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直接决定教育质量。有趣的课堂能让学生更有“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中只有学生对老师感兴趣,那么相对应的课堂参与度就高,才能产生“有效”的教学成果。有效的课堂实施需要优化教师的教育活动。
关键词:兴趣 学生 课堂参与度
正如斯大林说的:“教师是人类的工程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需要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培养学生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基于此,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课堂参与度。
一、重视学生体验新知识的过程
为了充分展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作用,可以使用观察,类比,知识转移和实际操作等学习方法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小学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尽管学生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完全重复发现人类经验知识的过程,但是,适当地参与知识的发现和探索过程以及理解某些数学知识的起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和理解知识,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创造力。
例如,笔者在执教《数的产生》这一课时,课前备课查找关于数的产生资料,然后在上课的时候给学生出示资料,让学生看完资料后,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来给其他同学讲解数的产生,学生说完,我在旁边补充不足之处。然后认识以前的记数符号,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过程,珍惜人类灿烂的文化遗产。
二、通过动手操作内化抽象知识
笔者还通过带动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教学,以更好地理解从直观到抽象的含义。从而体现《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笔者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课时,首先以学生为工程师,并修建了创建两个花坛情境,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长方形,让学生先猜测哪个花坛大一些?通过猜测,学生得出结论:要想得到哪个花坛大,就是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積。基于以前的经验,学生们考虑通过计算网格面积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通过讨论,比较,得出结论。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剪,移,拼”等动手操作让学生来验证结论。学生通过体验知识积累过程来品尝成就感。
这也正如华东师范大学大学教授周彬所说的,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持久的兴趣就得让他们在课后有真正的收获,而且这种收获是可持续的,对自己的功效是长久的。换句话说,该方法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利用有效获取学科知识来建立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和信心。
三、加入游戏环节调动学生兴趣
有时,数学课也通过游戏进行授课。游戏是教学或玩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他们就能在课堂上更积极地学习。
笔者在教学《积的变化规律》时,创设了带大家到刺激战场去“吃鸡”。但要先捡物资,从物资里面找到我们所需的关键线索以及有用“装备”,接下来去找关键狙击点,攻克新知,最后打扫战场,瓜分物质,成功“吃鸡”。课前复习,探索新知识链接到三个课堂练习的链接,连接游戏过程。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并最终成功“吃鸡”并进入该节课应用的升华阶段。在找到关键狙击点时,一生说:什么时候才能吃到鸡啊?当游戏向他展示了他学习感兴趣的内容时,这种设计可以帮助他行使自己的意志,并使他明白一切都应该由自己的努力来完成。
“这节课上得真有趣!”下课时一名学生说。从学生的话中我能感受到这样设计的成功,学生已经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了数学的学习之中。再如《积的变化规律》一课中,在初步学习积的变化规律后,我为学生活动留出了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创造几个含有积的变化规律的乘法算式。这些计算是由学生自己创造的,对自己创造的算式进行再一次学习的积极性很高。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学习,而非别人强加。
四、总结与反思
数学是一门非常逻辑和抽象的学科。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老师必须指导学生,使他们能够自愿学习。只有积极学习和思考,数学才能进步提高。因此,通过尽可能地指导和激励学生,创造各种情况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可以帮助他们学习数学。
在数学课上,应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数学属于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学习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只有思考才能真正内化知识。学生从与数学相关的生活知识出发,自己动手做并在老师的帮助下获得经验,通过类比,分析和推导,逐步习得数学思维。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并在总结中反思,内容涉及自己在一节课里都学到哪些数学知识,这个知识在生活中能否帮助自己,学习过程中自己是否积极主动等。这是数学内部化的必要条件,它要求学生理解和理解自己,并学习数学的学习经验,思想和方法。让学生学习如何利用他们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参考文献:
1.周彬.课堂密码[M].上海:华东师范学出版社.2009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品尚实验学校 张想
关键词:兴趣 学生 课堂参与度
正如斯大林说的:“教师是人类的工程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需要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培养学生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基于此,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课堂参与度。
一、重视学生体验新知识的过程
为了充分展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作用,可以使用观察,类比,知识转移和实际操作等学习方法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小学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尽管学生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完全重复发现人类经验知识的过程,但是,适当地参与知识的发现和探索过程以及理解某些数学知识的起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和理解知识,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创造力。
例如,笔者在执教《数的产生》这一课时,课前备课查找关于数的产生资料,然后在上课的时候给学生出示资料,让学生看完资料后,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来给其他同学讲解数的产生,学生说完,我在旁边补充不足之处。然后认识以前的记数符号,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过程,珍惜人类灿烂的文化遗产。
二、通过动手操作内化抽象知识
笔者还通过带动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教学,以更好地理解从直观到抽象的含义。从而体现《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笔者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课时,首先以学生为工程师,并修建了创建两个花坛情境,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长方形,让学生先猜测哪个花坛大一些?通过猜测,学生得出结论:要想得到哪个花坛大,就是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積。基于以前的经验,学生们考虑通过计算网格面积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通过讨论,比较,得出结论。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剪,移,拼”等动手操作让学生来验证结论。学生通过体验知识积累过程来品尝成就感。
这也正如华东师范大学大学教授周彬所说的,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持久的兴趣就得让他们在课后有真正的收获,而且这种收获是可持续的,对自己的功效是长久的。换句话说,该方法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利用有效获取学科知识来建立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和信心。
三、加入游戏环节调动学生兴趣
有时,数学课也通过游戏进行授课。游戏是教学或玩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他们就能在课堂上更积极地学习。
笔者在教学《积的变化规律》时,创设了带大家到刺激战场去“吃鸡”。但要先捡物资,从物资里面找到我们所需的关键线索以及有用“装备”,接下来去找关键狙击点,攻克新知,最后打扫战场,瓜分物质,成功“吃鸡”。课前复习,探索新知识链接到三个课堂练习的链接,连接游戏过程。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并最终成功“吃鸡”并进入该节课应用的升华阶段。在找到关键狙击点时,一生说:什么时候才能吃到鸡啊?当游戏向他展示了他学习感兴趣的内容时,这种设计可以帮助他行使自己的意志,并使他明白一切都应该由自己的努力来完成。
“这节课上得真有趣!”下课时一名学生说。从学生的话中我能感受到这样设计的成功,学生已经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了数学的学习之中。再如《积的变化规律》一课中,在初步学习积的变化规律后,我为学生活动留出了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创造几个含有积的变化规律的乘法算式。这些计算是由学生自己创造的,对自己创造的算式进行再一次学习的积极性很高。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学习,而非别人强加。
四、总结与反思
数学是一门非常逻辑和抽象的学科。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老师必须指导学生,使他们能够自愿学习。只有积极学习和思考,数学才能进步提高。因此,通过尽可能地指导和激励学生,创造各种情况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可以帮助他们学习数学。
在数学课上,应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数学属于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学习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只有思考才能真正内化知识。学生从与数学相关的生活知识出发,自己动手做并在老师的帮助下获得经验,通过类比,分析和推导,逐步习得数学思维。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并在总结中反思,内容涉及自己在一节课里都学到哪些数学知识,这个知识在生活中能否帮助自己,学习过程中自己是否积极主动等。这是数学内部化的必要条件,它要求学生理解和理解自己,并学习数学的学习经验,思想和方法。让学生学习如何利用他们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参考文献:
1.周彬.课堂密码[M].上海:华东师范学出版社.2009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品尚实验学校 张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