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家庭因素出现多元化,如:独生子女、留守儿童、寄宿孩子、单亲家庭、组合家庭等,网络游戏及一些社会负能量的诱惑,都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教师慰问信中提出,希望广大教师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如何营造文明、和谐、民主的家校教育氛围,引领孩子健康成长?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都要面对的课题。
现在,我将班级工作中的几个案例与大家分享。
一、以人为本,倾注师爱。
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作为班主任,我时时刻刻都在用心诠释着“爱”这个字的真谛。我走进孩子内心,了解孩子最真实的需要,付出所有我能给予他们的。a同学是个单亲孩子,从小缺失母爱、家庭贫困,虽然学习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但他心里总有一种自卑感。了解a同学的这些情况后,我及时与孩子的家长联系,共同帮助孩子,同时我经常与孩子聊天,急孩子所急,想孩子所想,资助孩子学习用品和书籍,辅导孩子学习,鼓励他多与同学沟通交流,积极参加班级、校际活动。慢慢地,孩子走出了自卑的阴霾,成为了一个阳光、合群、好学的孩子。我相信,这是师爱的力量。
二、少些指责,多肯定与激励。
有记者采访心理学专家李中莹:“您研究亲子关系很多年,您认为亲子关系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李中莹:“最重要的是无条件的爱。有真爱的家长或者真正懂得表达爱的父母会时时不忘投向孩子肯定的目光,而且没有任何辅加条件。一个小孩子正是在这种肯定的目光中,才渐渐地发展岀自信心,然后才能发展出自尊,再渐渐地发展出自爱……”这个回答充分说明肯定孩子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多么的重要。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更加明白这个道理。肯定的方式很多,诸如:灿烂的微笑、赞许的目光、激励的话语等。
因此,班主任工作中应尽可能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加以称赞,收到的效果是不可估量的。b同学从小受到家长的宠惯、溺爱,养成任性执拗、专横霸道的毛病,并将这些毛病带到学校。在班上不能和同学友好相处,很不受同学欢迎。不过,这个孩子也不是一无是处。我发现他劳动非常积极,不怕苦不怕累,还能与同学协作劳动。当我发现他的这个优点后,我立马在班会课上大势进行表扬,尔后我提出任命他为我班新任劳动委员,并掌管教室门的钥匙。经同学们讨论同意,宣布任命时,班上响起热烈的掌声。私下里我跟他谈心交朋友,表扬他的进步,指出他的缺点,让他先认识自己的缺点,引导、帮助他改正缺点。同时,与他的家长沟通,肯定孩子的优点和进步,希望家长配合学校教育。慢慢地,他认识到了同学们对他的信任和帮助,他也在用行动回报老师和同学。一段时间后,他的进步很大,臭脾气没有了,同学关系融洽了,学习认真了,期末被评为“学习标兵”。
三、以学生为纽带,搭起家校桥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影响孩子智力潜能的开发。父母以自身的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往往孩子在学校所受到的教育被不良的家庭氛围无形的化解。
C同学头脑灵活,思维敏捷,平时各方面都表现得非常好。近些时上课有点精神不集中,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把他单独找出来,问他:“你近段时间表现不够好,是不是生病了?”他说没有。“看样子那你是睡眠不足,你每天晚上什么时候睡觉?”他不吱声了。从他这里了解不出原因,我决定去他家走访。我把孩子在学校的反常表现告诉给了他父母,同时向他父母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孩子放学回家后不是玩手机就是在电脑上打游戏,父母问他作业完成了没有,他说在学校就做完了(其实有时没有做)。难怪孩子表现反常---他已经沉迷网络游戏了。我告诉孩子的父母:你的孩子网络沉迷了,已经影响孩子生活与学习,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非常不利。他父母听了就急了,问该怎么办?通过了解,问题主要出现在他的父母身上。原来,孩子在家时,父母没事就盯着手机看,忽略了孩子的存在和感受,为了不让孩子打扰他们玩手机,放任孩子玩电脑,有时还和孩子一起玩手机和电脑。孩子对手机、电脑有了依赖性,慢慢的就上瘾了,对其它的事情就不上心了,于是就出现了现在的结果。帮助家长找到了原因,我明确的告诉孩子的父母:在孩子面前,请你们不要玩手机和上电脑玩游戏。孩子在家学习时,家里要营造出学习氛围,可陪在孩子身边看看书,以父母爱学习为榜样激励孩子学习。休息日可以和孩子做做健康安全的游戏或者带孩子出去走走,让孩子体会到存在感,感受到父母的爱。
孩子的父母听后感到惭愧、内疚,接受了我的建议。通过家长的配合,加上我对孩子的循循诱导,孩子终于走上了正轨。
所以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的言行举止、家庭的学习氛围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d同学是名女孩子,课堂上总是一个人在下面玩自己的,漫不经心,課堂好像跟她无关,上课多次提醒她,也没有效果。通过预留电话向她妈妈反映了情况,她妈妈听后表示很无奈,给我讲了她家的情况。原来她家是一个组合家庭,她是女孩的后妈。她不是不爱孩子,每天在家照顾她,督促她学习,跟她检查作业,讲解题目。尽管如此,孩子不买她的帐,对她有抵触情绪。她也没办法,求助于老师。我了解到这些后,我就跟d同学聊天,从聊天中也印证孩子的后妈说的是事实。于是我问她:“你妈妈爱不爱你?”她毫不犹豫的回答说:“爱我。”又问:“怎样见得她爱你呢?”小女孩就对我讲她后妈对她做那些。听她讲完后,我问她:“你在家听妈妈的话吗?”她摇了摇头。“为什么?”她说她不知道。“因为她是你的后妈?”她不作声了。沉默一会儿,我说:“亲妈后妈是他们大人的事情,小孩不要掺和,后妈说不一定比你亲妈更爱你,是不是?”她点了点头。我问她:“你喜欢你妈妈吗?”她犹豫一下说“喜欢。”我说:“这就对了,你妈妈为你付出这么多,无怨无悔,我们应该懂得感恩,你说对吗?”她点了点头,接着我说“我知道你是个懂事的孩子,后妈对你的好你也知道,你要感谢她,不要惹她伤心,在家里听爸爸妈妈的话,在学校好好学习,用好成绩回报他们,做得到吗?”她小声的说“做得到。”我鼓励她说:“老师相信你!”
这次谈话后,孩子的状况改变了,在家里和她后妈的关系改善了,上课听讲认真了,性格开朗了。他妈妈在电话里连声感谢老师为她女儿解开了心结。
所以说,家庭的结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影响着孩子的内心和性格的形成。
看着孩子们纯真、阳光般的笑脸,想着孩子们的点滴进步,我感到由衷的幸福和快乐!看到文明、和谐、民主的家校教育氛围,我感到无比的欣慰。
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肩负着神圣的使命,要与时俱进,做到以德育人,以文化人,真正成为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现在,我将班级工作中的几个案例与大家分享。
一、以人为本,倾注师爱。
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作为班主任,我时时刻刻都在用心诠释着“爱”这个字的真谛。我走进孩子内心,了解孩子最真实的需要,付出所有我能给予他们的。a同学是个单亲孩子,从小缺失母爱、家庭贫困,虽然学习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但他心里总有一种自卑感。了解a同学的这些情况后,我及时与孩子的家长联系,共同帮助孩子,同时我经常与孩子聊天,急孩子所急,想孩子所想,资助孩子学习用品和书籍,辅导孩子学习,鼓励他多与同学沟通交流,积极参加班级、校际活动。慢慢地,孩子走出了自卑的阴霾,成为了一个阳光、合群、好学的孩子。我相信,这是师爱的力量。
二、少些指责,多肯定与激励。
有记者采访心理学专家李中莹:“您研究亲子关系很多年,您认为亲子关系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李中莹:“最重要的是无条件的爱。有真爱的家长或者真正懂得表达爱的父母会时时不忘投向孩子肯定的目光,而且没有任何辅加条件。一个小孩子正是在这种肯定的目光中,才渐渐地发展岀自信心,然后才能发展出自尊,再渐渐地发展出自爱……”这个回答充分说明肯定孩子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多么的重要。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更加明白这个道理。肯定的方式很多,诸如:灿烂的微笑、赞许的目光、激励的话语等。
因此,班主任工作中应尽可能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加以称赞,收到的效果是不可估量的。b同学从小受到家长的宠惯、溺爱,养成任性执拗、专横霸道的毛病,并将这些毛病带到学校。在班上不能和同学友好相处,很不受同学欢迎。不过,这个孩子也不是一无是处。我发现他劳动非常积极,不怕苦不怕累,还能与同学协作劳动。当我发现他的这个优点后,我立马在班会课上大势进行表扬,尔后我提出任命他为我班新任劳动委员,并掌管教室门的钥匙。经同学们讨论同意,宣布任命时,班上响起热烈的掌声。私下里我跟他谈心交朋友,表扬他的进步,指出他的缺点,让他先认识自己的缺点,引导、帮助他改正缺点。同时,与他的家长沟通,肯定孩子的优点和进步,希望家长配合学校教育。慢慢地,他认识到了同学们对他的信任和帮助,他也在用行动回报老师和同学。一段时间后,他的进步很大,臭脾气没有了,同学关系融洽了,学习认真了,期末被评为“学习标兵”。
三、以学生为纽带,搭起家校桥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影响孩子智力潜能的开发。父母以自身的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往往孩子在学校所受到的教育被不良的家庭氛围无形的化解。
C同学头脑灵活,思维敏捷,平时各方面都表现得非常好。近些时上课有点精神不集中,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把他单独找出来,问他:“你近段时间表现不够好,是不是生病了?”他说没有。“看样子那你是睡眠不足,你每天晚上什么时候睡觉?”他不吱声了。从他这里了解不出原因,我决定去他家走访。我把孩子在学校的反常表现告诉给了他父母,同时向他父母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孩子放学回家后不是玩手机就是在电脑上打游戏,父母问他作业完成了没有,他说在学校就做完了(其实有时没有做)。难怪孩子表现反常---他已经沉迷网络游戏了。我告诉孩子的父母:你的孩子网络沉迷了,已经影响孩子生活与学习,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非常不利。他父母听了就急了,问该怎么办?通过了解,问题主要出现在他的父母身上。原来,孩子在家时,父母没事就盯着手机看,忽略了孩子的存在和感受,为了不让孩子打扰他们玩手机,放任孩子玩电脑,有时还和孩子一起玩手机和电脑。孩子对手机、电脑有了依赖性,慢慢的就上瘾了,对其它的事情就不上心了,于是就出现了现在的结果。帮助家长找到了原因,我明确的告诉孩子的父母:在孩子面前,请你们不要玩手机和上电脑玩游戏。孩子在家学习时,家里要营造出学习氛围,可陪在孩子身边看看书,以父母爱学习为榜样激励孩子学习。休息日可以和孩子做做健康安全的游戏或者带孩子出去走走,让孩子体会到存在感,感受到父母的爱。
孩子的父母听后感到惭愧、内疚,接受了我的建议。通过家长的配合,加上我对孩子的循循诱导,孩子终于走上了正轨。
所以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的言行举止、家庭的学习氛围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d同学是名女孩子,课堂上总是一个人在下面玩自己的,漫不经心,課堂好像跟她无关,上课多次提醒她,也没有效果。通过预留电话向她妈妈反映了情况,她妈妈听后表示很无奈,给我讲了她家的情况。原来她家是一个组合家庭,她是女孩的后妈。她不是不爱孩子,每天在家照顾她,督促她学习,跟她检查作业,讲解题目。尽管如此,孩子不买她的帐,对她有抵触情绪。她也没办法,求助于老师。我了解到这些后,我就跟d同学聊天,从聊天中也印证孩子的后妈说的是事实。于是我问她:“你妈妈爱不爱你?”她毫不犹豫的回答说:“爱我。”又问:“怎样见得她爱你呢?”小女孩就对我讲她后妈对她做那些。听她讲完后,我问她:“你在家听妈妈的话吗?”她摇了摇头。“为什么?”她说她不知道。“因为她是你的后妈?”她不作声了。沉默一会儿,我说:“亲妈后妈是他们大人的事情,小孩不要掺和,后妈说不一定比你亲妈更爱你,是不是?”她点了点头。我问她:“你喜欢你妈妈吗?”她犹豫一下说“喜欢。”我说:“这就对了,你妈妈为你付出这么多,无怨无悔,我们应该懂得感恩,你说对吗?”她点了点头,接着我说“我知道你是个懂事的孩子,后妈对你的好你也知道,你要感谢她,不要惹她伤心,在家里听爸爸妈妈的话,在学校好好学习,用好成绩回报他们,做得到吗?”她小声的说“做得到。”我鼓励她说:“老师相信你!”
这次谈话后,孩子的状况改变了,在家里和她后妈的关系改善了,上课听讲认真了,性格开朗了。他妈妈在电话里连声感谢老师为她女儿解开了心结。
所以说,家庭的结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影响着孩子的内心和性格的形成。
看着孩子们纯真、阳光般的笑脸,想着孩子们的点滴进步,我感到由衷的幸福和快乐!看到文明、和谐、民主的家校教育氛围,我感到无比的欣慰。
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肩负着神圣的使命,要与时俱进,做到以德育人,以文化人,真正成为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