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第十九届全国人民带包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并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的讲话使我感悟良多,并受益匪浅。本文是以习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来谈谈书法以及我自身的感悟。
关键词: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书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说:“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从习主席讲话中可见民族文化对一个民族的繁荣与强盛是多么的重要。一个优秀的民族必然拥有一个优秀的民族文化,优秀的民族文化有利于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团结,一个团结的民族必然是繁荣的、强盛的。
“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它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提到中华传统文化便离不开书法。
一、从习主席讲话看书法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说:“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任何一门艺术都是由人创造的,因而在本质上都是人的精神的映照,书法也不例外。书法具有抽象性,很难具体地表达情感。在艺术世界中,每一个艺术家都力图表现自己的价值和个人精神,书法家也不例外。书法精神的体现是以书法家的情感介入为桥梁的,这种情感是书法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积累而成的。当一个书法家进入创作是,他会沉入一种很纯粹的情感的状态,例如蔡邕在《笔论》中说:“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说的便是这种纯粹的情感境界。因此能够通过书法表达自身的情感,并能把握住书法精神的书法作品才是好的作品。反之,不具备情感表达,不能体现书法精神的作品不能称之书法。真正的书法家是通过书法来表达情感,甚至能通過书法来表现生命的伟大和人生的起伏,这才是真正的大家。
二、从习主席讲话看书法的革新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以及民间文艺、群众文艺等各领域都要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创新在艺术创作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种艺术,如果不具备创新的能力,那必将会淹没在历史的更替和时代的洪流之中。在书法艺术中,为了适应生产生活的需要,书法字体也在不断地更新演变,由最初的象形文字,例如甲骨文,渐渐演变为籀文大篆,后秦始皇统一文字,李斯等则规范了文字书写,形成了小篆。但小篆仍是笔画繁琐,因此出现“隶变”。到了魏晋时期又形成了楷书的初级形式“魏碑”,发展到唐代,社会繁荣,百花齐放,则形成了法度严谨的唐楷,并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书法家。在书体的演变过程中,书体的风格也在不断的更新与发展。为了使汉字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人们在书写过程中不断地力求便捷,因此出现了一种书体向另一种书体的演变。这种演变的基础正是书法上不断地进行革新。书法家在书法创作中不断地对用笔、结体和章法上进行创新,因此创造出的许多个人书法风格又相互交流,相互影响,舍弃旧法改用新法。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正是因为书法具有强盛的生命力和创新的能力。
三、从习主席讲话谈当代书法创作存在的问题
习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说:“在有些作品中,有的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有的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过度渲染社会阴暗面;有的搜奇猎艳、一味媚俗、低级趣味,把作品当作追逐利益的‘摇钱树’,当作感官刺激的‘摇头丸’;有的胡编乱写、粗制滥造、牵强附会,制造了一些文化‘垃圾’;有的追求奢华、过度包装、炫富摆阔,形式大于内容;还有的热衷于所谓‘为艺术而艺术’,只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脱离大众、脱离现实。”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由王镛、沃兴华等人倡导的“丑书”的书法创作风格风靡一时。这一书法风格潮流又被称之为“流行书风”。前期为“民间书风”,是现代书法创作中取法民间而不是取法古人的书法现象。“民间书风”的盛行是对经典帖学碑学的反驳,与传统经典正法相悖,它适合张扬个性,反对经典和权威。这一书风的可取之处是在气息上自然朴拙,不足之处是在形式上简单粗陋。致使大量跟风者为了在短时间内能入全国性大展,开始从正统的书写模式中脱离出来,转而学习“流行书风”,追求丑怪的形式,以此与众不同,以为能“脱颖而出”。“丑书”的优势在于创作形式的新颖独特,不足之处是形式虽新,但底蕴不深。形式新颖且底蕴深厚,也就是所谓的形神兼备,这是“流行书风”该正视的问题,也是书法艺术家现阶段该思考的问题。由于“流行书风”本身的不足,“流行书风”在持续两年后就被“艺术书法”所取代。正如习主席所说:“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古往今来,文艺巨制无不是厚积薄发的结晶,文艺魅力无不是内在充实的显现。凡是传世之作、千古名篇,必然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
四、从习主席讲话谈书品与人品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说:“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 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努力做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除了要有好的专业素养之外,还要有高尚的人格修为,有“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还要处理好义利关系,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讲品位,重艺德,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欢迎”。谈论一个人的书法总是离不开书品与人品这两个词,世人往往认为人品恶劣者其书品也必然低劣。不然。书法创作水平的高低不能简单的与古代书家的人格、人品相关联。一个人品奸佞之人,未必其书法也是奸佞之相。譬如蔡京。众所周知蔡京为宋朝权相,把握宋朝朝政十几年,一生沉浮于宦海,其为人奸诈,被世人所不齿。虽然蔡京人品不足,但不能否认其高超的书法造诣。但正是因为人品的不足,不能被世人所接受,因此埋没了书名。可见良好的人品对艺术家的重要性。
五、结尾
现如今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播,这是传统文化的福音,也是书法专业学生的福音。我们书法更应该与时俱进,做好继承与发扬工作,屏除浮躁之气,踏踏实实的搞专业搞教育。西方艺术只有绘画雕刻,在中国却有一门书法。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是中华灵魂特有的园地。
作者简介:
艾文馨(1995.12—),女,汉族,籍贯:山东临沂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艺术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书法。
关键词: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书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说:“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从习主席讲话中可见民族文化对一个民族的繁荣与强盛是多么的重要。一个优秀的民族必然拥有一个优秀的民族文化,优秀的民族文化有利于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团结,一个团结的民族必然是繁荣的、强盛的。
“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它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提到中华传统文化便离不开书法。
一、从习主席讲话看书法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说:“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任何一门艺术都是由人创造的,因而在本质上都是人的精神的映照,书法也不例外。书法具有抽象性,很难具体地表达情感。在艺术世界中,每一个艺术家都力图表现自己的价值和个人精神,书法家也不例外。书法精神的体现是以书法家的情感介入为桥梁的,这种情感是书法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积累而成的。当一个书法家进入创作是,他会沉入一种很纯粹的情感的状态,例如蔡邕在《笔论》中说:“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说的便是这种纯粹的情感境界。因此能够通过书法表达自身的情感,并能把握住书法精神的书法作品才是好的作品。反之,不具备情感表达,不能体现书法精神的作品不能称之书法。真正的书法家是通过书法来表达情感,甚至能通過书法来表现生命的伟大和人生的起伏,这才是真正的大家。
二、从习主席讲话看书法的革新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以及民间文艺、群众文艺等各领域都要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创新在艺术创作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种艺术,如果不具备创新的能力,那必将会淹没在历史的更替和时代的洪流之中。在书法艺术中,为了适应生产生活的需要,书法字体也在不断地更新演变,由最初的象形文字,例如甲骨文,渐渐演变为籀文大篆,后秦始皇统一文字,李斯等则规范了文字书写,形成了小篆。但小篆仍是笔画繁琐,因此出现“隶变”。到了魏晋时期又形成了楷书的初级形式“魏碑”,发展到唐代,社会繁荣,百花齐放,则形成了法度严谨的唐楷,并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书法家。在书体的演变过程中,书体的风格也在不断的更新与发展。为了使汉字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人们在书写过程中不断地力求便捷,因此出现了一种书体向另一种书体的演变。这种演变的基础正是书法上不断地进行革新。书法家在书法创作中不断地对用笔、结体和章法上进行创新,因此创造出的许多个人书法风格又相互交流,相互影响,舍弃旧法改用新法。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正是因为书法具有强盛的生命力和创新的能力。
三、从习主席讲话谈当代书法创作存在的问题
习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说:“在有些作品中,有的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有的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过度渲染社会阴暗面;有的搜奇猎艳、一味媚俗、低级趣味,把作品当作追逐利益的‘摇钱树’,当作感官刺激的‘摇头丸’;有的胡编乱写、粗制滥造、牵强附会,制造了一些文化‘垃圾’;有的追求奢华、过度包装、炫富摆阔,形式大于内容;还有的热衷于所谓‘为艺术而艺术’,只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脱离大众、脱离现实。”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由王镛、沃兴华等人倡导的“丑书”的书法创作风格风靡一时。这一书法风格潮流又被称之为“流行书风”。前期为“民间书风”,是现代书法创作中取法民间而不是取法古人的书法现象。“民间书风”的盛行是对经典帖学碑学的反驳,与传统经典正法相悖,它适合张扬个性,反对经典和权威。这一书风的可取之处是在气息上自然朴拙,不足之处是在形式上简单粗陋。致使大量跟风者为了在短时间内能入全国性大展,开始从正统的书写模式中脱离出来,转而学习“流行书风”,追求丑怪的形式,以此与众不同,以为能“脱颖而出”。“丑书”的优势在于创作形式的新颖独特,不足之处是形式虽新,但底蕴不深。形式新颖且底蕴深厚,也就是所谓的形神兼备,这是“流行书风”该正视的问题,也是书法艺术家现阶段该思考的问题。由于“流行书风”本身的不足,“流行书风”在持续两年后就被“艺术书法”所取代。正如习主席所说:“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古往今来,文艺巨制无不是厚积薄发的结晶,文艺魅力无不是内在充实的显现。凡是传世之作、千古名篇,必然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
四、从习主席讲话谈书品与人品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说:“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 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努力做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除了要有好的专业素养之外,还要有高尚的人格修为,有“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还要处理好义利关系,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讲品位,重艺德,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欢迎”。谈论一个人的书法总是离不开书品与人品这两个词,世人往往认为人品恶劣者其书品也必然低劣。不然。书法创作水平的高低不能简单的与古代书家的人格、人品相关联。一个人品奸佞之人,未必其书法也是奸佞之相。譬如蔡京。众所周知蔡京为宋朝权相,把握宋朝朝政十几年,一生沉浮于宦海,其为人奸诈,被世人所不齿。虽然蔡京人品不足,但不能否认其高超的书法造诣。但正是因为人品的不足,不能被世人所接受,因此埋没了书名。可见良好的人品对艺术家的重要性。
五、结尾
现如今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播,这是传统文化的福音,也是书法专业学生的福音。我们书法更应该与时俱进,做好继承与发扬工作,屏除浮躁之气,踏踏实实的搞专业搞教育。西方艺术只有绘画雕刻,在中国却有一门书法。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是中华灵魂特有的园地。
作者简介:
艾文馨(1995.12—),女,汉族,籍贯:山东临沂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艺术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