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民歌初探

来源 :文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D19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歌与劳动人民的生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它贯穿人生的各个阶段,覆盖生活的不同层面,成为劳动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除了娱乐作用外,它在社会生活中还具有教育传承作用、人生礼仪作用、在古代还有驱邪祭祀、社会交际等作用。
  关键词:老挝、民歌、种类、个例、意义
  前 言
  在东南亚的诸国当中,老挝音乐那种温婉缠绵、舒缓平和的民歌调子,仿佛湄公河孕育所致,浑然天成。然而,老挝自有其独特个性的音乐成分,虽然位于泰国和越南之间的狭小地带,但老挝的民族种类却很多,因此许多保有原始部族习俗的音乐形态表现出独一无二的音乐个性。
  一、关于老挝民歌
  (一)民歌的本意
  民歌,人民之歌。 从古至今,无论东西南北,每一时代、地域、民族、国家;在不同的地理、气候、语言、文化、宗教的影响下, 他们会以不同的形色传递他们的历史、文明及热爱。
  原始的民歌,同人们的生存斗争密切相关,或表达征服自然的愿望,或再现猎获野兽的欢快,或祈祷万物神灵的保佑,它成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阶级的分化和社会制度的更新,民歌涉及的层面越来越广,其社会作用也显得愈来愈重要了。
  (二)老挝民歌的本体分析
  老挝的民间歌谣是老挝口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民俗节庆里,老挝人都喜欢用民歌的形式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民歌几乎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他们以歌唱倾诉男女间的相互爱慕、以歌唱激发生产斗争中的劳动热情、以歌唱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对婚配的祝福、以歌唱抒发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尤其是那些没有文字的民族,就往往靠那些知识广博、阅历丰富的老歌手,以长篇的叙事性歌曲,向本民族群众和青少年传授各种知识。
  (三) 老挝民歌种类
  根据演唱风格和曲调来分,可以把老挝民歌大致分为两大类,即“咔”和“喃”(Khap Lam)
  1.“咔”往往只流行于某一地区或某一民族中,因地因族而异。例如,咔芬只流行于川圹泰芬族中,咔娥姆流行于南娥河流域,咔吞流行于琅勃拉邦,咔勒是老挝傣族民歌。
  2.“喃”流行的地狱比较广阔,一般由民歌手“魔喃”(Mo Lam)根据固定曲调,即景即情编词、叙事、说理、抒情,有独唱、对唱、一人领唱众人附和等形式,曲调因地域和民族而异。
  3.除了“咔”、“喃”之外,老挝还有一种民族歌曲,称作“呼老”。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新时代民歌,另一类是古典民歌,直译为原型老挝民歌。
  (1)新时代民歌
  新时代民歌不同于现在通俗唱法的流行歌曲和美声唱法的西洋歌曲(此两种唱法的歌曲今天在老挝都已经出现),它是属于民族唱法的老挝歌曲,有别于咔、喃,但仍带有浓厚的咔、喃韵味的影响。此类歌曲一般节奏比较轻快热情,演唱时常有吉他、寮笙、笛伴奏。
  (2)古典歌曲
  古典民歌直译为原型老挝民歌,据说开始出现于16世纪昭苏里雅冯沙王朝时期,原多为国王和大臣们的某些仪式服务而演唱,后逐渐流行于民间。歌词内容大多反映自然事物,祝福来宾,描绘劳动情景及成果。
  二、老挝民歌个案示例
  (一)历史人文个例
  代表作有《占芭花盛开》:
  啊,盛开吐艳的占芭花,
  美轮美奂,艳冠群芳,
  枝叶花蕊,一起散发迷人清香,
  你遍地盛开在祖国家乡。
  啊,老挝的占芭花,
  盛开怒放,为安谧返归增添喜色
  美丽的占芭花,名扬世界,
  最美莫过于吐艳时节
  桎梏消解,悲戚泯灭。
  今日呀,老挝民族向往,
  上中下寮同心同德,
  占芭花开,把民族和睦迎来,
  全国兄弟姐妹,齐心协力搞建设,
  让老挝永远是占芭花盛开的季节。
  这首民歌创作于抗美救国时期,由S.苏班作曲作词,是一首以盛开的占芭花为内容的抒情歌,表达了老挝人民对和平、安宁、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
  (二)祝福个例
  代表作有《婚礼的祝福》:
  祝你们小两口互敬互爱,
  做丈夫的心胸要宽如海,对妻子要轻言细语,
  打骂妻子是不该,祝福你们小两口互帮互助,拧成船缆绳一般,
  病痛莫来骚扰,恶魔莫来捣乱,
  丈夫的灵魂常附身,夜晚及时把家归,
  祝你们大吉大利喜临门,幸福安康过一生”。
  这是一首典型的在婚庆祝福歌谣,主要是祝福结婚(被拴线的人)平安如意,最初,这些祝福歌谣的语句,完全取自老挝的日常用语,佛教传入老挝后,人们开始用佛教经文中的
  巴利语句来作为祝福歌谣的开头和结尾,为这些祝福歌谣增添了神圣的意味。
  (三)劳动个例
  劳动歌曲是指人民在集体劳动过程中,起鼓舞情緒、减轻疲劳、协调动作作用的劳动号子,具有鲜明的劳动节奏和强烈的劳动气氛,老挝劳动歌曲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
  《植树歌》
  周日种下根苗壮,
  周一种下藤细长,
  周二种下果实多,
  周三种下花开艳,
  周四种下只长茎,
  周五种下果皮厚,
  周六种下枝干直。
  植树歌是其果树种植生产知识和劳动经验的总结,简短轻快的调子唱出了果树种植
  时间的重要性,对果农的日常劳作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三、探究老挝民歌引发的民族音乐学问
  (一)老挝民歌在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老挝人民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有“会走路的就会跳舞,会说话的就会唱歌”的说法,老挝人的生活点点滴滴离不开音乐。
  1. 待客:
  老挝人民的热情好客最是被大众所熟悉,在迎接客人的时候通常都是唱着歌端着酒的,若是不喝酒或者对不上歌的客人很难融入老挝人民的生活中。音乐作为纽带传达了老挝人民热情好客的心。
  2. 爱情:
  在老挝人人的婚恋中大多是自由恋爱之后才找媒人说亲,一般情况只要两情相悦,父母是不会横加阻拦的。老挝男女青年从相识到相恋再到结婚生子都离不开音乐,在老挝人的爱情里,音乐是最好的媒人,所有的爱情都渗透到了音乐里。
  3. 娱乐
  神奇秀美的湄公河养育了一代代老挝人民,也孕育出老挝人悠远的历史和朴素而多彩的民族文化,老挝人民唱着歌、吹着寮笙、跳着南旺舞,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二)老挝民歌的人文价值
  老挝是中南半岛的唯一一个内陆国家,音乐文化受佛教影响较深,并和泰国、柬埔寨等邻国有密切的联系。《佛本生故事》和英雄史诗《信赛》是两部著名的古老传统声乐作品,它们都是用巴利文和老挝文写在棕榈叶上而流传下来的。研究老挝传统音乐,尤其是深受佛教文化影响的宗教歌曲和英雄史诗对研究整个世界范围内民歌乃至民俗音乐文化都有重大帮助。
  参考文献:[1]庞希云.《东南亚文学简史》;人民出版社;
  [3]北堂森. 华声论坛,老挝风情录;2004-9-18
  [4]lao44网站,“咔”民谣介绍;
  [5]chanson .thamvatvo《老挝知名民歌199首》
其他文献
摘要:遗址类博物馆,是近年在我国各地快速兴起的博物馆中的一个门类。不同于综合性博物馆,遗址类博物馆多是在原址上修建起来的博物馆,不仅呈现还原了历史面貌,而且承载着历史记忆。遗址类博物馆对于当地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发展壮大遗址类博物馆不仅能够推动文博事业的发展,而且能够更加贴切的反映不同时期地方历史文化的变迁,使人们更好的了解历史,了解我们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  关键字:遗址类博物馆、历史记忆、
期刊
摘要:从人物画史来看,北宋以前的人物绘画倾向是非世俗的——神圣化的、贵族化的。但是以《清明上河图》为代表的北宋人物画,具有明显的世俗化倾向。本文将对世俗化背后的原因做一次探析,主要有,《清明上河图》中绝大部分是下层平民,画家张择端非常亲近市民。在商品经济有较大发展的北宋,画家的地位提高不少。在审美趣味方面,唐宋之后绘画,一方面朝水墨高雅方向,另一方面朝世俗方向。世俗特点更加符合平民百姓的审美要求。
期刊
靴形钺,或称不对称形钺、靴形斧、足形斧等,是我国南方青铜器中的一类典型器物,它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分布。本文试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各家关于不对称形钺的分布、年代、类型、族属、用途的各种意见,试图提出自己的的观点。  一、靴形钺的发现、分布与年代  靴形钺在两广、云贵乃至东南亚部分地区颇为盛行。 由于目前所见靴形钺大部分为采集品或传世品,正式发掘而来的数量较少,关于靴形钺的年代问题,有明确出土单位,未
期刊
摘要:韩明士的《道与庶道:宋代以来的道教、民间信仰和神灵模式》以宋、元时期源于江西抚州华盖山的三仙信仰、道教天心派为例,探讨了中国宗教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民间诸神是否为现实官僚的投影?最后令人信服地提出中国人眼中的神祗有两种模式——官僚模式与个人模式,即“道”与“庶道”。本文就以书中结论为导向,以四川梓潼的文昌信仰为例,与书中的内容进行对话,进一步印证民间信仰的两种模式是以何种方式存在的。 
期刊
摘 要:自公元 7世纪松赞干布引进佛教至公元 9世纪朗达玛灭佛之间的二百余年的时间, 是佛教在西藏发展的前一个阶段, 史称西藏佛教的 “前弘期” 。虽处于环境恶劣的且世界屋脊的雪域高原,却并没有因交通不便而放弃脚步,引进周边邦国的先进文化,佛教在前弘期吐蕃王朝的支持下, 在西藏扎下了根,佛经翻译事业蒸蒸日上 ,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关键词:前弘期 佛经翻译  藏族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 离不开
期刊
摘 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凝聚民族精神的思想内核,就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古老的中华文明曾经为世界做出了独特贡献,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关键词:中国梦;文化;弘扬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
期刊
摘要:本文用实地考察的方法,对S县城区教堂基督教歌曲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当地教堂歌曲来源主要有赞美诗和信徒个人创造的灵歌两类,后者一般都是以基督徒的亲身感受为创作来源,在教会中日益兴起。基督教歌曲在基督徒日常礼拜、平时生活、重大节日中都得到使用,它是基督徒宗教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教会,基督教歌曲,现状调查  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基督教具有很强的文化适应能力,
期刊
摘 要:文物古建筑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想要传承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加强对文物古建筑的保护。文章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国家文物保护有关法规以及文物保护实践经验,重点对始兴县围楼文物古建筑的价值及保护实施工作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始兴县围楼,文物古建筑,保护实施  始兴县位于广东粤北地区,于公元263年建县,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一代一代勤劳质朴
期刊
【摘要】1980年 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的出版打破了隐喻近两千年的修辞局限,本书中Lakoff and Jhonson 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隐喻常因为文化缺省成为翻译中的一大难点。运用概念隐喻理论研究朱生豪及方平译本中莎士比亚喜剧《仲夏夜之梦》中爱情隐喻的翻译策略,以期对隐喻翻译有所启示。  【关键词】《仲夏夜之梦》;隐喻翻译  一、《仲夏夜之梦》简介  《仲夏夜之梦》,是
期刊
摘要:农历三月三是古代汉族的上巳节,不同地域的人们结合当地的气候与地域环境创造出不同的民俗传统。湖南人民传承并发展了这一传统节日,创造出食“地菜煮鸡蛋”之饮食习俗。笔者根据儿时在湘地的亲身生活经历,同时结合相关民俗学理论,试对这一食俗进行考察,揭示其天、地、人三者和谐合一的精神内核,为其传承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三月三 食俗 精神内核  岁时节俗是人们的思想情感、生活习俗以及时代文化最集中的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