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来诱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让他们的自学能力在我们的培养不断提高。本文笔者根据近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实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各个语文教学活动中得到提高的一些实际措施。
关键词:自学能力; 传授方法; 提高
当前农村学生的学习状况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他们变成了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无人管教,学生不能自律,没心思学习;农村出现了读书比如趁早打工的念头,受其影响,大部分学生学习十分被动,以至厌学。农村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动机等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势在必行。那么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授之以渔,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
学生不爱学习的原因之一是不会学习,因此我们要对其进行学法指导。指导其会学、乐学。
在阅读教学中,因为学生们有着不同的阅历、不同的个性,对课文内容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这就要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想法和问题,不轻易否定学生的理解,还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出发点进行多向的理解,激发思维的主动性。
例如:我在教学《麻雀》一课时,鼓励学生质疑,有位学生对课文的结尾提出了异议:“猎人唤回猎狗走开了,而那只可怜小麻雀仍在地上,没有脱离危险,猎人一走,它不是还会被野兽吃掉或饿死吗?”这位同学的多向思维应当肯定,于是,我因势利导,请学生给课文换个结尾。有的说:“猎人应唤开猎狗,并把受伤的小麻雀放回树上再离开”。有的说:“猎人应爬上树,轻轻地把它放回原来的窝里”。就这样,学生主动探究起来了。
德国教育家根舍提倡“范例教育”,认为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隐含着基础因素和本质因素的典型范例的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可以使学生掌握到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其做法是以典型带一般,由特殊见普遍。我们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先具体地指导学生学习一个重点语段,并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把它作为范例,然后要求学生在学习大体相同的语境时去运用。如《小猴子下山》一文,课文是由结构相似的几部分内容组成,叙述的形式也基本一样: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扔下了什么?摘了什么往前走?教师应抓住这一教材特点,先精心地教学第一、二段,从中总结了学习方法。第三、四段就可放手让学生用这一方法自己去学,教师只要适当的指导、点拔。在中高年级的作文教学上,我们可遵循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由教师先行“下水”,然后用自己切身体会作范例来指导学生写作文,学生有了借鉴,容易学到行之有效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其不自觉地爱上语文学习
多读课外书,可以促使学生从两层意义上实现自主学习:一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本身就进行了自我解读、自主学习;二是由于进行了课外阅读,学生的语文知识结构得以不断地建构、知识不断地变得丰厚,而在课堂上能超越老师、超越文本,进行创造性地、个性化地阅读、理解,实现自主学习。
而农村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买书少。不少农村小学缺乏资金,不能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限制。农村学生缺乏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和方法。为此,我们应该做到:
首先,挖掘书源,让学生有书读。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积极主动地拓展学生课外读书量。笔者在所教班级建立了“班级图书角”,有上百册。这些书,有学生捐的,有我个人收藏的;有学生集资从书店和旧书摊上购得的。通过这种方式,集中了课外书资源,使学生能读到更多的课外书。
其次,设法让学生爱读课外书籍。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做到: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要养成选一本就要读完一本的习惯。二是定时。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读就好几天不读。三是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要制定一个读书计划。这些习惯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教师要经常提醒、督促检查。
再次,指导学生学会阅读以提高其学习兴趣。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做“不动笔墨不读书”。①读一读,圈一圈。要求学生阅读时,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查阅,弄懂了再读。②划一划,想一想。一是划出不理解的地方,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是什么意思;二是划出文章的重点句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③抄一抄,写一写。每人一册读书笔记本,摘抄好词佳句,熟读成诵,这是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读过一本课外书,还可以练练笔,写下心得体会,或者模仿文章的精彩片断进行句子仿写,语段仿写。
三、因材施教,实施好情境教学
农村学生生活空间朴实,见识狭窄。但也有其独特文化来源。因此,教师应树立“大语文”的观点,让学生从传统那种封闭式的苦读走向开放型的自主学习。从课堂走向课外,从校园走向校外,使语文成为一泓活水,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学语文,长才干。
对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来讲,要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农村小学语文资源。农村小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农村的田园风光和野花野草中蕴含着无尽的知识。我们要“跳出课堂教语文”,将农村生活作为学生学习的大课堂。因此,我们要让农村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农村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拓展了求知的空间,也培养了学生语文学习中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农村的风景优美,乡土气息浓厚,美丽的大自然又孕育了千姿百态的动植物,这些既是语文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教师可以利用这种优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主探究。学生在作文时就会取得好的效果。如写一写家中养的鸡,农村里几乎家家养鸡,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家里观察鸡吃食、鸡打架、鸡下蛋等等,帮他们列出观察项目,学生就会有目的地观察,主动地观察体会,写作时就不会无话可说了。
总之,今天的小学语文教必须与新课程的改革观念同行,认真根据农村学生的面临的困难和生活空间进行学法指导。引导其学习会自主学习。为我们的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心理》 廖华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版 1999年6月出版
[2]《小学语文教学概论》 金和德 姜永志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版 1999年2月出版
[3]《小学语文教学基本功训练》 李威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版 1999年2月出版
关键词:自学能力; 传授方法; 提高
当前农村学生的学习状况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他们变成了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无人管教,学生不能自律,没心思学习;农村出现了读书比如趁早打工的念头,受其影响,大部分学生学习十分被动,以至厌学。农村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动机等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势在必行。那么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授之以渔,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
学生不爱学习的原因之一是不会学习,因此我们要对其进行学法指导。指导其会学、乐学。
在阅读教学中,因为学生们有着不同的阅历、不同的个性,对课文内容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这就要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想法和问题,不轻易否定学生的理解,还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出发点进行多向的理解,激发思维的主动性。
例如:我在教学《麻雀》一课时,鼓励学生质疑,有位学生对课文的结尾提出了异议:“猎人唤回猎狗走开了,而那只可怜小麻雀仍在地上,没有脱离危险,猎人一走,它不是还会被野兽吃掉或饿死吗?”这位同学的多向思维应当肯定,于是,我因势利导,请学生给课文换个结尾。有的说:“猎人应唤开猎狗,并把受伤的小麻雀放回树上再离开”。有的说:“猎人应爬上树,轻轻地把它放回原来的窝里”。就这样,学生主动探究起来了。
德国教育家根舍提倡“范例教育”,认为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隐含着基础因素和本质因素的典型范例的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可以使学生掌握到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其做法是以典型带一般,由特殊见普遍。我们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先具体地指导学生学习一个重点语段,并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把它作为范例,然后要求学生在学习大体相同的语境时去运用。如《小猴子下山》一文,课文是由结构相似的几部分内容组成,叙述的形式也基本一样: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扔下了什么?摘了什么往前走?教师应抓住这一教材特点,先精心地教学第一、二段,从中总结了学习方法。第三、四段就可放手让学生用这一方法自己去学,教师只要适当的指导、点拔。在中高年级的作文教学上,我们可遵循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由教师先行“下水”,然后用自己切身体会作范例来指导学生写作文,学生有了借鉴,容易学到行之有效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其不自觉地爱上语文学习
多读课外书,可以促使学生从两层意义上实现自主学习:一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本身就进行了自我解读、自主学习;二是由于进行了课外阅读,学生的语文知识结构得以不断地建构、知识不断地变得丰厚,而在课堂上能超越老师、超越文本,进行创造性地、个性化地阅读、理解,实现自主学习。
而农村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买书少。不少农村小学缺乏资金,不能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限制。农村学生缺乏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和方法。为此,我们应该做到:
首先,挖掘书源,让学生有书读。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积极主动地拓展学生课外读书量。笔者在所教班级建立了“班级图书角”,有上百册。这些书,有学生捐的,有我个人收藏的;有学生集资从书店和旧书摊上购得的。通过这种方式,集中了课外书资源,使学生能读到更多的课外书。
其次,设法让学生爱读课外书籍。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做到: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要养成选一本就要读完一本的习惯。二是定时。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读就好几天不读。三是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要制定一个读书计划。这些习惯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教师要经常提醒、督促检查。
再次,指导学生学会阅读以提高其学习兴趣。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做“不动笔墨不读书”。①读一读,圈一圈。要求学生阅读时,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查阅,弄懂了再读。②划一划,想一想。一是划出不理解的地方,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是什么意思;二是划出文章的重点句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③抄一抄,写一写。每人一册读书笔记本,摘抄好词佳句,熟读成诵,这是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读过一本课外书,还可以练练笔,写下心得体会,或者模仿文章的精彩片断进行句子仿写,语段仿写。
三、因材施教,实施好情境教学
农村学生生活空间朴实,见识狭窄。但也有其独特文化来源。因此,教师应树立“大语文”的观点,让学生从传统那种封闭式的苦读走向开放型的自主学习。从课堂走向课外,从校园走向校外,使语文成为一泓活水,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学语文,长才干。
对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来讲,要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农村小学语文资源。农村小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农村的田园风光和野花野草中蕴含着无尽的知识。我们要“跳出课堂教语文”,将农村生活作为学生学习的大课堂。因此,我们要让农村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农村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拓展了求知的空间,也培养了学生语文学习中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农村的风景优美,乡土气息浓厚,美丽的大自然又孕育了千姿百态的动植物,这些既是语文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教师可以利用这种优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主探究。学生在作文时就会取得好的效果。如写一写家中养的鸡,农村里几乎家家养鸡,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家里观察鸡吃食、鸡打架、鸡下蛋等等,帮他们列出观察项目,学生就会有目的地观察,主动地观察体会,写作时就不会无话可说了。
总之,今天的小学语文教必须与新课程的改革观念同行,认真根据农村学生的面临的困难和生活空间进行学法指导。引导其学习会自主学习。为我们的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心理》 廖华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版 1999年6月出版
[2]《小学语文教学概论》 金和德 姜永志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版 1999年2月出版
[3]《小学语文教学基本功训练》 李威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版 1999年2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