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与不断深入,各种各样新颖、有趣、个性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层出不穷,小组合作也是其中之一,这为传统课堂教学带来极大改变。其中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运用小组学习模式,为化学教学提供更多助力支持。
【关键词】小组合作;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组织形式,被教育界誉为近十几年最为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之一。初中化学教师在平常教学中,也需积极引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以小组为基本单位组织学生发挥出集体的力量,让他们在互帮互助中一起学习和探索化学的奥秘,这对提升整体教学质量来说意义非凡。
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做好合作探究准备
通过运用小组合作助力初中化学教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合理组建学习小组,不过需根据化学学科的知识特点来组建,为接下来的合作探究做好准备工作。具体来说,初中化学教师需坚持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化学成绩、学习能力等因素来区分,突出小组成员间的差异性,且平衡各个小组的整体实力,引领他们在优势互补中合作学习。
在开展初中化学“元素”教学时,教师提前根据学生之前的学习表现划分成若干个小组,为小组合作做铺垫,课堂上指导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整体学习。教师谈话导入:大家知道这个多姿多彩、千变万化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如糖水由糖与水两种物质组成,那么牛奶中都含有哪些物质呢?课件中同步展示一张牛奶的营养成分表,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观察作答和汇总信息,他们可能说到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询问:钠、钙、磷分别指什么?与其原有认知发生冲突,顺利引出“元素”的概念。接着,教师展示氕、氘、氚原子三种原子的质子数与中子数,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与合作探讨共同点,引导他们得出元素的概念,即为:化学上将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使其总结出元素的特点。
上述案例,教师事先组建好学习小组,带领学生在小组内一起学习与探讨,使其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讨论、对比、归纳相结合的方法学习新知识,让他们理解元素的概念与特征。
二、设置合作学习任务,引发学生探究欲望
小组合作一般是以自主学习为基础进行的,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每位学生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与障碍,向同学求助则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动机。这就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围绕所授内容设置合作学习内容,让学生个体在学习中感受到一定的难度,使其产生合作探究的渴望,促使他们在小组内通过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以初中化学“氧气”教学为例,教师先在讲台上摆放两瓶没有标签的气体,分别是氧气与空气,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想方设法区分这两瓶气体,学生先自主思考、再合作探讨,交流本组提出的方案,提示他们用实验的方法区别,最终由小组组长汇总,即为:用两支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两瓶气体中。接着,教师按照学生提出的方法演示实验,使其一起观察,在小组内讨论后得出结论: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氧气,他们通过自身感受激起对氧气性质探究的欲望。之后,教师指引学生合作观察集气瓶中的氧气,描述和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提示他们从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和溶水性等方面切入,随后设置合作学习任务:研究氧气的化学性质与用途,使其继续在合作中学习。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始终紧密围绕“氧气”设置一系列合作性学习任务,让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其在小组内共同研究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
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保证合作学习效果
在新课改背景下,虽然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设计者,肩负着统领全局的重任,要与学生之间构建相互合作、相互尊重与相互交往的关系,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确保他们的合作学习效果。因此,初中化学教师需转变自身的角色,把个人主动作用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整合,使其在小组内顺利、高效的合作学习与探究。
例如,在教学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过程中,教师先引导性提问:生活中大家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纸张燃烧后留下灰烬,而酒精燃烧后什么都没有剩下,难道物质从世界上消失了吗?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会不会发生变化?进一步设疑: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究竟是否发生变化?学生自由猜测与分析,然后展示合作学习目标:知道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为他们的合作学习明确方向。接着,教师结合白磷燃烧、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碳酸钠粉末和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三个实验活动设计教学,指导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究,并做好巡视点拨工作,引领他们交流实验现象与结论,填写记录和分析结果,使其根据固体、液体与气体总结质量守恒定律。
如此,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把教师的启发指导同学生的合作探究有机整合,使其更加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并体验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从而提升合作学习成效。
四、把握实验教学契机,体验合作探究成果
实验教学属于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要想通过小组合作的运用助力教学,教师不仅需关注理论知识点讲授,还应把握好实验教学的契机,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促使他们合作探究化学原理。初中化学教师可引领学生在小组内一起设计、操作和完成实验,使其相互交流各自的收获与感受,让他们深化理解化学知识。
在初中化学“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教学中,教师先分享课外实验“鲜花变色”,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播放“波义尔与指示剂”的视频,设问:大家能不能也自己制作酸碱指示剂?组织他们分组讨论,分享网络上搜集到的指示剂制作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自制酸碱指示剂,可选择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如紫甘蓝、黑枸杞等),在研钵中捣碎,再加入酒精浸泡一段时间,再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进行过滤,得到的滤液即可作为酸碱指示剂。要求学生分别选择几种实验室或生活中常见的溶液,如: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肥皂水、氨水、食醋、可乐等进行实验。然后用酚酞溶液和石蕊溶液检验所给溶液的酸碱性,用自制的酸碱指示剂(紫甘蓝、黑枸杞或花瓣的浸出液),检验它们在不同溶液中颜色的变化情况,把得到的现象认真记录并在小组内和小组间合作交流分享,从而使学生充分了解指示剂的作用和溶液酸碱性的实际意义。
针对上述案例,教师把握好实验教学的契机,组织学生自主制作酸碱指示剂,并检验一些常用的实验室药品和生活用品的酸碱性,由此锻炼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
总而言之,运用小组合作助力初中化学教师是大势所趋,教师需深入分析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本质与内涵,同时做好反思与总结,不断改进与优化这一学习方式,积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引领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高效学习,提高他们的化学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周雪梅.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革新,2020(07):34.
[2]耿艳艳.立足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J].亚太教育,2019(05):64.
[3]景红选.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1):253.
【关键词】小组合作;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组织形式,被教育界誉为近十几年最为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之一。初中化学教师在平常教学中,也需积极引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以小组为基本单位组织学生发挥出集体的力量,让他们在互帮互助中一起学习和探索化学的奥秘,这对提升整体教学质量来说意义非凡。
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做好合作探究准备
通过运用小组合作助力初中化学教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合理组建学习小组,不过需根据化学学科的知识特点来组建,为接下来的合作探究做好准备工作。具体来说,初中化学教师需坚持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化学成绩、学习能力等因素来区分,突出小组成员间的差异性,且平衡各个小组的整体实力,引领他们在优势互补中合作学习。
在开展初中化学“元素”教学时,教师提前根据学生之前的学习表现划分成若干个小组,为小组合作做铺垫,课堂上指导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整体学习。教师谈话导入:大家知道这个多姿多彩、千变万化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如糖水由糖与水两种物质组成,那么牛奶中都含有哪些物质呢?课件中同步展示一张牛奶的营养成分表,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观察作答和汇总信息,他们可能说到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询问:钠、钙、磷分别指什么?与其原有认知发生冲突,顺利引出“元素”的概念。接着,教师展示氕、氘、氚原子三种原子的质子数与中子数,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与合作探讨共同点,引导他们得出元素的概念,即为:化学上将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使其总结出元素的特点。
上述案例,教师事先组建好学习小组,带领学生在小组内一起学习与探讨,使其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讨论、对比、归纳相结合的方法学习新知识,让他们理解元素的概念与特征。
二、设置合作学习任务,引发学生探究欲望
小组合作一般是以自主学习为基础进行的,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每位学生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与障碍,向同学求助则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动机。这就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围绕所授内容设置合作学习内容,让学生个体在学习中感受到一定的难度,使其产生合作探究的渴望,促使他们在小组内通过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以初中化学“氧气”教学为例,教师先在讲台上摆放两瓶没有标签的气体,分别是氧气与空气,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想方设法区分这两瓶气体,学生先自主思考、再合作探讨,交流本组提出的方案,提示他们用实验的方法区别,最终由小组组长汇总,即为:用两支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两瓶气体中。接着,教师按照学生提出的方法演示实验,使其一起观察,在小组内讨论后得出结论: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氧气,他们通过自身感受激起对氧气性质探究的欲望。之后,教师指引学生合作观察集气瓶中的氧气,描述和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提示他们从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和溶水性等方面切入,随后设置合作学习任务:研究氧气的化学性质与用途,使其继续在合作中学习。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始终紧密围绕“氧气”设置一系列合作性学习任务,让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其在小组内共同研究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
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保证合作学习效果
在新课改背景下,虽然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设计者,肩负着统领全局的重任,要与学生之间构建相互合作、相互尊重与相互交往的关系,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确保他们的合作学习效果。因此,初中化学教师需转变自身的角色,把个人主动作用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整合,使其在小组内顺利、高效的合作学习与探究。
例如,在教学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过程中,教师先引导性提问:生活中大家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纸张燃烧后留下灰烬,而酒精燃烧后什么都没有剩下,难道物质从世界上消失了吗?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会不会发生变化?进一步设疑: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究竟是否发生变化?学生自由猜测与分析,然后展示合作学习目标:知道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为他们的合作学习明确方向。接着,教师结合白磷燃烧、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碳酸钠粉末和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三个实验活动设计教学,指导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究,并做好巡视点拨工作,引领他们交流实验现象与结论,填写记录和分析结果,使其根据固体、液体与气体总结质量守恒定律。
如此,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把教师的启发指导同学生的合作探究有机整合,使其更加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并体验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从而提升合作学习成效。
四、把握实验教学契机,体验合作探究成果
实验教学属于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要想通过小组合作的运用助力教学,教师不仅需关注理论知识点讲授,还应把握好实验教学的契机,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促使他们合作探究化学原理。初中化学教师可引领学生在小组内一起设计、操作和完成实验,使其相互交流各自的收获与感受,让他们深化理解化学知识。
在初中化学“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教学中,教师先分享课外实验“鲜花变色”,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播放“波义尔与指示剂”的视频,设问:大家能不能也自己制作酸碱指示剂?组织他们分组讨论,分享网络上搜集到的指示剂制作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自制酸碱指示剂,可选择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如紫甘蓝、黑枸杞等),在研钵中捣碎,再加入酒精浸泡一段时间,再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进行过滤,得到的滤液即可作为酸碱指示剂。要求学生分别选择几种实验室或生活中常见的溶液,如: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肥皂水、氨水、食醋、可乐等进行实验。然后用酚酞溶液和石蕊溶液检验所给溶液的酸碱性,用自制的酸碱指示剂(紫甘蓝、黑枸杞或花瓣的浸出液),检验它们在不同溶液中颜色的变化情况,把得到的现象认真记录并在小组内和小组间合作交流分享,从而使学生充分了解指示剂的作用和溶液酸碱性的实际意义。
针对上述案例,教师把握好实验教学的契机,组织学生自主制作酸碱指示剂,并检验一些常用的实验室药品和生活用品的酸碱性,由此锻炼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
总而言之,运用小组合作助力初中化学教师是大势所趋,教师需深入分析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本质与内涵,同时做好反思与总结,不断改进与优化这一学习方式,积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引领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高效学习,提高他们的化学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周雪梅.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革新,2020(07):34.
[2]耿艳艳.立足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J].亚太教育,2019(05):64.
[3]景红选.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