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行小学各年级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配上了色彩鲜明的插图,这为广大语文教师利用插图进行教学提供了方便。教师利用插图,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运用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一篇课文,往往有些词语学生不能准确理解,字典和教学参考书上的解释是比较抽象的,学生理解起来相当困难,特别是成绩差的学生,甚至越理解越糊涂,根本谈不上运用了。如《北大荒的秋天》一文,文中“一碧如洗”“蓝绸子”“明镜”“漾起”“清澈见底”等词语,学生仅靠字典上的解释,很难理解意思。在教学时,我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并把要理解的词语写在插图的相应位置,这样可以把形象图画和抽象词语联系起来,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二、利用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记叙要素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有许多记叙文,让学生把握记叙的要素,这是教学难点,教师如能恰当地利用插图,可以化难为易。我在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时,在指导学生通读全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
教师分别指名学生回答,时间、地点、人物,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时间:夜里,地点:湖中小岛,人物:汤姆和爸爸。让学生明白时间、地点、人物是记叙文六要素中的前三要素。我在教《大禹治水》一文时,也利用课文的两幅插图,一幅是,在一个漆黑的夜里,风雨交加,洪水泛滥,水流湍急,山坡上不时冲下洪水,房屋被淹。围绕这幅插图教师提问:“这里发生了什么事?”学生回答:“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教师接着问:“情况怎么样?”学生回答:“紧急、危险。”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起因:洪水暴发,十分危急。经过:禹下决心治理洪水的过程,吃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另一幅插图是,老百姓安居乐业。教师提问:“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内容?”学生回答:“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教师:“对,回答正确。”板书,结果: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今天我们所讲的是记叙文后三要素。板书: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是记叙文的六要素。通过观图和教师指导,记叙文六要素,学生理解了。
三、利用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说明的对象
要理解说明文内容和说明对象,首先必须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理解说明对象。有些课文内容简单,通俗易懂,有些课文内容深奥,学生难以理解,不知文章说明对象是什么?在教学《蚕姑娘》这篇课文时,如果按部就班、逐段逐句进行分析,学生就很难理解课文中所提出的问题,我首先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根据教学需要,边讲边指导学生配上课文中的插图。教师指导学生观图,图文对照,学生就能正确理解“蚕卵-蚕-茧子-蛾”它们之间的联系。再如,在教学《秦兵马俑》这篇课文时,我抓住课文的重点,配上插图,图上画着规模宏大的佣坑,学生通过观图,教师形象地指出佣坑的庞大,并加以课文中的描述“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同时告知说明文还有一个特点,用打比方、列数字来说明事理,这样学生就通过插图理解了说明对象。
四、利用插图,帮助学生体会课文的意境
写景、抒情散文是情景交融的。只有先指导学生体会其景,才能产生其情,了解其人。我在教学《拉萨的天空》一文,首先指导学生综观全文,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再带领学生配上文中的三幅插图,通过这三幅图,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欣赏布达拉宫英姿的同时,感受“蓝晶晶”的天空这一背景衬托的美,让学生领悟如果缺少了这天空的衬托,布达拉宫定会失去一半的美。还可以出示一组图片,如在蓝天白云下的雪山、湖泊、草地等,让学生借助图片,发挥丰富的想象,说说蓝天下拉萨的各种景色,从而进一步感悟拉萨天空的美。再如,教学巴金的《海上日出》这篇课文,根据课文三、四自然段内容,我配上插图:画面上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海水汹涌澎湃,海天相接的地方升起半轮红日。让学生借助插图,发挥丰富的想象,领会海上日出的伟大奇观。
五、利用插图,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现在有的学生,写起作文来就犯愁,其根本原因是感到无内容无材料可写,常常三言两语就写不下去,即便写下去也是记流水账。那么,写作的内容和材料从哪里找呢?主要靠“观察”。所谓观察是仔细察看,看周围的客观事物和现象,它是学生认识自然,获得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我在教学生作文时,审好题后,能配上插图的,全部配上插图,供学生观察思考,指导学生看图说话,然后图文对照,让学生从中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如五年级上册中习作6这篇作文,插图内容是:一个小姑娘看到一只雏燕从自家屋檐下的燕窝里跌落下来,小花猫看见了想扑过去吃掉它。通过这两幅插图,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后想象一下,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结果怎样,再把这个故事写下来。学生可根据插图作文,写下全过程。这样,时间长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便能明显提高,写起作文来就有话可说了。
六、利用插图,帮助学生领悟中心
一篇课文讲完,学生能否领悟中心,教师的讲解至关重要,在总结全文时,如能配上插图总结,学生对课文中心的领悟就容易多了。我在教学《朱德的扁担》一文,总结时,配上一幅插图,插图上画了一个身穿军服,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的朱德司令。学生观察插图,教师提问,作者为什么要画这幅图,目的是什么?这时学生就会很快领悟:作者是为了表现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湄长小学语文教师。
(责任编辑:郭根福)
一、运用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一篇课文,往往有些词语学生不能准确理解,字典和教学参考书上的解释是比较抽象的,学生理解起来相当困难,特别是成绩差的学生,甚至越理解越糊涂,根本谈不上运用了。如《北大荒的秋天》一文,文中“一碧如洗”“蓝绸子”“明镜”“漾起”“清澈见底”等词语,学生仅靠字典上的解释,很难理解意思。在教学时,我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并把要理解的词语写在插图的相应位置,这样可以把形象图画和抽象词语联系起来,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二、利用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记叙要素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有许多记叙文,让学生把握记叙的要素,这是教学难点,教师如能恰当地利用插图,可以化难为易。我在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时,在指导学生通读全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
教师分别指名学生回答,时间、地点、人物,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时间:夜里,地点:湖中小岛,人物:汤姆和爸爸。让学生明白时间、地点、人物是记叙文六要素中的前三要素。我在教《大禹治水》一文时,也利用课文的两幅插图,一幅是,在一个漆黑的夜里,风雨交加,洪水泛滥,水流湍急,山坡上不时冲下洪水,房屋被淹。围绕这幅插图教师提问:“这里发生了什么事?”学生回答:“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教师接着问:“情况怎么样?”学生回答:“紧急、危险。”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起因:洪水暴发,十分危急。经过:禹下决心治理洪水的过程,吃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另一幅插图是,老百姓安居乐业。教师提问:“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内容?”学生回答:“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教师:“对,回答正确。”板书,结果: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今天我们所讲的是记叙文后三要素。板书: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是记叙文的六要素。通过观图和教师指导,记叙文六要素,学生理解了。
三、利用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说明的对象
要理解说明文内容和说明对象,首先必须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理解说明对象。有些课文内容简单,通俗易懂,有些课文内容深奥,学生难以理解,不知文章说明对象是什么?在教学《蚕姑娘》这篇课文时,如果按部就班、逐段逐句进行分析,学生就很难理解课文中所提出的问题,我首先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根据教学需要,边讲边指导学生配上课文中的插图。教师指导学生观图,图文对照,学生就能正确理解“蚕卵-蚕-茧子-蛾”它们之间的联系。再如,在教学《秦兵马俑》这篇课文时,我抓住课文的重点,配上插图,图上画着规模宏大的佣坑,学生通过观图,教师形象地指出佣坑的庞大,并加以课文中的描述“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同时告知说明文还有一个特点,用打比方、列数字来说明事理,这样学生就通过插图理解了说明对象。
四、利用插图,帮助学生体会课文的意境
写景、抒情散文是情景交融的。只有先指导学生体会其景,才能产生其情,了解其人。我在教学《拉萨的天空》一文,首先指导学生综观全文,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再带领学生配上文中的三幅插图,通过这三幅图,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欣赏布达拉宫英姿的同时,感受“蓝晶晶”的天空这一背景衬托的美,让学生领悟如果缺少了这天空的衬托,布达拉宫定会失去一半的美。还可以出示一组图片,如在蓝天白云下的雪山、湖泊、草地等,让学生借助图片,发挥丰富的想象,说说蓝天下拉萨的各种景色,从而进一步感悟拉萨天空的美。再如,教学巴金的《海上日出》这篇课文,根据课文三、四自然段内容,我配上插图:画面上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海水汹涌澎湃,海天相接的地方升起半轮红日。让学生借助插图,发挥丰富的想象,领会海上日出的伟大奇观。
五、利用插图,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现在有的学生,写起作文来就犯愁,其根本原因是感到无内容无材料可写,常常三言两语就写不下去,即便写下去也是记流水账。那么,写作的内容和材料从哪里找呢?主要靠“观察”。所谓观察是仔细察看,看周围的客观事物和现象,它是学生认识自然,获得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我在教学生作文时,审好题后,能配上插图的,全部配上插图,供学生观察思考,指导学生看图说话,然后图文对照,让学生从中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如五年级上册中习作6这篇作文,插图内容是:一个小姑娘看到一只雏燕从自家屋檐下的燕窝里跌落下来,小花猫看见了想扑过去吃掉它。通过这两幅插图,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后想象一下,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结果怎样,再把这个故事写下来。学生可根据插图作文,写下全过程。这样,时间长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便能明显提高,写起作文来就有话可说了。
六、利用插图,帮助学生领悟中心
一篇课文讲完,学生能否领悟中心,教师的讲解至关重要,在总结全文时,如能配上插图总结,学生对课文中心的领悟就容易多了。我在教学《朱德的扁担》一文,总结时,配上一幅插图,插图上画了一个身穿军服,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的朱德司令。学生观察插图,教师提问,作者为什么要画这幅图,目的是什么?这时学生就会很快领悟:作者是为了表现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湄长小学语文教师。
(责任编辑:郭根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