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活在“花儿”里的人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i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年前,我刚刚上班不久,接到采访青海民间“花儿”艺术团的任务,由此认识了冶进元。
  记得当时是去化隆群科演出,一辆车顶载满演出道具的小中巴,从西宁出发一直到傍晚时分才到达。一路上挤挤匝匝的车里,年轻的演员、如今活跃在青海“花”坛的唱将们,又说又笑,好不热闹。唯有坐在司机后面座位上的冶进元,不声不响,捋着山羊胡,压低了头上的草帽,眯着眼睛看窗外,好像有很多的心思一样。
  当晚,在群科一个尘土飞扬的破旧剧院里,挤满了花五元钱买票看演出的老百姓。烟味汗味土味和喧嚣声混杂在一起,令人头晕目眩。演出开始不久,“花儿”王子马骏上场,即把演出推向高潮。如果不是亲眼目睹,我无法想象,青海人对“花儿”竟是如此痴迷热恋。冶进元这时也上台演唱,有些嘶哑的声音,让我根本没听清在唱什么。但台下的观众总是一阵又一阵会心地笑,吆喝声一浪高过一浪。
  那次采访之后,为了进一步了解他们,我多次跑到他们居住的地方,一幢极旧的楼房一楼,找他们聊天。有一天晚上,当我到达时,现在已小有名气的两个姑娘接待了我,简陋的住所并没有影响她们的情绪,她们给我唱“花儿”,让我尝她们做的洋芋酿皮,不时发出咯咯的笑声。随后,她们带我去见冶进元。老人单独住一间小套房子。敲门而入,首先看到一只他养的鹰,站在门内屋顶处的横杆上,墙上布满了鹰的粪便。那天的冶进元给我讲的不是“花儿”,是如何“熬”鹰。东拉西扯了半晚上,我听得迷三倒四,云里雾里,想要的素材一点都没得到。好在有过实地体验,又有其他“花儿”歌手的故事,好歹完成了领导交办的采访任务,写出稿子交差了事。
  后来,在各种场合聊起花儿艺术团,当别人说起冶进元传奇坎坷的人生经历,以及在青海“花儿”界的影响时,我才晓得,冶进元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人物。
  通过“花儿”王子马骏找到冶进元的联系方式,并约他到我一个朋友家小聚。冬天的黄昏,我们勾肩搭背地走到朋友居处小区门口时,没想到冶进元已提前到来,佝偻着身子蹲在马路牙子上,双手紧紧捂在怀里,嘴上叼着的烟头忽明忽暗闪现在眼前。在朋友小小的屋子里我们喝酒吃菜,暖和了之后,冶进元便给我们说“花儿”。不加思索,张口就来,形象生动,诙谐幽默,让我们不时捧腹大笑。老人却一本正经,美美地抽一口烟,在浓烟散处,抿上一口酒,抹着山羊胡,又根据现场情景,现编“花儿”,妙语连珠,口吐莲花,令我辈自愧不如,叹为观止。看到我们吃惊佩服的样子,他会张开缺牙的嘴,像个孩子一样得意地笑起来。
  此后,我们先后又在西门口一家“花儿”茶社多次见过面喝过酒,但每次没说几句话,他便“跑题”,跑得太远根本拉不回来。现在想来,只能说当时的我还根本就不会采访。
  又一年多过去,一个秋天的晚上,我们相约在建国路他的家中见面。呼叫了BB机之后,他从一片巨大的建筑废墟中走出来,领着我走进去,七拐八弯到了一个有大门没院墙的小院,坐在唯一一间小屋的炕上,就着昏黄的灯光,喝啤酒聊天。我问他说,说着说着,又跑远了。但就是在这样杂乱无章的聊天里,我终于知道,冶进元对“花儿”的热爱与生俱来,血浓于水。在经历了幼年丧母的沉重打击,父亲走街串巷卖粽子养活一家的穷苦日子里,冶进元从小就不得不背负着养家糊口的重任,品尝生活的苦难和辛酸。然而,正是“花儿”给了他精神的慰藉和快乐。也正是“花儿”,让他在以后的岁月里,能够那般豁达乐观地面对一切失意磨难。在与他的聊天中,他总是会深情地回忆,上新疆下四川,走甘肃过宁夏,闯荡江湖,以“花儿”会朋友,以“花儿”收获爱情的往事。不管哪一段爱情最终从身边离开,他所有的回忆里,只有甜蜜的缅怀。
  如果说冶进元是“花儿”唱家,或许在青海这样的人太多太多,以至可以忽略不计。但冶进元最厉害的不是唱,而是创作。据说,在“花儿”艺术团期间,马骏和观众的很多对唱词,都是由冶进元现编,让马骏能够多次化险为夷,也因此留下了青海“花”坛冶马师徒情深谊长的一段佳话。由他编词的很多“花儿”和曲艺作品,如《童养媳》《走西口》《阳欢乐》《马五哥》《方四娘》《拉夜川》等,现在已广泛流传于青甘宁三省区,只是很多人在传唱的时候,并不知道还有冶进元这个人。朋友如此评价冶进元,古时“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当今“凡有花儿会,必唱冶翁词。”
  也是那个秋天的晚上,冶进元把自己创作的“花儿”作品拿给我看,字写得极认真又稚拙,词却生动而鲜活。他将记录着他心血的起了毛边的本子,交付我要打印出来,以便于好好保存。面对这样一份信任和重托,我后来的确认真地进行了电脑输入,只是快录入完毕时,电脑故障致使一字不留,挫了我再打字的兴头,以至最终也没有给他一份铅字的稿件。多年来,每当无事翻看这些作品时,我常常会感动其中,我一直不明白,没有接受过基本教育,甚至也没接受过文艺理论学习的冶进元,是如何自学文化知识,又为何自觉地歌颂文明进步、美好生活,讽刺丑陋。或许正是他一生的行走总是在最基层,因此懂得底层群众的喜努哀乐,所以他创作的“花儿”总是充满着鲜活的生活气息,极具现实冲击力,就像《沙娃泪》,听者无不动容落泪。或许年轻时颠沛流离,磨难坎坷,使他更加懂得新生活来之不易,内心深处对新中国有着无比的热爱,所以才有了《赞青海》《解放大西北》。或许正是天天和普通老百姓一样生活,浸淫其中,他创作的词,语言总是充满泥土气息,明快简洁,如《三闪令:大河沿上的麻石头》,至今传唱不衰,深受群众喜爱。
  看似满嘴跑火车的冶进元,实际上还是一个十分重情义的人。那年他在西宁市开完文代会,和我们见面,说要去兰州,原因很简单,有一个人想要录他和他徒弟们的“花儿”,并答应吃住行所有费用由对方承担,还会给他们一笔不小的酬劳。其实冶进元执意要去的原因不仅仅是酬劳,而是这位文化商人早早地拜访了他,给他买了一些必备的日用品,还给了他300元钱,以备日常用度。那天,他高兴地说,你看人家这么诚心,我得要去哩。
  据“花儿”歌手吴红燕说,冶进元有一次给她讲“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讲到俞伯牙得知钟子期已病逝不在人世时,冶进元泪流满面地唱道:“俞伯牙弹琴钟子期听,知音的人,三江口拜下的弟兄;你去了嫑忘掉苦命的人,苦命人到死了也忘不掉你们。”“唱起个曲儿心里酸,唱完个曲儿了泪不干。”在吴红燕看来,这份真挚的感动和深情的泪水,说明所有的艺术都一样,只有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别人。事实上,冶进元正是把整个心灵和全部感情投入到“花儿”的演唱和创作当中,至死不悔。
  很多年之后,我偶然从马骏处得知冶进元得重病在西宁九眼泉的山上休养的消息,通过做电视记者的朋友,动员他去做个专题片。当时的感觉是,如果老人仙逝,青海就少了一位“花儿”作词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此事未能成行。再一次,我们联合中央电视台制作有关青海文化的纪录片,我又一次想到冶进元,推荐给制作方去采访。当他们找到冶进元时,他已经严重中风,几不能语了。再后来,得知冶进元去世的消息时,已是他故去一年有余。我并不一个懂“花儿”的人,但我知道,像冶进元这样能够创作“花儿”的人,是青海的文化宝贝,需要我们好好珍惜。可惜我没有按照自己的本心再去做一些更实在的事情,也没有对冶进元作更深入的采访,没有为他写下一篇像样的通讯或者人物报道,想来不能不说是一种刻骨的遗憾。而能够还记得这样一个把一生都交给“花儿”的词家,不知还有几人。
  一年一度的“六月六”花儿会,在青海很多地方都在举办。无论是官方组织还是民间行为,在台上表演的歌手,有不少是当年得到冶进元教益的人,他们表演的“花儿”中,有不少还是冶进元创作的作品。不知他们是否会想到,那位生活在“花儿”里的老汉,或许在他们深情演唱的时候,正站在云端里,拈着山羊胡微笑。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弹一星’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使之转化为不可限量的物质创造力。”习主席的这段话有力地诠释了核铸强国梦的深远意义。“两弹一星”事业培养出了一支不怕牺牲、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科技和建设队伍;创造了国际科技史上的不平凡,为中国国防安全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在这项艰苦卓绝的事业中所孕育出来的红色精神
期刊
西藏残牍,不分卷(移本)。不著撰人姓氏。清光绪三十一年,英兵入藏,达赖喇嘛出亡,诏以班禅额尔德尼留摄后藏,兼管全藏事务。英国派卧克纳入后藏,强迫班禅额尔德尼赴印,会见英太子。尔时驻藏办事大臣有泰极力阻止……而九世班禅额尔德尼、商卓特巴等受印度政府运动遂怂其成行。于是年番闰九月十二日启程,由江孜过帕克里、靖西、亚东等处赴印晤英储。旋于十二月由印返,翌年正月十五日抵后藏。此书详载当时来往公牍,印政府之
期刊
近日,中宣部公布了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我省海北州祁连县文化图书馆、西宁市城中区石坡街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海东市艺馨戏曲研究艺术剧团等11家单位受到表彰,这不仅是对我省基层文化建设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更是我省着力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进群众文化福祉的生动体现。   “十三五”以来,全省宣传文化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相关论述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
期刊
2018年3月25日至31日,本人有幸参加了由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组织,在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举办的全国文化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工程青海省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申报培训班。  本次培训班采取“理论教学+研讨交流+实地观摩”的形式开展。一、集中授课、强化理论。本次培训班力邀6名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和基金管理中心负责人,紧紧围绕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申报主题为学员集中授课。二、交流研讨、共谋发展。组织学员围绕“青海
期刊
“唐蕃古道——七省区精品文物联展”是青海省博物馆2018年牵头策划举办的重点巡回展览项目,该展览汇集了青海、陕西、甘肃、四川、宁夏、新疆、西藏七省区十家文博单位的200余件文物精品,全面、系统、集中地反映出唐蕃古道的繁荣盛况及其沿线地区的历史风貌,再现了唐蕃古道这条线性文化遗产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   2018年11月30日——2019年3月5日,该展览首次在青海省博物馆对外展出,青海省博物馆也
期刊
近年来,青海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推进文明青海建设的核心主题,贯穿到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融入到群众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凝聚价值共识,提高精神境界,培养文明风尚,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见诸行动,为青海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1、在宣传教育上下功夫,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加大媒体宣传教育力度。明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作为新闻媒体宣传工作
期刊
引言  40年的光阴宛如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我国的改革进程以来,弹指一挥间,中国的改革事业已经走过了40年的光辉岁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回首来时路,眺望新征程,雄踞在世界屋脊,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和厚重人文底蕴的高原省份———
期刊
在全国上下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青海江河源文化研究会、青海省文化馆协会于2015年8月21日联合召开了“青海的抗战”学术研讨会。经过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参会的专家学者,会前大都做了一定的调研和深入思考,以正确的历史观对青海各族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特点及贡献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与探讨,使得这次研讨会开得很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现在结集出版的这部书稿就是这
期刊
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地域的传统文化底蕴,展现非遗精彩魅力,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向更高水平发展,泰州市委宣传部、泰州市文广新局在去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期间,于6月12日至18日,在泰州市體育馆成功举办了以“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为主题的首届泰州非遗博览会。所辖市(区)的130多个非遗项目,80多名非遗传承人,以及10多家文化产业项目集中亮相博览会。博览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布展新颖,
期刊
人老了,忘性大,刚刚想起要办的事,转过身就忘了,本来手上拿着笔,却到处找笔,手上拿着筷子,却又到筷子篓去拿筷子,常常惹得自己和家人笑。但也怪,就是这样的老人,往往对旧事、往事、童年事却记得一清二楚,常常怀念它,回忆它。现在我把我忆起的一些零零碎碎的往事记录下来,名曰“童年往事拾碎”。  仙 河  我们家住在关防铺庐家场,门前有一条小河,名曰仙河,平时,水只有腰深,最深的潭,也只不过齐胸深。每到夏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