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由于生活经历和社会经验的匮乏,对知识的渴求较高,而阅读就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教师要通过有效的阅读教学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与此同时,教师要借助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深化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的情境感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境创设;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较高,是提升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必要教学活动。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很多小学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实践,旨在创造出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创设情境、注重训练、有效生成就是其中三个教学效果比较显著的教学策略,以此可以有效推进小学阅读教学的发展。
1.合理创设阅读教学情境,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
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关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距离,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加深记忆,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要明确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才能唤醒学生的的认知系统,延伸学生的思路,拓展学生的思维,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之后,教师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感知阅读学习的乐趣,体会阅读的魅力。
例如,在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明天要远足》课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去哪儿远行”创设教学情境。首先,教师将教学情境导入到阅读教学当中,“同学们,你们喜欢远行吗?嗷,喜欢呀,那如果让大家自己选择远行的地点,大家会选择去哪儿呢?”这个话题比较轻松愉悦,没有以往课堂教学的严谨,教师的权威性也被相对弱化了,学生自然畅所欲言,说自己想说的话,有的学生说想去海边,因为有蓝天、白云、大海、沙滩、还有贝壳;有的学生说想去古城,因为有城楼、胡同、还有数不尽的小吃;有的学生说想去动物园,因为有松鼠、兔子,还有羊驼;有的学生说想去......在学生踊跃发言后,教师对同学的积极态度表示肯定表扬,然后总结学生的答案,得出结论,导入课文,“我看同学们说的时候,急得都站起来了,由此可以看出来同学们对远行这件事很是期盼渴望啊,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也和你们一样急切盼望远行的到来!”然后教师顺势展开阅读教学,此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已经被激发,主动性被提高,学习效率自然事半功倍。
2.加强阅读训练,注重训练的有序性和层次性
为了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加强阅读训练,但是教师要摒弃以往散漫的阅读训练方式,不要将阅读知识从文本中脱离出来,要保证学生吸收阅读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教师可以借助文本提供的语言素材和案例,有针对性的进行延伸和加深,启发学生的阅读思维,训练学生的语感。
例如,在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课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列举出黄山上怪石的名字,比如,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先让学生自读,然后请个别学生站起来大声朗读,将这些词语按照动物、人物、植物进行分类。在正式授课的时候,教师出示相对应的怪石图片,让学生思考像什么,先出示比较简单的“仙桃石”,然后逐渐提高难度,展示“猴子观海”、“天狗望月”、“狮子抢球”等动作性较弱的怪石图片,最后出示动作性较强的怪石图片,比如“仙人指路”、“仙女弹琴”等。在怪石图片出示完毕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照文中的比喻、拟人手法,为其他的怪石取名字,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组织能力。这样循序渐进、逐渐深入的训练方式符合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语感,深化学生的文本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
3.解决教学矛盾,生成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难免和教学设计有所出入,为了达到预先的教学成效,教师要努力解决教学预设和生成的矛盾,达到阅读教学的和谐性,探索阅读教学的创造性,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处理是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预设和生成本就是相辅相成的,预设为生成提供指导,生成为预设提供改进方向,但是从实施的角度分析,两者也是矛盾的统一体,教师要明确两者之间的矛盾与互促关系,完成预设任务,解决生成问题,灵活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提高自己对课堂教学的把控程度,将静态预设与动态生成相结合,提高阅读教学的魅力,建立预设与生成的良好关系。
例如,在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画杨桃》课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审视”这个词语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教师原本的计划是通过观看的动作展示与对比让学生理解“审视”含义,但是在授课的时候,一个学生突然提问:“老师,什么叫‘审视’?”自此打乱了教师的教学节奏,产生了生成问题,此时摆在教师面前的有两种应变方式,一种是夸奖这位学生的爱动脑筋,然后不做解释,开始预设引导;另一种是先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然后顺应学生的提问,将问题抛给全班所有学生,“同学们,到底什么是‘审视’啊?”引导学生思考,作为提示,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多次阅读中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索“审视”的含义,然后教师展开原来的预设方案进行教学,自然推动教学活动的进行。
结束语: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要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加強阅读训练,解决教学矛盾,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祝艳.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113.
[2]阿地.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16):169+171.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镇平小学 广东省 梅州市 514100)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境创设;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较高,是提升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必要教学活动。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很多小学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实践,旨在创造出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创设情境、注重训练、有效生成就是其中三个教学效果比较显著的教学策略,以此可以有效推进小学阅读教学的发展。
1.合理创设阅读教学情境,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
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关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距离,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加深记忆,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要明确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才能唤醒学生的的认知系统,延伸学生的思路,拓展学生的思维,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之后,教师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感知阅读学习的乐趣,体会阅读的魅力。
例如,在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明天要远足》课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去哪儿远行”创设教学情境。首先,教师将教学情境导入到阅读教学当中,“同学们,你们喜欢远行吗?嗷,喜欢呀,那如果让大家自己选择远行的地点,大家会选择去哪儿呢?”这个话题比较轻松愉悦,没有以往课堂教学的严谨,教师的权威性也被相对弱化了,学生自然畅所欲言,说自己想说的话,有的学生说想去海边,因为有蓝天、白云、大海、沙滩、还有贝壳;有的学生说想去古城,因为有城楼、胡同、还有数不尽的小吃;有的学生说想去动物园,因为有松鼠、兔子,还有羊驼;有的学生说想去......在学生踊跃发言后,教师对同学的积极态度表示肯定表扬,然后总结学生的答案,得出结论,导入课文,“我看同学们说的时候,急得都站起来了,由此可以看出来同学们对远行这件事很是期盼渴望啊,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也和你们一样急切盼望远行的到来!”然后教师顺势展开阅读教学,此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已经被激发,主动性被提高,学习效率自然事半功倍。
2.加强阅读训练,注重训练的有序性和层次性
为了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加强阅读训练,但是教师要摒弃以往散漫的阅读训练方式,不要将阅读知识从文本中脱离出来,要保证学生吸收阅读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教师可以借助文本提供的语言素材和案例,有针对性的进行延伸和加深,启发学生的阅读思维,训练学生的语感。
例如,在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课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列举出黄山上怪石的名字,比如,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先让学生自读,然后请个别学生站起来大声朗读,将这些词语按照动物、人物、植物进行分类。在正式授课的时候,教师出示相对应的怪石图片,让学生思考像什么,先出示比较简单的“仙桃石”,然后逐渐提高难度,展示“猴子观海”、“天狗望月”、“狮子抢球”等动作性较弱的怪石图片,最后出示动作性较强的怪石图片,比如“仙人指路”、“仙女弹琴”等。在怪石图片出示完毕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照文中的比喻、拟人手法,为其他的怪石取名字,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组织能力。这样循序渐进、逐渐深入的训练方式符合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语感,深化学生的文本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
3.解决教学矛盾,生成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难免和教学设计有所出入,为了达到预先的教学成效,教师要努力解决教学预设和生成的矛盾,达到阅读教学的和谐性,探索阅读教学的创造性,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处理是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预设和生成本就是相辅相成的,预设为生成提供指导,生成为预设提供改进方向,但是从实施的角度分析,两者也是矛盾的统一体,教师要明确两者之间的矛盾与互促关系,完成预设任务,解决生成问题,灵活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提高自己对课堂教学的把控程度,将静态预设与动态生成相结合,提高阅读教学的魅力,建立预设与生成的良好关系。
例如,在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画杨桃》课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审视”这个词语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教师原本的计划是通过观看的动作展示与对比让学生理解“审视”含义,但是在授课的时候,一个学生突然提问:“老师,什么叫‘审视’?”自此打乱了教师的教学节奏,产生了生成问题,此时摆在教师面前的有两种应变方式,一种是夸奖这位学生的爱动脑筋,然后不做解释,开始预设引导;另一种是先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然后顺应学生的提问,将问题抛给全班所有学生,“同学们,到底什么是‘审视’啊?”引导学生思考,作为提示,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多次阅读中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索“审视”的含义,然后教师展开原来的预设方案进行教学,自然推动教学活动的进行。
结束语: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要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加強阅读训练,解决教学矛盾,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祝艳.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113.
[2]阿地.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16):169+171.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镇平小学 广东省 梅州市 51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