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企业的三种盈利模式

来源 :销售与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e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2003年全国黄酒产量达到160万吨,结束了3年来徘徊在140万吨的局面,黄酒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比上年增长16%和20%。全国至少培养了l亿消费者。这个消费升级的概念市场正在变成现实的高成长高盈利市场,消费升级将提供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背景
  1.为探求黄酒未来的发展战略,更好地推动黄酒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中国黄酒品牌企业高层论坛于2004年6月26日在上海召开。会议认为黄酒的现有市场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升值空间还有待进一步开发,黄酒业内人士应具有现代创新意识,紧紧把握市场出现的新的消费趋向,发展新型黄酒,创造黄酒市场新的卖点,开辟新的消费群体。
  2.2004年11月18日,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广告招标会上,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一举夺得2005年9月份~12月份央视黄金时段2个标的。至此,2005年“古越龙山”在央视广告的投放量将逾6000万元。“古越龙山”打响了全力开拓全国市场的第一枪!另据了解,黄酒业中,除古越龙山外还有浙江、上海等地两家企业中标。 3.各地掀起了“黄酒扩建热潮”:上海第一食品集团投资2.8亿元,建成了占地19万平方米厂房,号称“全国最大的黄酒生产基地”;古越龙山合作在岳阳新建的万吨黄酒基地已经进入设备安装阶段;浙江善好酒业集团年产4万吨黄酒基地,已经破土动工;上海冠生园集团公司扩建“和酒”生产基地;字波三立酿酒有限公司正在紧张建设2万吨机械化黄酒生产基地;江苏张家港酿酒有限公司正在扩建年产2万吨的黄酒生产车间;远在东北的辽宁银意集团征地100余亩,开始新建黄酒生产厂。
  整个2004年全国新增黄;酽能在15万吨以上。
  “山雨欲来风满楼”,曾经波澜不惊的行业从暗流涌动到百家争鸣,处处预示2005年必将是万马奔腾的开始。
  
  消费基因的识别和把握
  决定黄酒企业的命门
  
  随着黄酒的行业价值的不断攀升,大量的投资会逐渐被吸引进来,那些在白酒、啤酒,红酒上没有得利的酒业资本又会转而投向这个酒类的第四极。在一片熙熙攘攘的闹剧之下,有谁真正想过两个问题:黄酒到底卖的是什么?黄酒到底怎么卖?很多人可能说是健康,但是这种观念可能把企业的行销引上很危险的方向,走上很可能是错误的道路上。错误导致灭亡,已经有很多前车之鉴!两个问题实质是—个问题,是关于黄酒独一无二价值基因的甄别问题。由于没有在最基本的价值基因上进行甄别,就会出现卖什么都一样,谁卖也一样,反正就是那些做法的同质化现象,同样的行业领军人物的行销过程也很容易被复制,象古越龙山这样的行业领军角色也正在发生这样的危机端倪。
  由于海派黄酒的崛起,上海的黄酒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去年在上海市场虽然仍有1.2亿元销售进账,但面对上海黄酒的不断叫板,古越龙山略显被动。在本埠市场上,会稽山、塔牌等品牌的强力夹击,也让古越龙山感到利润越来越低。
  对消费价值基因进行识别是企业—切工作的开端和本源。这是价值管理的最基本的内容。古越龙山遇到的问题是很普遍的行业现象,啤酒业早已经走过。价值识别不清企业忙活的结果是使企业的利润逐步下降,并最终掉进无利润区。
  “你卖女儿红我也卖女儿红,大家都一样,凭什么你要比他卖的贵啊?”消费者对你的产品价值识别不出来。实践证明进进价值管理的企业大多处于中利润区或高利润区。而进行价值基因识别的企业则具备了在充分竞争状态下保持高盈利的必要先决条件。  今年虽然古越龙山在外埠市场的业绩不错,但是其核心的浙北和上海两大市场却面临盈利下滑的危险境地,作为一家在全国几个省份也仅仅是有限品牌认知的企业,生存牙口扩张的根基皆在其核心市场的盈利支持,而且古越龙山作为消费升级的企业价值也主要是通过核心市场展示,如果核心市场出了问题,那么资本市场就会给它脸色看。资本链是维系古越龙山产业多元化的命脉,一旦作为盈利的核心市场出了问题,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就不单单是黄酒卖不好的问题了。
  当年风光一时的啤酒企业笑到最后的还有几个?原因很简单:快速扩张的质量没有做起来。这个质量就是赚钱的能力,即盈利能力,规模大了,企业反而不盈利了,最后越做越亏。因为常用的规模盈利模式和产品结构盈利模式很容易被复制跟进,很多企业始终没有找到企业独一无二的价值基因,黄酒的扩张刚刚开始,从古越龙山身上我们已经看到了啤酒行业”规模与盈利成反比例增长”的一些端倪。  如何使黄酒避免走啤酒业的老路,从现在开始就要有清晰的企业价值和产品消费价值的识别,并将其作为一切工作的统帅。同样的,对于上海黄酒也如此,那些其他地区的小厂家更应当知道支撑自己生存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否则不但产品要降价,就是企业本身也要降价。
  
  黄酒卖的是营养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酒的种类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既然是酒,消费价值就有大同小异的两面,但是这并不是说因为是酒,其价值就可以模糊甚至很多人认为一些诉求概念差不多可以互换,更有甚者把这种对独特价值的篡越行为美其名曰:创意。对独特价值的模糊是企业不能建立高盈利模式的罪魁祸首!
  酒能卖成中国这个样子在世界上也是一大创举。为什么芝华士的传播画面总是湘挺、垂钓等等生活情趣与自由画面让我们如蝴蝶般跟着几欲翩翩起舞或心驰神往呢?而百威啤酒每次都能通过激情释放的画面给我们意料之外的惊喜从而轻松融入其中呢?  应当申明的是,这绝对不是创意的差距,而是价值基因管理之下品牌调性的集中释放,是价值战略统帅品牌理念。品牌不能建立新的价值,而只能诠释或放大已有的价值,价值的本源是品牌最终要表达的东西,价值基因就是它的国境线,绝对不可篡越。
  问题好象有些枯燥,下面我们仍然从酒上说起。  我们把整个酒行业称为不完全独立行业,因为这些不同的酒之间是存在相当的替代关系的,这不象汽车和房地产。那么消费者在喝酒的时候为什么喝啤酒不喝白酒?什么场合一定要喝黄酒?导致消费者做出最终选择的潜意识到底是什么?消费者在过程中得到的到底是什么?回答清楚这些问题,我们也就可以知道几大主流酒的价值基因了。
  

大家看是不是这样的?什么东西就是什么东西,不能混淆。 了解不同种类的酒价值基因,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的全价值并进行管理和优化,最终维持或达到高盈利状态了。 那么,目前中国黄酒业到底是怎么卖酒的呢?
  可以看到,黄酒的行业格局大致是“前有狼,后有鼠,中间都是小蚂蚁”。产销主要集中在四省一市,即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和上海另外安徽产销量也很大。
  沪浙一带的黄酒企业无论是产业规模、行销理念、市场化程度或者品牌价值认同度都在全国处于顶尖水平,因此,这些企业的做法、想法以及现有的盈利模式绝对是能够代表全国黄酒行业的整体趋势或水平的。
  模式一:浙江的大企业卖的是产品形式和产品结构以及地方的历史特别文化,比较全面和综合,基本属于发展中的全价值盈利模式,支撑消费的主要是以产品为载体的综合实力,所谓的品牌认知是与地方的历史特别文化相联系的,单独的产品品牌脉络不是很清晰。
  综观浙江黄酒的种种行为特征更象可口可乐的感觉。
  模式二:上海的大企业以和酒为代表,主要是品牌盈利模式里的品牌覆盖类型,以新生代为目标消费群,通过广告树立崭新的产品形象,建立了亲情的消费者价值,这是对营养这种价值基因的拓张,营养是一个内敛的价值,所以选择亲情是很有价值依据的,上海其他黄酒也可走感情诉求的路子。
  因此上海黄酒从价值趋向来看与百事可乐相似。
  模式三:其他小酒厂则是跟进、模仿,如果硬要说哪种盈利模式的话只能差强人意说是产品结构盈利模式,象古越龙山、会稽山等大企业做的是既有产品内容又注重产品形式的价值产品,那么其他小厂家则纯粹是形式产品了。
  沪浙以外的其他地区处于“杂、乱、小”的状态。这些企业基本处于政府和地方保护之下,市场化不充分。其生存根基主要是非市场的地方保护和狭隘的乡土情节。这些企业不能代表行业发展的潮流,属于被整合的对象。基本无盈利模式可言。
  从目前的盈利模式上来看,整个行业还没有非常明确、成熟的盈利模式,除了上海的和酒的品牌模式还算清晰之外(只是从表现上如此,实际是不是进行价值管理了还未知,没有价值管理出事只是时间早晚问题),其它几个企业在盈利模式上还是处于边缘的、模糊的状态,在品牌模式的压力下有走弯路的可能(如啤酒企业一样靠产品结构来拉升业绩,最终掉进以降价为主要手段的规模盈利的陷阱里),同样上海的企业也应引以为戒。
  
  黄酒变为黄金的盈利模式
  (全价值管理模式)
  
  这种盈利模式目前只有绍兴的几个大酒厂具备基本的实施条件,在经营要素的全价值上还属综合。这和绍兴酒的定位有关系。绍兴酒在黄酒里代表的就是正统,在消费价值的节制性价值区间里,与品牌有一定关系,但细致甄别后发现还不是品牌,是一种长期以来形成的跟绍兴这个地方联系起来的文化认同或共识,要打动这样的消费者,企业必须给出一个独特的理由,可能是深深埋在骨子里的历史沉淀的东西,比如皇帝情节,皇帝是独一无二的,至高无上的,是不可篡越的,这点和绍兴酒在黄酒中的价值认知是统一的:提起黄酒,大家自然就想到绍兴,绍兴黄酒在人的心目中是第一,是无法被复制和超越的,绍兴黄酒就是中国黄酒的旗帜标杆,代表一种精神的终极高度!这是所有黄酒企业都没有的全价值匹配的根本条件。
  一旦找到这个东西,那么节制就变成放荡了。皇帝和黄酒的营养是一脉相承的,如果把绍兴黄酒定位在皇帝价值级别(甚至如果再开发类似皇酒的超高档产品),在辅助开发出一套类似的皇酒礼仪,那么企业只做产品内容就可以,什么营销4P、5P者休矣。这就是价值管理的伟大力量。
  为了把黄酒真正变成黄酒中的黄金,就需要围绕这一基本点进行配套要素的价值管理工作,比如费者、产品、品牌、渠道、人力、原料等等,当企业全价值匹配到最佳状态时,企业的沟通成本、时间成本、机会成本都将是最少的,同时企业各项工作的效益都将成倍增加。
  上海黄酒仍然要继续延续目前的品牌模式的路子,只是可能在价值分层上发掘更多的价值层来达到多元化和差异化,一定不是走浙江的路子,这一点上海拼不过绍兴黄酒,上海黄酒的价值应当在传统和个性区间之间寻找,上海黄酒做不了行业的皇帝,但可以做行业的大臣。这样,两大黄酒系就能各避锋芒,交叉覆盖市场,最终—起笑傲神州。
其他文献
2003年的补肾市场,一场由北京某公司发起的“男人性商革命”席卷了整个保健品行业,被业内视为补肾产品市场操作的巅峰。据此,很多业内权威人士断言,它创造了补肾市场的一个神话,为补肾产品设立了一个标杆,在5年时间内,将没有任何补肾产品能够创造这一辉煌!  时隔一年,这一断言便被一个售价38元的补肾产品所击破。短短4个月,由健道代理并全程策划的吉达强身胶囊(化名,下同)在国内22个省份的销售量蹿至补肾产
期刊
随着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改变,那种依靠一两个人打天下的个人英雄主义已经成为明日黄花,“团队”这个概念被重视起来,一个产品、一个品牌、一个企业是否成功,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负责这个产品、这个品牌、这个企业的团队是否优秀。如果说构筑一个优秀的团队是一项艰苦而巨大的工程,那么保持一个优秀团队长久的“优秀”则是一项漫长而没有终点的赛跑,这一切都需要不断进行团队建设。  团队建设并没有出奇制胜的“法宝”,但是
期刊
被拒绝的电话    主动出击开发客户对销售顾问的要求非常高,对大量资深销售顾问的研究表明,在接触新客户的最初阶段,并不是单纯依靠产品知识、权威的形象才可以接近客户的。资深销售顾问有一个一致的认同是:如果无法取得客户的信任,销售根本无法进行下去。  张旭是友邦保险公司的高级销售顾问,他提供了一个才入行做保险电话销售的录音。  张旭:“您好,王小姐,我是友邦保险的高级顾问,我这里有一个送给您的奖品,我
期刊
“1:1:1”,“好吃你就多吃点”,“××蛋黄派,大家都喜爱”,“我爱(要)××”,相信这些字眼经常回响在消费者耳边,生硬也好、通俗也好、直接也好、标新立异也好,厂家无不希望将这些口号根植于消费者的选择心理,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企业希望其产品和品牌与消费者沟通的侧重点。暂且不论其效果如何,客观上大家都试图在产品本身与传播表现之间,达到某种最默契和最具实效的相互支撑。  对于快销品的市场总监而言,
期刊
——“2004营销盛典”在京举行  营销盛典期间举行了2004年度“中国企业营销创新奖”颁奖典礼。本届评选历时三个月,收到参评企业资料572份,共有1万多名读者、网友参与投票,经专家评委会审定,娃哈哈集团、广州高露洁等11家企业获得2004年度“中国企业营销创新奖”,利郎时装、一汽丰田等9家企业荣获2004年度“中国营销创新奖入围企业奖”。销售与市场杂志社社长,总编辑李颖生表示,任何企业都不否认创
期刊
网络业,哪里还有金矿?    网络业,造就中国富豪的行业  1998年中国上网人数尚只有118万人,而2004年底的最新数字已达9400万人,短短6年的时间里发展近80倍,发展速度极为惊人!  这样高速发展的网络业使一批先行者们发了大财,如:门户网站这座金矿造就了网易的丁磊(个人身价75亿元);聊天交友这座金矿造就了腾讯的马化腾(个人身价10亿元);网络游戏这座金矿造就了盛大的陈天桥(家族身价90
期刊
时间:2004年8月1日~12月31日  地点:无锡传统通路  目标:有效地管理经销商,提升业绩    背景    1.市场基础状况:无锡——苏南城市的代表,经济水平较强。但由于2002年以来原来的经销商市场操作粗放等各种原因,导致市场基本要素表现比较差,直接结果是无锡传统通路2004年1~7月销量比2003年同期下降了17%!排在江苏倒数第一(同期的苏州、常州等都有20个点以上的增长)。  由于
期刊
——答复一位保健品经销商的求助信各位专家:  你们好!  冒昧给你们写信,惶恐之余,还望得到贵团队的指点,这里首先道声谢谢!  一直以来,我在一家国内较大的医药上市公司从事销售方面的工作,自觉积累了许多营销经验。这几年自己手头也有了十几万元积累,很想找机会自己干一番事业。  前几个月,我了解到一种保健品在N市很畅销。方法很简单,整版广告一上,消费者就抢购。我觉得这是个好产品,为了稳妥起见,亲自到N
期刊
穷而后工引力——发又多快速成就止脱生发市场现象解读  盈利力是企业发展最根本的牵引力,它能使企业顺利地整合各种战略资源,完成企业内部资本与外部资本的有效对接,实现市场的快速扩张、完成从产品到品牌的高度跳跃。盈利力是企业多种基本能力的综合体现,其中最重要的是市场潜力、产品力和渠道力。  能否成功启动市场是很多企业面临的第一道门槛,从—个企业启动市场初期的状况,最能看出产品盈利力的强弱。发又多在国内招
期刊
从2000年至今,在宁波中心城区,国际大超市如家乐福、麦德龙、乐购等纷纷进入,在县级市场,华联、联华加盟店与小型连锁店快速发展,全面开发。伴随着这些变化,在宁波保健品市场上,医药终端的作用日益式微,保健专营店开始萌芽。与此同时,治疗市场开始淡化,礼品市场占据主导,日常保健市场快速发展,市场细分日益明显。  1996年进入字波市场的昂立一号,一度创造了出色的业绩;而今,却举步维艰,年销量从最高时1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