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致急性迟缓性麻痹的临床特点研究

来源 :中国全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ha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致急性迟缓性麻痹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8例手足口病伴急性迟缓性麻痹患儿进行临床观察,行病原学检查、颅脑和脊髓磁共振检查及脑脊液检查,行心肌酶、神经-肌电图检查。给予免疫球蛋白、地塞米松、鼠神经生长因子、弥可保等治疗。随访2个月观察预后。结果手足口病所致急性迟缓性麻痹多见于2岁以下儿童(22/28);麻痹前期均有典型手足口病的皮疹。81.5%(20/28)的患儿合并病毒性脑炎。81.5%(20/28)的患儿脑脊液压力或常规异常。咽拭子EVPCR和血清免疫学检查均显示有9例患儿肠道病毒71型(E
其他文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者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形成一种自觉的习惯,这是学生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的起点和行为动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  一、质疑:让学生善问会问  1.营造氛围,巧用鼓励,让学生善问。  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术后使用中药八珍汤辅助肠内营养对住院天数、肠内营养管喂天数、营养支持费用、住院药品费用比例、住院总费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单盲、对照研
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在对教材文本进行解读分析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能力和素养,是一个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审美情趣、创新能力、思辨能力等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也是一个优秀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重要体现。它还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文本的解讀能力,是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良好的文本解读能力对语文教师至关重要。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出“一文一生一带”法解读文本的教学方法。  所谓
以人为本的精神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角色,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过程。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
12名健康受试者一次口服两种扑热息咀嚼片后,用高效液相法测定扑热息痛的血药浓度。其血药浓度和过程符合一室模型,国产扑热息痛咀嚼片A的药代动力学为:T1/2Ka=0.3806±0.2816h,T1/1Ke=1.761±0.8930h,Tmax=0.9023±0.4179h,Cmax=7.0728±1.2264mg/1,AUC=26.8579&#
在数学作业批改中,教师通常只是注重对与错的机械评价,频繁标示以“√”、“×”等方式来评判。由于教师批改作业存在单一性和冷漠性而缺少感染力和人情味,学生总是处于接受审查的被动地位,从而失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常在作业批改和教学过程中尝试渗透人文教育起到了立竿见影、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谈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评语点拨,指导思考  评语,不仅要反映学生解题的正误,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