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关键词:小学美术 教学 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即我们常说的美育,其根本目的是什么呢?我国近代美学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高效课堂以它独特的教学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很多学校都推出了独具特色的新型课堂,如生态课堂、寻根课堂。在这些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凸显,自主能力和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我们也在一直摸索追寻一条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而在摸索的过程中我觉得审美教育应该成为小学美术教育的主题。
那么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学会审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
一、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堂课要上好,老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找准本课学习的重难点,分析教材中图片和文字的含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有的审美水平制定教学目标。通过钻研,教师的教学设计有了主观方向,但还不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因此,钻研教材不能停留于课本之中,还应把眼光扩展到大学教材、专业杂志,看一看同行是如何上这些内容的;甚至眼光要放到国外教材,通过比较,积累资料,丰富素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得教学目标得以全面有效地完成。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元素。多方位开发资源,进行大胆灵活的审美预设,精心设计好欣赏环节,提高学生的审美活动。
二、激发兴趣,提高审美素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天性好动,如果一味地用传统欣赏课的方式循规蹈矩地讲解,太枯燥,教师应该用直观的教具或是内容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我上三年级的《点彩游戏》,这是一节绘画课,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能走进大师感受印象派画家用点彩绘画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上课的时候采用小组合作在一幅大作品上分组完成一小块点彩画面,这样一块一块的点彩拼凑到一起后学生惊奇地发现这竟然是一幅大师的作品。这时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到最高,教师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对这幅画进行有针对性的赏析,大胆进行审美想象,结果学生个个踊跃发言,妙语连珠。所以这节课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点彩的技巧,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大师作品的艺术魅力,给学生进行了一节很好的审美教育。
三、端正思想,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符合时代的审美意识,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崇高的审美理想,是学生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学生在接受新事物的时候只有树立了健康的审美观,才能用审美目标去鉴别美丑善恶是非,才能树立崇高的道德观念、树立崇高的理想。人才素质的要求应重视发展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在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中,在审美目标的规范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审美观。在不断的审美实践中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水平,同时完善了学生的思想心灵,对于培养新一代有重要意义。
四、教师引领,促进学生成长
在小学审美教育中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不是以艺术欣赏为途径来教学艺术知识技能,不是让学生通晓艺术作品的背景,不是要学生熟记欣赏的艺术作品,而是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对艺术能有深层次的感受和理解,并获得艺术审美的愉悦体验,达到审美育人的目的。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让学生学会审美、具备鉴赏美的能力,教师可以从经典着手,因为经典作品代表着人类文化的最高成就,经过历史的考验后愈发显示出它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也要把生活与经典有机结合,努力做到宽泛与精到、大众与经典相统一,切实体现审美教育的多元性和时代性,从而多层次、多方位地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
五、遵循规律,逐步提高
人的智力发育对教育的需求不是从同一个圆心出发逐级向外扩展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相应的审美能力也有所不同。审美心理学认为,审美心理的成长要经历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就小学生审美本身而言,文化形态的审美尚处于被动向主动转化时期,因此欣赏的内容也应从容易引起学生共鸣的形式和内容入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次逐步向高层次过渡。从低年级学生的审美发展来看,适合欣赏与儿童生活最贴近的少儿美术作品,它有别于名家名作,不会让学生感到高不可攀技巧要求很高。儿童创作的作品充满了童趣,亲切自然,易于被学生们领悟,从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关注美术作品所使用的材料,认识材料的形状、色彩、质地、性能和作用,并适当学习国内外美术史的知识,对中西艺术进行感悟和对比分析,学会写一些短小的赏评文章,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独特感受和个性化认识,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俗语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方法还有很多,只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多动脑筋、多想办法,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运用儿童化的语言使教学生动活泼,让学生多欣赏、多评论,就能让学生在美术欣赏中潜移默化地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获得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关键词:小学美术 教学 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即我们常说的美育,其根本目的是什么呢?我国近代美学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高效课堂以它独特的教学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很多学校都推出了独具特色的新型课堂,如生态课堂、寻根课堂。在这些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凸显,自主能力和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我们也在一直摸索追寻一条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而在摸索的过程中我觉得审美教育应该成为小学美术教育的主题。
那么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学会审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
一、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堂课要上好,老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找准本课学习的重难点,分析教材中图片和文字的含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有的审美水平制定教学目标。通过钻研,教师的教学设计有了主观方向,但还不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因此,钻研教材不能停留于课本之中,还应把眼光扩展到大学教材、专业杂志,看一看同行是如何上这些内容的;甚至眼光要放到国外教材,通过比较,积累资料,丰富素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得教学目标得以全面有效地完成。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元素。多方位开发资源,进行大胆灵活的审美预设,精心设计好欣赏环节,提高学生的审美活动。
二、激发兴趣,提高审美素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天性好动,如果一味地用传统欣赏课的方式循规蹈矩地讲解,太枯燥,教师应该用直观的教具或是内容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我上三年级的《点彩游戏》,这是一节绘画课,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能走进大师感受印象派画家用点彩绘画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上课的时候采用小组合作在一幅大作品上分组完成一小块点彩画面,这样一块一块的点彩拼凑到一起后学生惊奇地发现这竟然是一幅大师的作品。这时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到最高,教师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对这幅画进行有针对性的赏析,大胆进行审美想象,结果学生个个踊跃发言,妙语连珠。所以这节课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点彩的技巧,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大师作品的艺术魅力,给学生进行了一节很好的审美教育。
三、端正思想,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符合时代的审美意识,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崇高的审美理想,是学生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学生在接受新事物的时候只有树立了健康的审美观,才能用审美目标去鉴别美丑善恶是非,才能树立崇高的道德观念、树立崇高的理想。人才素质的要求应重视发展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在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中,在审美目标的规范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审美观。在不断的审美实践中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水平,同时完善了学生的思想心灵,对于培养新一代有重要意义。
四、教师引领,促进学生成长
在小学审美教育中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不是以艺术欣赏为途径来教学艺术知识技能,不是让学生通晓艺术作品的背景,不是要学生熟记欣赏的艺术作品,而是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对艺术能有深层次的感受和理解,并获得艺术审美的愉悦体验,达到审美育人的目的。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让学生学会审美、具备鉴赏美的能力,教师可以从经典着手,因为经典作品代表着人类文化的最高成就,经过历史的考验后愈发显示出它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也要把生活与经典有机结合,努力做到宽泛与精到、大众与经典相统一,切实体现审美教育的多元性和时代性,从而多层次、多方位地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
五、遵循规律,逐步提高
人的智力发育对教育的需求不是从同一个圆心出发逐级向外扩展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相应的审美能力也有所不同。审美心理学认为,审美心理的成长要经历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就小学生审美本身而言,文化形态的审美尚处于被动向主动转化时期,因此欣赏的内容也应从容易引起学生共鸣的形式和内容入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次逐步向高层次过渡。从低年级学生的审美发展来看,适合欣赏与儿童生活最贴近的少儿美术作品,它有别于名家名作,不会让学生感到高不可攀技巧要求很高。儿童创作的作品充满了童趣,亲切自然,易于被学生们领悟,从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关注美术作品所使用的材料,认识材料的形状、色彩、质地、性能和作用,并适当学习国内外美术史的知识,对中西艺术进行感悟和对比分析,学会写一些短小的赏评文章,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独特感受和个性化认识,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俗语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方法还有很多,只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多动脑筋、多想办法,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运用儿童化的语言使教学生动活泼,让学生多欣赏、多评论,就能让学生在美术欣赏中潜移默化地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获得一双发现美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