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式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与合作,提倡“凡是学生能探索的绝不代替、凡是学生能思考的绝不暗示”,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尤其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背景和思维能力决定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活动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与调控下进行,并进行适当的激励评价。
一、重在指导与调控
1.指
指方法,点疑惑。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习进展情况确定哪个环节进行必要的指导,方法可以是口头点拨、操作发现、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等形式。对学习过程中的疑惑给予提示,这需要教师课前对学情准确预测和精心设计教学。
2.导
导思路,导思考。探究的核心是思维活动,需要教师及时的启发、点拨、诱导。例如,教学“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一课,当学生发现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跟分子无关而跟分母有关时,便展开了对分母特征的研究。有的学生模仿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观察分母的个位;有的借鉴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将分母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求和;还有的研究分母是质数还是合数,是奇数还是偶数……但是都没有任何发现,课堂探索陷入了困境。这时,教师启发引导:“如果把每个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也许你会发现一些什么!”教师的及时点拨、诱导,给学生指出了一条明确的探索之路,从而保证了学生对规律的顺利建构。
3.调
一是调气氛。学习氛围的好坏决定着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和探究学习的效果。优良的课堂氛围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感情和动机,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强大的合力,对学生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精心创设各种情境,适时制造认知冲突,使学生对问题产生探索的欲望。二是调重点。探究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但在展开探究活动时,不能盲目或随意而为,要有侧重,在抓住核心要素的前提下,根据实际确定重点。例如,在“比的意义”探究中,重点应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比”,而对于比的简写法、读法和比的各部分名称学生可通过看书自学获得。三是调进程。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时,教师不仅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究时间,还要适时、适度地调控探究进程,规则预设,层层深入。如在“能被3整除的数”的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得出猜想后可组织分组活动,赞成某一猜想的学生坐在一起组成探究共同体,他们在检验本组的猜想是否正确的同时也对其他组的猜想进行验证。学生通过思辨、争论、逐条验证,当自己的猜想被否定后,允许重新选择,加入其他小组,再次经历探究验证的过程。一次次的自我否定,思维指向趋于明确,得出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4.控
一是控纪律。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约束,课堂上学生探究时出现一哄而上、汇报时各抒己见、归纳时收效甚微等现象,这就要求教师或学生代表要发挥“纪检委”的作用,制定一些规则和公约来约束学生,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二是控收放尺度。可以说,对一节课各环节收放尺度的准确把握,是对教师教学经验和功力的考验,收得太紧不利于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的发挥,放的太开又可能流于形式,这需要教师根据学情准确把握。
二、重在激励评价
1.评价内容──广角多元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因此,课堂评价应做到:既要关注学生最终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参与学习的过程,实现“结果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统一;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维品质、个性特征、情感态度、合作精神和创造意识等,实现“学习能力评价”与“学习情感评价”的统一。
2.评价主体——双向互动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然也是评价的主体。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把评价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开展有效的自评和互评,促进人人主动参与,提高学习效率。
3.评价过程——动态发展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常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教师若能及时捕捉,通过巧妙的评价来处理课堂上的意外,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4.评价方式——灵活多样
小学生年龄小,学习能力较低,再加上小学学习只是获取知识的起步阶段,所以在数学探究活动评价时,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和形式。如面试、口试、活动报告或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建立成长记录袋等,客观地、全面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
(责编蓝天)
一、重在指导与调控
1.指
指方法,点疑惑。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习进展情况确定哪个环节进行必要的指导,方法可以是口头点拨、操作发现、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等形式。对学习过程中的疑惑给予提示,这需要教师课前对学情准确预测和精心设计教学。
2.导
导思路,导思考。探究的核心是思维活动,需要教师及时的启发、点拨、诱导。例如,教学“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一课,当学生发现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跟分子无关而跟分母有关时,便展开了对分母特征的研究。有的学生模仿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观察分母的个位;有的借鉴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将分母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求和;还有的研究分母是质数还是合数,是奇数还是偶数……但是都没有任何发现,课堂探索陷入了困境。这时,教师启发引导:“如果把每个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也许你会发现一些什么!”教师的及时点拨、诱导,给学生指出了一条明确的探索之路,从而保证了学生对规律的顺利建构。
3.调
一是调气氛。学习氛围的好坏决定着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和探究学习的效果。优良的课堂氛围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感情和动机,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强大的合力,对学生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精心创设各种情境,适时制造认知冲突,使学生对问题产生探索的欲望。二是调重点。探究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但在展开探究活动时,不能盲目或随意而为,要有侧重,在抓住核心要素的前提下,根据实际确定重点。例如,在“比的意义”探究中,重点应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比”,而对于比的简写法、读法和比的各部分名称学生可通过看书自学获得。三是调进程。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时,教师不仅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究时间,还要适时、适度地调控探究进程,规则预设,层层深入。如在“能被3整除的数”的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得出猜想后可组织分组活动,赞成某一猜想的学生坐在一起组成探究共同体,他们在检验本组的猜想是否正确的同时也对其他组的猜想进行验证。学生通过思辨、争论、逐条验证,当自己的猜想被否定后,允许重新选择,加入其他小组,再次经历探究验证的过程。一次次的自我否定,思维指向趋于明确,得出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4.控
一是控纪律。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约束,课堂上学生探究时出现一哄而上、汇报时各抒己见、归纳时收效甚微等现象,这就要求教师或学生代表要发挥“纪检委”的作用,制定一些规则和公约来约束学生,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二是控收放尺度。可以说,对一节课各环节收放尺度的准确把握,是对教师教学经验和功力的考验,收得太紧不利于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的发挥,放的太开又可能流于形式,这需要教师根据学情准确把握。
二、重在激励评价
1.评价内容──广角多元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因此,课堂评价应做到:既要关注学生最终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参与学习的过程,实现“结果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统一;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维品质、个性特征、情感态度、合作精神和创造意识等,实现“学习能力评价”与“学习情感评价”的统一。
2.评价主体——双向互动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然也是评价的主体。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把评价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开展有效的自评和互评,促进人人主动参与,提高学习效率。
3.评价过程——动态发展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常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教师若能及时捕捉,通过巧妙的评价来处理课堂上的意外,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4.评价方式——灵活多样
小学生年龄小,学习能力较低,再加上小学学习只是获取知识的起步阶段,所以在数学探究活动评价时,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和形式。如面试、口试、活动报告或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建立成长记录袋等,客观地、全面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
(责编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