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故事

来源 :商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haoyi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买年货
  周彦辉
  
  人到中年,对于年的印象,却只在过去的记忆里,那个贫穷却记忆深刻的年代。
  时光倒回四十年,那时的中国,正处于缺衣少食的时期。一切生活用品都是按计划供应,要购买任何一种产品都要凭票,如粮票、布票、自行车票……不过,不管人们平时怎么节省,过年都是丝毫不敢含糊的,可以说是毫不吝啬。杀猪宰鸡,鞭炮年画,孩子的新衣新鞋,最重要的就是买年货了。
  小时候,每逢年前腊月的三、六、九日,我总是乐颠颠地跟着父亲一路步行七八里,到县城的集贸市场,采买年货。花椒、大料、桂皮、茴香籽是炖肉必用的香料,鱼总要来十几条,若是需要大米、油、盐、酱、醋、茶,还有酒和糖,须到国营的副食店和食品店。面对平时少见的饼干、蛋糕和糖果,我只能贪婪地闻闻香味,再和着口水咽到肚里。然后去新华书店,父亲挑选了两套年画和一付画轴,卷成筒。我的眼睛却始终瞄着柜台里的一本本小人书,每一本都让人新鲜兴奋。最后比较来比较去,痛下决心,选中了一本,就扭过头来央求父亲。父亲犹豫一番,大约是拗不过我,很不大情愿地掏出一块钱来。
  我抓起书,小心地揣进怀里,一路上高兴得手舞足蹈。
  回家的路上,又碰上“炮”市,就是专门卖鞭炮的集市。那时候人们虽说囊中羞涩,对鞭炮却是出手大方。这里人山人海,“炮”声震耳欲聋。几十辆马车围成一圈,车上码垛着整齐的鞭炮,还站着人。只见车上一人用竹竿挑起一挂鞭炮,大喊一声:看我们的!顿时,炮仗乒乓作响,火星四溅,响声清脆,人们就一涌而上,争先掏钱购买。这也许是活生生的广告。事后大人说,当众燃放的鞭炮当然是最好的。但也有弄巧成拙的时候。一次,有一位嘴里的大话刚刚吹完,鞭炮却发出噗嗤、噗嗤的响声,引得众人大笑。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人们就懂得了作广告,也有了假冒伪劣产品。
  除了去集贸市场,剩下的年货靠自给自足了。谁家杀了猪,村里的大喇叭就通知人们去买。豆腐都是自己磨制,用卤水点。主食自然是馒头,里面有红豆馅或大枣。
  另外,人们还用糜子磨成的面粉摊一种叫“泸锅”的煎饼。摊煎饼的锅,怎么看怎么像一只乌龟,三足,有盖,黑不溜秋的。与一般锅不同的是,锅的中央是凸起的。等到锅烧热后,抹上油,母亲用一把勺子将调好的面糊糊从中央浇下,再将盖子盖上。大约过一两分钟,煎饼就熟了。母亲就用一根筷子从中间将其挑起,放到篮子里。
  越是贫穷的年代,孩子们对生活的渴望就越强烈,对过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并从中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过年的快乐似乎完全属于孩子。那时,我想,要是天天过年多好啊!父母听了,却一笑了之。
  待到天天都可以过年的时候,我的孩子已跟我那时一般大,只是他没那么盼着过年了。
  
  年画和烟票
  阿庆
  
  过年是老百姓的大事,即使在贫穷的岁月里,老百姓的年也要过得有声有色。
  在北方,过年的时间恰好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但因为有了这么个节日,从前冷冷清清的街道上行人慢慢多了起来,后来不知从哪儿传来零星的鞭炮声,好像是年的脚步正不紧不慢地走来。再后来,鞭炮声越来越多了,年真的就近了。
  我们家过年的步骤是从买年画开始的。妈妈喜欢画画,也会欣赏画。我记得最清楚的年画,一张是一个胖娃娃怀抱着一条大鲤鱼;还有一张的场面很气派,在冰天雪地的大江之上,凿开了个大大的冰窟窿,一群人在封冻的江面上正拉起收获的鱼网,有的人摘掉了帽子、有的人甩掉了棉衣,脸上带着快乐和自豪,齐心协力拉着沉甸甸的鱼网,网里欢蹦乱跳着大大小小红色的、金色的、灰色的鲤鱼。只要在墙上帖上年画,过年的气氛就出来了。
  我老爸喜欢吸烟,平时抽一种叫《葡萄》的便宜烟,过年时能够得到一张票,买上几盒好烟,老爸因此可以解解馋,我也能够得到几张少见的烟纸(即烟标)。记得那时的好烟有《江帆》、《恒大》、《牡丹》等,人们十分珍惜一年一次改善生活的机会,即使再困难也不肯让烟票“白瞎”了。
  
  包饺子
  老说
  
  大年三十的晚饭前,家家都会放挂鞭,是辞旧迎新之意,也是告诉大家,我们家开饭啦!
  俗话说:谁家过年不吃顿饺子。年夜饭有两样东西必不可少,一是包饺子,一是晚餐一定要有鱼。
  小的时候,只有过年才能美美地吃上一顿饺子。为了过年包饺子,妈妈总会特意买几斤沙子面。据说这种面特别筋道,用它包的饺子不乱汤。因为价钱较贵,平日里我们家不舍得买。包饺子的时候,妈妈特意招呼我看看这难得一见的沙子面。果然,沙子面名副其实,比一般的面粉要粗,能看到细小的颗粒,就像沙子。老爸说,这是双合盛出的面粉。后来我知道,双合盛是哈尔滨的名牌面粉厂,也是一个老牌企业。可惜,如今双合盛的名字在市场上消失好久了。那时的饺子馅无非是一点点猪肉,拌上大白菜馅。包饺子以前,妈妈会发给全家每人一根红布条,或装在口袋里,或系在头发上(更小的时候,是每人一朵红花,我家唯一的大男人爸爸除外),嘴里还要吃着糖包饺子。通常,我们会包几个裹硬币的饺子,大家都盼望着初一早晨能吃到它,让自己有更多的财气。包完饺子不能说包完了,要说报得了,呵呵,新的一年,就图个吉祥如意。
  那时从来没有感觉饺子不好吃的,家里不富裕,很小我学会了知足。
  
  打年糕
  >>元元
  
  我在绍兴一个比较富庶的小村庄长大,关于春节的美好记忆都在那里。
  大年三十,年的气息是最浓的。家家户户门前都贴上了春联,开始打年糕。那时候邻里关系非常和睦,家家都大门敞开,小孩只要有力气,就可以不停地蹿到东蹿去西,运气好的就会收到有巧手的阿姨用未成型的年糕捏一只小动物,小孩们欢天喜地地等它干掉,然后拿着向别的小朋友炫耀。
  打年糕是每年新年必不可少的事情,小的时候总喜欢赶往打年糕的地方,看着糯米粉变成香喷喷的年糕。
  开始了,一些老奶奶把一袋面粉一点点地撒在一个特制的网上,再一一地把沾在一起的面粉分开。这时,老爷爷们在灶上烧水,面粉处理好了,水也烧开了,于是把面粉放在一个木桶里,把木桶放在烧着火的灶上。一会儿,面粉熟了,还是粘粘的。接着,一个叔叔把它抱到一个缸里, 缸里面还放着一个“大榔头”。听大人说那个“缸”叫石臼,那个“大榔头”叫臼把,打年糕的叔叔把蒸熟的糯米粉放入石臼,然后用臼把打年糕。不过一会儿,热腾腾的糯米粉在石臼里冒着热气。叔叔拿起臼把,朝年糕打去。一会儿,一位叔叔放下臼把,翻动一下年糕,另一位叔叔放一点水,这样是为了不让年糕粘住石臼的底。小时候不懂事,见他们打年糕,手有些痒痒,就说“叔叔,我也要打!”那叔叔一听,笑着说:“你行吗?连臼把也拿不起!”我总有些扫兴,但不一会扑鼻而来的香味,会让我不由自主地拿块年糕往嘴里塞。哇!粘粘的,香香的。
  现在农村人亲手制成的年糕很少吃到了,城里用机械做成的年糕,也还喜欢吃。
  
  过年的消费清单
  >>晓晓
  
  李刚(化名)是北漂的一员,在一家私企任部门经理,老家在广州,女友是北京的,06年是带着女朋友一起回家过年的,安慰一下妈妈。
  “过年”的概念其实在李刚的脑子里早淡化了,如今生活水平好得每天都吃啥啥不香,干啥啥没劲了。不再像小时候一样盼着过年有好吃的,有新衣服穿。回家过年主要是和家人、朋友聚一聚,但得花上一大笔钱。
  机票钱是主要的开支。托朋友提前订的机票,七折,加上机场建设费一张票就得一千多元。两个人来回的路费就差不多4000多元。
  一年难得回去一趟,得给父母和亲戚买点儿礼物吧。和女朋友抽空去西单商场给爸妈每人买了一件衣服,500多元。虽说现在北京的特产广州都能买到,但心意不一样嘛,还得从北京买了带回去。于是数了数人头,买了三只全聚德烤鸭,差不多300元;再买些北京果铺什么的,200多元。
  春节走亲访友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在老家人的眼里,能在北京立足,并且有份不错的工作是很了不起的,所有的亲戚朋友都会十分羡慕。请客送礼,钱少了根本拿不出手,自己也觉得没面子。照着2000元花吧。
  压岁钱必不可少。两个小堂妹、一个小表弟还有一个小表妹,每人得100元吧,大表哥去年结婚有了宝宝,当然也少不了。
  第一次和女朋友回家,得带她在广州转转吧。南方的东西时尚,买条K金的项链、买几件衣服,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还好,女友没提议顺便去趟香港。
  同学聚会是回家的一大内容。大年初一正好有同学结婚,大伙儿都去。份子钱送上200元。
  另外,还要留下一点钱备用,给未来的岳父岳母买礼物。回家过趟年,怎么也得花个万把块钱。
  现在又快过年了,女友提议今年的春节去韩国五日游……
其他文献
博客昵称:灰姑娘  博客属性:粉丝    大导演不能完全从岁数上体现。看张艺谋三十几岁时拍出的片子,很大气,是未来大导演的路子,可等他由小张同志变为大叔级导演后,还没等他的大气成为更大的气候,先学会大把花钱了。也恰恰是在张艺谋大把花钱拍电影之后,不少观众对他的影片开始失望,面对张氏新片浓烈的色彩和形而上的画面,说张氏原先追求的人文精神已被唯美的视觉语言稀释了,担心再这样下去,“张艺谋”三个字或许就
期刊
博客昵称:有心如歌  博客属性:乖乖女    又到一年就业时。报上的招聘信息每期都在更新,各个招聘会依旧红红火火,各地大学生奔波于招聘会中,嘴里冒着白气,脸上或疲惫或焦急地互相问:“卖了吗?”  切莫惊讶,“卖了吗”如今已经成为大学生的见面问候语,意在将签合同比作卖身契,将找到工作比作将自己卖出去,无奈:找工作太难了。  我的同学茵茵揣着厚厚一沓简历,早早地等在北京国展招聘会的门口。她家在遥远的湖
期刊
博客昵称:多多   博客属性:追梦人    在百废待兴的改革之初,中国经济已近崩溃边缘,巨大的就业压力和严重的商品短缺将中国经济推向十字路口,如果继续靠“大锅饭”的方式解决诸多民生问题,只能是给粥锅里添水,既不能共同温饱,更不可能共同富裕。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至少扩大了一部分行业和“一部分人”生存发展之路。实践证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推动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改善了社会生
期刊
博客昵称:胡列列  博客属性:自由人    圣诞节前夕,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等名校或科研单位的十位哲学或教育学博士,联合署名在网上发表倡议书,呼吁中国网民慎对圣诞节。倡议书说,“西洋文化在中国已由微风细雨演变成狂风骤雨,最为直接和集中的体现,莫过于圣诞节在中国的悄然兴起与日趋流行”,这“表明我们正在逐渐演变成一个西洋文化主导的社会”。博士们认为,“基督教”
期刊
博客昵称:老梦  博客属性:愤青    因为物业费和供暖费收不上来,我居住的小区物业快干不下去了。前几天跟物业经理聊了一会儿,他说现存的采暖用煤只够烧一个礼拜了,而且已经欠着煤商好几笔的煤钱。物业正跟业主委员会合计着召开业主大会,研究如何解决欠费问题。  不知道结果会怎么样,情形似乎不太妙。  每个不交费的业主都有自己的理由,惟独这个小区的破败似乎压根就与他们无关,不知道到了整个小区的房子都变成一
期刊
博客昵称:灰灰  博客属性:老实人    2006年曾有媒体刊登了题为“大学骄子‘落魄’与教育‘死结’”的文章。作者似乎把“死结”问题归结为家长的功利性,却也没有肯定,所以在文章的结尾又谆谆告诫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想想我们的教育究竟在哪些环节上出了问题”。  教育的“死结”在哪儿?若是教育本身,则好办,今年有些名牌大学不是要通过面试,自主招生吗?据说这是参考美国的大学招生模式。但反对者却强烈质疑这种
期刊
博客昵称:朵朵益善   博客属性:无聊    我不网恋,但我“恋”网。恋网之后就自然有“网友”。网友来了。有人快乐地抢沙发,有人高兴地坐板凳,有人来晚了坐地板,还有人来自称是俺的“粉丝”,或我的对手的“粉丝”……  “超女”大行其道的时候,“粉丝”水涨船高,我们认识了“玉米”、“凉粉”、“盒饭”……快餐食品之外,大众口味中也有易中天的“易粉”、“乙醚”;郭德纲的“钢丝”;黄健翔的“黄虫”,依此类推
期刊
博客昵称:俊锋  博客属性:愤青    2006年年底,某媒体评选的“中国十大暴利行业”榜中,房地产业第4次登上榜首;医药行业紧随其后;中小学教育列位“探花”。银行业也登上了第4的位置;传统垄断行业电力、烟草、殡葬、高速公路分列5至8名,最后的“两甲”分属于美容业和防毒软件业。  事实上,自2002年以来,一直都有媒体对国内的暴利行业进行年底“总结”,其排名情况也年年有所变化,由于调查数据或方法的
期刊
张世尧,浙江宁波人。1951年毕业于上海立信会计专科学校。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商业部财会局副科长、副处长,商业部计划局副局长、局长。商业部副部长,全国商业统计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商企业集团董事长,中国烹饪协会会长。现任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会长,中国烹饪协会名誉会长。    采访:莫月、薛跃进  摄影:骁勇  时间:2006年12月  地点:北京    商业文化:近几年,中国餐饮业发展很快,餐
期刊
内容提要:对主权货币充当国际本位货币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无论是贵金属时代还是信用货币时代,主权货币成为国际本位货币都会面临“特里芬两难”的矛盾,这种内生制度矛盾是由主权货币的本币属性与充当国际本位币的公共属性不一致所导致的。马克思主义货币理论的分析表明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决定了货币源自商品,而缺乏价值的信用货币国际化必须建立在本国较强的政治影响力和经济实力基础之上,通过国家信用的“背书”才能在世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