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一种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语文也是一样。语文知识同样来源于生活,它在人类的生活实践中产生,经人口传诵,成为有价值的经验或知识。基于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这一点,本文认为语文教育活动也应该结合生活实践来加以开展,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索,论述了小学语文教育坚持"生活化"和"语文化"结合的重要性,并给出几点浅薄的教育建议,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倡生活化教学,不仅是为了帮助孩子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实现语文的人文价值,还是为了提高孩子对语文的掌控能力,充分发挥出语文的实用价值。相关学者曾指出,语文是一种交际工具,但其更是一种文化。这种说法将语文所具有的工具性和文化性同时作了强调,要求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不仅要注意语文工具性的发挥,还需要考虑到语文所具有的文化价值。而本文中所探讨的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其基本理论也与上述要求相差无异。生活化语文教学提倡将语文教学融入到实践生活中,让语文课堂和社会生活相互融合,使学生的生活"语文化",语文教学"生活化"。
一、什么是"生活化"教学
所谓生活化教学,其主要意思是指教师在语文教育实践活动中,将语文教学活动与现实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做到对语文知识的合理应用。这一教学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利用生活实践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更多、更丰富的语文知识,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
生活化语文教学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掌握,并应用语文知识,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所以该教学理念的提出者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思维,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将学生引入一个客观存在,并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中,让语文教学课堂和社会环境接壤,进而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二、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索
1、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回归自然
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回归自然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主要途径。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更多是按照课文原意,一字不漏或逐字逐句的对学生进行口头讲述,或者在课文讲述完成后,下课前给学生布置有关本堂课所讲内容的家庭作业,以加強学生的技能训练。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说其不好,只能说相比于生活化教学,这样口头传授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充分发挥出语文的工具特性,不能将自然和生活实践带进课堂,容易造成孩子对学习失趣。因此,我们强调要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将语文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坚持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实际教学时,可以采取以下手法来引导学生回归生活:
对于语文课文中所出现的某些人或事,由于年代久远,且不存在于现代生活,所以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容易造成学生在理解课文时出现一知半解,或者完全不懂的现象。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对学生多加指导,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多加观察,让学生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来对课文知识进行理解,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加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生活,多带学生做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扩大学生的视野,以提高学生的观察的理解能力。
2、在教学中加强"说、演、练",再现生活场景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根据课文开展心得交流会、辩论会,让学生说一说,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升华对课文的理解;或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再者,可以以各种生活化的训练让学生加强的情感体验与实践体验,拓展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思维。
3、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加强生活体验
事必躬身亲为才会有所感悟、有所体验,对课文的感悟亦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加强生活体验。通过身临其境或创设教育情境等方式,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随机采用"模仿--创造--迁移"模式,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4、以校为本,联系学校生活教学语文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留心处处皆学问,人懂练达即文章"是成功者的经验之谈,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参与学生生活时,要利用一切机会给他们创造"语文化"的生活情境:班委选举,让学生写自荐书上台演讲;每堂课前请一名学生作"2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都交流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开主题队会,让学生写《我设计的主题队会》说明书;鼓励学生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赛,经常接触生活,积极参与集体生活、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参观旅游,甚至交友谈心写日记......这样,在"语文化"的生活中,学生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使学习语文与生活运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另者,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名家名篇,要找准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课文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的心灵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与周围的世界息息相通。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通过具体课文的学习,自然而然地受到灵魂的陶冶和思维的训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是人文教学的基点,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将对学生日后的学习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很是重要。而生活化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一种主要教学模式,它提倡将小学语文教学渗透进学生的生活,将语文教学活动置身于社会实践中,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回归自然,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知识增长和丰富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方芳.浅谈数学教学生活化问题[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
[2]黄凤联,谷秀容.语文教学向生活化发展--浅谈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倡生活化教学,不仅是为了帮助孩子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实现语文的人文价值,还是为了提高孩子对语文的掌控能力,充分发挥出语文的实用价值。相关学者曾指出,语文是一种交际工具,但其更是一种文化。这种说法将语文所具有的工具性和文化性同时作了强调,要求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不仅要注意语文工具性的发挥,还需要考虑到语文所具有的文化价值。而本文中所探讨的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其基本理论也与上述要求相差无异。生活化语文教学提倡将语文教学融入到实践生活中,让语文课堂和社会生活相互融合,使学生的生活"语文化",语文教学"生活化"。
一、什么是"生活化"教学
所谓生活化教学,其主要意思是指教师在语文教育实践活动中,将语文教学活动与现实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做到对语文知识的合理应用。这一教学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利用生活实践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更多、更丰富的语文知识,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
生活化语文教学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掌握,并应用语文知识,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所以该教学理念的提出者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思维,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将学生引入一个客观存在,并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中,让语文教学课堂和社会环境接壤,进而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二、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索
1、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回归自然
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回归自然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主要途径。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更多是按照课文原意,一字不漏或逐字逐句的对学生进行口头讲述,或者在课文讲述完成后,下课前给学生布置有关本堂课所讲内容的家庭作业,以加強学生的技能训练。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说其不好,只能说相比于生活化教学,这样口头传授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充分发挥出语文的工具特性,不能将自然和生活实践带进课堂,容易造成孩子对学习失趣。因此,我们强调要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将语文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坚持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实际教学时,可以采取以下手法来引导学生回归生活:
对于语文课文中所出现的某些人或事,由于年代久远,且不存在于现代生活,所以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容易造成学生在理解课文时出现一知半解,或者完全不懂的现象。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对学生多加指导,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多加观察,让学生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来对课文知识进行理解,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加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生活,多带学生做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扩大学生的视野,以提高学生的观察的理解能力。
2、在教学中加强"说、演、练",再现生活场景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根据课文开展心得交流会、辩论会,让学生说一说,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升华对课文的理解;或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再者,可以以各种生活化的训练让学生加强的情感体验与实践体验,拓展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思维。
3、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加强生活体验
事必躬身亲为才会有所感悟、有所体验,对课文的感悟亦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加强生活体验。通过身临其境或创设教育情境等方式,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随机采用"模仿--创造--迁移"模式,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4、以校为本,联系学校生活教学语文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留心处处皆学问,人懂练达即文章"是成功者的经验之谈,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参与学生生活时,要利用一切机会给他们创造"语文化"的生活情境:班委选举,让学生写自荐书上台演讲;每堂课前请一名学生作"2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都交流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开主题队会,让学生写《我设计的主题队会》说明书;鼓励学生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赛,经常接触生活,积极参与集体生活、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参观旅游,甚至交友谈心写日记......这样,在"语文化"的生活中,学生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使学习语文与生活运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另者,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名家名篇,要找准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课文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的心灵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与周围的世界息息相通。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通过具体课文的学习,自然而然地受到灵魂的陶冶和思维的训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是人文教学的基点,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将对学生日后的学习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很是重要。而生活化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一种主要教学模式,它提倡将小学语文教学渗透进学生的生活,将语文教学活动置身于社会实践中,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回归自然,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知识增长和丰富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方芳.浅谈数学教学生活化问题[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
[2]黄凤联,谷秀容.语文教学向生活化发展--浅谈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