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学校主动持续发展之路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pye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市北海中学是一所沪上有名的初级中学。在20世纪80年代末,该校就以艰苦奋斗和骄人的办学成就被《文汇报》等三报以《三湾飞出金凤凰》《管理、科研两个翅膀一齐飞》为题,作了连续报道。那么,该校是如何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薄弱学校,打翻身仗走向成功的呢?听说老校长周清贤当了该校18年的校长、书记,后来还兼任前锋学校的校长,经历了该校办好初中、走出低谷的全过程。于是,笔者前往该校,与周清贤校长作了促膝长谈,请教了改变薄弱学校面貌的教育界的难题。
  □当一个人被任命为校长时,他的考虑会是什么?当你走上校长的管理者岗位时,你对学校的管理是怎么思考并提高管理效益的?
  ■当一个人被任命为校长时,他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职责,自己就是这所学校的灵魂,将与这所学校兴衰荣辱与共,责任重大。校长对学校的领导主要是教育思想的领导,管理学校要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科学管理。校长应有主体意识,应该做学校的“火车头”,主动领着这所学校的师生员工建设学校,发展学校。而不应该是一只“算盘子”,被动地跟着上级的旨意,拨一拨动一动,满足于贯彻行政指令、方针、法规以及上级的计划、布置。他应该秉承上级教育行政机关的计划以及本校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制定学校主动发展的长计划、短打算,并努力落实。每所学校的校舍、师资、生源以及社区居民的构成、文化背景、学校原有工作基础等实际情况各不相同,但只要校长具有主动发展的意识,就会千方百计地去排除万难,争取学校的最大可能的发展。我在学校管理的实践中,提出了“有效管理”的理念。所谓“有效管理”的意思是人类的一切活动需要管理,但不是一切管理都会有效。管理中“有效”和“无效”的区分标准,往往是管理效率和效用这两种成分的质量来决定的。效果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它表现为投入与产出之比,它要求我们用比较经济的方法来达到预定的目的;效用是一个价值的概念,它表现为管理者选择目标的判断标准。如果说效率意味着如何把事情做得对、做得好,那么效用则意味着确定做什么事才是对的。由此可见,效用是解决应该做什么的问题,它要保证我们所选择的行为符合我们既定的目标。我们学校的有效管理就是实现效率和效用的最佳组合,我们选择需要做的事,并运用恰当的方法达到管理的高效用、高效率。
  □十几年前,你刚担任北海中学校长时,面对百废待兴的薄弱学校,你是怎么设计从低谷起飞的举措的?
  ■教育是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而这最根本的事业的发展推进,则直接取决于学校的具体运作和注重行之有效的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和评价方法的支持与保障。我校的管理制度改革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改变薄弱学校面貌、从低谷起飞的基础性举措。当时,我提出了“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办学思路,还主持制订了学校两个三年发展规划,主要抓了两件事:一是学校有效管理的基础建设:二是开展教育科研,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当时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不太有利,居民文化水平低,学生行为习惯差,因此,我们把学习外校的先进经验与本校的实际结合起来,逐步完善制定了42项规章制度,大致可分为岗位职责、教师工作规范标准、学生行为规范要求和考核奖惩等四大类。其中,尤其以校长、教导主任等18类学校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与分年级、分学期德育目标、教育内容和要求具有特色,内容切实可行、详实有效,受到本市和外地的同行热情肯定并纷纷前来学习。这样学校就完全改变了校长一个人忙里忙外的人治局面,充分调动起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实施目标导向、岗位职责、流程管理,逐步使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完全改变了社区居民对学校的看法,随之生源水平也不断提高。在制定规章制度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成熟一项制定一项,并与管理科研项目结合起来列为科研课题,还在学校教代会上审查讨论通过,这样形成的规章条例就更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推动着我校办学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
  □听说周校长主编出版过两本书,1993年出版的第一本书《学校主动发展》,讲的就是学校如何主动寻求发展,通过有效管理和教育科研,改变薄弱学校面貌的。那么1998年出版的第二本书《学校持续发展》,又阐述了哪些关于学校持续发展的新教育思想和理念呢?
  ■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学生;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素质教育。因此,我校在取得主动发展的基础上,就在殚精竭虑地考虑如何在“有效管理”中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所谓科学素养,是指教师具有应当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现代教育要求的基本的、科学的内在信念和外显行为。亦即教师的科学素养应包括科学观念、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尤其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方式方法、一丝不苟的求学精神向学生传播科学知识,做到“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提高素质”:教师要用科学的观念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增强学生的适应社会的能力;教师在自我发展和提高的过程中,以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不断积累经验,总结经验,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对于这样一个综合性的研究课题,我校选择了“培养基地、流程管理、完善机制、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发展、方法途径”等方面,作为提高教师科学素养研究的主要目标。6年来,我校通过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探索学校自培教师之路、提高青年教师途径和加强教研组建设途径等许多方面的内容。6年来,我校请教育专家来作了30多次报告,组织学校科研人员开展了110多次学习研讨,形成了科研课题群,即1个市级课题、6个区级课题、44个校级课题:还开设了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530节,撰写论文550篇,其中有90余篇被刊登在教育刊物上。通过6年的努力,所有在校教师100%达到本科学历,30位教师参加了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全校绝大多数教师都积极投入教育科研活动。这样,在一系列有力措施的推动下,北海中学教师的科学素养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也随之不断提高,学生初中毕业后连续多年一直全部升入高中各类学校,其中多数还考入重点高中,学校连续6次被评为区文明单位。课题的实施,使学校不断持续发展。
  □你校在通过“有效管理”打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依靠市级课题构建了一支具有现代化教师素质结构和胸怀崇高事业目标的教师队伍后,又在进行第三次跳跃——学生主动发展教育。请介绍一下你校是如何开展的?
  ■这是我校的第三发展阶段。我认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办学中的难点。我校将以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为突破口,研究探索突破性的发展,促进学生主动 发展。为此,我校建立了市级课题“学生主动发展——新世纪初中学生发展性学力的实践和研究”,作为我校的攻关项目。我们决心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观点指导办学,将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继续深造与生存发展作连贯思考。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每一个学生作为生命整体的发展需要,促使其认知能力、道德面貌和精神力量的全面发展。学校尽可能创造使不同发展水平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适应于他们潜能发展和学业发展的条件和机会。因此,我校提出培养学生具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动力和能力,即培养学生具有自学能力、阅读能力、探究和实践能力、合作和竞争能力,把学生培养成既有高强的综合素质又有个性特长的时代新人。为此,我校构建起能促进学生良好发展的育人模式,包括:(1)优化课程,构建立体化的课程模式;(2)构建双向多维立体化的德育模式;(3)构建注重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造性学习能力的教育模式:(4)构建对育人模式起导向、激励、强化作用的教育评价体系。我校改变只重教师的教不重视学生的学的主观性;改变只强调学生被动地懂而忽视学生内在情趣的强制性:改变只注重传授不注重思维训练的浅层性;实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的统一,变学生适应教师教的形式为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内在因素实现由仓库型向开发型转化。我校构建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注重加强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渗透学科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注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学生从“灌、抱、喂”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致力于完成传授学科知识、训练科学思维、培养基本技能、教会学习策略等。我校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讲座式和互动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少而精的指导和点拨,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我校的“学生主动发展教育”不仅与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相结合,而且与活动型课程相结合,定教师、定教室、定时间,开设计算机、业余电台、英语、头脑OM、摄影、书法、绘画、钟表维修、合唱团、舞蹈组、文学社等许多活动课程,积极开发学生潜能,促使学生个性特长不断发展。许多学生在全国、市、区各种比赛中获得奖项,有些还作为特长生被高一级学校录取。总之,北海中学_的“学生主动发展教育”正在健康地不断发展。
  □周校长,你作为一个成功地办好初中的校长,在走过学校主动发展、学校持续发展和学生主动发展的三个发展阶段后,能否就你见长的管理谈谈现代学校管理应注意些什么?
  ■在当前的学校管理中,应当注重人文管理,亦即管理的人文性,要以人为本。我校在学校管理中一直很注意运用现代管理学中的“需要理论”和“激励理论”。它们是我校教职员工绩效评价和人员聘任机制改革的理论依据。我校按照个体和群体的需要充分调动教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步完善了一套绩效评价的激励机制,每年教师节对评上模范教师、模范班主任、模范职工以及教学、德育、管理等单项奖者都隆重颁发奖金,以满足不同层次教职人员的需求。同时,还实行教师职称职务评聘分开的绩效评价制和岗位责任制,对高评者可以低聘低薪,对低评者可以高聘高薪,打破了“铁交椅”“大锅饭”,激发了全体教师为满足高层次需要的内驱力。当然,“需要理论”在管理中的运用也有其局限性。个人需要受社会需要的制约。当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发生矛盾时,可能会出现个体行为的不稳定性。因此,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实行“理性激励”,改变和优化深层次的人格结构如理想、信念、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激励教工科学、理性、自觉地去完成组织、社会需要的工作目标。“理性激励”和“需要激励”应互补和结合,我校在这方面已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机制,为稳定提高教师队伍、提高教育质量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其他文献
3、4期為合刊
期刊
回望5年前,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正式发布。作为指导脱贫攻坚的纲要性文件,《决定》对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了许多实举措、硬政策。  《决定》提出脱贫攻坚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
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  ——摘自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江西瑞金,叶坪革命旧址群,一座黛瓦灰墙的祠堂式建筑静静伫立。门前的金色五角星,屋内的“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标语,
全员德育是针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和需要而提出的新理念,也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学校德育工作的方向和要求。全员德育是一个方向,也是一个过程;是一种目的,也是一种手段;是一种需要,也是一种必然。只有树立全员理念,优化全员环境,建立全员机制,开辟全员渠道,才能产生良好的德育效应。但是,如何实施全员德育?株洲市中等职业学校立足于全员德育的实践,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澄清德育误区。明确全员德
为了适应网络时代的需求,学校按两人一台电脑的比例给每个办公室配备了电脑,并接上因特网,教育网等,努力为老师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上网的初衷是好的,大部分老师能做到“百花丛中忙酿蜜,因特网中快成长”,体验到网络所带来的便利条件,但网络是把双刃剑,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有个别的老师将这种便利当成了游戏机、VCD等,如何能充分利用好这把双刃剑呢?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由封渐放”的网络管理模式收到
“进来看看吧,免费参观,正宗老北京、老天桥。”每天下午,于小章都会在他的魁德社门口,用地道的老北京吆喝招呼门前经过的游客。魁德社在延寿街,距离前门不远,因此常常会有逛胡同的游客经过。  延寿街的小剧场  游客好奇进来时,会发现魁德社是间七八平米大的屋子,若是五六个人同时进来就会显得很拥挤。在这间屋子里,左面墙靠里的位置,挂着三弦、“哈拉巴”(用牛骨头做成的乐器,据传最初是朱元璋讨饭时用的)和快板等
新一轮课程改革更加注重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听课、评课是评价教师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教师反思自己教学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其作用正如一位教师所言:老师的教学理念在听评中升华,教研能力在听评中加强,技能技巧在听评中产生,业务水平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听课    1.课前准备阶段  此阶段应该做好以下工作:理论储备。掌握教学常规知
学校管理者以什么样的姿态、站在什么位置上进行管理更利于学校的发展,更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走在对面,孤立;走在前面,垄断;走在后面,被动;走在中间,迷惑;走在旁边,有益。应该肩并肩地走在旁边,为教师们的成长清理障碍,摇旗呐喊,和他们一起分享快乐。    几种有失偏颇的位置及后果    1.走在对面——孤立  罗伯特曾说:“如果站在群体的对面,他们会认为你是异类。而站在他们的一边就会产生自己人的效应,
译/赵立光 艾 柯    我们常常能够听到以下熟悉的话语:  “现在是午餐时间,你3点以后再打来吧。”  “那不是我的工作。”  “我太忙了。”  “那是汉曼的工作。”  “我不知道该如何帮你。”  “你去图书馆试过吗?”  “这件事我们现在办不了。”  “你还可以多补充一些,对吗?”  最近我到一家百货商店去购买东西,到一个自己认为要找的柜台,可是店员却把我带到了别的地方。你知道吗,在我找到那件
学校综合软实力,是一所学校为受教育者提供教育服务的质量、品质的全面体现,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方面,是教育高位均衡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刚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称《纲要》)均明确要求:“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而要实现这一愿景,除了深化学校基础建设、升级教育教学装备、加大信息技术运用等“硬实力”外,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