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艺术的典型特征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a05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艺术是一个多义词,它既指作为艺术门类之一的建筑本身,也指它们的艺术形式、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段。从建筑本身来说,包括城乡建筑环境、各类实用的房屋、陵墓、园林、纪念建筑物和建筑小品,都是以空间造型为其形象特征。作为一种艺术门类,建筑艺术首先具有艺术的基本共性特征。
   建筑艺术的形象具有艺术感染力,能够引起人们的审美心理感受。绝大多数建筑是以实用为主,又受到严格的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限制,而且就其创造的初衷来说,也是服从于实用、技术和经济条件的;作为一种技术产品,建筑的形象也可以给人以技术美的感受。但是,由于建筑包容的范围非常广泛,它的空间容量很大,艺术语言丰富,所以,建筑的造型可以突破纯实用或纯技术的限制而构成许多富有精神内涵的感人的形象,足以打动人的感情。特殊的纪念性建筑、游赏性建筑是这样,即使是以实用为主的建筑,如住宅、桥梁等,作为某种特定的环境构成中的一部分,通过艺术手法的处理,同样可以创造出富有个性的艺术氛围。
   建筑艺术能以自己的形象反映生活中的主题,即建筑的形式可以反映某些社会内容。西方人称建筑是“石刻的史书”,就是说在建筑的形象中记录着一代社会的重要活动。我们今天见到的古代遗迹,如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神庙,罗马的角斗场,法国的基督教堂,中国的长城、天坛、故宫等等,从它们的形象中都能认识到当时人们的精神气质,当时的社会制度、民族关系、宗教信仰等等。有些特殊的建筑,运用了特殊的艺术手法,还可以强烈地表达出某些具体的历史题材,这在纪念性建筑中尤其明显。虽然绝大多数的建筑形象主要是由抽象的空间体量所组成,一般不容易具象地反映某一具体生活情节,但它们的空间氛围,造型式样以及运用某些象征手法,也还是可以达到艺术意义上的反映效果的。
   建筑艺术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主要是时代风格、民族和地方风格,而且这些风格又与当代的其他艺术门类相通。从时代风格来看,比如欧洲的古希腊建筑具有宁静典雅的风格,就和同时期的雕刻是一致的,甚至可以说,古希腊建筑具有当时雕刻的风格;又如,哥特建筑具有神秘朦胧的风格,也和同时期的雕塑、绘画是一致的,甚至可以说,哥特的雕塑、绘画具有当时建筑的风格。现代西方建筑强调体量对比,造型简洁,讲究空间结构,也和当时的抽象雕塑、绘画,以至文学、音乐是一致的。中国建筑也是如此,我们常说的汉魏质朴,隋唐豪放,两宋秀逸,明清典丽,这些风格不但概括了当时的建筑风格特征,也适用于概括绘画、诗词、书法和工艺美术。至于地方和民族风格,更是建筑富有艺术特征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是中世纪的欧洲哥特式教堂,就有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等几种不同的风格;同是以木结构、曲线大屋顶为造型特色的东方建筑,中国、日本、朝鲜、越南也各有自己的风格。地方和民族艺术风格,是该地区和民族人民审美心理的反映。这种审美心理是长期生活实践的积累,具有相当牢固的传统性和保守性。
   建筑艺术的创造需要经过形象思维的“构思”,即创作或设计。创造建筑形象,受着严格的使用要求、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不能和其他艺术一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任想象力驰骋。但是,在同样的功能要求,技术的和经济的条件下,却可以创造出各式各样的不同风格的形象,有的平淡无味,有的风韵无穷,有的典雅,有的新奇。这就是设计师通过不同的形象思维创造出的不同结果。因为一个建筑的形象是由多种因素相互配合而成的,而这些因素又往往有很大的通融、组合余地,例如地形环境的剪裁,格局体量的摆布,结构材料的选择,式样比例的推敲,装饰色彩的搭配等等,都包含着许许多多可供选择的因素和可能组合的方案,把这许多因素进行筛选、组合、搭配、安排,并进行审美的判断,就需要进行构思,这和其他艺术的创造过程是一样的。从一方面看,建筑艺术创作的制约条件非常严格;但从另一方面看,由于它的形象构成因素范围很大,表现的手法很多,相应地,创造力的发挥也有很大的自由度。
   要全面地认识建筑艺术,除了其具有艺术的共性,更重要的是认识建筑艺术本身独具的特征。
   大多数的建筑首先是实用的产品,即使是主要供人观赏的纪念碑、园林、陵墓也要考虑人的活动空间和其他必不可少的一些实用要求。实用比重大的建筑,如果实用功能很差就会大大降低艺术力量。不能设想一座朝向不好、通风不良、格局紊乱、楼梯栏杆过道门窗有悖人体工程的住宅会给人以美感;相反,如果功能处理得当,用起来很舒适,即使外形简单一些也能引起人的愉悦情感。就是艺术性比重比较大的公共性纪念性建筑,如大会堂、大剧院,如果仅只外表华丽,而实用功能不到位,也会被人讥为华而不实。欣赏评价建筑,一定要注意它的实用功能,实用性是艺术性的基础,而且艺术性中也常常包含着实用的因素。
   建筑是相对巨大、触目的物质实体,一旦建成,除非不可抗拒的灾害、战争或特别重要的建筑改造,它就要长期保留下去,很难被遗忘或丢失,事实上就成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地方的纪念物。希腊的神庙、罗马的广场、中国的万里长城、柬埔寨的吴哥窟以及遍布各地的古城堡、古街区、古塔古庙,当初它们中许多并不是专门的纪念建筑,但是随着岁月流逝、沧海桑田,残存下来的却成了纪念性很强的遗物了。后世的人们观赏它们,总能从其中获得丰富的历史感,激发出情感的涟漪。建筑的这种纪念性的特征,使得文物建筑成为当代人类文明的一份宝贵财富,成为传递历史文化信息可靠的载体。
   建筑基本上是由抽象的几何体形构成的,即使加上某些装饰,配上壁画、雕塑、碑碣、匾联,也很难具体叙述出某一具体情节内容,它主要是靠环境和造型表达某种情趣和意味。建筑只能正面地反映生活,而不可能出现类似于悲剧式的颓废式的、讽刺式的、伤感式的、漫画式的形象,就形象本身来说也无所谓进步落后、革命反动。比如,昨天是宣扬迷信的宗教寺庙,今天就可以是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博物馆;以往是帝王贵族的宫殿坛庙,现在也可以成为人民群众的文化宫。天安门本来是帝王皇城的正门,现在则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徽的图案;万里长城原来是防卫侵扰的军事工程,是刀光剑影下的战争产物,现在却又成了全中国以至全世界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这种内容与形式几乎可以无限适应的特点,正是它的正面性的结果。
   空间性也是建筑艺术的典型特征。建筑是一个空间环境,一座最简单的建筑,从室内到室外至少有十一个可以观察的面,人们为了对一座建筑获得完整的印象就必须不断地改变视点。也就是说,在任何一点上观赏建筑,感觉都是不完整的,必须从远到近,从外到内,全部看完每一个面,才能获得完整的感觉。如果是一个建筑群,走的路线就会更长,还常常要走回头路,也就是要反复观赏。中国的建筑则特别重视群体的安排,充分利用人在观赏建筑中必须移动的客观事实,有意识地组织序列。拿北方一个典型的四合院来看,要先穿胡同,然后进大门,再绕照壁,过前院,再进垂花门,走过抄于游廊,才能进入正房。
   人们可以不看画展,不读小说,不去剧院,不听音乐,却不能不住住宅,不进商店,不去学校马路,没有一个人能离开建筑。因此,每一个人都能或多或少对他接触的建筑发表一番评论或者进行一番审美判断。人对建筑的评价是带有“强制性”的,任何建筑,它的形象美不美、艺术水平高不高不能由建筑设计师个人说了算,而是都要经过最广泛的群众评议。所谓“建筑是石刻的史书”,就包含着它真实地记录了一个时代人民群众普遍的审美倾向这个事实,所以,建筑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但却很难像其他艺术一样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作者简介:韩璐(1974.5-)女,山东济南人,硕士学位,中级职称,工作单位: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化的发展带来了国际政治结构的深刻变革。国家间相互依存度加深,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非国家行为体踏入世界舞台,其功能、作用和影响日益增强。与此同时,广泛参与国际组织是中国走向世界,维护和实现中国国家利益以及承担国际责任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国际国内形势,历史政治原因,中国在国际组织中影响力的发挥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其中,尤以美国主导的台湾与大陆“在国际组织中的名称
期刊
流域生态补偿是生态补偿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流域生态补偿有利于协调流域上下游之间的利益冲突,保障流域生态安全,实现流域内环境保护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公平公正。文章通过研究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的相关法律问题,提出构建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有益建议。  一、流域生态补偿的法律体系和基本原则  (一)构建合理的流域生态补偿法律体系  首先,应该弥补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的立法缺漏,构建完善的流域生态补偿法律体系,
期刊
同性恋,在人类历史上的各个时期、各种文化中都普遍存在。随着我国同性恋人数的增加,同性恋现象如同冰山一角,开始逐渐显露,与之相关的概念、研究方法、研究重点和内容也渐渐受到相关学者的关注。文章试对同性恋的概念、研究重点和内容进行综述,重点在阐明中国同性恋研究的现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展望。   同性恋是一个被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在人类历史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认为是反常的、病态的、罪恶的,这个群体因此受到社会
期刊
《桃花源记》作为流传千古的名篇早已被选入中学课本,因此令大家耳熟能详,其中的大意应该是这样的:武陵地方有一个渔夫,在捕鱼过程中突然迷了路,于是摸索着就闯入了一片景色优美的“桃花源”,而且他还发现这里土地平旷、房屋整齐,人民生活古朴而富裕,男女老少怡然自得,一派融和景象。他们看到渔人后先是大吃一惊,而后纷纷邀他回家盛情款待;他们自称祖先是为了逃避秦朝时的战乱,才无意中逃进桃花源来生活的。他们早已同外
期刊
提起“燕子李三”的名字,许多人都听说过,知道他是民国时期的一个“神偷”、“飞贼”。  文学作品以及影视剧中所描写的“燕子李三”,与真正的“燕子李三”有很大出入。实际上,在全国有两个民间传说中的“燕子李三”:一个是河北的“燕子李三”,是上世纪30年代平津地区有名的飞贼,专偷豪门富户,新闻界对有关他的消息也时有报道。民间流传的许多“燕子李三”的故事就是以他为原型的。另一个是山东的“燕子李三”,叫李圣武
期刊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高度和文化事业发展繁荣新的历史起点上,做出了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的战略部署,为我国文化人才发展和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最重要的资源,也是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繁荣的关键。“人才兴文”战略是“人才强国”、“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造就一支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宣
期刊
2011年7月25日,省戏剧艺术剧院在人民剧院演出了大型现代平弦戏《未婚妈妈》。这部由著名剧作家纪丁先生创作的剧目首场演出可谓盛况空前,台下几乎座无虚席,观众反响十分强烈。台上剧情跌宕起伏,戏剧矛盾层层推进,演员们催人泪下的表演让观众得到心灵的升华。   观看《未婚妈妈》,更让观众振奋的是剧情和音乐的完美结合。尤其是爱好平弦的观众,都被那熟悉又新颖的音乐所打动,大家都有一种特别的感受。本剧唱腔设
期刊
为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省委省政府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做出了把我省建设成文化名省的战略决策,这一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大大鼓舞了全省各族人民特别是文化文艺工作者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信心与决心,一个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正在江河源大地迎面而来。   建设文化名省,首先要对文化在各项伟大事业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加深认识,自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
期刊
文化部出台的《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要求2011年年底之前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   互助县文化馆在上级领导的重视及指导下,经过全馆职工数月的准备筹划,在以前部分场馆免费开放的基础上,于今年6月份全部免费开放了文化馆基本服务项
期刊
“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育的制高点,谁抢占了这个山头,谁就在新世纪中处于有利的位置。”现代教育技术之所以成为教育改革的制高点,是因为它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抢占了这个制高点,可以带动教育领域各个方面的发展,包括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教育制度、教学内容、教材形式、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教学模式、教学理论都将产生深刻的变化。 “制高点”者,兵家必争之地也。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的制高点,这就意味着,现代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