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学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高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zhiqiang7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持久不衰的“钢琴热”,导致我国社会形成了庞大的钢琴学生队伍。但我们发现,在这些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要么缺乏坚实的基本表演技术,忽视技巧性的训练,片面追求所谓的艺术性;要么对自己弹的乐曲充耳不闻,无视作品的音乐内容,等等。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一些教师在钢琴教学中片面强调某一方面造成的,而这些在教学和学习中的缺点与不足,已成为钢琴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钢琴教学 音乐内容 钢琴弹奏技术
  众所周知,钢琴课的教授内容是由基本技术训练、演奏技巧的培养以及对乐曲内容的讲解三部分组成的,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任何片面地强调一点,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做法,都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不良的后果。下面,我们就此问题做一下简单的分析。
  从严格意义上说,钢琴弹奏技术主要是指人的肢体经过训练后所具备的在钢琴上弹奏出构成乐曲乐音的能力。它可概括为局部的灵敏、灵活、独立、力量、速度、反应及对所有这些方面的控制自如;整体上则是指完美的协调、配合关系。人的肢体是一个整体(任何技术,都要从整体协调一致的前提下理解),而这个整体是由各个局部组成的,弹奏技术又可划分为手指技术、手腕技术、手臂技术等。
  技巧,则是将技术运用于乐曲艺术内容表现的能力。在一般的、非严格学术性的场合,混用技术与技巧两个概念,倒也并非不可。二者大致是指弹奏钢琴的能力,但在精确的意义上讲,二者是有区别的。技术侧重的是不涉及艺术性的能力,如手指运动的速度、力量、灵敏度等。而技巧则是指在乐曲的演奏中恰当、巧妙地运用技术,弹出音乐需要的轻、重、缓、急等。所以,我们说有了技术,不一定具有技巧,但没有技术,则肯定谈不上技巧,技术是技巧的前提,技巧是技术在乐曲中的运用。
  音乐内容这个说法是相当复杂的概念,所谓音乐内容包括音乐形象、音乐意境、音乐“画面”以及对音乐中的情感、想象、意念、联想、美感、风格、“语言”的理解,即指除了我们所听到的具体的音乐之外,还在心理、思维情感世界中得到了什么领会、领悟和感受,感到了什么意义、涵义,这就是泛称的音乐内容。
  我们知道,一首乐曲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的音乐内容的表现,所以,音乐内容的表现在乐曲的弹奏占有主导性、目的性的地位。音乐内容是依赖于乐音而存在的,正确地弹出乐音,就必须有技术能力。因此,技术占有关键性、前提性、基础性的地位。没有技术,音乐内容的表现只是一句空话,大概在这个意义上彪洛的话是对的,他说钢琴家有三件事:第一件是技术,第二件是技术,第三件还是技术。明确了目的(音乐内容)就掌握了演奏乐曲所必备的技术,就有了恰当运用技术(能力)的目标,恰当运用,就是技巧,目的不明,尽管技术高超,也不可能运用得当,这可以说是“有技无巧”;目的明确,却缺乏技术,那只是“无技无巧”,这时,明确了目的只有潜在的而无现实的意义。我们追求的目标,则是目的明确,“有技有巧”——巧妙、恰当地将技术与表现音乐内容,以技术为基础,以内容为目的,以技巧为桥梁。
  一、技术、技巧、音乐内容的渗透性科学
  我们已指出,作为钢琴教学的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的,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将三方面的教学内容相互渗透。如在弹奏一些技术性较强的练习曲时(车尔尼、拜厄),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旋律的风格,节奏的特点进行适当的处理(轻、重、快、慢、强、弱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技术性训练的同时,提高对音乐的敏锐感觉力和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有助于引导学生真正进入震撼人们心灵的音乐殿堂中去,同时这样做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技术性练习机械性的不足。
  此外,在教材的选择上,我们也要注意三者的相互渗透。就目前我国钢琴初级教育进阶来说,主要是以拜厄、哈农、车尔尼为入门教材的三大支柱,但这一做法有着它本身难以弥补的不足。
  二、具体分析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并制订合适的教学方案
  与其他学科一样,钢琴课的教与学是一种师生共同进行的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钢琴曲目进行演奏以及与其相关知识的认识活动。目前,钢琴教学(指专业性教学)基本上是采取“一对一”的个别授课方式,这是由于钢琴演奏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技艺性而决定的。
  1.理想的、音乐表现的内容、弹奏技术齐头并进。当然,“齐头”也不是像水平线那么齐,只是指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之意。
  2.有的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很强,但技术不够用,使表现受到限制。这时,如果从他的感受力中能产生强烈的音乐表现愿望,将能使他刻苦练技术,技术也会很快得到提高的。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头脑走在手的前面”。
  3.有的学生,正好与上相反,手指灵活,弹什么都不大费力,但由于内心缺乏感受,无从表现。这种弹奏,听起来是如同白水,没什么味道。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手走在头脑的前面”。
  4.音乐表现、弹奏技术都不很理想。这种情况的结果,不言自明。
  在现实中,很理想的和很不理想的情况都比较少,大多数学生都接近第二、第三种类型。对于“头脑走在手前面”的学生,应当使其懂得,如不刻苦磨练技术,“头脑”也不会“走”得很远的,因为人是一个整体,拖在后面的“手”(技术)要限制“头脑”(音乐感受力)的前进,所以作为教师应加强技术性的训练。
  三、加强听觉的训练
  对于学习钢琴演奏的人来说,训练出一双有着高度审美力鉴赏力的敏锐“耳朵”是至关重要的。所以,钢琴演奏者必须具备敏锐的音乐听觉能力,正确表达乐曲的音乐内容。
  1.旋律听觉
  音乐作品中,旋律是核心。故学生在学习演奏时,怎样弹奏旋律至关重要。完整、流畅、有表情地演奏好旋律,这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准确地划分旋律的句逗,听各旋律之间的衔接,切莫让不必要的重音切断旋律线,我们还要注意插入填充织体、旋律隐伏在织体之中、左右手分奏、和声性、短小动机或模进音组构成的旋律。
  2.声部听觉
  钢琴作品中除了旋律外,还有丰富的和声、复调、织体。钢琴作品中这种综合性、多声部层次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必须具备“立体化”的多声部听觉。音乐作品中有主调音乐和复调音乐之分,在演奏主调音乐事,除音乐的风格和音乐表情外,还应注意听旋律与伴奏之间的音响平衡关系。在有对位性副旋律的段落,还要听副旋律与主旋律的对位关系。
  3.和声听觉
  学生在学习钢琴演奏时还必须训练敏锐的和声听觉。而钢琴作品中的和声进行常常是以织体的形式出现的,最常见的类型是分解和弦,琵音和柱式和弦,尤其是在古典钢琴中,这种类型的织体是俯拾即是。所以,学生在练习时,不妨将横向的分解和弦纵向化弹奏,观其和声声部进行,听其和声连接效果,这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表现音乐。
  综上所述,在钢琴教学中,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问题很多,但从我国钢琴教育的现状来看,技术、技巧与音乐内容相结合则是现今钢琴教学中尤为重要的问题。就此做了一些简单的论述,但对这一课题来说,绝非是短短文款就能解决的。
  
其他文献
从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层面分析存在以下三个问题:先学与后教错位、先教与后学失位以及新知与旧知差位,并提出三个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和以会定教。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有效学习教学活动中的“教”与“学”是和谐统一的,其行为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应摒弃“分离式”(重教轻学、重学轻教)与“主客式”(重师轻生、重生轻师)两种偏向的理解,树立“完整式”的教学观,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讲究
摘要:现阶段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小学生自主提问的情况不容乐观,教师自己提出问题的现象较常见,而学生主动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少之又少。教师教育观念、学生提问水平、课堂教学氛围是影响到小学生提问的主要原因,增强学生提问的信心、多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创设学生提问的情景,学生提问的能力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以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自主提问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曾经说过:“什么叫
[摘要] 现代教育心理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原动力,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探索该事物的奥秘。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就能以之为乐,才能更好地进行有效教学。在高中美术鉴赏课运用激趣教学法,让学生乐在其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美术教学 兴趣 课堂情境 直观教学 快乐教学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与学的关系上,
【摘要】诗歌鉴赏历来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也是学生在高考中的薄弱环节。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加强诵读涵咏,在诵读涵咏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而中国的优秀的古典诗歌都是“情动于中而行于言”的产物。情、景是构成诗歌的两个最基本的因素,所以对于高中生来讲,要想让他们走近古典诗歌,不断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就必须理清古典诗歌中景和情的关系,《沁园春
[摘要]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其价值在于整合历史、人文地理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理想的历史教学应该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过程。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因此,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关键词] 历史
[摘要] 《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幼儿园要和家长携起手来,家园合作才能使“幼小衔接”工作更有成效。  [关键词] 幼小衔接 家园合作 每周一曲    所谓“幼小衔接”是指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一时期的整体衔接,本文所特指的是:幼儿园大班下学期到小学一年级初期这一过渡时期。  《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
46岁的著名画家吕西奥·普勒东扎尼,一直隐居在一个叫维麦卡特的乡间小镇上。这天上午,他正在读报,忽然发现报纸的某个角落里登着一条消息,虽然只有四行字,却足以令他目瞪口呆。  消息的题目是:艺术界的悲哀——画家普勒东扎尼逝世。  下面的内容是:维麦卡特消息,画家吕西奥·普勒东扎尼因病医治无效,于2月21日逝世,死者生前要求在其被埋葬后向社会公布死讯,这条消息的后面还登了一篇赞美画家普勒东扎尼的文章,
摘要:适应规范办学的要求,符合新课改精神,在影响高中政治课效果的诸多因素中,科代表的重要性越来越凸现出来,由此充分发挥科代表的核心作用;设法打造优秀的科代表成为高中政治教师的研究课题。在高中政治的教学实践中,千万不能让政治科代表只成为“代表”,对于他们只起到“列席”、“名誉”的作用应该必须彻底改观。由此,高效的高中政治教学便指日可待了。  关键词:高中政治 科代表 高效教学 “第三只眼”  不同的
[摘要]在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精神的基础上,围绕着小学语文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一些看似准确却实为谬误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设计等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指出了较突出的几个问题:对话教学流于形式、自主学习放任自流、探究发现漫无目的和现代化教学工具追求热闹。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很好地解决教师在执行新课程标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设计水平,有助于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小学
[摘要] 本文主要是针对思想政治课的特点,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方面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几个途径。从课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到课中精心设计自学思考题,最后复习阶段指导学生进行感性知识整理,由浅入深地提高了学生把握教材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思考使学到的知识得到升华,形成了与学习能力的良好互动。  [关键词] 阅读 思考 自学能力    阅读是学习的基础。在学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