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教师与儿童的关系,有不同的表述。蒙台梭利的表述是:作为教师,的儿童。陶行知的表述是:让自己变成儿童。陈鹤琴的表述是:让自己重新做回儿童。李吉林的表述是:我,一个长大的儿童。苏霍姆林斯基是这么描述的:我要寻觅“通向儿童心灵中最神圣角落的小道”,真正“進入童年的宫殿”,但一定要取得“进入宫殿的通行证”。他又说,教师“使自己保持一点儿童气质,但同时又不把自己和儿童等同起来”,“教师要珍惜自己身上童年时代所留下的每一滴洁净的水珠,同时又要使自己高于儿童发展的水平”。
还可以举出许多。其实,每个教师,尤其是每个班主任,对与儿童的关系,都有一个自己的表述。这样的表述,是对自己在与儿童相遇相处中一个准确的定位。我甚至认为,每个教师,尤其是每个班主任内心都有一个关于与儿童关系的比喻,都有一本属于自己的儿童教育学——只是常常处在不自觉的状态。尽管如此,这样的比喻,这样的儿童教育学,对于教育实践、对于建构最好的教育至关重要。
倘若把大家的和自己的表述,包括比喻,概括起来,倒是英国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的墓志铭说得特别意味深长:“我从未长大。但从未停止过成长。”这句话用在教师、班主任身上也特别适合。“从未长大”,表明教师在精神气质上永远是儿童,只有当自己成为儿童的时候,才会真正了解儿童,也才会真正教育儿童,因为他已发现了那条“最神圣角落的小道”,而且取得了“进入宫殿的通行证”。所以它在提醒我们,人总是要长大的,但人的眼睛不要长大;人总是要长大的,但人的心不要变老。从未长大,才会有童眼童心,有无限的活力。所以,从未长大是非常美好的。“从未长大”并不是没有成长,没有成长,不可能成为教师,不可能有教育儿童的能力与智慧,所以,教师必须长大——“从未停止过成长”,是个过程,是种经历,是一种境界,意味着教师陪伴儿童一起成长,意味着教师与儿童一起成长。更为重要的,意味着教师是终身学习者,是终身发展者,一如于漪老师所言:“我一辈子做教师,我一辈子学做教师。”
“从未停止过成长”,召唤着我们,一定要做个有追求的教师,因为,人是一种意义的存在,不过,人既可以创造意义,也可以破坏意义。“从未长大”“从未停止成长”就这么构成了意义的张力,编织了人生的意义。班主任们,请把它写在自己的内心吧,同时,也写在与儿童相处的行动中吧。这样,我们可以无比自豪、荣光,也将会永存。
还可以举出许多。其实,每个教师,尤其是每个班主任,对与儿童的关系,都有一个自己的表述。这样的表述,是对自己在与儿童相遇相处中一个准确的定位。我甚至认为,每个教师,尤其是每个班主任内心都有一个关于与儿童关系的比喻,都有一本属于自己的儿童教育学——只是常常处在不自觉的状态。尽管如此,这样的比喻,这样的儿童教育学,对于教育实践、对于建构最好的教育至关重要。
倘若把大家的和自己的表述,包括比喻,概括起来,倒是英国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的墓志铭说得特别意味深长:“我从未长大。但从未停止过成长。”这句话用在教师、班主任身上也特别适合。“从未长大”,表明教师在精神气质上永远是儿童,只有当自己成为儿童的时候,才会真正了解儿童,也才会真正教育儿童,因为他已发现了那条“最神圣角落的小道”,而且取得了“进入宫殿的通行证”。所以它在提醒我们,人总是要长大的,但人的眼睛不要长大;人总是要长大的,但人的心不要变老。从未长大,才会有童眼童心,有无限的活力。所以,从未长大是非常美好的。“从未长大”并不是没有成长,没有成长,不可能成为教师,不可能有教育儿童的能力与智慧,所以,教师必须长大——“从未停止过成长”,是个过程,是种经历,是一种境界,意味着教师陪伴儿童一起成长,意味着教师与儿童一起成长。更为重要的,意味着教师是终身学习者,是终身发展者,一如于漪老师所言:“我一辈子做教师,我一辈子学做教师。”
“从未停止过成长”,召唤着我们,一定要做个有追求的教师,因为,人是一种意义的存在,不过,人既可以创造意义,也可以破坏意义。“从未长大”“从未停止成长”就这么构成了意义的张力,编织了人生的意义。班主任们,请把它写在自己的内心吧,同时,也写在与儿童相处的行动中吧。这样,我们可以无比自豪、荣光,也将会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