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学习”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新授课中的运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n_0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发现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质是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本文结合课例,重点探究高中生物“发现学习”教学模式在新授课中的有效运行。
  【关键词】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发现学习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186-01
  “发现学习”教学模式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它是以培养探究性思维能力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再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部联系,从中找到规律的学习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发现知识的理智感和完成任务的胜利感。
  2004年开始,广东省实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此,我校生物科组的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2011年,由本人指导、王笑春老师主持的《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发现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课题,经中国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专家组审核,已经结题,鉴定等级为一等奖。该课题研究的重点定位在探索高中生物“发现学习”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有效运行。本论文则通过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课,探索“发现学习”教学模式在新授课中的应用。
  生物课堂“发现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课应用“发现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成功的催化剂。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这节课的导入时,为了使学生对新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卡通图片创设具体情境:你在一个荒岛上流浪,只有一只鸡和15kg玉米,哪种生存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的时间?这个问题立即引起学生探索的愿望,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新课的学习。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学生展示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一个合作探究的过程。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根据这节课的第一个知能目标,自学“导学案”内容,进行小组讨论、探究;教师则巡回指导,提示学习方法。接着,由四个小组代表分别展示模型构建。第一小组展示构建能量流经“草种群”能量代谢的模型;第二小组展示构建能量流经“兔种群”的能量代谢模型;第三小组展示构建最高营养级“鹰种群”的能量代谢模型;第四小组展示构建能量流经食物链“草→兔→鹰”的能量流动模型。之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发现问题并进行纠错。分析完能量流动的过程,教师追问:什么叫能量流动?能量流动有何特点?采取抢答形式让学生描述能量流动的概念,概括能量流动的特点。通过层层引导,学生对“能量流动”这一较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完成第一个知能目标,教师顺应提出第二个目标:以“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为例,对能量流动进行定量的分析。经小组合作讨论后,让小组代表在黑板上用表格形式将图解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并计算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图中数据的分析,加深学生对“能量流动的特点”的理解,使学生明白:能量流动同样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这种合作探究的形式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挖掘了潜力、培养了勇气、张扬了个性、奠定了信心,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三环节:质疑对抗,激活思维
  学而应思,思而生疑。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质疑、争辩,发表独到见解。这一环节各小组间进行质疑、对抗。能够质疑、对抗的小组,教师给小组加分,各小组间竞争激烈,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完能量流动的过程时,学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例如:兔子吃草拉的粪便属于兔子同化的能量吗?为什么说兔子排的粪便不属于兔子的同化量,那么排出的尿液是否是同化量?教师抓住问题的要害,讲清疑点和难点,理清思路,指引方法,总结规律,从而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第四环节:反馈评价,巩固迁移
  完成教学之后,要及时反馈教学效果,达标练习要限时限量,考查的知识点要紧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采取方式是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学生代表讲解。教师巡视,收集学生答题信息,及时进行指导。
  第五环节:分析归纳,形成知识网络
  这一环节是教师针对学生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矫正,并对知识进行升华。例如,布置学生以“能量流动”为中心词,将本节课的知识点重新编码、排序,形成知识网络。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有利于学科能力的培养。
  本节课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两个转变”,突出“两个中心”。教师的教学方式由“以灌输式教学为主”转变为“以探究式教学为主”;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以接受式学习为主” 转变为“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在师生关系上,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以学为中心,强调学的核心地位。
  “发现学习”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能力的平台,创设了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不仅“学会”,更能“会学、乐学、善学”。只要师生共同努力,高效生物课堂就不会成为“空中楼阁”。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邵瑞珍.《布鲁纳的课程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3]朱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对一堂阅读公开课的实践和反思,探讨了外研版英语教材中Reading部分的教学模式,分析新课程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策略,探索如何在阅读课中组织和开展活动,给学生创造主动学习的环境。  【关键词】新课程 英语教学 主动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104-01  长期以来,英语阅读课教学在很多地方还是沿用以
期刊
【摘要】小学生从文化的角度学习数学,是当代数学的发展趋势,这种文化的学习需要知晓大量与数学相关的知识、材料,所以数学学习需要数学课外阅读,尤其是结合平时教学中具体的知识点生发开来的课外阅读,要让学生有的读,想读,乐读。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外阅读 阅读材料 想读乐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122-02  《数学课程标准
期刊
【摘要】听写(dictation)是语文和英语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本文作者针对学生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大胆将听写引入数学课堂,并开展了一定的实践与研究,从数学听写教学法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有效性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并对其理论基础作出了探讨。  【关键词】数学教学 听写 基础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147-01  序曲  
期刊
【摘要】“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研究中,强调创设情境是提出问题的前提,情境认知理论认为,教学应创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问题情境,教学设计过程就是情境创设的过程。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已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策略。当前,教学情境的创设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从实践中笔者实现了:一、用情境激活数字的活力;二、让情境实现数学也有美;三、用情境激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四、情境实践感悟数学。但是,从中要认清滥用情境的现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在全国范围的推广,人们更加关注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坚持以夯实教学基础为出发点,通过课前做好精心备课、课堂抓好教学过程、课后加强教学反思三个方面,对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论述,希望能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进步和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关键词】有效教学 教学质量 新课改 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
期刊
【摘要】教学反思是教学主体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及教学工具等方面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本文立足于高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培养高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的意识、促进高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对策是改善高中数学教师教育方式,改进教学质量的新思路。  【关键词】数学教师 课堂教学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156-02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一定小数除法计算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教学难点是将除数是小数转化为整数,转化的依据是商不变的规律。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转化,如何进行转化,是本节课重点。在设计本节课时,我注重转化思想的渗透,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奥运赛事作为新授情境设计了两个问题,利用知识迁移
期刊
【摘要】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老师在设计作业方面,很少顾及学生的学习水平,智力以及个性发展的差异,均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让学生“平等”地完成老师每天布置的作业题。这样,学习好的学生就会感觉“吃不饱”,水平一般的学生难于提高,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吃不了”。所以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应该改变这种观念。结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162-01  “垂直与平行”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过直线和角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课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概念。几何概念的学习要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的操作活动,逐步内化概念,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本课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有机整合,借助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等操作活动,内化垂直的概念
期刊
【摘要】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科的育人价值,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把教书和育人两者有机地结合,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命题。本文以地理学科中《海陆的变迁》一课为例,讲述了笔者对于这一命题的思考和解答。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探讨:一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二是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求实精神;三是如何锻炼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四是如何培养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