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不只是让幼儿简单地参与游戏,而是通过游戏使幼儿获得启迪,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应从多元角度创新游戏形式,提升创造性游戏的品质,促使幼儿更好地发展。众所周知,幼儿与生俱来具有创造力,就像人人会吃饭、睡觉、走路一样,但是要想让创造力跑得快、跑得远,最需要的还是后天的启发加上正确的训练引导,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掘幼儿潜在的创造力。而翻花绳这一传统游戏因其玩耍不受地点、时间的限制,取材又方便简单,只需要一根线,便可以翻出各种生动有趣的图案,深受老师和幼儿喜爱。为此,我园尝试利用翻花绳游戏对幼儿进行创造力的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花绳,游戏;幼儿
一、 手指锻炼——促进幼儿大脑发育
科学研究表明:手指的活动可以极大地刺激大脑皮层中的手指运动中枢,促进幼儿的大脑发育,智力和创造力也会逐渐得到发展。因此,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让幼儿多多进行手指运动,就是很好的训练方式。而翻花绳游戏,主要就是依靠手指的运动来进行。初次接触这个游戏,特别是对于手指不够灵活、双手配合不够默契的幼儿来说,最基础的在两个手掌上分别绕个圈,再用两手的中指穿过对面掌心中的线,做成一个花网也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勾出了一张新网,不料,食指一松,网成了一团乱麻。于是,常常听到孩子说:“老师,我的两只手不听我话,无论怎么努力,也使不上劲,急死我了。”但当看到同伴翻出的“作品”,虽有难度也阻挡不了幼儿继续挑战的热情,一次次尝试,失败了又重来,终于,他们的小手左右手配合一致,每根手指巧妙地分工,完成撑、压、挑、翻、勾、放等一些精微的动作,一根小小的花绳翻出了降落伞、梯子、一拉没、五角星等造型。在这一学习练习的过程中,幼儿手指、手腕、双侧肢体的灵活性、精确性和实际操作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许多科学家也都证实:加强手部活動就是开发大脑潜在机能、培养创造性的重要环节,训练手指就是训练了大脑。而翻花绳游戏需要眼睛观察分辨纵横交错的线条,需要大脑记忆操作的顺序和方法,幼儿园开展的翻绳游戏让孩子们的手指越来越灵活,大大地促进了幼儿的手脑协调性。
二、 语言交流——扩展幼儿思考空间
培养幼儿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精确全面的描述,能够扩大幼儿的思考空间,是创造力形成不可或缺的土壤。在翻绳游戏开展过程中,有一小部分幼儿往往会先学会,我们就让这些幼儿当师傅,去帮助还没有学会的幼儿。刚开始,在“师傅教徒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们的交流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孩子不会表达,只会一遍一遍翻给他人看,“先这样、再这样、然后再这样……”有的孩子则是唠唠叨叨一大堆话“用这个手指、往上、往下……”但就是讲不到点子上,让同伴听得雨里雾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师傅”不断努力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让小“徒弟”听明白自己的方法,小“徒弟”也不断提出问题让小“师傅”讲的清楚明白,在一问一答之间,慢慢地孩子们能清楚地描述花绳每一步骤的玩法,师徒两人的表述能力越来越强。同时,随着会翻的花样越来越多,孩子们会经常相互传授翻绳的经验,相互欣赏比较翻出的“作品”,比较同一花绳花样不同的翻绳方法,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掌握并运用“左、右、从里往外……”等方位词进行表述,会用“大拇指从下往上挑、两手交叉后小指从上面勾……”等清楚地描述步骤方法。翻绳游戏让幼儿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得到了多种思维方式的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及情商的锻炼。
三、 相互角逐——刺激幼儿创造力
创造力就是另眼看世界——将熟悉的事物陌生化,将陌生的东西熟悉化。翻绳游戏开展一段时间后,每个孩子掌握了很多种的翻身花样,他们就开始对“谁能翻出新花样”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一有空孩子们就会三三两两凑在一起,相互挑战:你翻一个“五角星”,他就翻个“梯子”来应战,你再挑出一座“长江大桥”,他就马上翻出“巴黎铁塔”来迎战……就这样你一次,他一次,“挑”得不相上下;有的孩子是两人一组挑战,两人轮流翻,每人翻一次,相互交替编翻,直到一方不能再编翻下去为止。为了打败对方,孩子们绞尽脑汁、天马行空、创造无限,尽可能用短短的一根线,在原有的花样上再进行创造变幻出各种形状,不但翻出造型,而且还创造前所未有的、属于自己的造型。由于他们想象的方式不同,手指翻动的方法也就不同,呈现在我们面前千姿百态、形象各异的形状来,蜘蛛、小鱼、老鼠逃跑、酒杯、古筝、蝴蝶、小蛇蜕皮、麻花、电梯、蝴蝶结、金鱼、戒指……一系列创意无穷的翻绳游戏,让孩子们的想象充满乐趣,妙趣横生、其乐无穷。
幼儿时期是培养创造能力最宝贵的时期,需要我们老师有心、用心,就能就地取材,哪怕就用一根小小的花绳,只要通过日常活动提供机会,让幼儿动手、交流、分享并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就能为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奠下最初的基石。让课程游戏化是一种精神态度,翻花绳游戏这种表现形式,强调的是游戏精神在课程中的体现,让我们更加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的创造意识,更尊重幼儿的选择权和决定权,以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核心,让课程游戏走向深入。
作者简介:
陈烨,江苏省张家港市,张家港市机关幼儿园。
关键词:花绳,游戏;幼儿
一、 手指锻炼——促进幼儿大脑发育
科学研究表明:手指的活动可以极大地刺激大脑皮层中的手指运动中枢,促进幼儿的大脑发育,智力和创造力也会逐渐得到发展。因此,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让幼儿多多进行手指运动,就是很好的训练方式。而翻花绳游戏,主要就是依靠手指的运动来进行。初次接触这个游戏,特别是对于手指不够灵活、双手配合不够默契的幼儿来说,最基础的在两个手掌上分别绕个圈,再用两手的中指穿过对面掌心中的线,做成一个花网也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勾出了一张新网,不料,食指一松,网成了一团乱麻。于是,常常听到孩子说:“老师,我的两只手不听我话,无论怎么努力,也使不上劲,急死我了。”但当看到同伴翻出的“作品”,虽有难度也阻挡不了幼儿继续挑战的热情,一次次尝试,失败了又重来,终于,他们的小手左右手配合一致,每根手指巧妙地分工,完成撑、压、挑、翻、勾、放等一些精微的动作,一根小小的花绳翻出了降落伞、梯子、一拉没、五角星等造型。在这一学习练习的过程中,幼儿手指、手腕、双侧肢体的灵活性、精确性和实际操作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许多科学家也都证实:加强手部活動就是开发大脑潜在机能、培养创造性的重要环节,训练手指就是训练了大脑。而翻花绳游戏需要眼睛观察分辨纵横交错的线条,需要大脑记忆操作的顺序和方法,幼儿园开展的翻绳游戏让孩子们的手指越来越灵活,大大地促进了幼儿的手脑协调性。
二、 语言交流——扩展幼儿思考空间
培养幼儿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精确全面的描述,能够扩大幼儿的思考空间,是创造力形成不可或缺的土壤。在翻绳游戏开展过程中,有一小部分幼儿往往会先学会,我们就让这些幼儿当师傅,去帮助还没有学会的幼儿。刚开始,在“师傅教徒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们的交流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孩子不会表达,只会一遍一遍翻给他人看,“先这样、再这样、然后再这样……”有的孩子则是唠唠叨叨一大堆话“用这个手指、往上、往下……”但就是讲不到点子上,让同伴听得雨里雾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师傅”不断努力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让小“徒弟”听明白自己的方法,小“徒弟”也不断提出问题让小“师傅”讲的清楚明白,在一问一答之间,慢慢地孩子们能清楚地描述花绳每一步骤的玩法,师徒两人的表述能力越来越强。同时,随着会翻的花样越来越多,孩子们会经常相互传授翻绳的经验,相互欣赏比较翻出的“作品”,比较同一花绳花样不同的翻绳方法,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掌握并运用“左、右、从里往外……”等方位词进行表述,会用“大拇指从下往上挑、两手交叉后小指从上面勾……”等清楚地描述步骤方法。翻绳游戏让幼儿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得到了多种思维方式的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及情商的锻炼。
三、 相互角逐——刺激幼儿创造力
创造力就是另眼看世界——将熟悉的事物陌生化,将陌生的东西熟悉化。翻绳游戏开展一段时间后,每个孩子掌握了很多种的翻身花样,他们就开始对“谁能翻出新花样”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一有空孩子们就会三三两两凑在一起,相互挑战:你翻一个“五角星”,他就翻个“梯子”来应战,你再挑出一座“长江大桥”,他就马上翻出“巴黎铁塔”来迎战……就这样你一次,他一次,“挑”得不相上下;有的孩子是两人一组挑战,两人轮流翻,每人翻一次,相互交替编翻,直到一方不能再编翻下去为止。为了打败对方,孩子们绞尽脑汁、天马行空、创造无限,尽可能用短短的一根线,在原有的花样上再进行创造变幻出各种形状,不但翻出造型,而且还创造前所未有的、属于自己的造型。由于他们想象的方式不同,手指翻动的方法也就不同,呈现在我们面前千姿百态、形象各异的形状来,蜘蛛、小鱼、老鼠逃跑、酒杯、古筝、蝴蝶、小蛇蜕皮、麻花、电梯、蝴蝶结、金鱼、戒指……一系列创意无穷的翻绳游戏,让孩子们的想象充满乐趣,妙趣横生、其乐无穷。
幼儿时期是培养创造能力最宝贵的时期,需要我们老师有心、用心,就能就地取材,哪怕就用一根小小的花绳,只要通过日常活动提供机会,让幼儿动手、交流、分享并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就能为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奠下最初的基石。让课程游戏化是一种精神态度,翻花绳游戏这种表现形式,强调的是游戏精神在课程中的体现,让我们更加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的创造意识,更尊重幼儿的选择权和决定权,以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核心,让课程游戏走向深入。
作者简介:
陈烨,江苏省张家港市,张家港市机关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