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翻译理论视角探析音乐剧字幕翻译策略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xia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剧是一种较为新型的舞台艺术形式,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各大演艺公司引进了许多外国优秀原版剧目,网络上也有许多原版音乐剧的录像可供欣赏,然而其字幕翻译却是良莠不齐。通过探析文中所选例子的字幕翻译,旨在从文化翻译的角度总结出一套适用于音乐剧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音乐剧;字幕翻译;文化翻译理论;歌剧魅影;剧本
  【作者简介】张子昳,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引言
  音乐剧出现至今不过一百年,它结合了对白、表演、音乐和舞蹈等多种表现手法,是一种较为新颖的舞台艺术形式。音乐剧起源于英国的轻歌剧,又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美国发展开来,《歌剧魅影》《悲惨世界》《汉密尔顿》等优秀剧目的出现更使得音乐剧风靡全世界。近年来,我国引进的外国原版音乐剧呈现井喷的态势,使音乐剧渐渐成了一个重要的演出门类。作为音乐剧票房的支柱,2018年的原版引进音乐剧依旧长盛不衰,2019年的音乐剧市场原版引进剧的热度更是只增不减。除此之外,在本研究小组的调查中,九成以上的受访者都表示平时更经常观看原版引进的音乐剧。要维持这一态势,原版音乐剧的字幕翻译至关重要。就目前引进的剧目来看,仍存在字幕翻译的不准确、不地道、不易懂等现象,影响了观众的观剧体验,也直接影响观众的看剧意愿,因此本文旨在根据《歌剧魅影25周年现场版》官方字幕翻译,从文化翻译理论角度对音乐剧的字幕翻译展开分析。
  二、文化翻译理论
  20世纪70年代前, 翻译理论家们主要从语言学来研究各类翻译问题。70、80年代后, 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和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使得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在信息传播中, 语言的差异愈加凸显, 翻译活动的地位与角色所也发生了变化。因此,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多元文化观与价值观的普及, 顺应时代潮流的翻译理论研究者们越来越重视翻译文本中体现的具有多样性的文化价值。1990年, 苏珊·巴斯奈特与勒菲弗尔共同编译了《翻译、历史与文化》, 在该书中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作为一个概念被正式提出。在翻译的文化学派看来, 特定的文化阶层可以体现特定的文化世界, 和特定的文化观点。巴斯奈特对于翻译提出了自己全新的看法:第一,翻译应以文化作为翻译单位,而不应停留在以前的语篇之上;第二,翻译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译码——重组过程,更重要的还是一个交流的行为;第三,翻译不应局限于对原语文本的描述,而在于该文本在译语文化里功能的等值;第四,不同的历史时期翻译有不同的原则和规范。翻译的文化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劳伦斯·韦努蒂则强调了“异质性”,认为应该保留原作中与目的语文化不同的部分及特点,即“异化论”。他指出,应当“选择翻译一种为本土文学规范所排斥的外语文本,或采用边缘话语来进行翻译”,以凸显译作中他者的异质性,从而“促成方法论的革新和文化典范的重构”。因此,文化学派的学者们主张翻译时应该考虑语言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等因素,不仅仅是源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符号的转换,而应该上升至两个文化之间的对话交流。
  三、音乐剧字幕
  音乐剧字幕分为两种——随场字幕和录像字幕。随场字幕是指“现场演出时,通过投影或者显示屏播放的,跟随演员表演时表达的语言内容(台词、歌词),以同步的节奏播放的字幕。”由于疫情的原因,国外的优秀剧目没能按计划来华演出,本研究小组没能去剧院实地考察字幕的设置,因此本文将重点放在录像字幕的翻译研究上。音樂剧的录像指官方录制的现场表演影像,也是大部分观众接触到的最多的音乐剧表演形式,俗称“官摄”。音乐剧官摄的字幕如同电影一样,必须考虑到篇幅和时间等限制,不能出现字幕过长或过快等问题,否则会迫使观众分散精力去关注和理解字幕,进而不利于观众对于影片本身的欣赏,而字幕也失去了它本来应有的意义。除此之外,字幕本身的翻译也需要仔细斟酌。音乐剧的歌词和对白往往会使用很多双关、借代和象征等手法,如果仅仅翻译其字面含义,观众对音乐剧内涵的理解将大打折扣。
  本研究小组制作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观众在观看音乐剧时看字幕的目的主要为以下三种:(1)理解剧情以及歌词和念白的意义;(2)确认自己对歌词和对白理解无误;(3)避免错过剧中的笑点、“梗”和一些文化内涵等。因此在制作音乐剧的字幕时需要格外注重这些要点,以满足观众的需求。
  四、《歌剧魅影》音乐据介绍
  音乐剧《歌剧魅影》改编自法国作家加斯通·勒鲁的同名哥特小说,讲述了怪事频发的巴黎歌剧院——暗处总是传来一个虚无缥缈的男声,原来的首席女高音险些被砸死,而一个置景工竟在表演中被吊死。与此同时,在她的“音乐天使”,也就是魅影本人的教导下,芭蕾舞女克里斯汀成了出色的新任首席女高音。魅影爱上了这位美丽的少女,可是克里斯汀却和自己的竹马——资助人夏尼子爵相爱。魅影对于克里斯汀的爱而不得逐渐超出了理智的范围,在犯下了一系列谋杀罪行并将克里斯汀和夏尼子爵绑架到他的地堡中后,终于在三个人的三重唱中选择了放手,克里斯汀和夏尼子爵得以逃脱,而自己也从此消失,不再出现。
  五、《歌剧魅影25周年现场版》字幕翻译策略
  1. 重构语言,做到达意。苏珊·巴斯奈特认为,翻译应考虑文化、社会等因素,因此无法做到完全等值翻译,只能是一种语言符号对另一种语言符号的充分解释。由此可得出以下策略:
  字幕翻译不需要做到完全等值翻译,可以进行适当增译或减译,或是解构原文用目的语进行重新组合,要求为能够传达出等同于原文的含义。
  例1:Monsieur Firmin: These things do happen!
  费明先生:这些事没什么!
  Signora Carlotta: These things do happen?
  卡洛塔夫人:“这些事没什么”?
  Signora Carlotta: You have been here five minutes! What do you know!   卡洛塔夫人:你在这里五分钟!你知道什么?
  Signora Carlotta: Si, these things do happen all the time! For the past three years,,these things do happen!
  卡洛塔夫人:是的!这些事一直发生!过去三年来,这些事一直发生!
  Signora Carlotta: And did you stop them happening? No! And you... you are as bad as him!
  卡洛塔夫人:你有试着阻止吗?没有!还有你...跟他一样糟!
  Signora Carlotta: “These things do happen!” Well, until you stop these things from happening, this thing does not happen!
  卡洛塔夫人:“这些事没什么!” 直到你停止这些事发生前,我不会上台的!
  这一段是卡洛塔夫人在为新的经理表演咏叹调时,高处的道具突然掉落,险些砸中了她,而经理却试图用“这些事没什么”来试图安抚卡洛塔夫人。请注意“these things do happen”这一句式,此时该同样的句式被多次重复使用和套用,却表达了截然不同的含义。英语语境中,常通过重复某一句子或词组的方式来达到一种讽刺效果,而众人不同的语气和表情可以体现出这一同样的句子中的不同含义,英语母语者自然可以一下听出其中的讽刺。然而在中文的文化语境中,如果完全等值翻译,生搬硬套,观众就需要时间来思考一下才能够明白句子的含义。以本句话为例,最后卡洛塔夫人的“this thing does not happen”如果直译为“这事儿是不会发生的”,则会造成观众的困惑。采取例子中这种译文,将原文拆解,用中国观众可以立刻理解的方式译出,观众们便可以立刻明白卡洛塔夫人是在威胁剧院经理,如果不阻止“魅影”的这种对她生命造成危险的行为,她将不会重返舞台演出,做到了对原文的充分解释。
  2. 保留文化,原味呈现。文化翻译学派的另一位重要学者,劳伦斯·韦努蒂,在文化层面上解释了“归化”和“异化”,他认为“归化”虽然使译语像母语般流畅,但是其本质却是“种族中心主义”,因为它没有将源语言的文化和社会环境等传递给译语读者;而“异化”则是一种文化的传递,特意表现出了源语言的一些文化特色而忽视了可能由此产生的不理解。由此可以总结出以下策略:
  翻译字幕在忠实的前提下应尽量保留原文的典故、文化背景等,尽量不使用本语言中的相似典故进行替换。
  例2:“Enter at last, master”
  请进来,主人
  这里是魅影第一次和克里斯汀见面。在克里斯汀好评如潮的首次演出之后,魅影通过克里斯汀化妆间里的一面镜子来到了她身边,将她带入了他的地下世界,而这句话是克里斯汀在呼唤魅影。这里官方字幕将“master”翻译为了“主人”,实际上在观众中间是有一些争议的。根据哔哩哔哩视频网站上观众的弹幕,许多人认为此处“master”翻译为“大师”或者“老师”更为合适。但是笔者认为,这里官方的处理比较恰当,这就是由于“异化”的使用而造成了一些不理解,然而却能够比較好地体现其文化背景,达到文化传递的效果。西方世界,尤其是该剧作所处的世界为基督教世界,宗教影响渗透到了生活和文化的方方面面,圣经故事更是西方文学的源泉之一。这里翻译的“主人”是含有一定宗教意味的,克里斯汀对于魅影的感情并不是爱情,而是一种尊敬、仰慕和崇敬,或者说是一种艺术上的依靠,因为如果没有魅影和他的指导,她是无法成为现在这样的歌剧红伶的。“主人”一词的使用将魅影放在了一个高高在上的,宛如神一样的位置,这样的距离感也就暗示了克里斯汀的真正感情,也使得后续她和子爵的感情展开显得更为合理和顺理成章。
  例3:This repulsive carcass
  这令人憎恨的躯体
  Who seems a beast
  看起来是个野兽
  but secretly dreams of beauty
  却悄悄地仰望美女
  这里是克里斯汀在好奇心驱使下摘掉了魅影的面具,看到那张恐怖的脸之后魅影的自白。官方字幕将“beauty”直译为“美女”乍一看似乎有些突兀,不符合此时语言的环境,然而这样处理也是一种文化传递的表现。上半句话中提到了“beast”,后文出现了“beauty”,实际上是化用了经典童话《美女与野兽》(Beauty and the Beast)。1740年,法国小说家Gabrielle-Suzanne Barbot de Villeneuve出版的第一个广为人知的“美女与野兽”的故事,同样发生在法国的魅影的故事化用这一典故可谓是恰到好处。借《美女与野兽》故事也表达出魅影就像故事中的野兽一样,虽然外表凶狠仿佛猛兽但是内心却向往着人性和美好;而克里斯汀对于魅影而言就是那位给他“救赎”,给他“爱”的美女。从这一方面来讲也可以看出魅影对于克里斯汀的感情和克里斯汀对于他是不同的,这也为后续魅影由于对克里斯汀爱而不得,最终“野兽”的一面吞噬了人性的一面,变成了一个杀人狂魔而埋下了祸根。由此可得,官方字幕将“beauty”译为“美女”这一翻译可以提示观众联想西方经典童话《美女与野兽》的故事,确实达到了文化传递的效果,是一个较为可取的翻译。
  3. 添加注解,增进理解。根据韦努蒂的文化翻译“异化”说,为了使观众充分了解音乐剧文化背景及内涵,必要情况下应当在官摄录像上方加入对字幕的注解以使观众更好地理解音乐剧的文化内涵。
  例4:This faithless lady’s bound for Hades.   这不忠贞的小姐被阎王控制。
  这句歌词出自剧中剧《哑奴》。此处的“Hades”在官方字幕中被译为了“阎王”,采取了本土化的处理,然而笔者认为放在文化翻译视角下来看却有些不合适。“阎王”是中国神话中的概念,在剧作原本所处的文化环境中是不存在的。虽然此种译法非常通俗易懂,却有可能会在观众中造成“西方文化中也存在‘阎王’”的误解。相反,如果直译为“冥王”或是“哈德斯”,同时在字幕上方加上注解解释哈德斯在西方文化中的含义,可以更好地起到文化交流的效果。
  例5:剧中剧《唐璜的胜利》
  这一部分官方给出的字幕中没有添加其他注解,然而笔者认为有必要在众人按照魅影的要求演出其新作歌剧《唐璜的胜利》时对该剧本的背景进行简要的介绍。如诸神字幕组的版本中添加的注解:“中世纪的西班牙不乏一些专爱寻花问柳的胆大妄为之徒,而唐璜便是拜伦依据这些塑造出的人物。该场景演绎的是唐璜欺骗农村少女这一桥段。”这段引用的情节和稍后音乐剧中“魅影‘狸猫换太子’将原本扮演唐璜的邬巴多暗杀亲自扮演唐璜而借机掳走克里斯汀”这一情节形成呼应,为后续情节做铺垫。加上这一注解可以引导观众思考,将观众置于西方的文学文化传统之下,有助于观众更好地理解这一情节铺垫。
  六、结语
  此前已有不少学者及相关从业人员发表过关于音乐剧字幕的翻译研究,大多讲重点放在字、词、句以及中英两种语言特点的对比上。然而音乐剧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载体,其跨交际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文化翻译与此前的翻译理论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将翻译置于了文化这一更加宏观的位置,同时,文化翻译理论将翻译“动态化”,更强调语言所处的社会文化历史环境。音乐剧同样具有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的特点,观众可以通过音乐剧了解和欣赏到一个与自己不同的全新的文明。因此,从文化翻译理论视角来看待和研究其字幕的翻译就显得格外重要,对于原有的文化特点典故应做到能留尽留,原汁原味地将原作呈现给观众,这样才能达到我国引进外国原版音乐剧的最终目的,即文化的传递和交流。
  参考文献:
  [1]黄燕娇.浅谈巴斯奈特文化翻译理论[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1):356-357.
  [2]馬晨晨.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派[J].海外英语,2019(12):36-37 41.
  [3]杜焱.简析《苏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论》[J].赤子(上中旬), 2016(16):41.
  [4]李慧芳,林夏.异化之异——韦努蒂翻译思想再探[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20(5):84-89.
  [5]爱音客.Phi.音乐剧演出随场字幕翻译及操作1[OL].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432687.html.
  [6]诸神字幕组.[歌剧魅影:25周年纪念音乐会][1080P内嵌中英双语][OL].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W411q7uw?from=search
其他文献
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问题。“培养什么人”既是特定社会一定历史时期的特殊要求,也是一个时代发展的共同要求。对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中国而言,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社会主义公民是必然要求。这是时代赋予中国教育的重大使命。  “公民”是一个源于西方的概念,公民思想的理论演化、实体形态都在西方,因
“师道尊严”是一种深入到中国老百姓骨髓当中的观念。我们习惯以这副正经的面孔来教育孩子,来施加我们所谓的爱。而今天的孩子接受的信息量非常大,有时候比我们老师知道的还多。倘若我们采用惯常的说服教育方式,“好心”未必得到“好报”。身为教师的我们又必须坚守这份“好心”,坚守对学生的爱,坚守我们的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说,师爱是一种有目的、有条件的爱,它以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为目标。要想实现这个教育目标,只有“潤物
幼儿挑食、不爱吃蔬菜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只有在开展系列活动的过程中提升幼儿经验,帮助他们逐步产生行为共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本次活动只是拉开了“我和蔬菜做朋友”系列活动的序幕。原方案中发放调查表的形式不错,若调整为系列活动前的摸底调查和系列活动中的阶段调查,效果可能更好。另外,原方案中选用的蔬菜品种多、数量大,不利于操作。从小班幼儿认知特点出发,建议本次活动
英国在环境教育上取得的绩效举世闻名。这既源自于英国是环境教育的发源地之一,也得益于其在环境教育上的积极作为。英国重视通过环境教育的形式和措施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时刻捕捉和充分挖掘环境教育中的道德价值,并在许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第一,引导个体树立环境教育特别是环境道德的价值理念。  英国的环境教育不仅要求教育工作者具有环境意识和科学的环境价值观念,而且还要求他们将这些因素传授给受教者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本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等特性,课程评价应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和态度,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和日常行为,以促进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这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立足学生实际,采用多元评价方式,优化评价功能。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材在每一课后都设有《我的成长册》,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考虑学生兴趣,通过一定的评
【摘要】童本课堂,就是以儿童为本位,或者说以儿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童本课堂里的“童本”不同于“生本”,也不同于“学本”,“生本”中的“生”可以是儿童,也可以是成人,而“童本”中的童指的是正处在学习中的儿童。另外,“童本”也不同于“学本”,“学本”指的是一切教学都要坚持以学为本,遵循学习的要求和规律。由此可见,“童本”既要坚持以生为本和以学为本,同时还要尊重儿童的心理属性和儿童的年龄特点,让课堂回归
为营造绿色健康的成长环境,新西兰欺凌防治咨询小组开展了欺凌规治工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欺凌规治图式。  新西兰将校园欺凌界定为欺凌者与被欺凌者之间权力失衡的重复性故意施害行为,并将其划分为身体欺凌、言语欺凌、社交欺凌、网络欺凌四种类型。为便于识别,新西兰区分了攻击、烦扰以及欺凌三种行为,确认了校园欺凌的单向性、故意性、伤害性、反复性以及失衡性五个特征。在此基础之上,新西兰采用全校参与模式、开发无
苏洁、傅建明在《教育导刊》2014年第12期撰文指出,“契约式”诚信教育,是指以契约为教育手段,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共同制定并遵守契约,以培养受教育者的诚信品质,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诚实守信品德的一种教育方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道德发展水平和生活世界决定了运用契约对小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诚信契约可分为显性契约与隐性契约两种类型,建立合理的诚信契约是实现小学生“契约式”诚信教育
有这样一间教室,被很多人看做是教育的奇迹;有这样的一个人,为众多的教育者所景仰;有这样的一本书,一出版就引起全球的热评,让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人为之感动。  寒假里,带着几分好奇、些许疑惑,我翻开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却意外地经历了一场心灵之旅。细细品读,心中充盈起感动、敬佩、震撼和惭愧……我被太多的情绪紧紧包裹着,久久不能平复心情。雷夫老师对信念不懈的坚持,对工作忠诚的情感,对孩子们全心
信息交流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它使得人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推动社会的前进。学术交流是信息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教育科研发展前行的重要手段。有效的教科研学术交流,不但可以避免教师重复性研究,节省师资成本,同时还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学校科研管理和发展的理念及举措  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名校,人大附小深知教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熔炉,是使教师从“教书匠”走向名师和专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