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海平原,陶冶笔者对语文的一腔热诚。近年来笔者有幸涌入课改浪潮。现将对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丝思考与大家共勉。当学生走进校园,开始他生命的体验时,教育给子他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提升还是压抑,是创造还是束缚,这取决于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行为,更取决于教师全新的适应未来的教育理念。语文教育应该如何关注学生的生命?笔者的思考和实践是——语文教学要冲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樊篱。学好教材,又要超越教材;立足课堂,又要超越课堂;尊重教师,又要超越教师。
一、超越教材
我们使用的教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我们必须学好它。不过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来说,凭一本语文书、一篇课文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语文教材已经不是学生惟一的学习资料,《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描述:“只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的特点’的文章,都可以拿来让学生学习”。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打破了传统理念对教学的束缚。有了这种新课程意识,就能把教材看做是实现“课程标准”要求的手段,认真地学习课本教材,做到科学地补充教材,做到准确地加工教材。
笔者以为学好语文必须加强积累,首先要扩大篇章的阅读。自笔者工作以来,在教好语文课本教材的基础上,延伸扩展,由一篇带多篇,精讲了课本教材的全部文章;泛读诵读课文;适当整合部分课文后,新增加了多篇文章。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初一年级推荐—些名家名著,中高年级推荐一些国内外文学、杂文随笔等书籍。从事教育的我们,若不能在学生阅读背诵的佳季,引导他们走进阅读的空天阔海,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沉实厚重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我们的民族将来怎么会拥有高尚的、文明的、创造性的现代人呢?还会有“曹雪芹”、“鲁迅”横空出世吗?
强化语文的诗教,时时拨动学生心中诗的琴弦,就会把那些经过一代又一代生命参与和历史证明了的诗词精品,同空气一样从学生的口中进入大脑、流入血液,最后渗透到生命深处。这些融会在诗中的智慧、风骨、操守、人生态度等,将成为建立人生信念的重要资源。
但是,超越教材不能单单停留在量的积累上。就教材来说,引导学生不是告诉、分析、支解,而是唤醒、体验、批判、感悟;引导学生去真正领悟其精华,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策源地。
二、超越课堂
笔者是在农村长大的。少年的学习生活,可以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考试书”,其结果夸张点说是“悠悠六年里,肚中空如洗”。现在,笔者成为了为学生生命奠基的教师,笔者时时提醒自己:教育的蓬勃发展告诉我们,今天的学生再也不能像我们那样活。我们知道,学生的的生命不能等待。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的45分钟生命得以增值。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坐在课堂上已经不是学习惟一的渠道。“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应该让学生懂得:在课堂上要好好学语文,生活就是语文学习的课堂,语文学习就在广阔的天地里,生命的成长中。
如何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对语文教育的影响,使学生在广阔的语文天地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在“大语文观”指导下,笔者努力探求语文教育“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效应,尽可能地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去直面精彩纷呈的生活场景。最重要的还要引导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及生活内容,带进自己的课堂,写进自己的考卷。把生命的内在感悟转化为一种精神产品,让学生把生命中的潜在表现力尽情地释放了出来。
超越课堂,语言已不只是作为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工具,语言更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和存在方式。学生的生活活动、情感活动、心灵活动等所有的生命运动,都是语文学习的过程。
三、超越教师
尊重教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引导学生超越教师是富有时代魅力的精神境界的表现。超越教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和点化后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批判,最终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真正关系应该是活生生的人的关系,应该是教学的相长、双向的互动,可以使学生仿之、效之,但不是不可超越。我们应该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与学生一起去探求真理、发现真理,开创教师和学生真正平等的对话平台。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超越了教师之后,放飞了他们的理想,解放了他们的灵魂,开掘了他们的智慧,学习成为了学生终生追求“真善美”的友人和伙伴,那才是理想的教育和理想的学习。
让学生超越教师,就必须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是好学生的感觉。有了这种感觉,学生才敢和你无拘无束的交流、平等真诚的对话,才会实现超越教师的真正行为。这种感觉需要教师精神的浇灌。
要学生超越教师,就需要把思考、发现和批判的权利交给学生。只有这样,我们的眼前才会出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学生和你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自己上台当老师;敢和教师对话,敢挑教师的毛病,敢于提出和教师不同的见解和观点……
超越教师,是学生体验自己学习所获得知识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思想碰撞与观点交锋的过程,是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过程,更是追求真实、探求真知、献身真理的过程。
所以,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超越习惯、超越传统、超越自我的过程,就是生命奠基的过程。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高明镇高明初中)
一、超越教材
我们使用的教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我们必须学好它。不过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来说,凭一本语文书、一篇课文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语文教材已经不是学生惟一的学习资料,《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描述:“只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的特点’的文章,都可以拿来让学生学习”。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打破了传统理念对教学的束缚。有了这种新课程意识,就能把教材看做是实现“课程标准”要求的手段,认真地学习课本教材,做到科学地补充教材,做到准确地加工教材。
笔者以为学好语文必须加强积累,首先要扩大篇章的阅读。自笔者工作以来,在教好语文课本教材的基础上,延伸扩展,由一篇带多篇,精讲了课本教材的全部文章;泛读诵读课文;适当整合部分课文后,新增加了多篇文章。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初一年级推荐—些名家名著,中高年级推荐一些国内外文学、杂文随笔等书籍。从事教育的我们,若不能在学生阅读背诵的佳季,引导他们走进阅读的空天阔海,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沉实厚重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我们的民族将来怎么会拥有高尚的、文明的、创造性的现代人呢?还会有“曹雪芹”、“鲁迅”横空出世吗?
强化语文的诗教,时时拨动学生心中诗的琴弦,就会把那些经过一代又一代生命参与和历史证明了的诗词精品,同空气一样从学生的口中进入大脑、流入血液,最后渗透到生命深处。这些融会在诗中的智慧、风骨、操守、人生态度等,将成为建立人生信念的重要资源。
但是,超越教材不能单单停留在量的积累上。就教材来说,引导学生不是告诉、分析、支解,而是唤醒、体验、批判、感悟;引导学生去真正领悟其精华,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策源地。
二、超越课堂
笔者是在农村长大的。少年的学习生活,可以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考试书”,其结果夸张点说是“悠悠六年里,肚中空如洗”。现在,笔者成为了为学生生命奠基的教师,笔者时时提醒自己:教育的蓬勃发展告诉我们,今天的学生再也不能像我们那样活。我们知道,学生的的生命不能等待。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的45分钟生命得以增值。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坐在课堂上已经不是学习惟一的渠道。“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应该让学生懂得:在课堂上要好好学语文,生活就是语文学习的课堂,语文学习就在广阔的天地里,生命的成长中。
如何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对语文教育的影响,使学生在广阔的语文天地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在“大语文观”指导下,笔者努力探求语文教育“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效应,尽可能地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去直面精彩纷呈的生活场景。最重要的还要引导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及生活内容,带进自己的课堂,写进自己的考卷。把生命的内在感悟转化为一种精神产品,让学生把生命中的潜在表现力尽情地释放了出来。
超越课堂,语言已不只是作为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工具,语言更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和存在方式。学生的生活活动、情感活动、心灵活动等所有的生命运动,都是语文学习的过程。
三、超越教师
尊重教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引导学生超越教师是富有时代魅力的精神境界的表现。超越教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和点化后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批判,最终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真正关系应该是活生生的人的关系,应该是教学的相长、双向的互动,可以使学生仿之、效之,但不是不可超越。我们应该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与学生一起去探求真理、发现真理,开创教师和学生真正平等的对话平台。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超越了教师之后,放飞了他们的理想,解放了他们的灵魂,开掘了他们的智慧,学习成为了学生终生追求“真善美”的友人和伙伴,那才是理想的教育和理想的学习。
让学生超越教师,就必须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是好学生的感觉。有了这种感觉,学生才敢和你无拘无束的交流、平等真诚的对话,才会实现超越教师的真正行为。这种感觉需要教师精神的浇灌。
要学生超越教师,就需要把思考、发现和批判的权利交给学生。只有这样,我们的眼前才会出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学生和你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自己上台当老师;敢和教师对话,敢挑教师的毛病,敢于提出和教师不同的见解和观点……
超越教师,是学生体验自己学习所获得知识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思想碰撞与观点交锋的过程,是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过程,更是追求真实、探求真知、献身真理的过程。
所以,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超越习惯、超越传统、超越自我的过程,就是生命奠基的过程。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高明镇高明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