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方兴未艾的新课程改革,很多生物教师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方法,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到位,有的教师依然留恋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把传统教法和现代教法完全对立;或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过于追求形式;或是教师观念难转变,角色定位模糊不清等等,使生物课堂教学改革中出现许多误区,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发现并矫正,将制约着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对生物课堂教学的误区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 误区 对策
1.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生物课堂教中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可以把一般教学手段无法表现的内容开发为不仅包括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和录像的教学课件,在有限的时间里展示大量的教学资料,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多角度、多方位地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新课程教学中,许多教师认为不用课件不足以体现出新来。课题用课件播放,教学过程用课件展示,作业、训练题用课件显示,甚至训练推演的结果,生物标本或模型制作成图片放在课件中。有的课件用艳丽的色彩刺激学生的眼球,师生互动退居次要地位;还有极个别的教师使用教学课件,可能是为了展示制作者的高超水平,在所展示对象的周围制几个不停闪动的小动画,不时播放与所学内容无关的精美图画或动人音乐。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一个无关的过渡,都挖空心思地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处心积虑地把课本内容以声、像、动画等形式展示给学生。在追求课堂气氛的同时,往往顾此失彼,喧宾夺主,扰乱了学生的思维,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淡化了文本研读,冲淡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师生、生生对话消退了,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削弱了。
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是,首先是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确定该不该用课件,应该在哪个环节上使用;其次使用课件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生理、心理卫生的要求;第三是课件制作要简洁明了,注意教学课件的科学性、艺术性;第四是多媒体课件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如生物简笔画、模型、挂图,精心设计的板书,这些教学方法更直观、生动,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
2.课堂提问缺乏针对性。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设置疑难,能自始至终激起学生学习旺盛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利于教师反馈学生学习情况,便于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问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表现为盲目提问,人为地给学生认知制造障碍,备课时缺乏提问环节的设计,形成“满堂问”,学生感到疲倦,失去学习的兴趣,影响学生的思维;含糊提问,教师提出问题的语言含糊,词不达意,学生感到茫然,搞不清题意;平淡提问,提问平铺直叙,没有趣味性,对概念的简单复述,引不起学生足够的注意,调动不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逐渐使学生思维僵化;突然提问,提问题一步到位,既大又难,高不可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思维僵滞;追逐提问,问题一提出就让学生站立回答,没有思考时间,有的甚至先让学生站起来一个个问题“连珠炮”似地步步紧追,显然违背学生的认识规律。
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是:①设计问题精心构思,问题少而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体现教学重难点,反映教材和课标对教学的要求。②设计的问题要让学生通过努力探索能得出正确的解释,难易适中,问题有梯度、宽度和深度。对难度较大问题的设置,解决采取“铺”垫递进式,“化整为零”,先易后难,让学生始终感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保持活跃的思维,主动积极地学习。③创设问题按教学知识的发展过程,循序渐进,涉及的知识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接近到“最近发展区”,把握住问题的程序性和实质的显示度。程序过细,问题的关节过于显露,引不起争议,不利于思维的开展;程序过粗,隐含条件太多,学生不易抓住要点,会使讨论无法深刻进行或只作肤浅的理解。④设计的问题要力争开阔、新鲜,给学生带来意外的惊喜,激发他们的求知欲。⑤教师提问语言准确,亲切和蔼,尽可能地运用生物学科术语。提出的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有空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
3.分组学习无实效。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进行个性化的独立思考和学习探究,并能形成个性化的理解和结论,独自解决不了的问题才有必要提交小组讨论,并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解决问题。然而一些教师缺乏理论基础和新的理念支持,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盲目追随和形式主义的尴尬局面。主要表现有:一是每一堂课都应该使用探究的方法,生搬硬套,不管时机是否成熟,不管问题是否值得研究,教师都给学生讨论,使探究教学内容无实效。二是要体现课改理念,不少教师认为不能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由学生自己经过“探究”来得出答案,尽量让学生自由探究,花费较多的时间为代价,同样是违背课改的精神理念。三是追求合作效果,经常是老师提出问题后,马上让学生分成几个组讨论(要求每个小组都有记录员,负责记录整理讨论的意见要点),认为学生在动手操作就是在探究,于是学生热热闹闹了一阵子,多数人迁就少数人的看法和做法,先做完的同学随意玩耍,不守纪律,而后动手的学生手忙脚乱,各组记录员开始分别表达意见,最后是教师统一大家的认识。四是交流时间由教师控制。不少教师给学生进行探究的时间很短,根本达不到探究的目的,教师在无形中控制着学生,致使其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被扼制。五是选题随意,缺乏研究,不少教师对选题不够重视,课前没有认真准备,对教学内容和学生个体缺乏深入研究,课堂教学中探讨性问题的提出显得很随意,甚至出现了学生想学什么教师就教什么,但有些问题不宜在课堂内进行探究,不应随心所欲。
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是,首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明确探究的主题。精心设计有价值的探究问题。其次是学习内容较多,单凭个人的努力很难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的,操作难度较大,实行相互交流与讨论。第三在分组活动前慎重确定组员,力求避免随意性,分组以中等生为基准,综合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性格及平时成绩等因素,明确组长职责,注意课堂氛围的驾驭能力。让每一位学生能够真正地动起来,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探究问题,充分让学生交流及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既要肯定答案,但对错误的回答必须预以矫正。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第四教学应力图把知识的传授与探究的过程结合起来,教师必须做到在生物学核心概念及原理的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发展两者之间保持合理平衡。对于有些问题让学生研读文本,能够直接给出答案的就直接讲解。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 误区 对策
1.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生物课堂教中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可以把一般教学手段无法表现的内容开发为不仅包括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和录像的教学课件,在有限的时间里展示大量的教学资料,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多角度、多方位地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新课程教学中,许多教师认为不用课件不足以体现出新来。课题用课件播放,教学过程用课件展示,作业、训练题用课件显示,甚至训练推演的结果,生物标本或模型制作成图片放在课件中。有的课件用艳丽的色彩刺激学生的眼球,师生互动退居次要地位;还有极个别的教师使用教学课件,可能是为了展示制作者的高超水平,在所展示对象的周围制几个不停闪动的小动画,不时播放与所学内容无关的精美图画或动人音乐。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一个无关的过渡,都挖空心思地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处心积虑地把课本内容以声、像、动画等形式展示给学生。在追求课堂气氛的同时,往往顾此失彼,喧宾夺主,扰乱了学生的思维,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淡化了文本研读,冲淡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师生、生生对话消退了,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削弱了。
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是,首先是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确定该不该用课件,应该在哪个环节上使用;其次使用课件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生理、心理卫生的要求;第三是课件制作要简洁明了,注意教学课件的科学性、艺术性;第四是多媒体课件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如生物简笔画、模型、挂图,精心设计的板书,这些教学方法更直观、生动,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
2.课堂提问缺乏针对性。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设置疑难,能自始至终激起学生学习旺盛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利于教师反馈学生学习情况,便于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问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表现为盲目提问,人为地给学生认知制造障碍,备课时缺乏提问环节的设计,形成“满堂问”,学生感到疲倦,失去学习的兴趣,影响学生的思维;含糊提问,教师提出问题的语言含糊,词不达意,学生感到茫然,搞不清题意;平淡提问,提问平铺直叙,没有趣味性,对概念的简单复述,引不起学生足够的注意,调动不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逐渐使学生思维僵化;突然提问,提问题一步到位,既大又难,高不可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思维僵滞;追逐提问,问题一提出就让学生站立回答,没有思考时间,有的甚至先让学生站起来一个个问题“连珠炮”似地步步紧追,显然违背学生的认识规律。
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是:①设计问题精心构思,问题少而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体现教学重难点,反映教材和课标对教学的要求。②设计的问题要让学生通过努力探索能得出正确的解释,难易适中,问题有梯度、宽度和深度。对难度较大问题的设置,解决采取“铺”垫递进式,“化整为零”,先易后难,让学生始终感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保持活跃的思维,主动积极地学习。③创设问题按教学知识的发展过程,循序渐进,涉及的知识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接近到“最近发展区”,把握住问题的程序性和实质的显示度。程序过细,问题的关节过于显露,引不起争议,不利于思维的开展;程序过粗,隐含条件太多,学生不易抓住要点,会使讨论无法深刻进行或只作肤浅的理解。④设计的问题要力争开阔、新鲜,给学生带来意外的惊喜,激发他们的求知欲。⑤教师提问语言准确,亲切和蔼,尽可能地运用生物学科术语。提出的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有空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
3.分组学习无实效。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进行个性化的独立思考和学习探究,并能形成个性化的理解和结论,独自解决不了的问题才有必要提交小组讨论,并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解决问题。然而一些教师缺乏理论基础和新的理念支持,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盲目追随和形式主义的尴尬局面。主要表现有:一是每一堂课都应该使用探究的方法,生搬硬套,不管时机是否成熟,不管问题是否值得研究,教师都给学生讨论,使探究教学内容无实效。二是要体现课改理念,不少教师认为不能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由学生自己经过“探究”来得出答案,尽量让学生自由探究,花费较多的时间为代价,同样是违背课改的精神理念。三是追求合作效果,经常是老师提出问题后,马上让学生分成几个组讨论(要求每个小组都有记录员,负责记录整理讨论的意见要点),认为学生在动手操作就是在探究,于是学生热热闹闹了一阵子,多数人迁就少数人的看法和做法,先做完的同学随意玩耍,不守纪律,而后动手的学生手忙脚乱,各组记录员开始分别表达意见,最后是教师统一大家的认识。四是交流时间由教师控制。不少教师给学生进行探究的时间很短,根本达不到探究的目的,教师在无形中控制着学生,致使其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被扼制。五是选题随意,缺乏研究,不少教师对选题不够重视,课前没有认真准备,对教学内容和学生个体缺乏深入研究,课堂教学中探讨性问题的提出显得很随意,甚至出现了学生想学什么教师就教什么,但有些问题不宜在课堂内进行探究,不应随心所欲。
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是,首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明确探究的主题。精心设计有价值的探究问题。其次是学习内容较多,单凭个人的努力很难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的,操作难度较大,实行相互交流与讨论。第三在分组活动前慎重确定组员,力求避免随意性,分组以中等生为基准,综合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性格及平时成绩等因素,明确组长职责,注意课堂氛围的驾驭能力。让每一位学生能够真正地动起来,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探究问题,充分让学生交流及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既要肯定答案,但对错误的回答必须预以矫正。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第四教学应力图把知识的传授与探究的过程结合起来,教师必须做到在生物学核心概念及原理的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发展两者之间保持合理平衡。对于有些问题让学生研读文本,能够直接给出答案的就直接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