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时常谈论习惯,因为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通常我们说一个人素质不高,往往就是因为这个人有许多坏习惯。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小时候好的习惯养成非常重要。
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的小学数学,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规定,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使学生养成数学学习的良好习惯。那么,我们如何来开展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如何有机的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下面谈谈我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思想上的引导
习惯,是一种行为,一种行动,受思想的支配,即有思想才有行动。反过来,习惯又影响着思想,文明的行为衬托积极健康的思想,卑微的行为衬托思想的低级腐朽。为此,教育学生养成良好习惯,首先应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一)结合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进行思想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不是停止文化知识的传授,进行整节的思想教育。而是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选择适当时机,进行恰如其分的思想教育。教材中的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便是“渗透点”之一。
教学圆周率时,我向学生介绍这一数据是我国南北朝的科学家祖冲之第一个推算出来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确定的七位数为圆周率数据,比西方国家早了近三百年的时间。通过讲述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
(二)结合例、习题渗透思想教育。教材中除了显性的思想教育素材外,还不同程度地潜藏着一些隐性思想教育资源,我们应把这些蕴含在数学知识中的思想教育资源挖掘出来,寓德于教。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对教材的例、习题适当地进行加工改造,赋于教育意义,不仅能起到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转变其行为习惯意识,还能有效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一年级上册“帮小猴整理房间”,素材选材的目的是让孩子在帮助整理房间的过程中学会掌握分类的方法。课堂上,老师只要做适时引导便可让孩子体会感受父母的辛苦,触动学生对父母的孝顺、体贴之心。又如在教学 “认识人民币” 时,我让每一个学生说出自己家的钱是怎么来的,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认识到钱币是劳动换来的。体会到爱护人民币就是对父母劳动的尊重,不乱花钱的就是对父母劳动的珍惜。
(三)结合统计图表,渗透思想教育。教师通过渗透点进行思想行为教育,不仅限于一词一句,一题一例,还可以是一图一表。例如教学我国人口的变化统计时,补充每人节约一粒米,全国12亿人可以节约12亿粒米,重量是2970000克,合多少千克?学生算出合2970千克后,老师马上告诉学生大约可以供21个人吃一个月,以此教育学生要节约一粒米,一滴水,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
二、结合教学过程,适时作养成习惯上的纠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某些思想教育契机,如果老师能抓住这些德育教育点,巧妙而且不失时机的给予教育,就能产生极好的教育效果。
在一节数学课上,我抽一名学生完成了对解题的板演,问全班同学“这位同学做得对吗?”“对!”同学们应声而答,“谁还有补充的吗?”这时一个同学慢慢的站了起来:“我认为他虽说然把题目做正确了,但他的竖式东倒西歪,而且答题时字迹潦草……”我点点头,投去了赞许的目光,“这个同学说得很对,因为我们做任何事都应有认真的态度,踏实的作风…….”
像这样抓住机会,有意识强化德育,作行为习惯上的纠正,效果十分显著。
结合训练,强化行为习惯的养成
对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品德主要通过不间断的反复训练来实现,通过反复的训练,严格的要求,使学生形成对任何事情都认真负责的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敢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的优良品德。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可作出不同的要求:如我要求低年级学生听课、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姿势,回答问题要说完整话,写作业时字、运算符号要写工整,计算要正确等。中年级要求学生听课要专心,分析题意时重点字、句要用笔画出来,作业要干净、正确,要求验算的要列式验算等。高年级不仅要求学生听课专心,而且要手脑并用作好笔记,解应用题时要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计算时要选择简便方法,要自觉检验等。
四、结合实践活动,内化行为习惯的养成
数学教学中的养成教育渗透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课堂教学有其任务和时间的局限性,因而我们可以把对学生的教育延伸到课外,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将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达到知行统一,这样也体现了教育的全方位性。
与传统的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每册都选编了几个实践活动。这部分内容与现实生活非常贴近,对学生来说也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趣味性。为此,在教学 “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时,我带领学生实地测量并计算学校操场和农田菜地的面积,达到学以至用。在“ 绿色行动”,“美丽的街景”等这一部分实践活动教学时,我安排学生动手实践完成。
1.调查你们家庭里一周内每天使用塑料袋情况,把所得数据用统计表整理出来
2.根据统计情况,谈谈你对环境保护的建议。
任务布置以后,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昂,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收集整理数据往往要合作完成,很好地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有时收集整理操作还不是一帆风顺,会受到失败或遭受挫折,但他们又必须要完成任务,想尽办法进行克服。也培养他们遇挫不馁,在逆境中成长的思想。为他们以后人生的成长道路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同学们在经历收集数据、统计整理的过程中,学生感到数学内容生动有趣,感到生活中充满数学,从而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数学学科中渗透养成教育,引导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犹如在学生纯洁无瑕的心田里,种下美好的种子。这种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似春雨润物细无声。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思想和知识实际,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能达到德育、智育教育的双重目的。
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的小学数学,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规定,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使学生养成数学学习的良好习惯。那么,我们如何来开展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如何有机的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下面谈谈我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思想上的引导
习惯,是一种行为,一种行动,受思想的支配,即有思想才有行动。反过来,习惯又影响着思想,文明的行为衬托积极健康的思想,卑微的行为衬托思想的低级腐朽。为此,教育学生养成良好习惯,首先应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一)结合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进行思想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不是停止文化知识的传授,进行整节的思想教育。而是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选择适当时机,进行恰如其分的思想教育。教材中的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便是“渗透点”之一。
教学圆周率时,我向学生介绍这一数据是我国南北朝的科学家祖冲之第一个推算出来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确定的七位数为圆周率数据,比西方国家早了近三百年的时间。通过讲述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
(二)结合例、习题渗透思想教育。教材中除了显性的思想教育素材外,还不同程度地潜藏着一些隐性思想教育资源,我们应把这些蕴含在数学知识中的思想教育资源挖掘出来,寓德于教。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对教材的例、习题适当地进行加工改造,赋于教育意义,不仅能起到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转变其行为习惯意识,还能有效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一年级上册“帮小猴整理房间”,素材选材的目的是让孩子在帮助整理房间的过程中学会掌握分类的方法。课堂上,老师只要做适时引导便可让孩子体会感受父母的辛苦,触动学生对父母的孝顺、体贴之心。又如在教学 “认识人民币” 时,我让每一个学生说出自己家的钱是怎么来的,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认识到钱币是劳动换来的。体会到爱护人民币就是对父母劳动的尊重,不乱花钱的就是对父母劳动的珍惜。
(三)结合统计图表,渗透思想教育。教师通过渗透点进行思想行为教育,不仅限于一词一句,一题一例,还可以是一图一表。例如教学我国人口的变化统计时,补充每人节约一粒米,全国12亿人可以节约12亿粒米,重量是2970000克,合多少千克?学生算出合2970千克后,老师马上告诉学生大约可以供21个人吃一个月,以此教育学生要节约一粒米,一滴水,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
二、结合教学过程,适时作养成习惯上的纠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某些思想教育契机,如果老师能抓住这些德育教育点,巧妙而且不失时机的给予教育,就能产生极好的教育效果。
在一节数学课上,我抽一名学生完成了对解题的板演,问全班同学“这位同学做得对吗?”“对!”同学们应声而答,“谁还有补充的吗?”这时一个同学慢慢的站了起来:“我认为他虽说然把题目做正确了,但他的竖式东倒西歪,而且答题时字迹潦草……”我点点头,投去了赞许的目光,“这个同学说得很对,因为我们做任何事都应有认真的态度,踏实的作风…….”
像这样抓住机会,有意识强化德育,作行为习惯上的纠正,效果十分显著。
结合训练,强化行为习惯的养成
对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品德主要通过不间断的反复训练来实现,通过反复的训练,严格的要求,使学生形成对任何事情都认真负责的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敢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的优良品德。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可作出不同的要求:如我要求低年级学生听课、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姿势,回答问题要说完整话,写作业时字、运算符号要写工整,计算要正确等。中年级要求学生听课要专心,分析题意时重点字、句要用笔画出来,作业要干净、正确,要求验算的要列式验算等。高年级不仅要求学生听课专心,而且要手脑并用作好笔记,解应用题时要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计算时要选择简便方法,要自觉检验等。
四、结合实践活动,内化行为习惯的养成
数学教学中的养成教育渗透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课堂教学有其任务和时间的局限性,因而我们可以把对学生的教育延伸到课外,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将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达到知行统一,这样也体现了教育的全方位性。
与传统的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每册都选编了几个实践活动。这部分内容与现实生活非常贴近,对学生来说也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趣味性。为此,在教学 “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时,我带领学生实地测量并计算学校操场和农田菜地的面积,达到学以至用。在“ 绿色行动”,“美丽的街景”等这一部分实践活动教学时,我安排学生动手实践完成。
1.调查你们家庭里一周内每天使用塑料袋情况,把所得数据用统计表整理出来
2.根据统计情况,谈谈你对环境保护的建议。
任务布置以后,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昂,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收集整理数据往往要合作完成,很好地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有时收集整理操作还不是一帆风顺,会受到失败或遭受挫折,但他们又必须要完成任务,想尽办法进行克服。也培养他们遇挫不馁,在逆境中成长的思想。为他们以后人生的成长道路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同学们在经历收集数据、统计整理的过程中,学生感到数学内容生动有趣,感到生活中充满数学,从而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数学学科中渗透养成教育,引导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犹如在学生纯洁无瑕的心田里,种下美好的种子。这种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似春雨润物细无声。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思想和知识实际,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能达到德育、智育教育的双重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