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民健康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心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心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和谐统一。在全民健身工程实施过程中将健身与健心有机结合,在健身活动中开发健心资源,促进身心健康。
关键词:身心关系;全民健身;健身工程;实施
一、“健身”与“健心”之间的关系
“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说明了心理对生理的依赖关系。生理健康则心思活跃,觉察力强,精神抖擞。同时,心理能量也得到增强,活动兴趣也相应提高,表现出较强的生命力。相反,生理上的轻微不适会则会使人情绪低落,兴趣降低。生理上的疾病,特别是较严重的疾病,则会使人产生恐惧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各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健康的身体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在古代的中医心理学理论就有情绪对身体健康影响的说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诸多心理学专家曾提出“悲观的情绪可以使人得病;乐观的情绪,则可以战胜疾病。”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促进人体生理机能的改善,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相反,如果心理出现过激的反应,就有可能导致生理病变,产生心因性疾病。说明健康的心理对身体健康有重要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作为身心统一体的人,身体和心理是紧密依存的两个方面。因此,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心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和谐统一。
二、现代人的身心状况
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住房、工作、婚恋、人际交往等问题,都成为现代人压力的来源。抑郁、焦虑、抱怨、愤怒、浮躁、悲观、失落等消极情绪较为普遍。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心理疾病的风险正在世界各地上升,其中,最常见的焦虑、抑郁正困扰着全球约一亿二千万人。如今,人类已经过传染病时代和躯体疾病时代,进入了心理疾病时代。近年来,从政府官员、企业员工到学生,因焦虑抑郁轻生的个案频频发生,让人惋惜。现代医学通过从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综合研究发现,心身疾病日益增多,已经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是造成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据医学界的统计,76%的疾病与情绪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躯体疾病的预防与矫治除了健身与药物治疗外,还需要健心与必要的心理干预,正所谓心病需要心药医。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列为当前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三大措施之一。
三、全民健身工程的实施应对策略
(1)普及健身知识,宣传健身效果,弘扬健康新理念,把身心健康作为个人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的重要能力。普及健身知识,宣传健身效果,引导发挥体育健身对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作用,树立人人爱锻炼、会锻炼、勤锻炼、重规则、讲诚信、争贡献、乐分享的良好社会风尚;弘扬健康新理念,把身心健康作为个人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的重要能力,树立以参与体育健身、拥有强健体魄为荣的个人发展理念,营造良好舆论氛围,通过体育健身提高个人的团队协作能力。
(2)增强学校体育心理教育实效,让学生在锻炼身体和培养兴趣爱好的同时,形成健康的心理。儿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乎民族的兴衰存亡。学校是儿童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阵地,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运动,一方面能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增强体质;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以及自信、沉着、谦虚等意志品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在学校体育中,教师既要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又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培养,让学生身体和心理都健康。再者,教师还要善于运用能激发兴趣的教学因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中,通过体育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深入开展社区体育活动,丰富社区文化生活,促进居民身心健康。社区体育其所具有自主性、公益性、趣味性、服务性、多样性等特点。对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交流邻里感情,改善人际关系,促进社区繁荣发展等都有重要意义:一是能有效地帮助人们健身,促进体格健壮,体形优美,增强体质,保持头脑清醒,思维敏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二是能有效地促进人们健心,调节与消除各种不良情绪,促进人际交往,增进友谊,使人们心情更愉悦,生活更快乐;三是丰富社区文化生活,提高人们体育文化素质,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4)创新健身活动形式,充分利用健身活动育心、护心、乐心。体育锻炼不仅能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脏和肺的功能,还能促进智力发育,调节情绪,培养良好的意志,增强自信,改善人际关系,增进心理健康,使个人发挥出最佳的心理状态。许多国家有把体育锻炼作为心理治疗的手段。临床研究表明,通过参加一些如慢跑、散步、徒手操、瑜伽、太极等体育锻炼能有效降低焦虑和抑郁症状,增强自信。所以在健身活动中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精心策划团体辅导和心理行为训练活动,聘请心理专家、著名学者,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传授心理调适方法,解析心理异常现象,充分利用健身活动育心、护心、乐心,提高健身活动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成德.从身心关系的视角看全民健心工程的实施[J].大学教育,2013年5月.
[2]肖汉仕.全民健心工程的功能研究[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5(10),第10卷,第5期.
[3]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Z].2016-2020.
[4]程志理.从人的身心关系看体育的教育價值[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作者简介:蒙昱彤(1984—),广西平南人,硕士,讲师,北部湾海洋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中国—东盟民族体育的研究。
关键词:身心关系;全民健身;健身工程;实施
一、“健身”与“健心”之间的关系
“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说明了心理对生理的依赖关系。生理健康则心思活跃,觉察力强,精神抖擞。同时,心理能量也得到增强,活动兴趣也相应提高,表现出较强的生命力。相反,生理上的轻微不适会则会使人情绪低落,兴趣降低。生理上的疾病,特别是较严重的疾病,则会使人产生恐惧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各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健康的身体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在古代的中医心理学理论就有情绪对身体健康影响的说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诸多心理学专家曾提出“悲观的情绪可以使人得病;乐观的情绪,则可以战胜疾病。”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促进人体生理机能的改善,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相反,如果心理出现过激的反应,就有可能导致生理病变,产生心因性疾病。说明健康的心理对身体健康有重要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作为身心统一体的人,身体和心理是紧密依存的两个方面。因此,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心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和谐统一。
二、现代人的身心状况
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住房、工作、婚恋、人际交往等问题,都成为现代人压力的来源。抑郁、焦虑、抱怨、愤怒、浮躁、悲观、失落等消极情绪较为普遍。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心理疾病的风险正在世界各地上升,其中,最常见的焦虑、抑郁正困扰着全球约一亿二千万人。如今,人类已经过传染病时代和躯体疾病时代,进入了心理疾病时代。近年来,从政府官员、企业员工到学生,因焦虑抑郁轻生的个案频频发生,让人惋惜。现代医学通过从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综合研究发现,心身疾病日益增多,已经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是造成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据医学界的统计,76%的疾病与情绪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躯体疾病的预防与矫治除了健身与药物治疗外,还需要健心与必要的心理干预,正所谓心病需要心药医。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列为当前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三大措施之一。
三、全民健身工程的实施应对策略
(1)普及健身知识,宣传健身效果,弘扬健康新理念,把身心健康作为个人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的重要能力。普及健身知识,宣传健身效果,引导发挥体育健身对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作用,树立人人爱锻炼、会锻炼、勤锻炼、重规则、讲诚信、争贡献、乐分享的良好社会风尚;弘扬健康新理念,把身心健康作为个人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的重要能力,树立以参与体育健身、拥有强健体魄为荣的个人发展理念,营造良好舆论氛围,通过体育健身提高个人的团队协作能力。
(2)增强学校体育心理教育实效,让学生在锻炼身体和培养兴趣爱好的同时,形成健康的心理。儿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乎民族的兴衰存亡。学校是儿童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阵地,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运动,一方面能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增强体质;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以及自信、沉着、谦虚等意志品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在学校体育中,教师既要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又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培养,让学生身体和心理都健康。再者,教师还要善于运用能激发兴趣的教学因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中,通过体育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深入开展社区体育活动,丰富社区文化生活,促进居民身心健康。社区体育其所具有自主性、公益性、趣味性、服务性、多样性等特点。对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交流邻里感情,改善人际关系,促进社区繁荣发展等都有重要意义:一是能有效地帮助人们健身,促进体格健壮,体形优美,增强体质,保持头脑清醒,思维敏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二是能有效地促进人们健心,调节与消除各种不良情绪,促进人际交往,增进友谊,使人们心情更愉悦,生活更快乐;三是丰富社区文化生活,提高人们体育文化素质,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4)创新健身活动形式,充分利用健身活动育心、护心、乐心。体育锻炼不仅能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脏和肺的功能,还能促进智力发育,调节情绪,培养良好的意志,增强自信,改善人际关系,增进心理健康,使个人发挥出最佳的心理状态。许多国家有把体育锻炼作为心理治疗的手段。临床研究表明,通过参加一些如慢跑、散步、徒手操、瑜伽、太极等体育锻炼能有效降低焦虑和抑郁症状,增强自信。所以在健身活动中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精心策划团体辅导和心理行为训练活动,聘请心理专家、著名学者,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传授心理调适方法,解析心理异常现象,充分利用健身活动育心、护心、乐心,提高健身活动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成德.从身心关系的视角看全民健心工程的实施[J].大学教育,2013年5月.
[2]肖汉仕.全民健心工程的功能研究[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5(10),第10卷,第5期.
[3]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Z].2016-2020.
[4]程志理.从人的身心关系看体育的教育價值[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作者简介:蒙昱彤(1984—),广西平南人,硕士,讲师,北部湾海洋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中国—东盟民族体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