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持久不衰的“钢琴热”,导致我国社会形成了庞大的钢琴学生队伍。但我们发现,在这些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要么缺乏坚实的基本表演技术,忽视技巧性的训练,片面追求所谓的艺术性;要么对自己弹的乐曲充耳不闻,无视作品的音乐内容,等等。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一些教师在钢琴教学中片面强调某一方面造成的,而这些在教学和学习中的缺点与不足,已成为钢琴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钢琴教学 音乐内容 钢琴弹奏技术
众所周知,钢琴课的教授内容是由基本技术训练、演奏技巧的培养以及对乐曲内容的讲解三部分组成的,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任何片面地强调一点,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做法,都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不良的后果。下面,我们就此问题做一下简单的分析。
从严格意义上说,钢琴弹奏技术主要是指人的肢体经过训练后所具备的在钢琴上弹奏出构成乐曲乐音的能力。它可概括为局部的灵敏、灵活、独立、力量、速度、反应及对所有这些方面的控制自如;整体上则是指完美的协调、配合关系。人的肢体是一个整体(任何技术,都要从整体协调一致的前提下理解),而这个整体是由各个局部组成的,弹奏技术又可划分为手指技术、手腕技术、手臂技术等。
技巧,则是将技术运用于乐曲艺术内容表现的能力。在一般的、非严格学术性的场合,混用技术与技巧两个概念,倒也并非不可。二者大致是指弹奏钢琴的能力,但在精确的意义上讲,二者是有区别的。技术侧重的是不涉及艺术性的能力,如手指运动的速度、力量、灵敏度等。而技巧则是指在乐曲的演奏中恰当、巧妙地运用技术,弹出音乐需要的轻、重、缓、急等。所以,我们说有了技术,不一定具有技巧,但没有技术,则肯定谈不上技巧,技术是技巧的前提,技巧是技术在乐曲中的运用。
音乐内容这个说法是相当复杂的概念,所谓音乐内容包括音乐形象、音乐意境、音乐“画面”以及对音乐中的情感、想象、意念、联想、美感、风格、“语言”的理解,即指除了我们所听到的具体的音乐之外,还在心理、思维情感世界中得到了什么领会、领悟和感受,感到了什么意义、涵义,这就是泛称的音乐内容。
我们知道,一首乐曲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的音乐内容的表现,所以,音乐内容的表现在乐曲的弹奏占有主导性、目的性的地位。音乐内容是依赖于乐音而存在的,正确地弹出乐音,就必须有技术能力。因此,技术占有关键性、前提性、基础性的地位。没有技术,音乐内容的表现只是一句空话,大概在这个意义上彪洛的话是对的,他说钢琴家有三件事:第一件是技术,第二件是技术,第三件还是技术。明确了目的(音乐内容)就掌握了演奏乐曲所必备的技术,就有了恰当运用技术(能力)的目标,恰当运用,就是技巧,目的不明,尽管技术高超,也不可能运用得当,这可以说是“有技无巧”;目的明确,却缺乏技术,那只是“无技无巧”,这时,明确了目的只有潜在的而无现实的意义。我们追求的目标,则是目的明确,“有技有巧”——巧妙、恰当地将技术与表现音乐内容,以技术为基础,以内容为目的,以技巧为桥梁。
一、技术、技巧、音乐内容的渗透性科学
我们已指出,作为钢琴教学的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的,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将三方面的教学内容相互渗透。如在弹奏一些技术性较强的练习曲时(车尔尼、拜厄),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旋律的风格,节奏的特点进行适当的处理(轻、重、快、慢、强、弱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技术性训练的同时,提高对音乐的敏锐感觉力和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有助于引导学生真正进入震撼人们心灵的音乐殿堂中去,同时这样做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技术性练习机械性的不足。
此外,在教材的选择上,我们也要注意三者的相互渗透。就目前我国钢琴初级教育进阶来说,主要是以拜厄、哈农、车尔尼为入门教材的三大支柱,但这一做法有着它本身难以弥补的不足。
二、具体分析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并制订合适的教学方案
与其他学科一样,钢琴课的教与学是一种师生共同进行的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钢琴曲目进行演奏以及与其相关知识的认识活动。目前,钢琴教学(指专业性教学)基本上是采取“一对一”的个别授课方式,这是由于钢琴演奏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技艺性而决定的。
1.理想的、音乐表现的内容、弹奏技术齐头并进。当然,“齐头”也不是像水平线那么齐,只是指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之意。
2.有的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很强,但技术不够用,使表现受到限制。这时,如果从他的感受力中能产生强烈的音乐表现愿望,将能使他刻苦练技术,技术也会很快得到提高的。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头脑走在手的前面”。
3.有的学生,正好与上相反,手指灵活,弹什么都不大费力,但由于内心缺乏感受,无从表现。这种弹奏,听起来是如同白水,没什么味道。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手走在头脑的前面”。
4.音乐表现、弹奏技术都不很理想。这种情况的结果,不言自明。
在现实中,很理想的和很不理想的情况都比较少,大多数学生都接近第二、第三种类型。对于“头脑走在手前面”的学生,应当使其懂得,如不刻苦磨练技术,“头脑”也不会“走”得很远的,因为人是一个整体,拖在后面的“手”(技术)要限制“头脑”(音乐感受力)的前进,所以作为教师应加强技术性的训练。
三、加强听觉的训练
对于学习钢琴演奏的人来说,训练出一双有着高度审美力鉴赏力的敏锐“耳朵”是至关重要的。所以,钢琴演奏者必须具备敏锐的音乐听觉能力,正确表达乐曲的音乐内容。
1.旋律听觉
音乐作品中,旋律是核心。故学生在学习演奏时,怎样弹奏旋律至关重要。完整、流畅、有表情地演奏好旋律,这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准确地划分旋律的句逗,听各旋律之间的衔接,切莫让不必要的重音切断旋律线,我们还要注意插入填充织体、旋律隐伏在织体之中、左右手分奏、和声性、短小动机或模进音组构成的旋律。
2.声部听觉
钢琴作品中除了旋律外,还有丰富的和声、复调、织体。钢琴作品中这种综合性、多声部层次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必须具备“立体化”的多声部听觉。音乐作品中有主调音乐和复调音乐之分,在演奏主调音乐事,除音乐的风格和音乐表情外,还应注意听旋律与伴奏之间的音响平衡关系。在有对位性副旋律的段落,还要听副旋律与主旋律的对位关系。
3.和声听觉
学生在学习钢琴演奏时还必须训练敏锐的和声听觉。而钢琴作品中的和声进行常常是以织体的形式出现的,最常见的类型是分解和弦,琵音和柱式和弦,尤其是在古典钢琴中,这种类型的织体是俯拾即是。所以,学生在练习时,不妨将横向的分解和弦纵向化弹奏,观其和声声部进行,听其和声连接效果,这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表现音乐。
综上所述,在钢琴教学中,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问题很多,但从我国钢琴教育的现状来看,技术、技巧与音乐内容相结合则是现今钢琴教学中尤为重要的问题。就此做了一些简单的论述,但对这一课题来说,绝非是短短文款就能解决的。
关键词:钢琴教学 音乐内容 钢琴弹奏技术
众所周知,钢琴课的教授内容是由基本技术训练、演奏技巧的培养以及对乐曲内容的讲解三部分组成的,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任何片面地强调一点,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做法,都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不良的后果。下面,我们就此问题做一下简单的分析。
从严格意义上说,钢琴弹奏技术主要是指人的肢体经过训练后所具备的在钢琴上弹奏出构成乐曲乐音的能力。它可概括为局部的灵敏、灵活、独立、力量、速度、反应及对所有这些方面的控制自如;整体上则是指完美的协调、配合关系。人的肢体是一个整体(任何技术,都要从整体协调一致的前提下理解),而这个整体是由各个局部组成的,弹奏技术又可划分为手指技术、手腕技术、手臂技术等。
技巧,则是将技术运用于乐曲艺术内容表现的能力。在一般的、非严格学术性的场合,混用技术与技巧两个概念,倒也并非不可。二者大致是指弹奏钢琴的能力,但在精确的意义上讲,二者是有区别的。技术侧重的是不涉及艺术性的能力,如手指运动的速度、力量、灵敏度等。而技巧则是指在乐曲的演奏中恰当、巧妙地运用技术,弹出音乐需要的轻、重、缓、急等。所以,我们说有了技术,不一定具有技巧,但没有技术,则肯定谈不上技巧,技术是技巧的前提,技巧是技术在乐曲中的运用。
音乐内容这个说法是相当复杂的概念,所谓音乐内容包括音乐形象、音乐意境、音乐“画面”以及对音乐中的情感、想象、意念、联想、美感、风格、“语言”的理解,即指除了我们所听到的具体的音乐之外,还在心理、思维情感世界中得到了什么领会、领悟和感受,感到了什么意义、涵义,这就是泛称的音乐内容。
我们知道,一首乐曲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的音乐内容的表现,所以,音乐内容的表现在乐曲的弹奏占有主导性、目的性的地位。音乐内容是依赖于乐音而存在的,正确地弹出乐音,就必须有技术能力。因此,技术占有关键性、前提性、基础性的地位。没有技术,音乐内容的表现只是一句空话,大概在这个意义上彪洛的话是对的,他说钢琴家有三件事:第一件是技术,第二件是技术,第三件还是技术。明确了目的(音乐内容)就掌握了演奏乐曲所必备的技术,就有了恰当运用技术(能力)的目标,恰当运用,就是技巧,目的不明,尽管技术高超,也不可能运用得当,这可以说是“有技无巧”;目的明确,却缺乏技术,那只是“无技无巧”,这时,明确了目的只有潜在的而无现实的意义。我们追求的目标,则是目的明确,“有技有巧”——巧妙、恰当地将技术与表现音乐内容,以技术为基础,以内容为目的,以技巧为桥梁。
一、技术、技巧、音乐内容的渗透性科学
我们已指出,作为钢琴教学的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的,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将三方面的教学内容相互渗透。如在弹奏一些技术性较强的练习曲时(车尔尼、拜厄),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旋律的风格,节奏的特点进行适当的处理(轻、重、快、慢、强、弱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技术性训练的同时,提高对音乐的敏锐感觉力和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有助于引导学生真正进入震撼人们心灵的音乐殿堂中去,同时这样做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技术性练习机械性的不足。
此外,在教材的选择上,我们也要注意三者的相互渗透。就目前我国钢琴初级教育进阶来说,主要是以拜厄、哈农、车尔尼为入门教材的三大支柱,但这一做法有着它本身难以弥补的不足。
二、具体分析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并制订合适的教学方案
与其他学科一样,钢琴课的教与学是一种师生共同进行的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钢琴曲目进行演奏以及与其相关知识的认识活动。目前,钢琴教学(指专业性教学)基本上是采取“一对一”的个别授课方式,这是由于钢琴演奏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技艺性而决定的。
1.理想的、音乐表现的内容、弹奏技术齐头并进。当然,“齐头”也不是像水平线那么齐,只是指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之意。
2.有的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很强,但技术不够用,使表现受到限制。这时,如果从他的感受力中能产生强烈的音乐表现愿望,将能使他刻苦练技术,技术也会很快得到提高的。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头脑走在手的前面”。
3.有的学生,正好与上相反,手指灵活,弹什么都不大费力,但由于内心缺乏感受,无从表现。这种弹奏,听起来是如同白水,没什么味道。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手走在头脑的前面”。
4.音乐表现、弹奏技术都不很理想。这种情况的结果,不言自明。
在现实中,很理想的和很不理想的情况都比较少,大多数学生都接近第二、第三种类型。对于“头脑走在手前面”的学生,应当使其懂得,如不刻苦磨练技术,“头脑”也不会“走”得很远的,因为人是一个整体,拖在后面的“手”(技术)要限制“头脑”(音乐感受力)的前进,所以作为教师应加强技术性的训练。
三、加强听觉的训练
对于学习钢琴演奏的人来说,训练出一双有着高度审美力鉴赏力的敏锐“耳朵”是至关重要的。所以,钢琴演奏者必须具备敏锐的音乐听觉能力,正确表达乐曲的音乐内容。
1.旋律听觉
音乐作品中,旋律是核心。故学生在学习演奏时,怎样弹奏旋律至关重要。完整、流畅、有表情地演奏好旋律,这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准确地划分旋律的句逗,听各旋律之间的衔接,切莫让不必要的重音切断旋律线,我们还要注意插入填充织体、旋律隐伏在织体之中、左右手分奏、和声性、短小动机或模进音组构成的旋律。
2.声部听觉
钢琴作品中除了旋律外,还有丰富的和声、复调、织体。钢琴作品中这种综合性、多声部层次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必须具备“立体化”的多声部听觉。音乐作品中有主调音乐和复调音乐之分,在演奏主调音乐事,除音乐的风格和音乐表情外,还应注意听旋律与伴奏之间的音响平衡关系。在有对位性副旋律的段落,还要听副旋律与主旋律的对位关系。
3.和声听觉
学生在学习钢琴演奏时还必须训练敏锐的和声听觉。而钢琴作品中的和声进行常常是以织体的形式出现的,最常见的类型是分解和弦,琵音和柱式和弦,尤其是在古典钢琴中,这种类型的织体是俯拾即是。所以,学生在练习时,不妨将横向的分解和弦纵向化弹奏,观其和声声部进行,听其和声连接效果,这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表现音乐。
综上所述,在钢琴教学中,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问题很多,但从我国钢琴教育的现状来看,技术、技巧与音乐内容相结合则是现今钢琴教学中尤为重要的问题。就此做了一些简单的论述,但对这一课题来说,绝非是短短文款就能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