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校本教研模式 着眼“人际”促成长

来源 :广西教育·D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o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一批专业素质精良的优秀教师队伍是推动新建学校快速、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新建学校年轻教师多,他们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水平有限,而年长教师又处于瓶颈期或倦怠期,缺乏教改意识和诊断教学问题的能力,加上新建学校教学资源匮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促进新建学校教师的发展,当务之急是要引领教师明确发展目标、找准发展方向,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机制,给予教师专业引领,激发教师的潜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灵慧美”生态教育课题引领下,我们立足校本教研实际,构建了“灵慧美”生态教育校本教研模式,通过共学启“慧”、导教向“亲”、引研融“信”、辐射促“成”,着力营造亲密和谐、相互信任的校本教研氛围,为教师搭建智慧学习、亲密互动的平台,引领教师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磨炼教学基本功,提升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促使教师灵慧成长。
  一、共学启“慧”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团队共学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在这样的氛围中相互学习、阅读分享、反思感悟,能够有效开启教育智慧,促进专业发展,在教育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学习是一种修行,每一个优秀的教师都少不了勤学苦练。新建学校教师队伍要获得“灵慧”成长、快速发展,必须加强学习。利用“灵慧美”特级教师工作坊这个平台,我们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知识,要求教师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材,阅读教育理论专著,在阅读中获取知识,在共同学习中开启智慧,提升自我。我们成立了“灵慧美”小书坊、开辟了“好书共赏”阅读角,定期向教师推荐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书籍,组织教师共同阅读同一教育专著,读后开展读书交流会,加强互动与交流。几年来,教师们共同阅读了《窗边的小豆豆》《第56号教室》《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国智慧》等书籍,在阅读中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提高了思想的高度和深度,增长了教育智慧。学校多次联合“灵慧美”特级教师工作坊开展“读书沙龙”,为教师们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教师的阅读无形带动了学生的阅读,学校的阅读氛围越发浓厚。
  二、导教向“亲”
  亲密和谐的群体关系是团队发展获胜的“法宝”,能够让团队成员产生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团队的整体发展。对教师而言,最好的亲密互动来自教学中师生的互动。针对新建学校教师发展现状,我们通过“导教促提升”的做法,为年轻教师提供方法指导,帮助他们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
  开始上课之前,我们会要求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分析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和导学问题,教学中做到言之有术,带着“四问”走进课堂:这节课要教到什么程度?如何教学生才明白?教的结果如何?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这样做能够使教师养成反思教学的习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建构简约灵动的“灵慧美”生态课堂,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和美。
  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组织、引导、启发、点拨、激励、解惑,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否真正发生。聚焦课堂教学,我们引导教师从知识点教学的落实程度、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深度、实施教学的梯度、教学过程的开放度、师生互动的有效度等方面去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改进教学行为,夯实教学基本功,构建灵活生动的课堂。在磨炼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学会了以“真实、平实、扎实、充实、丰实”的标准来评判一节课的好坏,明白一节好课应该有思想、有智慧、有激情、有个性、有文化,并且能够以这样的“标准”展开教学。
  “导教”到了一定阶段,我们会收集教师们经常碰到的教学难题,经团队探讨后提炼出主题,再组织教师围绕主题展开交流、讨论,寻找问题解决的对策。我校一名教师在执教《轴对称》一课时,理论内容讲解过多,学生上完课后还是不明白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与性质。为此,我们及时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分析教学过程,最后形成共识:要弄清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与性质,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然后再进行概念教学。第二次教学,执教老师抓住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简要说明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与性质,结合图形演示,学生很快掌握了这个知识点。
  “导教促提升”的做法有利于教师形成反思教学的习惯,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导教”的做法引发了教师的共鸣,教师们主动加入课题研究,在实践与摸索中提高对教育教学的敏感度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学会挖掘自己的教学特色,提炼自己的教学风格。在“共学共研”中,“导教者”与“学习者”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与亲密的互动关系,促進了双方的互动与交流,使教研成为教师工作的常态,无形中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引研融“信”
  信任是团队成员互相敬重、彼此包容、和谐相处的前提。教师之间的信任基于合作共研,源自校本教研中同伴互动交流与论辩后的相互了解,以及团队形成的默契。勤于研而善研,勤于教而会教,以教促研,以研促教。可见,校本教研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们构建了“同伴结对—年级组互帮—学科组互学—校级联合—校际联动”的“循环+整合”式教研模式,通过常态教研、主题教研、教学论辩、竞技比赛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首先是常态教研,夯实基础。在一次随堂听课中,我们发现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教学缺乏吸引力导致学生不爱听课、教学缺乏技巧等。于是,我们组织教师围绕主题“如何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展开讨论,立足教学实践,深入剖析教学现象,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对策。教师对于学生不爱听课的原因进行分析:一是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认为听与不听都一样,反正也听不懂,产生“破罐子破摔”心理;二是教师的教学沉闷、呆板,学生参与度不高;三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不扎实,对学生整体关注不够,专业素养与个人魅力没有达到学生的预期。基于以上原因,我们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管理能力入手,要求教师夯实教学基本功、丰富教学表达形式、开展创意教学,同时注意变换教学活动的形式,与学生制订《学习公约》,通过改变教师的“教”转变学生的“学”,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和美。   其次是主题教研,激发热情。我们采取“年级联动、学科综合、抱团发展”的方式,组织教师开展主题研讨,通过主题课、连排课、联动课、同课异构等形式,请教师进行教学展示,激发教师参与主题教研的热情。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学科整合教研,推动学科组交叉联动,开阔教师的科研视野。学科教研组长深入学科组,参与集体备课和教学研讨,鼓励年轻教师积极参加赛课,以不同方式促进自身的成长。
  最后是系列化教研,融“信”成“团”。系列化教研是指团队参与同一主题研究,不同成员承担不同的展示任务,如专题小讲座、教材分析、课前说课、课堂展示等。系列化教研有利于撬动教师的思维,促使教师全面把握教学内容,沟通各个知识点的纵横联系,教学时做到取长补短,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倍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学习内容,教师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感到有困难,因为在一节课里很难让学生理解“倍”的概念。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开展了系列化教研活动,教师再次教学时很好地突破了“倍”的概念这一教学难题。做法是:首先,骨干教师在开展专题小讲座时明确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每个人都可能拥有多种智能,教师的教学要考虑与学生的智能特征相对应。其次,教师共同研究教材,然后进行说课,明确“倍的认识”是小学生数学认知结构从“加法结构”到“乘法结构”的转折点,“倍”是小学生跨越“量”到“率”的第一步,要突破“倍”的概念这个教学难点,关键在于架构起“倍”的知识网络。基于以上分析,教师团队最终确定教学流程: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将抽象的“倍”与学生已经掌握的“几个几”建立联系,再学习“倍”的概念,同时结合小学中年级学生智能发展特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观察、思考、交流,理解“几个几”与“几倍”之间的关系,逐步建立起“倍”的模型,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
  一个团队要发挥有效作用,关键在于团队合力的凝聚与生成。借助特级教师工作坊这个平台,我们在开展“教、研、训”一体化活动中逐渐凝聚成了相互学习、彼此信赖的团队,形成了“教、研、训”一体化的“灵慧美”校本教研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年轻教师对教学有了深入的思考和新的理解,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
  四、辐射促“成”
  学校是一个生态场,赢得课堂是教师收获成长的基石。在研究课堂、服务教学过程中,我们摸索并形成了自己的校本教研模式,构建了教研共同体,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了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发展。在“灵慧美”生态教育校本教研活动中,教师们经历了磨课、研究、展示、提升等过程,促进了专业成长,彰显了教学个性,提高了教学技能,发挥了引领辐射作用。
  首先,年轻教师在不断的磨课、研讨中获得快速成长。年轻教师戴思雁、陈羿妙在首次团队共研活动中经历了数次磨课、上课,以及不断的反思,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让她们有所收获,教学能力日渐提高,如今已经成为学科骨干教师。戴思雁老师被聘为兼职教研员,多次为“国培计划”项目承担送课下乡培训任务。
  其次,骨干教师在共研活动中彰显了教学个性。在团队共研活动中,骨干教师既是引领者又是参与者,他们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发表对教育的见解,向年轻教师传授教学经验,与年轻教师共同讨论问题,在提升自己的同时彰显了教学个性。语文骨干教师认为“语文课要读出语文味、品出语文味、练出语文味”,提出课堂教学要在细节中体现教学智慧、在咬文嚼字中彰显精彩。数学骨干教师认为“数學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架构知识网络,能够迁移运用”,给年轻教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校多名骨干教师获评为“玉林市名师”“北流市名师”,带动了年轻教师的发展。
  最后,教师团队专业素养获得提升。在团队共研的基础上,我们遵循学科整合、交叉互补的原则,整合骨干教师力量,打造“灵慧美”生态教育互助共研团队,如语文“灵慧美”团队、数学“灵慧美”团队、综合“灵慧美”团队、班级“灵慧美”团队,不仅注重学科教学探索,而且注重学科整合优势的共研共育,帮助不同学科教师灵慧成长,形成校本教研合力,实现教师团队的整体发展。
  短短几年,年轻教师们依托“灵慧美”生态教育课题,立足学校实际,不断磨炼内功,扎实开展教学和教研,提升教书育人的品质,赢得了学生的认可,收获了课堂的精彩和教育的成功。年轻教师团队们的成长与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灵慧美”校本教研的开展,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专项课题“‘教研训一体化’促进乡村数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1ZJY13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编 欧孔群)
其他文献
为充分发挥幼儿园党支部书记的“领头雁”作用,2020年7月,我园成立了“书记工作坊”(以下简称工作坊),带领坊员围绕园所党建、内涵发展、保教常规、卫生保健、课程建设等多个方面开展研修实践,切实增强党建工作与保教工作的融合度,助推区域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组织领导有力,活动举措扎实  工作坊致力于构建“党建引领,团队互助,积极反思,发现自我,争做名师”的研修文化,引领坊员争做先锋型、学习型、专
学校党建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强大动力和重要保障,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问题的基础支撐。高中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中学校通过党建与育人的深度融合,能够切实帮助高中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提升其综合素质,为高校输送更多合格优秀的生源。在这方面,我校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  一是先锋润苗。按照“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理念,我校要求每一名党员教师与一名行为
在北海市海城区第六小学(以下简称海城区六小)校园中央,矗立着一座近三米高、名为“乘风”的雕塑,主体为一名男生、一名女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乘风前行;在校园的另一边,则摆放着一艘鼓满风帆的航船正在破浪远航……走进海城区六小,可以感受到一股浓厚的海洋文化气息。该校地处海滨,1990年创办伊始便着力挖掘海洋资源的育人内涵,并于2012年提炼形成了包含“海之品”“海之魅”“海之语”等内容的“海洋文化”,取得了突出的办学成绩,成为海城区第六小学教育集团主体校。
问候师长两米线,排队礼让一米线,上下楼梯靠右线,集队快静齐一线,课桌纵横成直线,宿舍物品摆成线,学生发型耳眉线,零食不出管控线,行为不越纪律线,人生赢在文明线。“在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丹江初级中学(以下简称丹江中学),学生们都能背诵并遵守学校制定的学生行为”十线“规范。”初中三年是学生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必须坚持不懈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他们的终身成长奠基。
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办人民满意的新时代职业教育”为己任,以“党旗领航,助推学校实现创新发展”为目标,坚持“树党员先锋,创党建特色”理念,促进党建与学校业务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形成了“红匠筑梦,争创一流”党建工作品牌。  一、抓思想政治建设,把正工作“方向盘”  我校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将思想建设贯穿办学始终,自觉对标党的
玉林北流市幼儿园党支部坚持以党建统领幼儿园工作全局,全面落实基层党建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有关重大会议精神,按照“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的工作思路,促进党建和教育教学的有机融合,推动园所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三个抓手,筑牢坚强堡垒  配备强有力的幼儿园党组织领导班子,是确保园所党建工作规范化开展的有力保障。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我园党支部领导班子分工协作,职责明确,切实履行
近日,上海某家政公司在社交网络平台上发布的一则“清华毕业生求职担任保姆”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5月27日,该家政公司人员接受采访时称,这名求职者的学历无假,可在网上查询。上述求职消息发布于5月25日,标题“清华—保姆阿姨‘35万’管家”引人注目。从该求职消息来看,应聘者今年29岁,毕业于清华大学,本科学历,正寻求合适家庭担任管家工作,期待月薪3.5万元。(5月29日 《东南早报》)  从报道来看,所
首先,教师需要加强理论学习,因为“学”是“慧之源”。每个学期,学科教师要通读学科课程标准,研读学科教材,把握教材编写意图,厘清教材逻辑,构建学科知识网络,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弄清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找准教学切入点。每个星期,学科教师要开展集体备课,深度研读教学用书、学科教材,根据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还要定期阅读教育理论专著,丰富教育理论知识。 
“灵慧美”生态课堂教学注重呈现自然和谐、精彩绽放的课堂生态,拒绝封闭性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提倡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实现由浅表学习转向深度学习.在“灵慧美”生态
期刊
用列举法求概率(树状图)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5章第2节第3课时内容.学生学习这一内容之前已经了解随机事件、概率等概念,知道用列表法求概率.本节课学习用树状图法求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