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应用规范化养蚕技术,才能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提高蚕桑产业的经济效益,通过介绍规范化养蚕技术,使澜沧县广大养蚕农户进一步掌握养蚕技术,提高养蚕农户的经济收入。
[关键词]规范化 养蚕 技术
中图分类号:S8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6-0277-02
澜沧县2015年养蚕5556张,比2014年的4066张增加36.6%,鲜茧总产量204.6t,比2014年的145.7t增加40.4%,平均产量36.8kg/张,比2014年的38.6kg/张减少1.8kg,总产值771.4万元,比2014年的546.6万元增加41.1%, 平均产值1398.4元/张,比2014年的1451.6元/张减少53.2元,参与养蚕农户有946户,比2014年的1037户减少91户,平均每户收入8154元(其中: 户均养蚕收入0.5万元以下的有368户占38.9%、0.5—1万元的有311户占32.9%、1—2万元的有216户占22.9%、2万元以上的有42户占4.4%、3万元以上的有9户占0.9%),比2014年的5270元增加2884元,种桑养蚕已成为澜沧县部分乡(镇)农民增加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因此,应用规范化养蚕技术,才能全面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提高蚕桑产业的经济效益。
1 认真做好消毒工作
家蚕是比较娇弱的经济昆虫,极易感染蚕病,轻则减产,重则粒茧无收,严重影响蚕农增产增收。因此,做好养蚕前消毒防病工作是获得优质高产高效的关键技术之一,根据目前蚕病发生情况,养蚕前重点实施以下消毒防病技术。
1.1 打扫
由于上年晚秋蚕到次年春蚕相距半年多时间,蚕室蚕具、蔟室蔟具等积有尘埃污垢,潜伏有蚕病源物,给春蚕生产构成潜在威胁,因此要彻底清扫干净,不留死角,清出的垃圾集中烧毁。
1.2 清洗
打扫干净后,用清洁水对蚕室蚕具,地面表层认真清洗,并把缝隙中残留的病死蚕的斑迹、尸体、排泄物、茧丝等用小刀刮除,清除蚕病隐患。
1.3 粉刷
对蚕室蔟室的墙壁、顶棚用20%的石灰浆加入有效氯1%的漂白粉液全面粉刷,可使蚕室洁白漂亮,杀灭病源物。
1.4 浸泡
对蚕网、蚕箔等体积较小的蚕具,放入配有有效氯1%的漂白粉液的消毒池中浸泡6h以上,或放入配有3%福尔马林、5%新鲜石灰液的消毒池中浸泡8h,捞出晾晒。
1.5 熏消
养蚕前3~4d将蚕具全部放入蚕室内,并放入炉具,将0.5kg硫磺摊在小铁锅内,放在烧旺的炉具上,待硫磺溶成液体时投入火炭一块,燃烧产生烟雾,室内温度保持24℃以上,关闭门窗密闭一昼夜,然后打开门窗排出药味。
经蚕前彻底消毒后已成无菌蚕室,给蚕儿提供了一个干净卫生安全的环境。养蚕过程中再坚持做好消毒防病工作,并在门口摆消毒草垫,专用脸盆、毛巾、拖鞋,进入蚕室前洗手換鞋,就能实现卫生养蚕无病夺高产。
2 补催青
2.1 补催青的方法
蚕种到达小蚕共育室的前一天生火将室温升至24℃,干湿差2℃。蚕种到达当天,慢慢将室温升至25.5℃,干湿差1.5℃,并将门窗遮黑,避光保护。蚕种进入小蚕共育室后,在弱光下进行摊卵,摊卵的方法是:将两个小蚕簸打湿,以不滴水为度,先用一个小蚕簸,上面垫上一张防干纸,把蚕卵倒在防干纸上,用鸡毛赶平摊匀,每张蚕种摊成25厘米×20厘米的长方形,蚕卵四周用小蚕防病一号围住,以防止蚁蚕乱爬,蚕卵上面再盖上一张防干纸,将另一个打湿的小蚕簸覆盖在上面,用黑色盖桑布打湿拧干覆盖包好置于黑暗处。在补催青过程中,如用明火升温,每隔5~6h应打开门窗通风换气10~15min,防止煤气中毒。收蚁前一天晚上,将室温升至26~27℃,干湿差1.5~2℃,保护至收蚁。
2.2 收蚁
经过1—2天补催青后,有80%以上的蚕卵已经孵化,就可以感光收蚁。
2.2.1 感光
一般情况下春蚕和晚秋蚕早上6:00~6:30感光,8:00收蚁;夏蚕和正秋蚕早上5:00~5:30感光,7:00收蚁。
感光灯与蚕种的距离,100W的灯泡与蚕种斜视距离1.5m,60W的灯泡与蚕种斜视距离1m。
收蚁用叶一般早上采,以叶色黄中带绿,手摸柔软,顶芽下的第2~3叶为宜。
2.2.2 收蚁方法
最常用的收蚁方法是网收法,在感光后的蚁蚕上面盖上二张小蚕网,将切成细条状的桑叶均匀地撒在小蚕网上面,15~20min后,蚁蚕全部爬到小蚕网上面吃桑叶时,提起上面一张小蚕网,把蚁蚕移到另一个放好防干纸的小蚕簸内定座,一般每张蚕种收成两簸,每半张蚕种为一簸,蚁蚕用小蚕防病1号消毒10~15min后给桑,蚁蚕上面再盖一张防干纸。收蚁后尚未孵化完的蚕种,应继续做好补催青工作,次日早上再收,力求一批蚕种两次收完。
3 小蚕饲养技术
3.1 做好蚕室温湿度调节
针对小蚕对高温多湿适应性较强的特点,必须确保小蚕各龄期的标准温、湿度。1~2龄保持27~27.5℃,干湿差0.5~1℃;3龄期温度26~26.5℃,干湿差1~1.5℃,眠中温度适当降低,掌握10日眠3眠。在温、湿度调节上应防止重加温、轻补湿;重白天、轻夜晚;重晴天、轻雨天;重食桑期、轻眠期;重温湿度、轻换气等方面的不足,做到适温适湿,避免低温饲养,适时补湿,昼夜和睛雨天室内温度保持平衡,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光线均匀,使小蚕在良好的环境中生长发育。
3.2 保持合理的蚕头密度
由于饲养的蚕种张卵量在2.7万粒以上,确保合适的蚕座面积显得尤其重要。要确保1蚕2位,防止蚕头过密而影响发育齐一和蚕体匀整度。稚蚕期趋光性和趋密性强,要注意及时扩座、匀座。 3.3 规范小蚕用叶标准
小蚕共育用叶根据各个龄期采摘适熟桑叶,掌握老嫩、厚薄、颜色一致,不采雨水叶、虫口叶和过老、过嫩叶,坚持早晚采叶,采回的桑叶要合理贮藏,保持叶质新鲜。
4 大蚕饲养技术
4.1 合理调节温湿度
4~5龄期温度分别为24~25℃、23~24℃,干湿差分别为2.3~3℃、3~4℃。遇低温阴雨天气时,蚕室内通过升温及雨后及时开门、开窗等措施降湿保温;遇高温干燥天气时,采取蚕室屋面、蚕室内外洒水等降温措施降温保湿。
4.2 保持适度稀密
合理密度是蚕儿健康发育的前提。蚕头过稀,易造成踏足叶,浪费桑叶,也易引起蚕头大小不齐;蚕头过密,易发生蚕爬蚕引起创伤,增加感染蚕病的机会。
4.3 坚持良桑饱食
优良桑叶是蚕茧优质高产的基础。大蚕期叶质要求桑叶成熟度高,无嫩叶、老黄叶、虫口叶等。采叶时间一般在上午10点左右和傍晚为宜,贮叶时间不宜超过12h,每天给桑3次。
4.4 加强通风换气
大蚕通风是高产的关键,常言道:“大蚕靠风养”,就是要求蚕室开门开窗,形成空气对流,晚上低温时适关门窗并注重加温换气,否则蚕儿食欲差,导致蚕儿体质下降,增加发病率,影响蚕茧产量和质量。
5 上簇技术
5.1 上簇前的準备
5.1.1上簇室
选择地势高燥、空气流畅、光线明暗均匀、便于升温排湿的房屋作上簇室。
5.1.2簇具
目前生产上主要推广使用是方格簇,养1张蚕需准备方格簇200片。
5.2 上簇技术
5.2.1上簇适期
发育正常的5龄蚕在盛食期后,食欲逐渐减退,大量排出绿色软粪,体躯缩短,胸部透明,前半身昂起,左右摆动,寻找营茧场所,这时蚕为适熟蚕,此时上簇为上簇适期。
5.2.2上簇密度
纸板方格簇的进空率达80%~85%。
5.3 上簇方法
5.3.1人工拾取法
饲养不整齐的采取人工拾取法上簇,由人工逐头拾取适熟蚕,收集到一定数量后及时送到簇室,均匀投放在簇具上。
5.3.2自动上簇法
利用熟蚕向上爬行的习性,在蚕座上直接放置簇具,让熟蚕自动爬上簇具结茧。
5.4 簇中管理
5.4.1温度
簇中温度以24℃为宜,上簇初期温度宜偏高于24℃,结茧后期温度宜偏低于24℃ 。
5.4.2湿度
簇中湿度以70%~75%为宜。
5.4.3气流
簇中开门窗通风主要是及时排除湿气,提高茧丝质量。
5.4.4光线
上簇室要求光线均匀,防止偏射光和阳光直射,以自然分散光线较为宜。
6 适时采、售茧
当蛹体呈棕黄色便可采茧。采茧时先将“双宫茧”、“畸形茧”、“污染茧”等下次茧采出,然后再采上茧,分别存放,分开出售。
作者简介:
李伟峰;工作单位: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局。
[关键词]规范化 养蚕 技术
中图分类号:S8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6-0277-02
澜沧县2015年养蚕5556张,比2014年的4066张增加36.6%,鲜茧总产量204.6t,比2014年的145.7t增加40.4%,平均产量36.8kg/张,比2014年的38.6kg/张减少1.8kg,总产值771.4万元,比2014年的546.6万元增加41.1%, 平均产值1398.4元/张,比2014年的1451.6元/张减少53.2元,参与养蚕农户有946户,比2014年的1037户减少91户,平均每户收入8154元(其中: 户均养蚕收入0.5万元以下的有368户占38.9%、0.5—1万元的有311户占32.9%、1—2万元的有216户占22.9%、2万元以上的有42户占4.4%、3万元以上的有9户占0.9%),比2014年的5270元增加2884元,种桑养蚕已成为澜沧县部分乡(镇)农民增加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因此,应用规范化养蚕技术,才能全面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提高蚕桑产业的经济效益。
1 认真做好消毒工作
家蚕是比较娇弱的经济昆虫,极易感染蚕病,轻则减产,重则粒茧无收,严重影响蚕农增产增收。因此,做好养蚕前消毒防病工作是获得优质高产高效的关键技术之一,根据目前蚕病发生情况,养蚕前重点实施以下消毒防病技术。
1.1 打扫
由于上年晚秋蚕到次年春蚕相距半年多时间,蚕室蚕具、蔟室蔟具等积有尘埃污垢,潜伏有蚕病源物,给春蚕生产构成潜在威胁,因此要彻底清扫干净,不留死角,清出的垃圾集中烧毁。
1.2 清洗
打扫干净后,用清洁水对蚕室蚕具,地面表层认真清洗,并把缝隙中残留的病死蚕的斑迹、尸体、排泄物、茧丝等用小刀刮除,清除蚕病隐患。
1.3 粉刷
对蚕室蔟室的墙壁、顶棚用20%的石灰浆加入有效氯1%的漂白粉液全面粉刷,可使蚕室洁白漂亮,杀灭病源物。
1.4 浸泡
对蚕网、蚕箔等体积较小的蚕具,放入配有有效氯1%的漂白粉液的消毒池中浸泡6h以上,或放入配有3%福尔马林、5%新鲜石灰液的消毒池中浸泡8h,捞出晾晒。
1.5 熏消
养蚕前3~4d将蚕具全部放入蚕室内,并放入炉具,将0.5kg硫磺摊在小铁锅内,放在烧旺的炉具上,待硫磺溶成液体时投入火炭一块,燃烧产生烟雾,室内温度保持24℃以上,关闭门窗密闭一昼夜,然后打开门窗排出药味。
经蚕前彻底消毒后已成无菌蚕室,给蚕儿提供了一个干净卫生安全的环境。养蚕过程中再坚持做好消毒防病工作,并在门口摆消毒草垫,专用脸盆、毛巾、拖鞋,进入蚕室前洗手換鞋,就能实现卫生养蚕无病夺高产。
2 补催青
2.1 补催青的方法
蚕种到达小蚕共育室的前一天生火将室温升至24℃,干湿差2℃。蚕种到达当天,慢慢将室温升至25.5℃,干湿差1.5℃,并将门窗遮黑,避光保护。蚕种进入小蚕共育室后,在弱光下进行摊卵,摊卵的方法是:将两个小蚕簸打湿,以不滴水为度,先用一个小蚕簸,上面垫上一张防干纸,把蚕卵倒在防干纸上,用鸡毛赶平摊匀,每张蚕种摊成25厘米×20厘米的长方形,蚕卵四周用小蚕防病一号围住,以防止蚁蚕乱爬,蚕卵上面再盖上一张防干纸,将另一个打湿的小蚕簸覆盖在上面,用黑色盖桑布打湿拧干覆盖包好置于黑暗处。在补催青过程中,如用明火升温,每隔5~6h应打开门窗通风换气10~15min,防止煤气中毒。收蚁前一天晚上,将室温升至26~27℃,干湿差1.5~2℃,保护至收蚁。
2.2 收蚁
经过1—2天补催青后,有80%以上的蚕卵已经孵化,就可以感光收蚁。
2.2.1 感光
一般情况下春蚕和晚秋蚕早上6:00~6:30感光,8:00收蚁;夏蚕和正秋蚕早上5:00~5:30感光,7:00收蚁。
感光灯与蚕种的距离,100W的灯泡与蚕种斜视距离1.5m,60W的灯泡与蚕种斜视距离1m。
收蚁用叶一般早上采,以叶色黄中带绿,手摸柔软,顶芽下的第2~3叶为宜。
2.2.2 收蚁方法
最常用的收蚁方法是网收法,在感光后的蚁蚕上面盖上二张小蚕网,将切成细条状的桑叶均匀地撒在小蚕网上面,15~20min后,蚁蚕全部爬到小蚕网上面吃桑叶时,提起上面一张小蚕网,把蚁蚕移到另一个放好防干纸的小蚕簸内定座,一般每张蚕种收成两簸,每半张蚕种为一簸,蚁蚕用小蚕防病1号消毒10~15min后给桑,蚁蚕上面再盖一张防干纸。收蚁后尚未孵化完的蚕种,应继续做好补催青工作,次日早上再收,力求一批蚕种两次收完。
3 小蚕饲养技术
3.1 做好蚕室温湿度调节
针对小蚕对高温多湿适应性较强的特点,必须确保小蚕各龄期的标准温、湿度。1~2龄保持27~27.5℃,干湿差0.5~1℃;3龄期温度26~26.5℃,干湿差1~1.5℃,眠中温度适当降低,掌握10日眠3眠。在温、湿度调节上应防止重加温、轻补湿;重白天、轻夜晚;重晴天、轻雨天;重食桑期、轻眠期;重温湿度、轻换气等方面的不足,做到适温适湿,避免低温饲养,适时补湿,昼夜和睛雨天室内温度保持平衡,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光线均匀,使小蚕在良好的环境中生长发育。
3.2 保持合理的蚕头密度
由于饲养的蚕种张卵量在2.7万粒以上,确保合适的蚕座面积显得尤其重要。要确保1蚕2位,防止蚕头过密而影响发育齐一和蚕体匀整度。稚蚕期趋光性和趋密性强,要注意及时扩座、匀座。 3.3 规范小蚕用叶标准
小蚕共育用叶根据各个龄期采摘适熟桑叶,掌握老嫩、厚薄、颜色一致,不采雨水叶、虫口叶和过老、过嫩叶,坚持早晚采叶,采回的桑叶要合理贮藏,保持叶质新鲜。
4 大蚕饲养技术
4.1 合理调节温湿度
4~5龄期温度分别为24~25℃、23~24℃,干湿差分别为2.3~3℃、3~4℃。遇低温阴雨天气时,蚕室内通过升温及雨后及时开门、开窗等措施降湿保温;遇高温干燥天气时,采取蚕室屋面、蚕室内外洒水等降温措施降温保湿。
4.2 保持适度稀密
合理密度是蚕儿健康发育的前提。蚕头过稀,易造成踏足叶,浪费桑叶,也易引起蚕头大小不齐;蚕头过密,易发生蚕爬蚕引起创伤,增加感染蚕病的机会。
4.3 坚持良桑饱食
优良桑叶是蚕茧优质高产的基础。大蚕期叶质要求桑叶成熟度高,无嫩叶、老黄叶、虫口叶等。采叶时间一般在上午10点左右和傍晚为宜,贮叶时间不宜超过12h,每天给桑3次。
4.4 加强通风换气
大蚕通风是高产的关键,常言道:“大蚕靠风养”,就是要求蚕室开门开窗,形成空气对流,晚上低温时适关门窗并注重加温换气,否则蚕儿食欲差,导致蚕儿体质下降,增加发病率,影响蚕茧产量和质量。
5 上簇技术
5.1 上簇前的準备
5.1.1上簇室
选择地势高燥、空气流畅、光线明暗均匀、便于升温排湿的房屋作上簇室。
5.1.2簇具
目前生产上主要推广使用是方格簇,养1张蚕需准备方格簇200片。
5.2 上簇技术
5.2.1上簇适期
发育正常的5龄蚕在盛食期后,食欲逐渐减退,大量排出绿色软粪,体躯缩短,胸部透明,前半身昂起,左右摆动,寻找营茧场所,这时蚕为适熟蚕,此时上簇为上簇适期。
5.2.2上簇密度
纸板方格簇的进空率达80%~85%。
5.3 上簇方法
5.3.1人工拾取法
饲养不整齐的采取人工拾取法上簇,由人工逐头拾取适熟蚕,收集到一定数量后及时送到簇室,均匀投放在簇具上。
5.3.2自动上簇法
利用熟蚕向上爬行的习性,在蚕座上直接放置簇具,让熟蚕自动爬上簇具结茧。
5.4 簇中管理
5.4.1温度
簇中温度以24℃为宜,上簇初期温度宜偏高于24℃,结茧后期温度宜偏低于24℃ 。
5.4.2湿度
簇中湿度以70%~75%为宜。
5.4.3气流
簇中开门窗通风主要是及时排除湿气,提高茧丝质量。
5.4.4光线
上簇室要求光线均匀,防止偏射光和阳光直射,以自然分散光线较为宜。
6 适时采、售茧
当蛹体呈棕黄色便可采茧。采茧时先将“双宫茧”、“畸形茧”、“污染茧”等下次茧采出,然后再采上茧,分别存放,分开出售。
作者简介:
李伟峰;工作单位: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