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优势

来源 :云南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bzwk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珠宝玉石产业是云南的传统产业,云南人发现、开发翡翠的历史已有600多年。因而,云南自古就拥有“翡翠之乡”“玉出云南”的美誉。在珠宝玉石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云南珠宝玉石行业正再次焕发新机,把“玉出云南”的口号再次叫响。


  云南拥有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供应优势。数百年来,云南是缅甸翡翠进入中国的唯一通道,形成了云南历史上玉石贸易和加工的传统优势。同时,云南自身也是我国玉石主产地之一,拥有哀牢山、高黎贡山、广南-麻栗坡-马关、瑞丽-盈江4个玉石资源富集带共400多个矿床。目前已发现的玉石品种在40种以上。其中,文山祖母绿被称为“中国祖母绿”;元江红宝石、麻栗坡海蓝宝石蜚声中外。


  云南已經形成布局合理的珠宝玉石产业市场体系。云南珠宝玉石销售依托云南的旅游线路,即“一个中心,三条线路”,形成了以各主要旅游线路为核心,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市场格局。以昆明为中心,西北线路一支延伸至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等旅游区的终端零售市场;另一支延伸到保山和德宏,即瑞丽、盈江、腾冲等玉石传统口岸和产业基地。旅游线路最终形成了以腾冲-盈江-瑞丽为中心的原材料边贸交易市场;以昆明-瑞丽-腾冲为主的小规模加工及制成品批发市场;以昆明、大理、丽江、西双版纳等全省旅游景区、缅甸东部掸邦四个经济特区为主体的制成品外销型交易市场。云南已经成为国际化的珠宝玉石交易中心和集散地。


  云南珠宝玉石拥有强大的品牌优势。近年来,随着云南旅游业的发展,“云南翡翠”正被越来越多的游客认同。调查显示,广东揭阳、四会等地生产加工的翡翠玉器,60%以上必须回流到云南实现销售。翡翠零售“玉回云南”是业内不争的事实。买珠宝玉石到云南,已成为市场竞争中的主动选择。国土资源部与中国宝玉石协会联合评定的珠宝翡翠三大“中国名牌”:昆百大珠宝、诺仕达翡翠、东方金钰全部在云南。专家认为,“云南珠宝”这一品牌目前的商业价值至少是200亿元,为全国珠宝第一品牌。
其他文献
“十八大”以来,红河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文化市场体系, 以园区建设为龙头,以重点项目为支撑,以骨干企业为载体,促进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经济发展优势转化,促进文化产业与金融、旅游、科技、信息等产业紧密结合与融合发展,全州文化产业发展已呈现出体系不断完善、门类不断齐全、市场日益繁荣、投资主体逐渐多元化、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态势。全州共有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24户,其中重点文化制造业法人单位有9户,
期刊
清末民初,建水是滇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人才荟萃,书画艺术在滇南首屈一指。建水紫陶从清未到解放初期是名家辈出、精品不断的鼎盛时期,从烟斗到花瓶、汽锅、文房四宝等工艺陶器,以工艺独特、造型新颖、装饰典雅而闻名于世。从众多的存世作品来看,建水制陶名家以王永清、向逢春两代人为代表,可以说建水紫陶与书画结合的独特风格起于王永清,而巅峰于向逢春。  随着紫陶的声名远播,建水碗窑村里唯一的街道上
期刊
“玉出云南”,闻名全国。  这是经过了历史沉淀和文化累积的凿凿之说。邻国缅甸是翡翠原矿的主要集中地,新中國成立前的腾冲等地,山高谷深、地薄人稀,生产生活水平低下,很多人选择了马帮“走夷方”的方式到两广及东南亚、南亚等地寻找生计,腾冲与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因马帮年复一年的往来得到迅速发展。出于云南最早的翡翠,就是由马帮从缅甸驮运至腾冲等边境地区,经过当地人创意、雕刻与琢磨,将深埋于矿洞中的毛石变成
期刊
苴却,今云南永仁县旧称,自古就以出产砚石、制作砚台著称,苴却砚石材形成于2.5亿年前,产于永仁县内金沙江畔。  苴却砚集端、歙二砚优点于一身,雕刻集浅浮、镂空、圆雕、深雕、薄意、减地雕刻于一体,形成了厚重浑实、明丽浓郁的多元风格。石品绚丽丰富,有石眼、青花、金星、冰纹、绿膘、黄膘、火捺、眉子、金线、鱼脑冻、蕉叶白、庙前青、玉带、紫砂、鸡血等近百种,其中尤以碧翠神溢,如珠似宝的石眼著称于砚界。因此又
期刊
明朝以来,云南地区汉族聚集地以烧制造青花瓷为主,出现“建水窑”“华宁窑”等著名民窑。而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则以黑陶为主,滇西北迪慶州香格里拉县尼西黑陶制作工艺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滇南以西双版纳、普洱等地的傣族和佤族为代表,其影响顺湄公河而下到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尼西黑陶  与许多曾经辉煌而后凋敝的民间手艺相比,尼西土陶十分幸运,经历数千年仍能完好保存下来,其中既有客观的因素,也有主
期刊
绣花,在楚雄永仁县民间不仅是艺术,更是生活。  千百年来,生活在永仁的彝族女人们在帽子、衣服、围腰上绣花,这不同于T台费尽心思的设计,而仅是生活的自然流露而已。云南的少数民族少女,青春期几乎与针线为伴,她们在挎包、鞋子、鞋垫上也绣上各种图案,搭配夸张鲜艳的颜色,穷极一切强烈饱和的色调,将花鸟鱼虫乃至整个山林间犹如万花筒般呈现在裙摆飘摇之间。  这场视觉盛宴在姑娘们出嫁前达到顶点,待嫁的绣女是天生的
期刊
浸、绘、扎、缝、染、漂、拆、碾。用灵巧的双手把线在织物打绞成结后,进行印染,然后把打绞成结的线拆除,最终变化为极具特色的手工艺品——扎染。整个过程就像是一场神奇的魔术表演。  据史料记载,早在南诏、大理国时代,本地居民就以扎染服饰为日常服饰之一,从《南诏国传》中人物的衣着服饰来看,早在一千多年前,先民们便懂得了“扎采纹绣”。特别是盛唐时期,扎染在大理地区一度成为民间最受追捧的商品,逐渐升级为贡品。
期刊
云南布艺,涵盖了织锦、扎染、蜡染、布扎、刺绣等等多种类型的以布为主要材质或者原料的工艺技艺及其生产制作的产品,在一代一代的传承中绘就了独具魅力的霓章虹幅。令人眼花缭乱的少数民族服饰是为明证,云南少数民族服饰各具特色,对织物的处理技法多样独特,手工与机械在很多地方并存,机械不能够替代的技艺如扎染中的扎花与拆花等技法,仍然被完好地传承延续并发扬光大。  一直以来,布艺在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品业的发展中占据
期刊
傣锦,即傣族的织锦,是流传在傣族群众中的一种民间工艺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少数民族特色。主要产地分布于傣族世居的云南德宏、西双版纳、耿马、孟连等地的河谷平坝地区及景谷、景东、元江、金平等县和金沙江流域一带。傣锦反映了傣族农耕社会的面貌,在许多其他民族农耕社会相关的手工艺都消亡的时候,傣锦就显得特别珍罕。  傣錦,当地称“娑罗布”。汉代傣族属“哀牢”。傣锦也有棉织锦和丝织锦二种。棉织锦基本用通纬起
期刊
明正德七年(1512年),永昌(云南隆阳区)人李德章(字俊贤),在反复多次用永昌盛产的南红玛瑙、黄龙玉、翡翠、琥珀等原料尝试制作棋子之后,终于成功烧制成了“色白如蛋清,黑如鸦青”的世间围棋第一珍品——永子。  从嘉靖皇帝开始,永昌棋子便被列为每年上贡之物,李德章家族烧永子的窑炉也由此有”李氏官窑”的地位,李家烧制的棋子,也从此被视为“国宝”。历史人物传纪《曾国藩》曾提到曾国藩当年手上就有一盒永子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