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 2009年严峻的就业形势,求职者需要做哪些该改变?该怎么变?请听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才能力建设与评价研究室副主任佟亚丽女士深度解读。
大学生:改变择业观,破求职瓶颈
有人说,观念的改变是最痛苦的改变,也是最彻底的改变。就业观能不能领先一步转变,决定了你能不能更好地获得资源,抢占先机。谁变得快,谁就能在竞争中取胜。
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使得原本就是社会难点的人才供需矛盾问题,在 2009年显得极度尖锐。在当前的形势下,哪些求职观属于不合时宜,需要改变的呢?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成为一个时期以来的社会问题:一开毕业生人才招聘会,前往求职的动辄上万人,每个求职档口前人山人海;不少毕业生一连几个月跑下来,不知要碰多少次壁,有多少简历石沉大海……佟亚丽女士告诉记者,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不仅仅是供需职位不平衡,还存在大部分求职者抱着陈旧的就业观的问题。例如,大城市的发展机遇多,死活也要留下来;寒窗苦读十多年,一定要找一分体面的“白领”工作,这可是一辈子的事;学了这么多年的专业怎么也要找一份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不管自己是否适合,只有当上公务员或在公司上班,按照规范就业渠道获得固定职业才是就业……而顺应潮流而兴起的开“网上商店”、做家教、做翻译、做设计只能算兼职,不能算就业。
佟亚丽女士指出,以就业首选大中城市而言,中国目前仍是一个欠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整体低下,中国的知识精英在大中城市高度集中,所以造成了近乎于残酷的竞争,与毕业生的高期望值相符合的就业岗位显得少了,大城市人才济济,大企业挑来捡去。年复一年,许多大学生就这样等待着就业机会。可是另一方面,一些欠发达地区、生产一线、民营企业求贤若渴、虚位以待,却无人问津。
能否让每个人都找到满意的符合自己职业意愿的工作呢?佟亚丽女士认为,这与个人的意愿与期望值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大学生都盯着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或知名企业,就业前景就会变得暗淡无光,路途也会显得非常狭窄;如果就业观念转变了,就业形势的前景就会变得光明起来。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用人单位减少了招聘岗位,不少大学生开始考虑通过灵活的就业方式避免“毕业即失业”的尴尬,比如:学外语的大学生做翻译和家教,学设计的大学生帮一些公司做多媒体软件和网页设计,体育学院的毕业生做健身教练等等。
最近,浙江省工商局出台了加速网上市场发展的12条新政。日后,企业申办网上市场,不收取任何费用;企业和个体户从事网上商品交易的,可直接在网上亮照经营;个体户不开展实体经营的,名称可申请使用“××网店”。12条新政的出台,将鼓励更多的人通过网上开店解决就业,这无意也将成为大学生的就业新途。
农民工:积极参加技能培训
相对知识型员工来说,农民工更容易根据市场的要求选择生活生产方式。最为重要的是要转变就业观念,其实只要转换一下观念,再加上有一定的技术,找份好工作也不一定有那么难。
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也成为职场一大难。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经济危机导致就业重心下移,高中级的种做法理智吗?求职者还可以通过降低职业期望要求等方面适应形佟亚丽女士告诉记者,目前社会上的很多人是没势的变化,而对于那些原本就处于社会底层的失业劳动者,如农民工人数众多,可选择的工作面就比较窄,这一特殊群体的求职观念该做何调整(初步数据统计,2008年底全国 1.3亿名外出农民工中已有 780万人
提前返乡,而
2009年春节后又是他们外出觅工的时候)?
佟亚丽女士分析说,农民工问题比较棘手,加工制造业的低迷会引发大量脱离土地的农民工失业。政府必须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农业结构向多元化发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对制造业淘汰下来的农业人口做好积极的分流。相关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提高返乡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如: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培训;组织有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开展创业培训;积极落实培训补贴,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为创业者提供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创业培训、小额贷款、税费减免、政策咨询等“一条龙”服务等。
佟亚丽女士告诉记者,农民本身的择业观,不是他们自身能改变的,要通过政府和市场的引导才能改变观念,农民工自身也要正确认识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积极主动投入到市场就业中去。以前很多农民工一味急着找活干,根本不考虑自身的特长和技术,更多的是考虑工资的多少和工作的辛苦程度,认为没有技术也能找到活,而这往往是他们滞留在劳务市场却工作难找的首要原因。而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就业观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特别是其中的中青年群体,渐渐改变了就业观,放弃了一味拼体力的短期想法,主动参加培训,接受技能教育,学习一门技术,谋求更好发展。现在许多农民工主动到劳动技能培训基地,免费参加烹饪、电焊等培训,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
结合社会实践,规划职业生涯
竞争是永远存在的,不是推迟几年就可以躲开的,在就业与创业方面,单纯的学历高并非绝对的优势,年龄轻则可以多一些失败的资本,而失败往往是成功之母。
改变了求职观,是否职业规划也应该做改变?经济危机引发大部分人重新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人为了逃避就业,选择考研或充电;还有毕业生狂报托福雅思,准备出国,因为美元汇率下跌,留学性价比更高。以学习充电的方式来等待就业时机的好转,这有清晰的职业规划的,即使有,也是非常主观的职业意愿或称职业向往而已,没有科学的人才测评结果做参考,没有通过一定的社会实践做校正。而主观的职业意愿,又多受社会因素即职业声望的影响。所谓职业声望,简而言之就是人们对某一职业的评价。按照通行的评价标准,决定职业声望的因素包括职业功能、职业环境、职业收入、任职者的素质等,比如某一职业的收入高低、工作环境好坏、受人尊重程度等等。
由此说来,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职业意愿或称职业向往还只是职业规划的初步,可以说,职业规划还没有进入实质性的阶段,职业规划还有待于顺应社会的发展,根据个人的特质、知识的积累以及在实践中的认知进一步确定和校正。
佟亚丽女士指出,大学生创业、就业是最基本的社会实践,只有接触了社会,在工作实践中,才能了解职业的内涵,发现自己最适合做什么,自己的欠缺和不足在哪里,再进一步地深造和进修才能有的放矢;如果在没有接触社会,不了解职业内涵的情况下,一味地以上学的方式来延缓就业,对个人今后的职业发展益处不大。
佟亚丽女士建议,求职者可以科学地做个人才测评,看看自己更适合做什么,找到职业意愿和个人素质与能力的契合点。由此,继续求学无妨,但要带着思考去学,补充知识和能力的欠缺,提升职业竞争力;求职就业亦可,但要带着思考去干,在工作中找差距,习得良好的职业素养,造就职业竞争的优势。
大学生:改变择业观,破求职瓶颈
有人说,观念的改变是最痛苦的改变,也是最彻底的改变。就业观能不能领先一步转变,决定了你能不能更好地获得资源,抢占先机。谁变得快,谁就能在竞争中取胜。
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使得原本就是社会难点的人才供需矛盾问题,在 2009年显得极度尖锐。在当前的形势下,哪些求职观属于不合时宜,需要改变的呢?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成为一个时期以来的社会问题:一开毕业生人才招聘会,前往求职的动辄上万人,每个求职档口前人山人海;不少毕业生一连几个月跑下来,不知要碰多少次壁,有多少简历石沉大海……佟亚丽女士告诉记者,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不仅仅是供需职位不平衡,还存在大部分求职者抱着陈旧的就业观的问题。例如,大城市的发展机遇多,死活也要留下来;寒窗苦读十多年,一定要找一分体面的“白领”工作,这可是一辈子的事;学了这么多年的专业怎么也要找一份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不管自己是否适合,只有当上公务员或在公司上班,按照规范就业渠道获得固定职业才是就业……而顺应潮流而兴起的开“网上商店”、做家教、做翻译、做设计只能算兼职,不能算就业。
佟亚丽女士指出,以就业首选大中城市而言,中国目前仍是一个欠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整体低下,中国的知识精英在大中城市高度集中,所以造成了近乎于残酷的竞争,与毕业生的高期望值相符合的就业岗位显得少了,大城市人才济济,大企业挑来捡去。年复一年,许多大学生就这样等待着就业机会。可是另一方面,一些欠发达地区、生产一线、民营企业求贤若渴、虚位以待,却无人问津。
能否让每个人都找到满意的符合自己职业意愿的工作呢?佟亚丽女士认为,这与个人的意愿与期望值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大学生都盯着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或知名企业,就业前景就会变得暗淡无光,路途也会显得非常狭窄;如果就业观念转变了,就业形势的前景就会变得光明起来。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用人单位减少了招聘岗位,不少大学生开始考虑通过灵活的就业方式避免“毕业即失业”的尴尬,比如:学外语的大学生做翻译和家教,学设计的大学生帮一些公司做多媒体软件和网页设计,体育学院的毕业生做健身教练等等。
最近,浙江省工商局出台了加速网上市场发展的12条新政。日后,企业申办网上市场,不收取任何费用;企业和个体户从事网上商品交易的,可直接在网上亮照经营;个体户不开展实体经营的,名称可申请使用“××网店”。12条新政的出台,将鼓励更多的人通过网上开店解决就业,这无意也将成为大学生的就业新途。
农民工:积极参加技能培训
相对知识型员工来说,农民工更容易根据市场的要求选择生活生产方式。最为重要的是要转变就业观念,其实只要转换一下观念,再加上有一定的技术,找份好工作也不一定有那么难。
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也成为职场一大难。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经济危机导致就业重心下移,高中级的种做法理智吗?求职者还可以通过降低职业期望要求等方面适应形佟亚丽女士告诉记者,目前社会上的很多人是没势的变化,而对于那些原本就处于社会底层的失业劳动者,如农民工人数众多,可选择的工作面就比较窄,这一特殊群体的求职观念该做何调整(初步数据统计,2008年底全国 1.3亿名外出农民工中已有 780万人
提前返乡,而
2009年春节后又是他们外出觅工的时候)?
佟亚丽女士分析说,农民工问题比较棘手,加工制造业的低迷会引发大量脱离土地的农民工失业。政府必须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农业结构向多元化发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对制造业淘汰下来的农业人口做好积极的分流。相关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提高返乡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如: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培训;组织有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开展创业培训;积极落实培训补贴,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为创业者提供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创业培训、小额贷款、税费减免、政策咨询等“一条龙”服务等。
佟亚丽女士告诉记者,农民本身的择业观,不是他们自身能改变的,要通过政府和市场的引导才能改变观念,农民工自身也要正确认识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积极主动投入到市场就业中去。以前很多农民工一味急着找活干,根本不考虑自身的特长和技术,更多的是考虑工资的多少和工作的辛苦程度,认为没有技术也能找到活,而这往往是他们滞留在劳务市场却工作难找的首要原因。而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就业观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特别是其中的中青年群体,渐渐改变了就业观,放弃了一味拼体力的短期想法,主动参加培训,接受技能教育,学习一门技术,谋求更好发展。现在许多农民工主动到劳动技能培训基地,免费参加烹饪、电焊等培训,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
结合社会实践,规划职业生涯
竞争是永远存在的,不是推迟几年就可以躲开的,在就业与创业方面,单纯的学历高并非绝对的优势,年龄轻则可以多一些失败的资本,而失败往往是成功之母。
改变了求职观,是否职业规划也应该做改变?经济危机引发大部分人重新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人为了逃避就业,选择考研或充电;还有毕业生狂报托福雅思,准备出国,因为美元汇率下跌,留学性价比更高。以学习充电的方式来等待就业时机的好转,这有清晰的职业规划的,即使有,也是非常主观的职业意愿或称职业向往而已,没有科学的人才测评结果做参考,没有通过一定的社会实践做校正。而主观的职业意愿,又多受社会因素即职业声望的影响。所谓职业声望,简而言之就是人们对某一职业的评价。按照通行的评价标准,决定职业声望的因素包括职业功能、职业环境、职业收入、任职者的素质等,比如某一职业的收入高低、工作环境好坏、受人尊重程度等等。
由此说来,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职业意愿或称职业向往还只是职业规划的初步,可以说,职业规划还没有进入实质性的阶段,职业规划还有待于顺应社会的发展,根据个人的特质、知识的积累以及在实践中的认知进一步确定和校正。
佟亚丽女士指出,大学生创业、就业是最基本的社会实践,只有接触了社会,在工作实践中,才能了解职业的内涵,发现自己最适合做什么,自己的欠缺和不足在哪里,再进一步地深造和进修才能有的放矢;如果在没有接触社会,不了解职业内涵的情况下,一味地以上学的方式来延缓就业,对个人今后的职业发展益处不大。
佟亚丽女士建议,求职者可以科学地做个人才测评,看看自己更适合做什么,找到职业意愿和个人素质与能力的契合点。由此,继续求学无妨,但要带着思考去学,补充知识和能力的欠缺,提升职业竞争力;求职就业亦可,但要带着思考去干,在工作中找差距,习得良好的职业素养,造就职业竞争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