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推理过程”的课堂教学诊断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y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低效,往往是由于课堂教学问题的诊断缺失突出,或者不是“对症下药”所致。如何开展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问题诊断,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焦点话题。
  笔者以具体的实践案例为例,就“归纳推理过程”的课堂教学诊断展开分析论述。
  一、一个课堂教学片段
  为了更好地了解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在A城一所中学开展了一次教研活动,其中的一节数学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矩形”的第一课时的内容。
  在导入新课后,教师首先请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的研究思路及性质,而后演示了平行四边形的模具,引导学生归纳出了矩形的概念。
  此时,教学进入了矩形性质的学习阶段,教学活动如下:
  师:类比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猜想矩形有哪些性质?(历时1分30秒)
  师:思考后,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把所得结果写在一张纸上,一会儿到讲台前交流。(历时1分20秒)
  师:请大家注意,需要同时验证你的猜想。(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想历时2分10秒)
  师:请同学们展示你的猜想,矩形的性质和结论。
  生1:具有平行四边形一切性质,四个角相等,都是直角,并且对角线相等。
  生2:矩形是由平行四边形转化而来,具有平行四边形一切性质,四个角都是直角,并且对角线平分且相等。
  师:针对矩形,大家有两个特殊的猜想,一个是“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对于该猜想的证明,根据定义很容易给出;另一个猜想是“对角线相等”,对于这个猜想,你有哪些验证方法?
  生3:可以通过度量对角线的长度来验证。
  生4: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矩形,分别连接两条对角线,然后把这两个矩形重合,绕着对角线的交点,旋转上面的矩形,当上面一个角的顶点与下面一个角的顶点相互重合后,可以发现两条对角线重合,这就说明两条对角线相等。
  生5:证明Rt△ABC≌Rt△BCD.(图形略)
  生6:利用勾股定理可证明:AC=BD。(图形略)
  师:下面请一名同学上台写出证明过程。
  (一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了证明过程,其他同学在下面证明)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活动进展得比较顺利,学生很快就知道了矩形的两条性质,并用了四种方法进行验证。
  但是,课堂上还有一种非常明显的现象,这就是,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思维并不活跃。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笔者认为,对此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地研讨。
  二、针对“课堂沉闷”现象的教学审视
  首先,在上面的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通过类比、猜想,得到了矩形的性质,似乎是全面的,其实未必。
  矩形是由平行四边形转化而来,具有平行四边形一切性质,其基本性质是通过演绎而得到的。而矩形又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的特殊性质并非能通过类比而得到。其实,平行四边形并不具有“对角线相等、四个内角都是直角”的性质,因而,无法类比得到。而矩形的这两条性质又是本节课的重点,它的灵活应用更是本节课的难点。对于那些“学得不好,学得不快”的学困生来说,进行这种猜想是其能力所不及的。
  其次,在验证“对角线相等”的这条性质中,生3“度量”法和生4“旋转”法,是真正的“验证的方法”吗?
  其实,验证是需要证明的,就像哥德巴赫猜想一样,直到今天人类尚未完成。证明是需要演绎推理的,生3“度量”法和生4“旋转”法都不是严谨的演绎推理方法,因而,这两种方法只能是探究的方法、猜测方法。
  上面的教学片断存在的问题,实质上是由于任教教师对“归纳推理的过程”理解不清、对矩形作为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特殊性”没有真正关注所致。同时,教师并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诱发学生产生积极的思考,在动态演示的过程中,没有让学生体会到“从一般的平行四边形演变为矩形的过程”,这也许是“课堂沉闷”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吧。
  几何推理是几何课程内容的核心内容之一,这里的推理包含两部分,一是归纳推理即包括归纳、类比、猜想等在内的推理,也称之为合情推理;二是演绎推理。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通常采取三种推理方式,第一种是典型的不完全归纳推理,其结论仍是“猜想”,这种推理常常用来佐证、猜想;第二种是借助图形直观的操作(图形运动),有时可以用来进行不严格意义下的证明,在某些条件下也可以用来进行严格的证明,这种推理形式常常用来说理(例如,“仅有图形而不需要文字说明”的无字证明);第三种则属于典型的演绎证明。让学生是否获得三种活动的直接经验,是否经历过相应的推理活动,对学生关于推理的掌握程度有显著影响。
  三、解决“课堂沉闷”现象,教学须体现出浓厚的学科韵味、深刻的学科内涵
  让学生经历“归纳推理的过程”,其实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经历学科思考的过程,获得直接的经验和体验,建构真正的学科理解,最终形成良好的学科直观。
  为此,在不改变这节课先前环节的前提下,可以将“矩形的性质的探究”作如下调整:
  将生3“度量”法和生4“旋转”法,改为探究的方法,以面向全体;如果有的学生学有余力,可鼓励其采用折纸的方法进行进一步探究。
  在平行四边形的模具框架上,用橡皮筋拉出两条对角线,此时可让学生思考,若改变平行四边形的形状,两条对角线的长度有怎样的变化?
  (学生可以通过两条橡皮筋的松紧程度猜想两条对角线长短的关系,当夹角为锐角或钝角时,一条橡皮筋紧、一条橡皮筋松。当夹角为直角时,两条橡皮筋的松紧程度相同,可以猜想两条对角线相等,再进一步可以度量。
  从数学抽象的角度看,这一步是实物直观层面的抽象,其关键在于,借助两根相同的橡皮筋,帮助学生建构“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图形性质。
  在上面的“矩形由平行四边形转化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即两条对角线始终相等。那么,是不是所有矩形都具有这个规律呢?我们如何验证它?
  对此,可以借助几何画板来制作一个矩形课件,在矩形动态变化下,分别度量出相应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即拖动矩形角上的一点,以改变矩形的大小),此时可以发现,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始终保持相等。
  这个探究活动完全可以由学生(或学生小组)独立完成(一般不需要教师的实质性介入)。
  利用生4“旋转”法进行探究。即,给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矩形,分别连接两条对角线,然后把这两个矩形重合,接着沿对角线交点旋转上面的矩形,当上面一个角的顶点与下面一个角的顶点重合后,发现两条对角线重合,这就说明两条对角线相等。
  (如此,通过学生的动手实验、探究观察,学生积累了动手的经验和探究的经验,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利用折纸的方法进一步探究矩形相关的性质。矩形是轴对称图形,并且有两条对称轴。准备一张A4纸,沿一条对称轴对叠A4纸,接着再沿另一条对称轴对叠,形成一个小的矩形,最后沿小的矩形的对角线对折(其中,对角线的一个顶点是两条对称轴的交点)。展开后,就可以发现A4纸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当然,这个活动也可以作为部分学生课后研究的问题,而作为全班同学的共性要求可能高了一些。
  其实,几何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动态性--在变化过程中发现不变的规律。这种规律性,正是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的着力点。在知识技能的教学中,让每一位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形成的经验、自己独立思考的经验,以及猜测发现的直接经验和体验,最终形成良好的数学学科直观,提升其学科素养。在这一点上,可以说“归纳推理过程”实质上是一种课程教学资源,只有充分认识到其价值,才能使教学效益最大化。
  正如史宁中教授指出的,“真正的知识是来源于感性经验的,是通过直观和抽象而得到的”。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是通过人类漫长的数学抽象过程而形成的。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经历数学抽象的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是如何产生发展的,也可以有效降低学习的难度,便于学生获得理解性掌握;同时,更有利于帮助学生经历抽象的过程,逐步形成抽象思维的能力和探索发现的能力,为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培养创新思维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张华伟)
其他文献
我国现行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控制医疗费用,坚持"以收定支",因此,不断总结经验,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对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和促进卫生事业
遣词造句,连句成段,积段成篇,这是小学生习作训练的一般程序。三、四年级的小学生从写话到习作,应加强习作与阅读的联系,坚持读写结合。而悟典型句式、促读写迁移符合学习语文的规律,有利于实现感悟——积累——表达的飞跃。  一、悟总起句,促言之有物  总起句在篇首或段首,起概括全文或全段的作用。阅读教学中聚焦总起句,悟其总领,能训练学生围绕一句话把习作写具体。  语言的理解总是先于语言的生成。引导学生认识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基础课程改革的最高宗旨和终极目标。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以此为立足点,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一要重体验,二要展个性,三要启想象,四要求实效。  一、要重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小学语文阅读教材的许多课文都来自生活,只有联系生活实际、结合生活体验才能使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相应的生活场景,使学生情不自
在宽容不宽容的问题上有常例也有变体,运用合宜,全在经验、修养、境界与智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我们发现表面热闹非凡的课堂,效益并不高。究其原因,这样的课堂与“静”太远。“宁静方能致远”。没有“静”的酝酿,就没有“动”的热烈。让学生
“文史不分家”,历史和文学都属于人文学科的大类,二者在诸多方面都有深刻而广泛的联系,这是由历史和文学的本质决定的,今天的历史教学也提倡文史结合的方法。笔者根据多年的历史教学经验,分析了初中课堂上文史结合教学的重要性,并对文史结合的方法提出一些建议。  在初中的历史教学中,将文学与历史结合起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文史结合的教学方式遵循了历史与文学同根同源的客观规律,对于历史课堂的导入、启发学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对预防用生物制品的需求逐渐增加.但是众多因素导致了预防用生物制品的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卫生部
2014年,碧江区将围绕各项工作目标任务,重点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改革开放三方面铆劲发力、抢道超车、全力冲刺。2013年,铜仁市碧江区紧紧围绕“主基调、主战略”,以增比进位、
贵州的美美在山川,美在文化,美在历史,更美在人文——最美的是人。建设美丽贵州重在塑造美丽的贵州人。
辽宁省沈阳市第五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历经一个世纪的薪火传承,始终秉持教育止于至善的信条。近年来,学校确立了“用完整的教育培养完整的人”的办学理念,坚持特色化办学,追求高品