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设课堂情景是进行高效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创设课堂情景,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多方面探讨了创设课堂情景的策略。
关键词:课堂情景; 问题情景; 故事化; 生活化; 趣味性; 层次性; 实践性
课堂教学情景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生动有趣富有新意或悬念重重的情景,能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主动进入学习状态,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创设课堂情景的策略。
一、巧用问题情境的故事化来创设情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故事化的问题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火索。为什么呢?因为初中生的认识兴趣来自于学习活动本身和学习内容的趣味因素。
如讲授“同底数的幂的乘法”这一节内容时,就可以充分地把问题情境化,巧妙地用古代俄罗斯民间流传的算术题故事:“路上走着7个老头,每个老头拿着7根手杖,每根手杖上有7个树杈,每个树杈上挂着7个竹篮,每个竹篮里有7个竹笼,每个竹笼里有7只麻雀,总共有多少只麻雀?”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同底数的幂的乘法”法则。
这样的故事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的教学过程,能使学生在听得津津有味的同时,让数学知识不知不觉地渗入他们的脑海,在数学王国里积极地思考、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省时高效的目的。
二、通过实际问题的生活化来创设情景
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所以最终还要回到生活。“学以致用”是我们教学的基本要求,新教材在呈现教学内容时,再现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数学课程标准里指出: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的联系。
比如在讲授“平行线”概念时,首先向学生提出:“观察下列实例:铁路上两条笔直的铁轨,手扶式电梯的左右扶手,操场上锻炼身体用的双杠,滑雪运动时运动员用的两只雪橇板,黑板的上下边缘线等,它们有哪些共同的属性?”学生通过观察、探索、交流后,引出“平行线”的概念就顺理成章了。
再比如我在讲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节时,就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校园内四四方方的草坪为什么总是被踩去四支角?这个理由其实很简单,因为同学们走路总爱赶捷径,即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知识点。
像这样设计的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判断,在充满愉快的学习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此时,思维训练是那样的轻松自然、那样的和谐,使数学走进了生活,为生活服务,生活与数学有机地融为一体。问题情境生活化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三、利用学习材料的趣味性来创设情景
“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的知识的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学生才会去积极的探索,才能积极的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
例如,在“能追上吗?”的教学中,我创造这样的一个情景:龟兔赛跑的故事大家比较熟悉了吧!今天,龟兔又要赛跑了,其中乌龟的速度每秒0.5米,兔子的速度为每秒4米。路程为4200米,不过这次比赛兔子吸取了上次的教训,不再睡觉了,并且让乌龟先跑2小时,你能猜猜这次比赛兔子能追上乌龟而获胜吗?要求每个学生都参与猜测,并要求都有自己的结论。
通过猜测,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并努力证明自己的结论,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层次性来创设情景
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未知区”。人的认识水平就是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利用学生认知上的不平衡性来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较为清晰地看到自身已有知识的局限性,并随之产生要努力通过新的学习活动达到新的更高水平的平衡冲动。
例如,在讲授《有理数的乘方》一课时,我拿出一张纸对学生说“这张纸的厚度为0.1毫米,现在将它对折一下,厚度增加了一倍,对折三次,厚度不足1毫米,如果要对折30次,请同学们估计一下厚度为多少?”学生纷纷做出估计,有的说30毫米,有的说60毫米……五花八门的答案都有。最后我给出:经过计算,这厚度将超过10座珠穆朗玛峰叠起来的高度。同学们都惊讶不已。我接着说“想知道怎么计算出来的吗?”学生的求知欲空前的高涨,我乘热打铁,乘机揭示了课题,展开新课。这一问题情景,为学生学习“有理数的乘方”奠定了愉快心理的基础,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
五、利用学生实验活动的实践性来创设情景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学实践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如果每天让学生面对枯燥的数据进行操作,学生就不会感到数学的多姿多彩。
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可以这样设置问题情景:①把课前剪好的三角形纸片,剪下∠A,∠B和∠C拼在一起,观察它们组成什么角?②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③在拼图中你受到那些启发?(指如何添辅助线来证明?)。这样创设情景,使学生认识到∠A+∠B+∠C=180°,从而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有一个感性认识,同时通过拼角找出定理的证明方法,学生在动手。动脑。动手的实践中,培养了观察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课堂教学情景的方法很多,我们要因地制宜合理使用,要制造出适合学生思想实际又有新意的教学情景,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去思考和探索,才能引导学生大胆创新。
关键词:课堂情景; 问题情景; 故事化; 生活化; 趣味性; 层次性; 实践性
课堂教学情景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生动有趣富有新意或悬念重重的情景,能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主动进入学习状态,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创设课堂情景的策略。
一、巧用问题情境的故事化来创设情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故事化的问题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火索。为什么呢?因为初中生的认识兴趣来自于学习活动本身和学习内容的趣味因素。
如讲授“同底数的幂的乘法”这一节内容时,就可以充分地把问题情境化,巧妙地用古代俄罗斯民间流传的算术题故事:“路上走着7个老头,每个老头拿着7根手杖,每根手杖上有7个树杈,每个树杈上挂着7个竹篮,每个竹篮里有7个竹笼,每个竹笼里有7只麻雀,总共有多少只麻雀?”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同底数的幂的乘法”法则。
这样的故事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的教学过程,能使学生在听得津津有味的同时,让数学知识不知不觉地渗入他们的脑海,在数学王国里积极地思考、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省时高效的目的。
二、通过实际问题的生活化来创设情景
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所以最终还要回到生活。“学以致用”是我们教学的基本要求,新教材在呈现教学内容时,再现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数学课程标准里指出: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的联系。
比如在讲授“平行线”概念时,首先向学生提出:“观察下列实例:铁路上两条笔直的铁轨,手扶式电梯的左右扶手,操场上锻炼身体用的双杠,滑雪运动时运动员用的两只雪橇板,黑板的上下边缘线等,它们有哪些共同的属性?”学生通过观察、探索、交流后,引出“平行线”的概念就顺理成章了。
再比如我在讲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节时,就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校园内四四方方的草坪为什么总是被踩去四支角?这个理由其实很简单,因为同学们走路总爱赶捷径,即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知识点。
像这样设计的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判断,在充满愉快的学习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此时,思维训练是那样的轻松自然、那样的和谐,使数学走进了生活,为生活服务,生活与数学有机地融为一体。问题情境生活化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三、利用学习材料的趣味性来创设情景
“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的知识的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学生才会去积极的探索,才能积极的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
例如,在“能追上吗?”的教学中,我创造这样的一个情景:龟兔赛跑的故事大家比较熟悉了吧!今天,龟兔又要赛跑了,其中乌龟的速度每秒0.5米,兔子的速度为每秒4米。路程为4200米,不过这次比赛兔子吸取了上次的教训,不再睡觉了,并且让乌龟先跑2小时,你能猜猜这次比赛兔子能追上乌龟而获胜吗?要求每个学生都参与猜测,并要求都有自己的结论。
通过猜测,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并努力证明自己的结论,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层次性来创设情景
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未知区”。人的认识水平就是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利用学生认知上的不平衡性来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较为清晰地看到自身已有知识的局限性,并随之产生要努力通过新的学习活动达到新的更高水平的平衡冲动。
例如,在讲授《有理数的乘方》一课时,我拿出一张纸对学生说“这张纸的厚度为0.1毫米,现在将它对折一下,厚度增加了一倍,对折三次,厚度不足1毫米,如果要对折30次,请同学们估计一下厚度为多少?”学生纷纷做出估计,有的说30毫米,有的说60毫米……五花八门的答案都有。最后我给出:经过计算,这厚度将超过10座珠穆朗玛峰叠起来的高度。同学们都惊讶不已。我接着说“想知道怎么计算出来的吗?”学生的求知欲空前的高涨,我乘热打铁,乘机揭示了课题,展开新课。这一问题情景,为学生学习“有理数的乘方”奠定了愉快心理的基础,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
五、利用学生实验活动的实践性来创设情景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学实践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如果每天让学生面对枯燥的数据进行操作,学生就不会感到数学的多姿多彩。
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可以这样设置问题情景:①把课前剪好的三角形纸片,剪下∠A,∠B和∠C拼在一起,观察它们组成什么角?②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③在拼图中你受到那些启发?(指如何添辅助线来证明?)。这样创设情景,使学生认识到∠A+∠B+∠C=180°,从而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有一个感性认识,同时通过拼角找出定理的证明方法,学生在动手。动脑。动手的实践中,培养了观察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课堂教学情景的方法很多,我们要因地制宜合理使用,要制造出适合学生思想实际又有新意的教学情景,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去思考和探索,才能引导学生大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