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自外而内的吸收,是学习语言;写作是阅读的目的,是自内而外的表达,是运用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以学习语言为基础,必须通过阅读的内化吸收来完成。作文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首先必须培养他们写作文的兴趣,学生只有对作文产生了兴趣,才能充分发挥语文才能,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视听结合,感知理解,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读”来感知课文了解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环节。
传统教法中的“读”,主要有教师范读、学生默读、朗读等形式,篇篇课文皆如此,长年累月无变化,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乏味。对教材中一些叙事性较强的记叙文及抒情味较浓的散文,如果采用与教材配套发行的课文朗读录音,其效果就会大不一样。另外,学生对于自己没有或很少听到过的专家、名人的朗读录音怀有极大的兴趣,注意力会更加集中。
(二)图文对照,集思广益,培养写作能力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前必须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获取写作素材。
比如,要求学生写山水游记、状物绘景类的作文,可用投影快速映出作文题目、写作要求及相关的提示性文字。这样,教师按投影字幕依次讲解,既节省了板书时间,又可以加深学生印象。与此同时,播放供学生进行观察写作的自然山水风光录像片,并指导学生观察,对所要表现的客观事物形成完整、深刻的印象。学生有了生动可感的写作材料,下笔成文也就比较容易了。
(三)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提供多样的语言形式和结构样板。
改善学生写作语言平板、结构单一的现状,避免学生闭门造车,写出的作文既无章法又无文采。通过可阅读文本,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随时解决写作中出现的问题。
二、在阅读中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
(一)广泛阅读,开拓思维
阅读是“吸收”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阅读,架起了由模仿到创作的桥梁。”教师借助课本,通过典型课文或片断讲解,不仅是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的真实性以及表达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例如《伊芙找海龟》的阅读片断中,有一段伊芙寻找小海龟的描写:“听了妈妈的话,伊芙双膝跪下,翻起厚厚的落叶,拨开密密的草丛……发现了小海龟……。”这段描写中“翻起”、“拨开”、“发现”词,学生经过阅读了解到其与后面名词搭配的准确性以及小伊芙是经过了仔细寻找的。学生对这些看似平常的词语有了深入的认识之后,作文时遣词造句自然有方法可用,有规律可循了。
(二)品味阅读,挖掘潜力
学生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丰富了,亲身经历的事情多了,并掌握良好的积累方法,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作文的素材也就多了起来。然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除帮助学生获得足够的素材外,更应让学生主动选择和分析有用的素材并养成习惯,而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途径是持续的实践体验。教师可根据生活实际组织学生持续某项力所能力的劳动,或公益劳动或自我服务劳动或饲养、手工艺劳动,这些劳动可以以学生个体活动为主体,也可以以小组形式出现,教师从旁坚持要求、督促鼓励,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坚持实践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之情
三、在阅读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带着童心阅读,放飞写作思想
带着童心去阅读。在童心的世界里,春风会像母亲的手,轻轻抚摸大地;果树上的果子就像顽皮的孩子,在跟你捉迷藏;小小的一只风筝,寄托了数不清的梦想;正正经经的大人们,有时看上去也很傻……教师要以自己生命的激情去激发学生生命的激情,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阅读的温暖和缤纷。
(二)阅读积累,模仿名句
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感到没什么可说的。这一方面在于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不注意观察、体会,另一方面是他们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不注意积累所致。因此,作为老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逐渐培养学生积累知识的习惯。为了帮助学生不断的积累一些好的写作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指导学生品味、赏析一些优美的词、句。
应当把积累优美词句这块阵地有效的利用起来,不仅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以此收到双重的效果,何乐而不为?
(三)在实践中阅读,让文章变得真实
有些孩子说没东西写,我觉得是“闭门造车”的缘故。如果把孩子长期封闭在教室的几十平方米中,封闭在教科书的小天地里,怎么会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呢?因此,要有意识地把课内和课外结合在一起,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
1、实话实说
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不计其数的新鲜事,但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写起作文不是抓耳挠腮,就是胡编乱造。因此,在学生初写时,应该放开学生,让他们七嘴八舌,实话实说,以学会思索,唤起灵感。如拟定一个话题,让学生去讨论,甚至争论,老师不对任何一方予以否定或肯定,目的是让他们在争论时学会思考,唤起灵感,产生写作冲动。
2.尝试让学生走出去体验生活
学生除每天上课、看书、劳动、游戏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进一步充实生活。在学生参与生活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要教育他们爱周围的人,善于发现人们闪光的思想,爱大自然的物,善于发掘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如金秋时节,或带领学生漫步校园,或让学生站在教学楼上,眺望四周的原野,去捕捉可以触动心灵的一景一事,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感受自然。趁机让同学们写出看到的景象,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怀。
总之,阅读和写作各有自己的目的和任务,但在实践中又是紧密结合、相互为用的。因此,我们要阅读与写作两手抓,要找到两者的结合点,舞好这两柄“利剑”,相信一定会“双剑合璧,威力剧增”。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自外而内的吸收,是学习语言;写作是阅读的目的,是自内而外的表达,是运用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以学习语言为基础,必须通过阅读的内化吸收来完成。作文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首先必须培养他们写作文的兴趣,学生只有对作文产生了兴趣,才能充分发挥语文才能,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视听结合,感知理解,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读”来感知课文了解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环节。
传统教法中的“读”,主要有教师范读、学生默读、朗读等形式,篇篇课文皆如此,长年累月无变化,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乏味。对教材中一些叙事性较强的记叙文及抒情味较浓的散文,如果采用与教材配套发行的课文朗读录音,其效果就会大不一样。另外,学生对于自己没有或很少听到过的专家、名人的朗读录音怀有极大的兴趣,注意力会更加集中。
(二)图文对照,集思广益,培养写作能力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前必须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获取写作素材。
比如,要求学生写山水游记、状物绘景类的作文,可用投影快速映出作文题目、写作要求及相关的提示性文字。这样,教师按投影字幕依次讲解,既节省了板书时间,又可以加深学生印象。与此同时,播放供学生进行观察写作的自然山水风光录像片,并指导学生观察,对所要表现的客观事物形成完整、深刻的印象。学生有了生动可感的写作材料,下笔成文也就比较容易了。
(三)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提供多样的语言形式和结构样板。
改善学生写作语言平板、结构单一的现状,避免学生闭门造车,写出的作文既无章法又无文采。通过可阅读文本,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随时解决写作中出现的问题。
二、在阅读中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
(一)广泛阅读,开拓思维
阅读是“吸收”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阅读,架起了由模仿到创作的桥梁。”教师借助课本,通过典型课文或片断讲解,不仅是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的真实性以及表达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例如《伊芙找海龟》的阅读片断中,有一段伊芙寻找小海龟的描写:“听了妈妈的话,伊芙双膝跪下,翻起厚厚的落叶,拨开密密的草丛……发现了小海龟……。”这段描写中“翻起”、“拨开”、“发现”词,学生经过阅读了解到其与后面名词搭配的准确性以及小伊芙是经过了仔细寻找的。学生对这些看似平常的词语有了深入的认识之后,作文时遣词造句自然有方法可用,有规律可循了。
(二)品味阅读,挖掘潜力
学生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丰富了,亲身经历的事情多了,并掌握良好的积累方法,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作文的素材也就多了起来。然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除帮助学生获得足够的素材外,更应让学生主动选择和分析有用的素材并养成习惯,而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途径是持续的实践体验。教师可根据生活实际组织学生持续某项力所能力的劳动,或公益劳动或自我服务劳动或饲养、手工艺劳动,这些劳动可以以学生个体活动为主体,也可以以小组形式出现,教师从旁坚持要求、督促鼓励,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坚持实践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之情
三、在阅读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带着童心阅读,放飞写作思想
带着童心去阅读。在童心的世界里,春风会像母亲的手,轻轻抚摸大地;果树上的果子就像顽皮的孩子,在跟你捉迷藏;小小的一只风筝,寄托了数不清的梦想;正正经经的大人们,有时看上去也很傻……教师要以自己生命的激情去激发学生生命的激情,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阅读的温暖和缤纷。
(二)阅读积累,模仿名句
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感到没什么可说的。这一方面在于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不注意观察、体会,另一方面是他们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不注意积累所致。因此,作为老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逐渐培养学生积累知识的习惯。为了帮助学生不断的积累一些好的写作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指导学生品味、赏析一些优美的词、句。
应当把积累优美词句这块阵地有效的利用起来,不仅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以此收到双重的效果,何乐而不为?
(三)在实践中阅读,让文章变得真实
有些孩子说没东西写,我觉得是“闭门造车”的缘故。如果把孩子长期封闭在教室的几十平方米中,封闭在教科书的小天地里,怎么会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呢?因此,要有意识地把课内和课外结合在一起,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
1、实话实说
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不计其数的新鲜事,但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写起作文不是抓耳挠腮,就是胡编乱造。因此,在学生初写时,应该放开学生,让他们七嘴八舌,实话实说,以学会思索,唤起灵感。如拟定一个话题,让学生去讨论,甚至争论,老师不对任何一方予以否定或肯定,目的是让他们在争论时学会思考,唤起灵感,产生写作冲动。
2.尝试让学生走出去体验生活
学生除每天上课、看书、劳动、游戏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进一步充实生活。在学生参与生活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要教育他们爱周围的人,善于发现人们闪光的思想,爱大自然的物,善于发掘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如金秋时节,或带领学生漫步校园,或让学生站在教学楼上,眺望四周的原野,去捕捉可以触动心灵的一景一事,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感受自然。趁机让同学们写出看到的景象,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怀。
总之,阅读和写作各有自己的目的和任务,但在实践中又是紧密结合、相互为用的。因此,我们要阅读与写作两手抓,要找到两者的结合点,舞好这两柄“利剑”,相信一定会“双剑合璧,威力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