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扬帆追梦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101newgu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港湾中学是广州市黄埔区的初级中学。在近十几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港湾中学抓住课程管理权力下放的机遇,以课程建设和实施为核心,通过学校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促进了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在不占优势的资源条件下,创造了优质教育的成就,连续8年在区初中教学工作评比中获得一等奖,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
  一、特色课程主题:扬帆追梦,港湾启航
  港湾中学的前身为广州港务局于1966年创办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005年后学校移交地方管理。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樯桅林立、千帆竞度,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在这一特殊的海洋文化地理环境的长期浸润熏陶下,在长期的办学中,港湾中学逐渐形成了“扬帆追梦”的教育特色与文化。学校在1985年制作并一直沿用至今的校徽,是一只从港湾出发风帆鼓荡天际远航的帆船,就取自李白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的寓意。
  港湾人结合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形成了自己对“港湾”独特的教育解读:在学生的生命过程中,初中是学生人生成长发展非常重要的“港湾”,学生小学毕业后来到初中,在经过三年的“港湾”补给,通过德行的养成、知识的丰富、身体的强健,学生在这里获得人生远航的信心、勇气和力量。在我们解读的港湾文化中,港湾并不仅仅是远航归来的终点,更是学生走得更远,再次出发扬帆远行的起点;港湾不仅仅是躲避风雨的封闭一隅,更是学生面向大海,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开放胸怀;港湾并不仅仅是有梦的地方,更是寻梦、追梦的地方。
  因此在历届港湾学子的心中深深地打上了“扬帆”的文化标识,沉淀生成了独有的“扬帆追梦”特色。扬帆就是张扬青春生命的活力,扬帆就是搏击风浪的挑战,扬帆就是要探索未知的进取。扬帆就是要在学校认真学习、吸收和掌握各种文化知识和一切人类文明的成果,增进自己的德行、能力、勇气和信心。追梦就是树立追求民族复兴中国梦的远大志向,追梦就是胸怀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人生抱负,追梦就是满怀美好希望和幸福的理想憧憬,追梦更是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的努力、奋斗和行动。港湾中学的口号就是“扬帆追梦,港湾启航”。
  于是学校围绕“扬帆追梦”这一文化主题,开始了特色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希望通过对学校课程的建设,实现下列体现“扬帆追梦”主题内涵的教育目标:即打好基础,面向未来;立足现在,面向世界; 志存高远,行在当下; 让知识改变命运,让梦想照亮现实。把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引向高处、引向光明,培养有眼界、有担当、有作为的现代中国人。
  二、特色课程结构:“三一”发展、七彩系列
  特色学校的特色是在对“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的追求中彰显和呈现出来的,学校所构建的课程体系适应性越强,特色学校的特色也就越突出,课程体系最终决定着特色学校的品质,特色课程与实施集中体现了特色学校的特色内涵。这就需要以学校新时期的文化为引领,保持与学校办学理念、育人目标之间内在逻辑的一致性。
  在近50年的发展历程中,港湾中学不断创造超越自我、超越历史、超越对手的发展历史。面对国家对“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要求,面对全社会“提供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港湾中学由此形成并确定了学校“不断跨越、实现超越、追求卓越,办有品格的教育”的办学定位和目标,提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梦想成真的出彩人生”的办学理念。
  由此,为了落实“扬帆追梦”主题,达成学校的办学目标、贯彻“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梦想成真的出彩人生”教育理念,学校提出了学校的特色课程体系建设“三一”发展思路:为了学生一生的发展,就是从百年树人的角度,选择对学生最有发展价值的课程,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就是从教育公平的角度,面向全体学生设计课程,最大程度地体现起点的公平;为了学生不一样的发展,就是从因材施教的角度,让学生能够找到并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和需求。
  依据港湾中学“立德修业,求真致远”校训中所包含的“德行、责任、能力、理想”四个方面的维度,提出了“扬帆、追梦、多彩”的7色帆课程系列。它们分别是:白帆系列、红帆系列、橙帆系列、金帆系列、绿帆系列、蓝帆系列、紫帆系列课程体系。白帆系列主要是基础文化科学知识类课程,“红帆”主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及思想道德类教育课程,橙色系列是社会实践、人生体验类课程,金色系列主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类课程,绿帆系列主要是体育健康类课程,蓝帆系列是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紫帆系列主要是美育艺术类课程。在每个系列下,又有若干可供学生选择的各门具体课程。
  三、特色课程开发实施:拓展更新,互补整合
  课程问题是教育教学中的核心问题,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重要依据。它是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份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当某种教育内容一旦变成了课程,就意味获得了法定的、稳定的地位,并且能保证有系统和有计划的实施,以及常态化和有效率的实施。也即成为古德莱德(J.I.Goodlad)所说的“正式的课程”,被列入学校的课程表中,并有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甚至是教学指导等资源的支持。
  时代和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不同,学校的课程门类也会相应地调整和变化。一种情况是有些课程的份量和地位会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动;另一种情况是有的课程可能会从此退出学校的课程体系,同时也会有新的学习内容或经验被要求纳入到学校的课程体系中来。根据提出的“为了学生一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不一样的发展”的思路,学校确立了“拓展、更新、互补、整合”的课程开发原则。   拓展就是把符合时代和社会要求的,对学生有发展价值的东西都纳入学校课程,尽量满足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比如,初中阶段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期,初中生的思想处于既趋于成熟但又略显单纯的复杂阶段,因此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是值得关注的。针对当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的现状,为了同学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校在绿帆课程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特别拓展了心理剧创作与表演的内容,并将获奖作品集结成册《走进心灵世界——“阳光心理,和谐校园”优秀校园心理剧获奖剧本集》。
  更新就是对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动态的调整,对不合时宜的内容进行更换、调整或充实新的东西。课程建设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例,在开始时学校只是简单地把《弟子规》《论语》等传统典籍直接拿来让学生从头到尾地记诵,学生的兴趣不大,效果也不好。在实施的过程中,学校根据学者提出的“发挥传统文化的多种教育价值功能”,以及传统文化“从接受为本”到“表达为本”超越读经热的观点,开发采用了集道德教化、传承文化、语言积累、文辞表达于一化的传统文化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更新了原有的内容,教育效果也大为提高。
  互补指不同系统之间互相补充,以提高系统的功效。当两个系统之间发生了联系,甲系统的“输出”成为乙系统的“输入”;而乙系统的“输出”又是甲系统的“输入”。这时,甲、乙系统之间发生了互补。合适的互补使系统的功能放大,有时甚至是高倍放大。根据这个原理,学校加强和注重了课程内容的互补设计,其中比较成功的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安全教育课程的互补。学校设置了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通过调查某路段交通肇事的有关数据、访问肇事的伤残者、还原当时交通现场等活动,即提高了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兴趣和能力,也更加强化了学生的安全意识。
  整合就是把有关课程内容压缩在一起,发挥并实现其多种教育价值和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而学生的学习时间又是有限的,所以必然面临着学习内容的无限与学生学习时间有限之间的矛盾。如何克服这个矛盾,课程整合是必然的选择。比如,学校开展实施了体育与美育课程整合,老师在初一、初二年级开设“体育舞蹈”特色校本课程。还有像上述案例中,心理健康教育与艺术表演的整合,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发挥其“道德教化”与“语言表达”的功能等。这些都 大大提高了课程实施的丰富性和有效性。
  (作者单位:广州市黄埔区港湾中学)
  责任编辑 邹韵文
其他文献
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这里的发展,主要指学生心理能力的发展,即以知识传授为“中介”,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最终达到全面发展。林崇德先生的《学习与发展——中小学生心理能力发展与培养》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通过理论和实践研究,建构了学生心理能力发展的基本理论,尤其是通过长达30年之久的教改实验,为促进学生发展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方法。本文通过对这些观点的梳理
对于一个拥有丰厚美学,书画背景的作家而言,他的文字似乎更令人着迷,叙述的简单,语言的干净,感官的重视,视角的独特,我们从中更多窥见自己的内心,汲取力量,开启为自己准备丰富的人的一切感觉。  有些书,不一定很厚,但每一段的背后都蕴藏了无穷的遐想,仿佛是墙角探出的一枝花,让你怀着欣喜走近它,想象着满园的春色。你知道,那是一个极美的世界,它就存在于你生活中的每一天。  有些阅读,不一定震撼人心,却让你反
2019年7月,福建省“十三五”第一批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到上海参加“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我国中学语文课程教学研究”集中研修。上海之行很多研修内容偏重于“大教育”,比学科教学更为宏观;我自己现在看书也开始不局限于语文教学,我模模糊糊地感觉作为省学科带头人,研修到一定阶段,这个高度和站位是对的,但是我没有办法清晰地具体地说出超越学科教学的研修意义。  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上一层楼。为
没有哪一次像这次,迫不及待地要去读完一本纯粹的教育理论的书籍。这种非读不可的意愿应该源于林莘老师的一堂课。这是最近去常州学习时聆听到的一节课,题为《景阳冈》。  不同于往常的课堂:四十分钟的时间,教师用轻巧的点拨代替了喋喋不休,学生在默默地,专心致志地,或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中,在一种毫不需介意的轻松关系中,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其状态,真是好极了。一堂课,让我开始真正相信,如果用恰当的方式学习,儿童
像掌心中的一根火柴,白色的,  在燃起火焰之前;然后向四面  吐出抽动的舌头,在面前的  观众圈里,急促、明亮、热烈地  抽动着,展示出娴熟的舞姿  她突然變成一团火,真的。  用目光,她点燃自己的头发,  大胆而熟练地猛地旋转全身的  衣裙,化作一片熊熊燃烧的烈焰,  从烈焰中一条条响尾蛇窜出,  那是她伸展的赤裸的手臂,打着响板。  随后,仿佛感到火焰微弱,  她聚拢它们,威严而高傲地  挥手
连续教了两届六年级毕业班,这次学校安排我担任四年级9班的语文教学工作。这群小家伙上课坐得笔直,把脖子伸得长长,头高高昂起,似乎在向我示意:老师,我最认真!每每提出一个问题,教室里总是小手如林,在我的眼前高高举起,一站起来发言却忘词儿了,一张小脸涨得红通通的,仿佛在为自己辩护:老师,这道题我刚才还是懂的!多可爱的孩子!前两年的毕业班工作的压力已经让我忘记了微笑,忘记了儿童,甚至在分数的奴役下,背离了
近来读《从文自传》,感触颇深。在群星灿烂的中国现代文坛,沈从文或许是学历最低的一位——他的正规学历只有高小文凭。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很难程式化为几个简洁的公式,像沈从文这样从湘西凤凰的乡下顽童成长为现代文学巨擘的经历,更是复杂多变,很难抽丝剥茧般厘清。不过,他的自传还是透露出一个影响自身成长的重要因素,即“读小书与读大书”的结合。梳理沈从文的成长经历,对我们反思围墙之内的学校教育不无启发意义。  人的
记得大学毕业,同学在互道珍重的同时,更多是对自己未来的希冀。是啊,从幼儿园到大学,我们终于完成了学校教育,长大成人,要步入社会,开始自己的“远大前程”了。可是,对汉斯·卡斯托普来说,离开大学校园,却是人生成长的开始,汉斯·卡斯托普是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小说《魔山》里的主人公,魔山是位于瑞士阿尔卑斯山上,一家名为山庄的肺病疗养院,山上大雪覆盖,景色秀丽,但在小说里,山庄却充斥着神秘、疾病、死亡、爱欲
中医认为,脾胃虚弱主要分三型:脾胃气虚、脾阳虚、胃阴虚。  1. 脾胃气虚症状主要是气短乏力、头晕、胃胀,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大便溏泻,面色萎黄,对于脾胃气虚者可服用参苓白术散和香砂养胃丸。  2. 脾阳虚主要表现在: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腻就会腹痛腹泻,大便稀,对于脾阳虚可用附子理中丸。  3. 胃阴虚主要表现在虚火上炎,口干、容易饥饿,胃酸、隐痛不适,口舌生疮等。对于胃阴虚可服用参梅养胃颗
主题性情境活动是一种以积累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性课程,是一种超越课堂、学科的拓展性课程,是一种向自然、社会延伸的开放性课程,是我校最具特色最具活力的情境课程。早春二月,我们在构想主题性情境活动时,把“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儿童发展”这些时代赋予的教育理念作为活动设计的方向和内涵,策划了“守护通城的‘根’——走进寺街”主题情境课程。这一情境课程的实施过程,是将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深度融合的过程,是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