与德育教育联系起来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史料在教学中的价值体现。例如,教师通过五四运动时的相关历史资料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其中,现在的学生一出生就生活在富裕、和平、稳定的时代中,这一群学生严重地缺乏爱国主义情怀,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更是不足,所以教师可以结合五四运动的历史资料将五四运动的场景还原给学生,让学生在感受五四运动情景下得到思想上的成长,将爱国主义精神时刻铭记在心。
结束语:总之,高中历史教学的目的不应该局限于传授历史,而是让学生更广泛地体验历史文化,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行。历史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和课外资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优秀接班人。高中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非常重要,而历史教师担负着培养学生正确历史观的重要责任,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拓展课外资源,时间将德育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性格,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起义.浅谈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J].吉林教育,2021(Z1):56-57.
[2] 张诚.高中历史教学应重视德育的渗透[J].清风,2020(2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