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力资源,又称劳动力资源或劳动力,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兵团作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问题也十分重要。建立一支“结构合理、数量足够、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纪律严明”的队伍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履行新时期中央赋予兵团新的使命的关键和基础。
一、兵团人力资源的基本状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人口257.31万人,从业人员103.50万人,其中在岗职工67.19万人,农牧一线职工46.37万人。新增劳动力就业15万人(大中专毕业2.5万人)。
1.从业人员变化不大,但兵团职工数量不断减少(如图1所示)
2. 兵团从业人员结构情况(如图2所示)
二、兵团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突出问题
1.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就业形势严峻
由于兵团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团场地域限制,造成就业结构的不合理,劳动力供需矛盾不仅表现在总量上,而且还反映在实际需求与实际资源之间是否匹配上。
(1)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产业向高新技术方向快速提升,对技术和技术工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劳动者技术条件无法很快与之相适应,企业找适合产业岗位需求的劳动者难,“不少事情没有人去做”和“许多人没有事情可做”同时并存。从近几年招聘会上可看到,存在岗位多、求职者多、能达成意向的少的“两多一少”现象。
(2)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吸纳转移劳动力,这方面的工作还相对滞后。但是,这方面就业潜力很大。面对新的需求,许多新的产品和服务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许多新的工作岗位有待进一步开拓。
(3)在用人和择业观念上,两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观念上的偏颇和定位上的偏差。有些用人单位在用人上提出了苛刻的用人条件,不合理地提高了就业门槛;而在求职人员中,对自身就业的条件缺乏正确的评价,择业时挑肥拣瘦,定位过高,甚至对某些职业存有偏见,以致多次错过再就业机会。
(4)在自然环境上不少团场处在沙漠边缘,风头水尾,远离城镇,处于相对封闭和独立的区域,自然条件差,资源有限等,这些现象加剧了劳动力供需的结构性矛盾,使得兵团目前还有5万职工子女未就业,2.4万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
2.团场职工年龄老化严重,职工文化素质下降
职工年龄结构的顶部老化严重,突出表现在第一代老军垦年龄老化,六七十年代的大部分职工已退休或到退休年龄,每年退出劳动队伍数量较大(如图3)。
而随着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的建立,兵团人才流失较严重,而随着兵团历程的发展,特殊的生活环境,使得原有的职工队伍素质发生了变 化,第一代农垦职工的退休,补录农牧一线的职工大多来自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一部分外省流入劳动力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农业生产经验,降低了职工的整体素质。现兵团一线职工初中以下占64%,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7%(如图4)。这些职工对兵团农业的大规模、机械化作业,以及统一管理、集体经营的生产和管理方式一时很难适应,而职工培训又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有效手段,因此整体素质下降。
3.职工队伍的组织结构管理松散化,劳动关系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趋势
目前,职工队伍的组织结构较建立初期有所变化,过去建制虽然存在,但原来那种结构严谨的团队建设已不复存在,内地来的劳务工和农民的涌入,使得连队人员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这部分人员在连队占相当比例,有的连队甚至达到80%~90%,他们的集体观念差、组织观念淡薄,再加上“有劳动无关系”“有关系无劳动”现象的出现,造成连队职工管理和约束的难度增加。
三、兵团人力资源开发基本思路和措施
1.创新管理体制,优化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1)充分发挥兵团优势,加快兵团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为兵团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坚持实行党政军企合一的体制,加大政策的调控力度,建立与人员素质评价体系和管理相挂钩的利益措施,如实施阶梯式的社保补贴政策、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建设,扩大就业等。将非“职工”纳入兵团的队伍建设,从而改变兵团职工年龄老化和素质不高的局面,优化队伍结构,改原有的区域单一的管理形式为政府社区的综合管理,变单一职工管理为从业人员综合管理,将辖区内所有劳动者纳入兵团队伍建设规划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范围。
(2)转变观念,立足市场, 做好人力资源规划。结合兵团发展战略,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规划,找到未来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做好区域人力资源规划,全面提升区域从业人员的素质。
2.积极引导,转变就业观念,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
(1)为化解劳动力市场中结构性失业的突出矛盾,定期发布市场劳动力供需季度分析报告,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开展职业指导、政策咨询、跟踪服务等,围绕金保工程建设,建立完善起兵、师、团三级联动、统一高效的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加大就业各项政策的落实力度,加大兵团对大中专毕业生见习岗位的开发和管理,做好公益岗位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帮扶工作。
(2)不断完善招聘制度、流程和招聘服务体系。积极按照企业经营战略规划的要求把优秀、合适的人招聘进企业并进行有效的配置,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
(3)建立就业与项目建设联动机制,强化促进就业的责任。充分发挥重大项目拉动就业的作用,要建立和完善项目与就业的联动机制,加强有关部门间的协调联络。各级就业服务机构要主动联系,上门服务,跟进新项目,紧盯新企业,拓展新空间,用足新政策,开展新培训。实现“三个对接”,即企业招用工与落实优惠政策有效对接,企业岗位需求与人力资源求职信息有效对接,企业用工技能需求与就业培训有效对接。
(4)围绕发展壮大服务业抓好岗位开发。要充分发挥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作用,从市场需求和群众需要中发现和培育就业岗位,形成新的就业增长点。大力发展具有增长潜力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救助服务、文化服务等服务新领域和新门路,重点开发养老服务、医护服务、残疾人居家服务、物业服务、廉租房配套服务等社区服务岗位,加速服务业岗位培育和开发。 3.注重实效,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以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为突破口,加大培训与开发力度,逐步形成培训促发展、促就业的良好局面
(1)紧紧围绕兵团“三化”建设,做好劳动力的储备培训工作。围绕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战略,紧贴项目开发和招商引资工作,加大培训工作的针对性,积极开展企业紧缺人才的培训。组织有效培训以最大限度开发劳动者的潜能。同时定期组织开展各类工种的职业技能竞赛,根据市场培训需求,编制培训规划,以营造劳动者积极学习技能的良好氛围。
(2)大力调整培训结构,转变培训方式。充分依托各地产业优势和现行教育资源的优势,充分发挥各级各行业力量,建立校企的联合机制,合理布局和建立职业培训实训基地,发掘并利用外部培训资源,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和卫星数据传输技术,大力发展远程培训。逐步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职业培训网络。同时变传统培训为实操培训为主的培训,结合企业技术流程和技术节点,利用培训辅助设施,开发培训课程,组织培训材料。加强对城镇新生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在岗职工的培训 ,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3)积极引导,转变观念,建立终生学习培训的体系。加大职业培训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人主动地经常性接受培训,提高求职者和在职劳动力的劳动技能,使他们适应结构升级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使任何人不管想接受什么培训都能找到学习培训的场所。同时丰富培训内容,并使得企业文化培训,规章制度培训,岗位技能培训以及管理技能开发培训等融为一体,以满足日益加快的产业升级对技能型劳动力的需要。
(4)切实抓好产业项目特色培训。要与本地区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建设、产业升级、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相配套、相衔接。保证项目技能需求与劳动者培训意愿对接、与有实力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对接、与紧缺专业的师资及实训基地对接。着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培训,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一批企业急需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
(5)实施高校毕业生见习补贴政策。实施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管理的见习计划,选择企业作为见习基地,引导应届高校毕业生到基地见习,达到增强实际经验、促进市场就业的目标。
(6)加大少数民族职业培训力度。加快少数民族教材的购置、翻译、编印工作,强化少数民族师资培训,积极开展少数民族种、养殖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拓展少数民族传统手工业和特色饮食烹饪(拉面、抓饭等)技能培训,组织选拔少数民族互相参观学习,增强就业能力,拓宽了就业渠道。
(7)建立培训评估体系,加大对培训的补贴力度。加强对职业培训机构的资质的管理和监督。跟进对培训机构培训后效果反馈,建立职业培训评价体系,确保培训的质量和培训项目的落实。同时根据评价结果给予不同数额的资金补贴,以确保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4.加大农业产业政策引导,调结构上规模,切实提高团场员工的收入
(1)加大政策引导,大力整合团场土地资源,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团场、职工收入。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业、专业化养殖小区和适度规模养殖场建设,适占用耕地较少、产出高, 同时又是劳动密集型的,可以容纳更多劳动力。所以,应该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和技术支持,使兵团大宗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成为可能。
(2)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步伐,加大农业生产、加工、保鲜贮运技术攻关,加大职工技术培训,农副产品经纪人的培训,不断提高和增强兵团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保障能力,使科技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5.紧跟兵团工业化进程,构筑良好的企业用人环境,营造员工自我发展的平台
(1)建立、维护和改善公司与员工的关系,开发、构建公司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渠道,加强员工劳动关系管理。促进普通员工和管理层的沟通,协调员工内部的关系。
(2)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有目的、有组织地对日常工作中的人及其工作状况、工作结果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评价,体现人在组织中的相对价值或贡献程度,建立员工正常培训机制和培训规划。
(3)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架构,制定有竞争力的薪资福利体系。
6.加大团场城镇化建设,构筑良好的人居环境,增加人们的归属感和区域自豪感
(1)加大区域的人文建设。要大力弘扬兵团精神,将兵团精神塑造为兵团人的主流价值、转变成职工群众的自觉追求。以科技、教育、医疗、人力资源开发为支撑,以城镇化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展社区文化建设,打造和谐稳定优美的生活环境和发展平台,建立人力资源个性化发展平台。加大典型宣传力度,增加人们的归属感和区域自豪感。
(2)充分发挥创业促就业的积极作用。做精创业培训,完善集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融资服务、跟踪后续服务等为一体的创业指导帮扶平台的建设,发掘一批适合实际的创业项目,组建创业技术指导和后续服务队伍,充分发挥创业孵化园区和创业实训基地作用,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力度,扩大创业融资渠道。鼓励更多的城镇和团场劳动者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充分发挥创业促就业的积极作用。
7.建立面向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全覆盖
要加快完善建立面向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宣传,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加大落实相关政策落实力度,扩大灵活就业人员参保面,将承包土地的非职工纳入社保范围,避免新的“五七家属”工的出现,实施社保的全覆盖。使更多的劳动者参加和享受到这一国家福利性的政策,提高职工收入水平,尤其是团场职工收入水平。
(作者单位:新彊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一、兵团人力资源的基本状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人口257.31万人,从业人员103.50万人,其中在岗职工67.19万人,农牧一线职工46.37万人。新增劳动力就业15万人(大中专毕业2.5万人)。
1.从业人员变化不大,但兵团职工数量不断减少(如图1所示)
2. 兵团从业人员结构情况(如图2所示)
二、兵团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突出问题
1.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就业形势严峻
由于兵团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团场地域限制,造成就业结构的不合理,劳动力供需矛盾不仅表现在总量上,而且还反映在实际需求与实际资源之间是否匹配上。
(1)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产业向高新技术方向快速提升,对技术和技术工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劳动者技术条件无法很快与之相适应,企业找适合产业岗位需求的劳动者难,“不少事情没有人去做”和“许多人没有事情可做”同时并存。从近几年招聘会上可看到,存在岗位多、求职者多、能达成意向的少的“两多一少”现象。
(2)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吸纳转移劳动力,这方面的工作还相对滞后。但是,这方面就业潜力很大。面对新的需求,许多新的产品和服务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许多新的工作岗位有待进一步开拓。
(3)在用人和择业观念上,两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观念上的偏颇和定位上的偏差。有些用人单位在用人上提出了苛刻的用人条件,不合理地提高了就业门槛;而在求职人员中,对自身就业的条件缺乏正确的评价,择业时挑肥拣瘦,定位过高,甚至对某些职业存有偏见,以致多次错过再就业机会。
(4)在自然环境上不少团场处在沙漠边缘,风头水尾,远离城镇,处于相对封闭和独立的区域,自然条件差,资源有限等,这些现象加剧了劳动力供需的结构性矛盾,使得兵团目前还有5万职工子女未就业,2.4万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
2.团场职工年龄老化严重,职工文化素质下降
职工年龄结构的顶部老化严重,突出表现在第一代老军垦年龄老化,六七十年代的大部分职工已退休或到退休年龄,每年退出劳动队伍数量较大(如图3)。
而随着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的建立,兵团人才流失较严重,而随着兵团历程的发展,特殊的生活环境,使得原有的职工队伍素质发生了变 化,第一代农垦职工的退休,补录农牧一线的职工大多来自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一部分外省流入劳动力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农业生产经验,降低了职工的整体素质。现兵团一线职工初中以下占64%,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7%(如图4)。这些职工对兵团农业的大规模、机械化作业,以及统一管理、集体经营的生产和管理方式一时很难适应,而职工培训又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有效手段,因此整体素质下降。
3.职工队伍的组织结构管理松散化,劳动关系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趋势
目前,职工队伍的组织结构较建立初期有所变化,过去建制虽然存在,但原来那种结构严谨的团队建设已不复存在,内地来的劳务工和农民的涌入,使得连队人员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这部分人员在连队占相当比例,有的连队甚至达到80%~90%,他们的集体观念差、组织观念淡薄,再加上“有劳动无关系”“有关系无劳动”现象的出现,造成连队职工管理和约束的难度增加。
三、兵团人力资源开发基本思路和措施
1.创新管理体制,优化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1)充分发挥兵团优势,加快兵团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为兵团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坚持实行党政军企合一的体制,加大政策的调控力度,建立与人员素质评价体系和管理相挂钩的利益措施,如实施阶梯式的社保补贴政策、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建设,扩大就业等。将非“职工”纳入兵团的队伍建设,从而改变兵团职工年龄老化和素质不高的局面,优化队伍结构,改原有的区域单一的管理形式为政府社区的综合管理,变单一职工管理为从业人员综合管理,将辖区内所有劳动者纳入兵团队伍建设规划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范围。
(2)转变观念,立足市场, 做好人力资源规划。结合兵团发展战略,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规划,找到未来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做好区域人力资源规划,全面提升区域从业人员的素质。
2.积极引导,转变就业观念,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
(1)为化解劳动力市场中结构性失业的突出矛盾,定期发布市场劳动力供需季度分析报告,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开展职业指导、政策咨询、跟踪服务等,围绕金保工程建设,建立完善起兵、师、团三级联动、统一高效的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加大就业各项政策的落实力度,加大兵团对大中专毕业生见习岗位的开发和管理,做好公益岗位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帮扶工作。
(2)不断完善招聘制度、流程和招聘服务体系。积极按照企业经营战略规划的要求把优秀、合适的人招聘进企业并进行有效的配置,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
(3)建立就业与项目建设联动机制,强化促进就业的责任。充分发挥重大项目拉动就业的作用,要建立和完善项目与就业的联动机制,加强有关部门间的协调联络。各级就业服务机构要主动联系,上门服务,跟进新项目,紧盯新企业,拓展新空间,用足新政策,开展新培训。实现“三个对接”,即企业招用工与落实优惠政策有效对接,企业岗位需求与人力资源求职信息有效对接,企业用工技能需求与就业培训有效对接。
(4)围绕发展壮大服务业抓好岗位开发。要充分发挥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作用,从市场需求和群众需要中发现和培育就业岗位,形成新的就业增长点。大力发展具有增长潜力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救助服务、文化服务等服务新领域和新门路,重点开发养老服务、医护服务、残疾人居家服务、物业服务、廉租房配套服务等社区服务岗位,加速服务业岗位培育和开发。 3.注重实效,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以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为突破口,加大培训与开发力度,逐步形成培训促发展、促就业的良好局面
(1)紧紧围绕兵团“三化”建设,做好劳动力的储备培训工作。围绕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战略,紧贴项目开发和招商引资工作,加大培训工作的针对性,积极开展企业紧缺人才的培训。组织有效培训以最大限度开发劳动者的潜能。同时定期组织开展各类工种的职业技能竞赛,根据市场培训需求,编制培训规划,以营造劳动者积极学习技能的良好氛围。
(2)大力调整培训结构,转变培训方式。充分依托各地产业优势和现行教育资源的优势,充分发挥各级各行业力量,建立校企的联合机制,合理布局和建立职业培训实训基地,发掘并利用外部培训资源,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和卫星数据传输技术,大力发展远程培训。逐步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职业培训网络。同时变传统培训为实操培训为主的培训,结合企业技术流程和技术节点,利用培训辅助设施,开发培训课程,组织培训材料。加强对城镇新生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在岗职工的培训 ,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3)积极引导,转变观念,建立终生学习培训的体系。加大职业培训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人主动地经常性接受培训,提高求职者和在职劳动力的劳动技能,使他们适应结构升级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使任何人不管想接受什么培训都能找到学习培训的场所。同时丰富培训内容,并使得企业文化培训,规章制度培训,岗位技能培训以及管理技能开发培训等融为一体,以满足日益加快的产业升级对技能型劳动力的需要。
(4)切实抓好产业项目特色培训。要与本地区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建设、产业升级、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相配套、相衔接。保证项目技能需求与劳动者培训意愿对接、与有实力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对接、与紧缺专业的师资及实训基地对接。着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培训,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一批企业急需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
(5)实施高校毕业生见习补贴政策。实施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管理的见习计划,选择企业作为见习基地,引导应届高校毕业生到基地见习,达到增强实际经验、促进市场就业的目标。
(6)加大少数民族职业培训力度。加快少数民族教材的购置、翻译、编印工作,强化少数民族师资培训,积极开展少数民族种、养殖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拓展少数民族传统手工业和特色饮食烹饪(拉面、抓饭等)技能培训,组织选拔少数民族互相参观学习,增强就业能力,拓宽了就业渠道。
(7)建立培训评估体系,加大对培训的补贴力度。加强对职业培训机构的资质的管理和监督。跟进对培训机构培训后效果反馈,建立职业培训评价体系,确保培训的质量和培训项目的落实。同时根据评价结果给予不同数额的资金补贴,以确保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4.加大农业产业政策引导,调结构上规模,切实提高团场员工的收入
(1)加大政策引导,大力整合团场土地资源,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团场、职工收入。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业、专业化养殖小区和适度规模养殖场建设,适占用耕地较少、产出高, 同时又是劳动密集型的,可以容纳更多劳动力。所以,应该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和技术支持,使兵团大宗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成为可能。
(2)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步伐,加大农业生产、加工、保鲜贮运技术攻关,加大职工技术培训,农副产品经纪人的培训,不断提高和增强兵团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保障能力,使科技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5.紧跟兵团工业化进程,构筑良好的企业用人环境,营造员工自我发展的平台
(1)建立、维护和改善公司与员工的关系,开发、构建公司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渠道,加强员工劳动关系管理。促进普通员工和管理层的沟通,协调员工内部的关系。
(2)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有目的、有组织地对日常工作中的人及其工作状况、工作结果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评价,体现人在组织中的相对价值或贡献程度,建立员工正常培训机制和培训规划。
(3)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架构,制定有竞争力的薪资福利体系。
6.加大团场城镇化建设,构筑良好的人居环境,增加人们的归属感和区域自豪感
(1)加大区域的人文建设。要大力弘扬兵团精神,将兵团精神塑造为兵团人的主流价值、转变成职工群众的自觉追求。以科技、教育、医疗、人力资源开发为支撑,以城镇化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展社区文化建设,打造和谐稳定优美的生活环境和发展平台,建立人力资源个性化发展平台。加大典型宣传力度,增加人们的归属感和区域自豪感。
(2)充分发挥创业促就业的积极作用。做精创业培训,完善集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融资服务、跟踪后续服务等为一体的创业指导帮扶平台的建设,发掘一批适合实际的创业项目,组建创业技术指导和后续服务队伍,充分发挥创业孵化园区和创业实训基地作用,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力度,扩大创业融资渠道。鼓励更多的城镇和团场劳动者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充分发挥创业促就业的积极作用。
7.建立面向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全覆盖
要加快完善建立面向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宣传,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加大落实相关政策落实力度,扩大灵活就业人员参保面,将承包土地的非职工纳入社保范围,避免新的“五七家属”工的出现,实施社保的全覆盖。使更多的劳动者参加和享受到这一国家福利性的政策,提高职工收入水平,尤其是团场职工收入水平。
(作者单位:新彊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职业技能鉴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