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挫折情境是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不可规避的一道门槛,它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容易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在此过程中,青少年以冒险行为的方式来表现出自身的抗逆力,以此来摆脱困境并使其心理和行为免于失常。从抗逆力视角下对青少年在挫折情境中表现出的冒险行为试进行分析。
关键词:挫折情境 冒险行为 抗逆力 青少年
一、青少年冒险行为的界定与研究概述
青少年时期是指从11岁到20岁的人生发展期,包括青少年早期(11~14岁)、青少年中期(15~17岁)和青少年晚期(18~20岁)。这一时期是个体从幼稚走向成熟过渡的关键时期,也是个体一生中生理和心理动荡起伏最大的时期。因此容易做出冒险举动,如吸烟、吸毒、酗酒、危险运动、发生性行为甚至自杀等。近年来,青少年冒险行为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
1.青少年冒险行为的界定
青少年冒险行为是指青少年在其个人意志下所从事的行为,该行为可能对健康带来某些不确定的负面影响。研究者们认为,青少年的冒险行为可分为社会许可冒险行为和问题行为。社会许可冒险行为是指那些积极的能够被社会所接受的冒险行为,如游泳、登山、滑雪等。问题行为是指危害身体健康或不被社会接受和认可的具有攻击他人或社会的冒险行为,如吸毒、酗酒、发生不安全性行为等。青少年实施社会许可冒险行为还是问题行为,既与个体自身遗传特点有关,又受到个体同伴群体、家庭教养方式、学校中的处境、家庭经济地位等诸多生存环境的影响。
2.以抗逆力视角研究的相关概述
(1)抗逆力的含义
抗逆力是指一个人面对危机或困难的适应能力。即当个体遇到挫折时,能积极自主地摆脱困境并使其心理和行为免于失常的能力。一定的抗逆力是人类天生的一种潜能,是面对危机或挫折,适应、改变、自我校正和复原的一股动力。需要指明的是,每个人都会有抗逆力的能力存在,只是表现的形式和程度不同。它并不是时时刻刻都表现出来,只有在个体面对危机处境需要应对时,它才在互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它不是主体自身存在的。
(2)抗逆力视角下的研究
以抗逆力理论为视角,挫折情境中的冒险行为是青少年出于自我保护而表现出的抗逆力。现实生活中,人在面对危机和困难时表现出的抗逆力是多种多样的,这些不同形式的抗逆力对青少年成长起着不同的导向作用,但这些都标志着青少年在积极寻求改变,通过各种途径使生命挣脱逆境。目前,有关挫折情境下青少年冒险行为的研究还未得到足够的关注,本文旨在以抗逆力理论为视角,分析青少年在挫折情境中的冒险行为,挖掘并扶持青少年积极的、符合常规的抗逆力,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予以积极的推动。
二、挫折情境与冒险行为的关系
1.挫折情境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规避的一道门槛
心理学认为,挫折是指人们在从事有目的地活动中,遇到自身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矛盾、障碍或干扰因素时,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消极反应。作为一种情绪状态,含有阻挠、挫败、失意的意思。而当不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各种内外环境或干扰因素相对积聚时,也就形成了一定个体的挫折情境。伴随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多元的文化观念正在冲击着我国,各种社会群体从潜意识、思想观念乃至行为方式上都在重新排列组合。青少年面对眼前的现实往往感到不知所措,更难以从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中为自己找到合理而清晰的解释。因而挫折情境就成了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道门槛。
2.冒险行为是青少年应对挫折情境的一种行为选择
冒险行为指的是个体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对不同任务所做的选择,反映了个体对采取具有明显风险程度行为的意愿,即当个体在面临趋避冲突时,会为了趋近有价值的或更有利于满足个体需要的结果而采取的一些具有危险性的行为。我们都知道,青少年在挫折面前,因受个人差异和环境影响,会有不同的行为选择,其中之一,便是通过冒险行为来抵御或对抗挫折情境。当青少年冒险或经过一次危险之后,新的技巧和更大的自信就有可能会滋长,得到的这些经验便会推动个人在其他生活方面去尝试和实验,于是,成功的冒险生活和经验因此而成倍增长,以强化其存在感的存在。所以在挫折情境下,当青少年在抉择趋避冲突时,便有部分青少年偏向通过具有一定风险程度的行为来满足有利于自己的需求。
三、青少年冒险行为的意义:抗逆力视角的解释
“抗逆力意味着个体面对明显的危机事件时,体现出符合健康结果的能力、行为和保护过程。”一些研究论证,有高度自尊和强烈归属感,认为自己的生活有意义,受到适当的照顾,并有一个安全环境的青少年最有可能被认为是健康的。
1.抗逆力实现途径
通常抗逆力的表现途径可以概括为“常规途径”和“非常规途径”两种。所谓常规途径,简称为“4C”,包括胜任力(Competent)、爱心(Caring)、贡献(Contributions)和乐群(Community),这种亲社会取向的行为表现出的是对社会的认同、顺从和一致,同时也会得到社会的接纳和支持。而非常规途径,简称为“4D”,包括危险的(Dangerous)、违规的(Delinquent)、失常的(Deviant)和混乱的(Disordered)行为,主要是通过反对传统、挑战常规、对抗成人等特征,表现出对社会的反思、批判和对抗。常规途径与非常规途径都是青少年抗逆力的体现,但需要注意的是,抗逆力的行为不全是高尚行为,因为它有可能是通过问题行为展示出来的。而青少年的社会许可冒险行为和问题行为就抗逆力的表现途径而言,即可视为常规途径和非常规途径。
2.冒险行为:一种抗逆力的表达
抗逆力的产生是个体遇到危机或压力时表现出的一种应对策略。它所要达到的目的是通过各种途径来寻找归属感和认同感,以回归到健康的标准。通过常规途径所展现的抗逆力,毋庸质疑,它是积极健康的。但非常规途径表现出的抗逆力其根本目的也是健康的,同样是为了寻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只不过途径为非常态的。
(1)冒险行为的动机——低成本获得高效益
挫折情境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道门槛,根据个体成长的差异,他们在应对挫折时也会选择不同的方式。每个行为的积极行为倾向、消极行为倾向以及行为价值决定了行为的产生与消退。一部分青少年选择用冒险行为来抵御挫折,因为在他们看来,用问题行为来抵御挫折远比通过自身不懈地努力来面对挫折所付出的代价要少得多,成本也要低很多。他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大化的利益,即他们不需要付出太多的代价即可获得关注或满足自身的需求。另外,青少年所接触的环境群体决定他们更可能受朋辈的影响,为了摆脱孤独,青少年选择用冒险行为来寻求同辈群体的认同,证明其存在的意义。
(2)冒险行为——青少年所期望的积极后果
青少年之所以选择冒险行为,是因为他们可以用低成本获得高收益,可以满足他们的即时需求,填补内心缺失,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大部分青少年都表示,在冒险时已经意识到行为的消极后果,但参与决策时更多地看到的是收益而非危险。只要他们认为行为的结果是令他们满意的、合情合理,他们就会从事这种行为,即使这种行为后果不很明确。根据罗杰斯提出的积极人性观点理论,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所以相对于代价与满足,笔者认为,青少年不惜付出高额代价以达到自身满足,因为这正是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的自我实现。
(3)冒险行为对青少年成长的特殊意义
挫折对青少年成长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研究证明,正是由于挫折情境的存在,个体的心理能量才能得以激活,内在的抗逆力得以复苏,以此来推动个体内在潜能,挖掘外在资源,以便优质组合,积极应对。青少年之所以在挫折情境中选择冒险行为,是他们积极自主的想摆脱困境,使自身的心理和行为免于失常而表现出的抗逆力。只是青少年由于心智发展尚未成熟,受个体的人格差异和朋辈的影响,一些青少年选择用冒险行为来寻求归属感和认同感,以回归到自己的健康准则和存在意义。
综上所述,在对待青少年冒险行为时,成年人应扭转对逆境的回避,应正视挑战,引导青少年分辨逆境,在挫折面前展示力量,让青少年通过自己的能力克服困难,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美]Saleebey.D著.李亚文,杜文婕译.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高晓华,杨伊生.感觉寻求与几种行为关系的述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36(6).
[3]刘金平,韩菁,刘亚丽.青少年冒险行为及其与人格、依恋的关系[J].心理学探新,2008,28(3).
[4]張明,陈丽娜.感觉寻求与青少年冒险行为研究的现状和趋势[J].东北师大学报,2003,(3).
[5]宁家震.青少年挫折教育与心理承受机制的构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3).
[6]田国秀.从抗逆力视角对“问题青少年”实施干预[J].中国青年研究,2006,(11).
关键词:挫折情境 冒险行为 抗逆力 青少年
一、青少年冒险行为的界定与研究概述
青少年时期是指从11岁到20岁的人生发展期,包括青少年早期(11~14岁)、青少年中期(15~17岁)和青少年晚期(18~20岁)。这一时期是个体从幼稚走向成熟过渡的关键时期,也是个体一生中生理和心理动荡起伏最大的时期。因此容易做出冒险举动,如吸烟、吸毒、酗酒、危险运动、发生性行为甚至自杀等。近年来,青少年冒险行为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
1.青少年冒险行为的界定
青少年冒险行为是指青少年在其个人意志下所从事的行为,该行为可能对健康带来某些不确定的负面影响。研究者们认为,青少年的冒险行为可分为社会许可冒险行为和问题行为。社会许可冒险行为是指那些积极的能够被社会所接受的冒险行为,如游泳、登山、滑雪等。问题行为是指危害身体健康或不被社会接受和认可的具有攻击他人或社会的冒险行为,如吸毒、酗酒、发生不安全性行为等。青少年实施社会许可冒险行为还是问题行为,既与个体自身遗传特点有关,又受到个体同伴群体、家庭教养方式、学校中的处境、家庭经济地位等诸多生存环境的影响。
2.以抗逆力视角研究的相关概述
(1)抗逆力的含义
抗逆力是指一个人面对危机或困难的适应能力。即当个体遇到挫折时,能积极自主地摆脱困境并使其心理和行为免于失常的能力。一定的抗逆力是人类天生的一种潜能,是面对危机或挫折,适应、改变、自我校正和复原的一股动力。需要指明的是,每个人都会有抗逆力的能力存在,只是表现的形式和程度不同。它并不是时时刻刻都表现出来,只有在个体面对危机处境需要应对时,它才在互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它不是主体自身存在的。
(2)抗逆力视角下的研究
以抗逆力理论为视角,挫折情境中的冒险行为是青少年出于自我保护而表现出的抗逆力。现实生活中,人在面对危机和困难时表现出的抗逆力是多种多样的,这些不同形式的抗逆力对青少年成长起着不同的导向作用,但这些都标志着青少年在积极寻求改变,通过各种途径使生命挣脱逆境。目前,有关挫折情境下青少年冒险行为的研究还未得到足够的关注,本文旨在以抗逆力理论为视角,分析青少年在挫折情境中的冒险行为,挖掘并扶持青少年积极的、符合常规的抗逆力,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予以积极的推动。
二、挫折情境与冒险行为的关系
1.挫折情境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规避的一道门槛
心理学认为,挫折是指人们在从事有目的地活动中,遇到自身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矛盾、障碍或干扰因素时,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消极反应。作为一种情绪状态,含有阻挠、挫败、失意的意思。而当不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各种内外环境或干扰因素相对积聚时,也就形成了一定个体的挫折情境。伴随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多元的文化观念正在冲击着我国,各种社会群体从潜意识、思想观念乃至行为方式上都在重新排列组合。青少年面对眼前的现实往往感到不知所措,更难以从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中为自己找到合理而清晰的解释。因而挫折情境就成了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道门槛。
2.冒险行为是青少年应对挫折情境的一种行为选择
冒险行为指的是个体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对不同任务所做的选择,反映了个体对采取具有明显风险程度行为的意愿,即当个体在面临趋避冲突时,会为了趋近有价值的或更有利于满足个体需要的结果而采取的一些具有危险性的行为。我们都知道,青少年在挫折面前,因受个人差异和环境影响,会有不同的行为选择,其中之一,便是通过冒险行为来抵御或对抗挫折情境。当青少年冒险或经过一次危险之后,新的技巧和更大的自信就有可能会滋长,得到的这些经验便会推动个人在其他生活方面去尝试和实验,于是,成功的冒险生活和经验因此而成倍增长,以强化其存在感的存在。所以在挫折情境下,当青少年在抉择趋避冲突时,便有部分青少年偏向通过具有一定风险程度的行为来满足有利于自己的需求。
三、青少年冒险行为的意义:抗逆力视角的解释
“抗逆力意味着个体面对明显的危机事件时,体现出符合健康结果的能力、行为和保护过程。”一些研究论证,有高度自尊和强烈归属感,认为自己的生活有意义,受到适当的照顾,并有一个安全环境的青少年最有可能被认为是健康的。
1.抗逆力实现途径
通常抗逆力的表现途径可以概括为“常规途径”和“非常规途径”两种。所谓常规途径,简称为“4C”,包括胜任力(Competent)、爱心(Caring)、贡献(Contributions)和乐群(Community),这种亲社会取向的行为表现出的是对社会的认同、顺从和一致,同时也会得到社会的接纳和支持。而非常规途径,简称为“4D”,包括危险的(Dangerous)、违规的(Delinquent)、失常的(Deviant)和混乱的(Disordered)行为,主要是通过反对传统、挑战常规、对抗成人等特征,表现出对社会的反思、批判和对抗。常规途径与非常规途径都是青少年抗逆力的体现,但需要注意的是,抗逆力的行为不全是高尚行为,因为它有可能是通过问题行为展示出来的。而青少年的社会许可冒险行为和问题行为就抗逆力的表现途径而言,即可视为常规途径和非常规途径。
2.冒险行为:一种抗逆力的表达
抗逆力的产生是个体遇到危机或压力时表现出的一种应对策略。它所要达到的目的是通过各种途径来寻找归属感和认同感,以回归到健康的标准。通过常规途径所展现的抗逆力,毋庸质疑,它是积极健康的。但非常规途径表现出的抗逆力其根本目的也是健康的,同样是为了寻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只不过途径为非常态的。
(1)冒险行为的动机——低成本获得高效益
挫折情境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道门槛,根据个体成长的差异,他们在应对挫折时也会选择不同的方式。每个行为的积极行为倾向、消极行为倾向以及行为价值决定了行为的产生与消退。一部分青少年选择用冒险行为来抵御挫折,因为在他们看来,用问题行为来抵御挫折远比通过自身不懈地努力来面对挫折所付出的代价要少得多,成本也要低很多。他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大化的利益,即他们不需要付出太多的代价即可获得关注或满足自身的需求。另外,青少年所接触的环境群体决定他们更可能受朋辈的影响,为了摆脱孤独,青少年选择用冒险行为来寻求同辈群体的认同,证明其存在的意义。
(2)冒险行为——青少年所期望的积极后果
青少年之所以选择冒险行为,是因为他们可以用低成本获得高收益,可以满足他们的即时需求,填补内心缺失,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大部分青少年都表示,在冒险时已经意识到行为的消极后果,但参与决策时更多地看到的是收益而非危险。只要他们认为行为的结果是令他们满意的、合情合理,他们就会从事这种行为,即使这种行为后果不很明确。根据罗杰斯提出的积极人性观点理论,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所以相对于代价与满足,笔者认为,青少年不惜付出高额代价以达到自身满足,因为这正是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的自我实现。
(3)冒险行为对青少年成长的特殊意义
挫折对青少年成长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研究证明,正是由于挫折情境的存在,个体的心理能量才能得以激活,内在的抗逆力得以复苏,以此来推动个体内在潜能,挖掘外在资源,以便优质组合,积极应对。青少年之所以在挫折情境中选择冒险行为,是他们积极自主的想摆脱困境,使自身的心理和行为免于失常而表现出的抗逆力。只是青少年由于心智发展尚未成熟,受个体的人格差异和朋辈的影响,一些青少年选择用冒险行为来寻求归属感和认同感,以回归到自己的健康准则和存在意义。
综上所述,在对待青少年冒险行为时,成年人应扭转对逆境的回避,应正视挑战,引导青少年分辨逆境,在挫折面前展示力量,让青少年通过自己的能力克服困难,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美]Saleebey.D著.李亚文,杜文婕译.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高晓华,杨伊生.感觉寻求与几种行为关系的述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36(6).
[3]刘金平,韩菁,刘亚丽.青少年冒险行为及其与人格、依恋的关系[J].心理学探新,2008,28(3).
[4]張明,陈丽娜.感觉寻求与青少年冒险行为研究的现状和趋势[J].东北师大学报,2003,(3).
[5]宁家震.青少年挫折教育与心理承受机制的构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3).
[6]田国秀.从抗逆力视角对“问题青少年”实施干预[J].中国青年研究,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